北宋名臣范仲淹在他的不朽名作《岳陽樓記》里有一句膾炙人口至今尚為人們傳頌的話:“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真實反映了古代知識分子踐行“修、齊、治、平”、以天下為家,以民眾疾苦為己任的不凡抱負。無論時代怎樣變更,知識分子作為社會的一個群體,用所擁有的學識報效國家是為千古不變之理。但也應看到,受社會流行觀念的影響,他們的心理以及觀點也在發生變化。從“讀書做官”到“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等封建腐朽思想,在新中國建立后,隨著為人民所服務思想的確立,共產主義理念的根植,這些都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坑。事實也確有一大批執政官員與知識分子的思想觀念與前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于是,一個朝氣蓬勃的新中國正以一種健康的步伐在飛速的發展。
從“貓論”“不爭論”的所謂理論設計與創新到“韜光養晦”的實際不作為,從“特色”官場黑惡腐勢力呈現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客觀勢態,從社會丑惡現象的死灰復燃、人們道德觀念的急劇滑坡,“特色”社會紛紜亂象可謂洋洋奇觀。于是,諸葛亮大罵王朗的一段話就被人們慣常用來作為對“特色”社會官場混亂、社會矛盾叢生的真實寫照:
為什么中國社會幾十年的社會主義教育與實踐竟而抵擋不住私欲和利益的大潮沖擊?如同一道大壩,一旦一處決口,竟至紛然崩潰?是否資改派當權階層的權力綁架和喪失良知的文人當政才是致亂之源?
所謂的領導干部知識化,其實是讓受美式民主灌輸洗腦的“海龜”們把持權力。從“特色”社會的政治、經濟的逐漸西化淪落到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附庸。而資本主義國家的貪利本質決定了不會聽任中國發展為強大國家的,即是再拍馬溜須也不行。“特色”
所謂的發展被無情實踐證明不過是一廂情愿的迷夢而已。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此說不免絕對化,但也真實反映了當今社會那些“磚家”“精蠅”的丑陋本質。社會的發展決定了知識的重要和不可或缺性,但如果絕對化的看待這個問題,又不免導致治國的誤區和歧途。再遠的有李后主詞賦誤國,近代的巨奸汪精衛文章詩詞亦稱冠絕一時。從汪氏刺殺清攝政王未遂入獄而作的《獄中占絕》“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曾讓多少人血脈噴張、激情萌動。但面對日本侵華的戰爭鐵蹄,汪氏卻做了人所不齒的鐵桿漢奸,漢奸身份的定位將注定永世背負罵名。但今日還有當權高層平時也以所謂的歪詩現世,但其真實作為卻早已為人所不齒。若論辭賦文章,汪氏勝其多矣;但論賣國共識,其實一丘之貉。
為什么“特色”之世盛產漢奸?為什么賣國已成“特色”官場共識?
呵,苦難不盡、命運多舛的泱泱華夏大國。
其真正背景是什么?其后隱藏的真實意圖是什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