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歷史上的事情進行假設,向來是被人詬病的,因為歷史沒有如果。
但是,即使被人抨擊也無所謂,反正我只是一個80后的小小學生。況且,試圖說明真相也蠻有趣的,特別是在試圖說明一個長期被人誤解的真相。
關于這個問題,我的觀點的形成也是逐步的,在與許多老師、朋友的交流中形成,這真是“真理越辯越明”啊。
如果毛岸英沒有犧牲,毛澤東真的會讓他接班嗎?
一、長期存在的觀點及其邏輯——“鍍金接班”說
這個觀點就是:肯定會。其邏輯是:毛澤東讓毛岸英去朝鮮戰場,那是去鍍金的;這樣有了軍功,就可以服眾,以便順利接掌大位。少數人還會加上一句:就像朝鮮的金日成、金正日父子一樣。
二、對這種觀點的感性分析
在進行理性分析之前,我先要問一個問題:甭管它本身是否符合邏輯,為什么相當多的人接受這種觀點呢?
我想大概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受到“當官發財,必定要封妻蔭子”的封建思想的影響,即認為權力、財富是要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無窮盡的。二是當代一些干部利用手中權力、財富不斷為其子女搞特殊化,將公平與正義壟斷,排斥既得利益集團以外的人群,而“官二代”、“富二代”也形成了我國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三是因為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比如某些磚家、某些精英、某些主流學者)不斷丑化、矮化、妖魔化毛澤東,對毛澤東潑污水,想通過這種方式讓我們庸俗地理解毛澤東,讓大家覺得毛澤東內心里也充滿了自私的欲望。因為這些人本身是很丑陋、很矮小、張牙舞爪、窮奢極欲的。貶低了毛澤東,自己與毛澤東的差距就不那么大了,起碼看起來是這樣。(這方面的書有很多,比如《晚年周恩來》、《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是這類無恥作品的代表作。其余在坊間流傳的毛澤東的個人生活故事,也被添油加醋,頗為多姿多彩。而這些杜撰出來的故事所表現的觀點就是:毛澤東很不檢點,思想很腐化、很獨裁、很墮落。我猜大概是某些自己比較不檢點、思想腐化的又害怕毛澤東的人杜撰出來的。)
正是因為受到了以上三種思維的影響,所以有些人才會逐漸認同這樣的觀點。這樣的觀點,也才有了市場。
三、對“鍍金接班”的邏輯分析
好,感性的因素說完了。那么,這種觀點站得住腳么?我們可以從邏輯上進行分析。不過如果你不愿意看,可以直接跳到下一部分,我可以先說結論:這種觀點不是站得住、站不住腳的問題,它壓根兒就沒有腳,純粹扯淡。
為什么這么說?可以再把“鍍金接班”說的邏輯拿出來:毛澤東讓毛岸英去朝鮮戰場,那是去鍍金的;這樣有了軍功,就可以服眾,以便順利接掌大位。少數人還會加上一句:就像朝鮮的金日成、金正日父子一樣。
其實這個邏輯一開始時就有兩個致命錯誤。
第一個致命錯誤:這個觀點一開始的邏輯就是毛岸英是要當接班人,而去朝鮮鍍金是為了增加軍功資歷。可是我認為,這種戰爭資歷本身就是可有可無的,并不是很重要。不信嗎?好吧,既然有人老是要把鴻鵠比作燕雀,把毛澤東比作金日成,那么姑且請大家查閱一下金正日簡歷。這樣大家就會發現:金正日在接班人時期是沒有任何戰爭經歷的。他倒是對于文藝、政治理論比較感興趣,年僅22歲就進入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但是流血的政治他是沒有參與過的。所以,既然第一代已經有了軍事資歷,第二代是不一定非要有的。這樣的例子,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比如五胡十九國時期的后趙開國皇帝石勒曾經有些擔心太子比較文靜,其謀臣徐光說:“漢祖以馬上取天下,孝文以玄默守之,圣人之后,必世勝殘,天之道也。”徐光拿漢高祖與漢文帝的史實開導石勒,也足見軍事資歷相對于第二代領導人確非必需了。為什么?因為軍事得到的天下,還是要靠政治的統治。
第二個致命錯誤:毛岸英在蘇聯時就參加過蘇聯的衛國戰爭(1943~1945),那時他在某坦克部隊任指導員。在戰爭的前期,他曾在莫斯科列寧軍事學校、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之后曾率領一支坦克連與納粹德國軍隊交戰并取勝。所以說,論及軍功,毛岸英不必上朝鮮戰場,也是有的。從鍍金的角度來說,也是足金。
本來說到這里也就夠了,但是我還想繼續說下去。姑且假設毛岸英就是要獲得軍功資歷才夠,而且他在蘇聯的軍功是不作數的,那么:
第一、毛澤東讓毛岸英去朝鮮戰場。而有一些材料表明,是毛岸英自己請愿赴朝的。這從毛岸英一貫的態度可知。1937年~1945年時,他在蘇聯,也是主動請愿參戰的,最后在立了軍功,成為一名中尉,前文已述。
第二、毛岸英去朝鮮戰場是為了鍍金。如果一定要說鍍金,那么:
(一)朝鮮戰爭在1950年6月爆發,10月19日志愿軍赴朝,而毛岸英當月就去了,11月25便犧牲了。要鍍金,可否選擇戰爭進入相持時或者反攻時再赴朝?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氣勢洶洶,我軍一開始不可能不受較大損失。如果毛岸英在朝期間我軍受了損失,豈不是要背上一個無能的名號?即使后來打勝了,也不過是將功補過,談不上軍事才能高。而如果后期進入,我軍正在反攻,最后得勝或者戰平,豈不是恰恰體現出毛岸英的軍事指揮才能過人?且戰爭前期,這16國聯軍裝備精良,我軍士兵的處境應該更危險。這時候去,很可能會犧牲(而毛岸英確實犧牲了)。為什么不可以后期安全一些、戰爭形勢好一些再去?命都沒了,還鍍什么金?
(二)毛岸英去朝鮮是當什么的?擔任司令部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任黨支部書記。很抱歉,這是個文職。而軍隊里誰說了算?軍官說了算!退一步講,即使毛岸英要去鍍金,也應該選擇一個軍官的職務。否則即使去鍍了,這金也不足成色啊。
(三)我以前就說在文章里過,一個人可以甘于平凡,但是不可以不景仰崇高。像毛岸英這樣具有犧牲精神的高干子弟,到底有多少?我國除了50年代的朝鮮戰爭以外,60年代有中印戰爭、抗美援越、中蘇珍寶島之戰,70年代有西沙群島保衛戰、對越自衛反擊戰。如果高干子弟們想鍍金,機會多得是,他們怎么不僅不去鍍金,反而一遇戰爭便復員轉業,讓工農子弟上前線?別跟我說高干子弟們年齡不夠,50年代出生的也趕上對越自衛反擊戰了。這些高干子弟有沒有錯?我看我也可以理解,畢竟生命很寶貴,況且“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但是你自己利用老爹的權力搞點特殊化逃個命就算了,現在還要詆毀毛岸英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這是不是太無恥了?
(四)前面講了,毛岸英根本沒必要去朝鮮鍍金。實際上,他鍍金的機會不少。且不論在1949年~1950年我軍還與國民黨的殘存勢力有局部戰爭(如舟山群島戰役、海南島戰役等),單說毛岸英從1945年回國以來,便趕上了解放戰爭的全過程。要真想鍍金,完全可以選擇在我軍反攻階段(風險小,收益大,前文已述)去某個軍區擔任個要職。那些個軍區老總肯定會竭力培養,豈不是更好?要知道,解放戰爭打得國民黨完敗的,比起朝鮮戰爭的戰平,更能顯出作戰者實力之強。而且,最后的摧枯拉朽階段,進攻方是相對安全的。要說鍍金,似乎這樣更合適。可是毛岸英在解放戰爭時期在做什么?一回來就在農村呆著,后來去工廠做工,當了工廠的黨支部書記,1950年便請愿去了朝鮮戰場。在他本可以大展宏圖之時,他沒有叱咤風云,也沒有驚天動地。務農,做工,僅此而已。
第三、接班人的身份問題。
(一)首先,毛澤東有沒有接班人?有,不僅有,而且前后共有五個。他們依次是:劉少奇(1945年以接班人的身份出現)、林彪(1969)、張xx(1973)、鄧小平(1975)、華國鋒(1976)。請注意,劉少奇以接班人身份是在1945年確立的,而那時候毛岸英還健在。真要想傳位,我的淺見是,起碼不明設比較好,這樣有個轉圜余地,便于子承父業。可惜,毛澤東沒有這么做。這是為什么?難道我能看到的他會看不到?
(二)政治上的接班人不是一筆遺產的繼承人。因為財產是可以交給一個白癡的,存到銀行拿利息就可以了;而整個國家的權力是十分危險的,沒有高超的政治智慧是根本無法駕馭的。接班人的培養,從來就是任重而道遠。舉另一個世襲的例子:蔣經國。此人早年就留蘇,同時在抗戰時期(29歲)便擔任江西省贛南地區的行政督察專員兼區保安司令,政績斐然。那么那么,毛岸英在干什么?當兵、務農、做工。坦率說,也不是說這些無助于治理國家,畢竟在基層鍛煉有助于民間疾苦。但是他直到犧牲(28歲)前都只是一個翻譯。再對比一下蔣經國(29歲保安司令)與金正日(30歲成為朝鮮勞動黨黨中央委員會委員),我想大家就有數了。順便插一句,毛澤東是堅決不允許毛岸英進入政府系統的,否則毛岸英進入中央辦公廳怕也不是什么難事。
(三)毛澤東要是真的有這種家天下的思想,為什么不讓別的家族成員即位?要知道,毛澤東的二兒子毛岸青(也就是毛新宇的父親)一直活到了2007年。不僅如此,毛澤東還有侄子毛遠新,女兒李敏、李訥。毛澤東要是真想傳位與本家,何愁沒有親人?
第四、毛澤東父子與金日成父子
這一段我不想細說了,真沒什么可比性。大家有空可以去讀一讀金日成的主體思想。讀完了這些再讀讀《論持久戰》、《為人民服務》,大家就會明白,毛澤東之所以能獲得那么多人的真心擁護,不僅因為他長得帥,也不僅因為他特有才,還是因為他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真心。
四、退一萬步講
如上所述,看來“鍍金接班”這一說大概是徹底破產了。但是我們還可以做一點假設:退一萬步講,就算毛澤東讓毛岸英去朝鮮,本意就是為接班而鍍金,那又如何?起碼也是鍍的也是真金啊!現在的官二代,有幾個敢拿著自己的身家性命去鍍這樣的真金?鍍了,我們廣大的人民群眾也服了。
五、是誰使得這種觀點廣為流傳?
這個問題,也許比“鍍金接班”本身更成問題。我的身邊的許多的同學,特別是一些優秀的同學,都相當相信這種觀點,并加以流傳。為什么這種觀點能得以流行?除了在第二節的感性分析中提到的原因以外,我覺得還有兩點。一方面,我們很多年輕人(即使是優秀的大學生)對事物的辨別能力還不夠,本身功底不夠深,又對這種用心險惡的言論缺乏辨別能力,反而被其蠱惑、利用。另一方面,為什么它能頻頻得手?我想,這和我們年輕人、大學生比較浮躁的心態有關。浮躁的人總想一鳴驚人,總想顯示出自己很有想法、很有個性。而這樣的言論不是我黨的正統宣傳的,因此恰恰可以顯示出自己的卓爾不群,于是逢人便講(很可惜,這樣的人現在也蠻多的,所以講這種話反而顯得很庸俗)。可是,講了有怎么樣?也許還會有人覺得:“你真有想法!”但是竊以為,這種膚淺的解讀雖然迎合了某些好出風頭者的心理,但是卻恰恰會為真正的有識之士看輕。這對于一些浮在表面上的年輕人實在是沒有什么好處的。而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博學之”,更要“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再牛一點的人,怕是已經在“篤行之”了。
六、結尾
我想,本文的結尾,就借用史學大師呂思勉先生的評論魏武帝的一段話吧:“人生在世,除掉極庸碌之輩,總有一個志愿。志愿而做到,就是成功,就是快樂。志愿而做不到,看似失敗,然而自己的心力業已盡了,也覺得無所愧怍,這也是快樂。志愿是各人不同的,似乎很難比較。然而其人物愈大,則其志愿愈大,其志愿愈大,則其為人的成分就愈多,而自為的成分就愈少,則是一定不移的。哪有蓋世的英雄,他的志愿只為自己子孫的道理?說這種話的人,正見得他是個小人,所以燕雀不知鴻鵠之志了。”
誰是燕雀?誰是鴻鵠?誰是小人?誰是偉人?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7565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