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故鄉“文化泰州”隨想
陳泰
2010年8月。
關于“文化泰州”這個題目,一年來,見諸本地報刊上的相關文字,我已讀過多篇,就一直打算著,要談談自己的想法的。
最近聽說,新任泰州市代市長上任伊始,首先視察了千年古光孝寺,體現了對文化泰州建設的決心,這讓我十分欣慰。泰州500萬人民也十分高興。歡送姚市長,歡迎徐市長!
最近,我聽說泰州正在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這讓我十分欣慰。因為,有一種說法:在各級、各類的城市中,最富魅力的城市,就是“歷史文化名城”。因為,這樣的城市,往往不僅會是宜居、宜業的;還常常會是可賞、可游的。當然,作為一座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必須具有足夠的文化硬軟件準備的。按說,這文化硬件方面的準備還好說,只要擁有:大專院校、中小學、體育館、群藝館、展覽館、文化宮、青少年教育基地、劇院、影院、書畫院、老年、青少年活動中心、烈士陵園……此類的文化硬件設施,歷經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興建、擴建,該有的,差不多都齊了。然而,一個城市的崛起,在文化方面,絕不僅僅是單憑著花樣齊全的硬件設置就形了的,關鍵卻決定在城市文化軟件方面的建設水平。所謂‘文化軟件’,說穿了,也就是與市民素質相關的問題和項目。以我的觀察,建國以晚,謙虛點兒說,我們的市民素質,尚處在一個中等的水平線上。因此,對于“泰州人”的形象塑造、“泰州人”的心理準備、“泰州人”的行為范式等方面,都還必須逐步導訓養成與盡快提高攀升。當下,我們所缺乏的是一種“清醒的文化自覺”。長期以來,不知怎么的,人們竟總陶醉在一種“集體自戀”與“全民懷舊”的情結里,掙不脫也解不開。固然,家園情結、母里意識,是提高群眾歸屬感,增強人們自信心的情思因素;也是凝聚、團結市民,同心同德,建設故里,共赴危難,振興鄉邦的動力源泉。總題是在以往的日子里,我們對人文歷史方面的相關的宣傳,是否稍稍過了點兒哩。因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崛起坐標,是既要宣傳其母里的文化精神、人文傳統,卻又要宣傳它是時時在吸納新的文化元素、科學技能,并不斷有新的文化發現與新的文化創造的。都說:“文化是城市的‘根脈’。那么,泰州的歷史文化積淀,傳統文化精神,就是應當大力宣傳的了。這里不是說不宣傳,而是說宣傳需要有個清醒的自覺。既不能數典忘祖、輕慢自賤,也不能泥古不化,固步自封。總把自己陶醉在感覺良好的狀態里。因此,我說:提高市民基本素質,加強文化軟件建設,將是“文化泰州”的當務之急。現成一個海內外聞名的詩畫名家泰州王退齋先生,周谷城、單聲、汪道涵等一級人物非常尊敬的教育家,有多少個泰州人知道(上海)王退齋新儒藝術研究室呢?就目前而言,在江蘇這個文化大省的范圍內,似乎,“泰州文化”還不具有‘顯赫’的聲名,也不具有強大的影響力。聲名與影響力這個東西,秤不出也量不來,說穿了,它所指的就是“泰州文化”在江蘇省級舉辦的各類文化活動中,泰州是數老幾的?(臂如學術論著、文藝創作、美術展覽、音樂大賽、體育競技、民間工藝、廟會節日、旅游休閑、景點名人等等)你泰州在全省百姓心中、在全國人民眼里究竟有幾樣、幾件,是可以讓人們記得起、提得到的。我以為:要能在這些方面,出點兒成績,就必須狠抓文化創新,大搞文化塑造。文化創新與文化塑造,本身是一個群體的行為,必須有組織的進行。(譬如搞歌唱賽、京劇清唱會、辦藝術、旅游節、搞讀書月、組織學術研討等等)。此類活動由群體塑造的文化活動形式的內涵,必將在一定程度上,會反過來塑造這個群體,文化這片地域…… 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在溫飽之余,就需要尊嚴、有休閑,有舒適、有安全地生活,這些都是老百姓的文化追求目標和文化思考內容。我在想:泰州能否像深圳一樣地把‘人人讀書’、把‘市民閱讀’,作為建設‘文化泰州’的文化創新項目和地域特色文化的建構內容來抓一抓嘿?應該說,市民讀書活動,恰如一種推力,是推動‘文化泰州’的最好方式。在西方,人們都把讀書視為提高生命質量與促進城市安平的有效手段。讀書是真的能夠讓人們實現靈魂洗禮與觀念更新的,它還能把市民精神引向純美與成熟。為此,我們就倡導一種獨立閱讀的能力,營造一種以讀書為樂的環境氛圍,幫助與鼓勵制定個人的讀書計劃,掀起一個全民閱讀的學習熱潮。在一般情況下,市民讀書活動是會影響到“文化泰州”的未來形象的,因為,讀書可以默化人們的文化認同,凝聚市民的群體精神,純化社會的良好風氣,使泰州真正進入“學習型”城市的行列。一個人的成長史,精神發育史,其實就是他的讀書史,一座城市的總體感性呈現,往往取決于這座城市市民的閱讀水平。因此,全民閱讀當是“文化泰州”的動力源泉。倘有可能,不妨就化個十年、二十年的時間,讓當代泰州人,無論男女老少,都能通過閱讀,在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技術素質、民主法制素質、健康文明素質等諸方面,都有一個明顯的進步與提升。到那時候,我們在再回過頭來看一看當初的‘市民的讀書活動’、‘文化泰州的創建活動’、‘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活動’等,庶幾乎就不會有什么欠缺、有什么差池、有哪些不足、有多少距離了。我還曾想到過這么個總題:當下,誰是泰州文化的領軍人物?誰又是各路文化領域里的排頭兵?在四市兩區范圍內,有哪些優勢的項目,是可以引領全省文化市場中的優勢份額的嘿?其中,又有哪些項目是可以在“文化泰州”的主流文化圈內,是占據了一席之地,小有了點兒名聲,又贏得了話語中心地位的嘿?回顧以往,遠的不說,就20世紀以來,泰州就曾有過支秉彝、夏道行、丁文江、丁西林、侯德榜、朱東潤、梅蘭芳、劉國鈞、孫龍父、高二適、王壽山、萬覲棠、馬光和、盧文琴、蔡澧泉、沙學浚、高行健、憎常惺等等,他們都曾是那個時代中,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與排頭兵。往日里,他們沖鋒陷陣,為‘泰州文化’大廈加瓦添磚;為泰州城市文明精神作代言;是他們為家鄉提供了“泰州文化”元素組成的理論創建和形式創新;他們中間的每一位,都曾為“泰州文化”贏得過榮譽和口碑,贏得過尊仰與驕傲。建設“文化泰州”是需要投入點兒‘尊重’,施放些許‘倡導’的。這便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這便是倡導學術研究、倡導創新精神;人們還要立足于造就泰州地域內的當代思想家,(像王艮那樣地開創‘泰州學派’,擁有獨立哲學主張的);當代的教育家,(像胡瑗那樣地提出‘分齋教學’,變革前潮學制、學風的);當代藝術家(像梅蘭芳那樣創立旦行表演程式的;像鄭板橋那樣堪稱‘八怪’魁首的)……更要成批成群地造就可以打通古今、貫串中西,連接文理、融會百家的國家級、大師級的領軍人物與學子、才人。到那時,“泰州文化”將不僅會文化著泰州,還將以其成果,惠及全民,以至奉獻世界,而飲譽千秋。建設“文化泰州”。倡導“市民閱讀”,意味的是一番文化自覺。一個有文化自覺的城市,呈現給人們的,必然是多元開放、綜合創新和包容自信的形象。我以為:這樣的城市,就一定能崛起于眾城而出類拔萃。
中國幾千年來,啟蒙教育的《神童詩》說:“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滿朝朱子貴,都是讀書人……”。
這使我想起:梅蘭芳家鄉,總書記故里,召開中國詩畫名家、教育家海陵王退齋先生生平座談會
泰州知名文化人在評述《詩畫名家王退齋生平座談會上的講話》2008年7月28日 2008年7月27下午3. 30分~6時,誕生四位世界級領袖的英雄城市,江蘇省泰州市部分知名文化人及媒體記者在鳳城河風景區對泰州籍已故詩詞書畫名家王退齋先生的生平舉行了座談。出席座談會的的有:泰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劉寧、原泰州市副市長,市文聯主席陸鎮余、原泰州日報黨委書記王長發、原泰州作家協會主席肖仁、著名作家范觀瀾、海陵區政府地方志辦公室主任孫黎、原泰州市梅蘭芳紀念館長劉華,還有王退齋先生的生前好友吳幼西、陳宏松及記者李明官、陳泰。會議結束時,劉寧同志對王退齋生前所作的13000多首詩詞作品和大量字畫給予了充分賞贊與肯定。并特別指出,退齋老人熱心報效鄉梓與泰州市的相關事務,作出過諸多的奉獻。經與會文化人座談討論認為:根據王退齋先生在古體詩詞書畫藝術方面的成就,已足可為鄉人作范、供后人欽仰。待其子女提供先生生前與蘇步青、趙樸初、梅蘭芳、單聲、石堅、任政等各界名流的往來書信、詩詞唱和、書畫贈與等物件目錄清單提供后,泰州方面將組織專人給予評價論證,最終納入鳳城河景區名人館內。陸鎮余指出,退齋先生的13000多首詩詞對國家、民族的貢獻,在海內外的深遠影響,論證中國古典詩詞的領軍人物海陵詩畫名家王退齋先生,神圣的任務在我們這一代文化人的雙肩。當晚8時,座談會全體同志參觀了泰州老街左家鋪子王退齋廳,并合影留念。 |
可是,由于文化泰州的全民讀書氛圍尚未行成:江蘇省泰州市喬園笑話宣傳部長繆部長! 劍非。 “花柳無私一境天留供逆旅,滄桑幾易三峰石在迓歸人”。上海世博會召開在即,請我黨一些廳級干部認真學習偉大的中華文化,傳承偉大的中華文化。千年泰州喬園是蘇中第一園。文昌水秀,園林假山,詩畫金石,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堪稱江蘇之最之一。世界文化名人,原江蘇省泰州中學校長教導主任、上海財經學校校長、上海教育廳廳長、教育部副部長、上海文史館員王退齋先生“腕底鋒芒金石摧”,為喬園作的詩畫,至今仍在喬園大門對聯上,高雅古樸朝南正門大廳中堂上,金碧輝煌。引起了無數中外嘉賓和千千萬萬老百姓的嘖嘖稱嘆。王退齋在喬園的詩畫,得到了前來泰州的劉少奇主席,梅蘭芳大師,趙樸初副委員長,周谷城副委員長等偉人和全球漢詩界及“老泰州”們的愛戴。可是2007年5月,當筆者恭恭敬敬來到泰州市政府,贈送王退齋著作給市委宣傳部長繆同志時,卻發現“泰州喬園笑話繆部長”: “繆部長,您好!我是來給您送來江蘇省泰州中學老校長教導主任王退齋先生著作的,他為泰州著書立傳,泰州人民永遠緬懷他”。筆者將兩套6本王退齋的書,放在繆部長辦公桌上,并委托其將其中一套轉給張雷書記。她簽收了。但她說,對省泰中有這樣的名人感到不知道。可是15天后,筆者競接到了泰州市海陵公安分局徐大隊長打來的訓斥電話:“某某!你好大膽,誰叫你不經批準把王退齋的書送給市委繆部長!……”粗暴的得令人汗顏。聽說,泰州鳳城河管委會馬上要建泰州名人館,在上海,廈門、杭州……在日本、新加坡、美國、英國、全球漢詩界大名鼎鼎的海陵王退齋先生,世界聞名的愛國詩人,詩書畫三絕,現在的泰州市委宣傳部長競不知道,知道后還發這么大的脾氣,豈不是笑話?!上海世博會臨近,中國人更加崇尚國學,為中華五千年文明而載歌載舞,可以想見,地級泰州市委主要領導人之一的宣傳部長,不認真學習偉大的中華文化,不了解泰州市誕生的世界級文化名人,詩畫名家王退齋先生,是否對得起“文昌水秀,祥泰之州”的總書記家鄉形象?!因為:泰州!是誕生四位世界級領袖的英雄文化古城。真龍掌上祥泰云,桃花扇底梅柳風……,請賞閱王退齋先生上世紀80年代為梅蘭芳大師,趙樸初委員長寫下的輝煌詩篇!我認為,只有首長和老百姓平等了,中國的改革才有希望。
2009年5月,當泰州園博園盛大開園,千年泰山岳廟落架大修,這一全國人民全泰州人民密切關注的文化泰州建設中,筆者曾兩次將自己學書的:中國詩畫名家王退齋先生的生平詩歌書法贈送給泰州市園林局長葉冬華,和海陵區民宗局長黃局長,他們根本不知道泰州有這樣的世界文化名人,詩畫名家王退齋,紛紜表示,感謝您對泰州文化景點的關心,但我們許多人都不知道王退齋先生,讓我們景點搞上王退齋先生的詩畫,難道不被天下人笑話嗎?……
可見文化泰州建設,掀起全民讀書熱潮多么亟需!
請不懂海陵王退齋先生的干部們學習一下:
以德治國與以文化人
以德治國與以文化人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任何形式的道德生活,都是在特定的文化形態中實現的,因此,有“文以載道”之說。實施“以德治國”,就必須把“以文化人”作為切入點,以使“德治”進入大眾之境。中華大辭典對文化的定義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浴室雜談,目睹服務員對各階層人士的服務態度三六九等……,對干部,揩者小心翼翼笑容可掬,被揩者神情自若,談笑風生……對外地人或下崗工人,故且喚作第三世界吧,稱老兄,你不夠標準!陪舞者說云云……。實踐證明,構建和諧社會 “以德治國與以文化人”非常緊迫,亟待各級領導崇尚全民積德:做人要講人品,為官要講官德。所謂官德,就是領導干部的政治素質、道德品行、思想作風,是為官者從政德行的綜合反映。認真學習胡錦濤同志關于加強領導干部道德修養的重要論述,自覺加強官德修養,對于各級領導干部更好地為官從政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我國歷史悠久,積淀數千年的中華文明以其寬厚宏廓的偉大氣魄和扶顛持危、見義勇為、殺身成仁的道德風范為世人所尊仰傳頌。然而,這些年來,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存在著道德建設滯后的情況,致使商品交易的法則侵蝕著社會主義的政治生活和人們的精神領域。不少人的頭腦中缺乏精神支柱,缺乏理想信念,國家觀觀念、集體意識、法制約束逐漸淡漠,奉獻精神、互助精神日趨消除,道德滑坡、世風日下。他們不講職業道德、商業信譽,無視社會公德、家庭倫理;一些人物欲膨脹,良知泯滅,以權謀私,見利忘義。各種腐惡、丑行如沉渣泛起:墨、黃、賭、坑、蒙、拐、騙,搶劫走私,貪贓枉法,一應俱全,倘不加整頓治理,國家民族的光輝將毀于一旦。恰如馬丁.路德金說過:“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不取決于其國庫的殷實,城堡的堅固,也不取決于公共設施的華美壯麗,而是在于全體公民的文化素質,教養層度,以及他們的遠見卓識,品性德行。” 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繁榮,從來是仰賴著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發展與文明教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的。胡錦濤總書記2007年在全國道德模范積極分子表彰會上再次強調:“道德力量是國家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培育文明道德風尚,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 胡錦濤總書記2006年3月4日在全國政協民盟民進聯組會上提出“八個為榮、八個為恥”的講話,在干部和群眾中引起強烈共鳴。他們認為,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對中華民族樹立正確價值觀進行高度概括,全面闡述了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具體要求,對推動形成良好社會風氣,建設文明民主國家,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胡錦濤“八榮八恥”講話引起強烈反響,干部群眾表示對推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以德治國以文化人,建設文明民主國家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鄧小平早就指出:“搞社會主義要兩個文明一齊抓。切不可一手硬,一手軟,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里的所謂搞“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以我的理解,是否就是在意識形態方面,采取中國式的,在發展經濟方面,則敞開大門,面向世界;對精神文明的建設,從傳統文化里吸取養分,對于物質文明的建設,則當向世界先進水準求平看齊,從而尋求出一條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道路來。道德的衰落,象征著精神支撐的疲軟。這樣的狀況已越來越讓人們感到生存環境正朝著純經濟的模式蛻化。然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一項充滿艱辛又充滿創造的偉大事業,偉大事業必須有崇高精神支撐。因為,崇高精神是事業的靈魂。它更是一股推動偉大事業趨向成功的巨大動力。那么,這種精神究竟應有什么樣的內涵?我以為它必須包括:能夠協調“國家、集體、個人”,“義務、權能、利益”相互關系的職業道德建設;能夠體現親緣、愛情、友誼間的責任承諾和倡導“家風、家教、家政、家樂”的婚姻家庭道德標準建設;能夠標范“社會環境”和“人際交往”文明水準和規范系統的建設以后,幾乎才能夠達到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間的和諧統一與相對平衡。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一直把以德治國作為至高的精神境界去追求。古籍云:“齊之以刑,民勉而鮮恥;齊之以德,民知恥且格。”這不僅說到了法制必須與德制相結合,使“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還兼帶提到“以文化人”和“曉之以理”的道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國家的長治久安。 “以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結合,最終還是要落實到以文化人的基點上。“文化”是文與化的復合。以這里的“文化”二字何妨理解為對人進行文德教化。以文化人的關鍵在于“化”字。“化”是變、是改,是化生、是造化。在中國古代典籍里,“文化”的概念就是“以文教化”和“以文化人”。《論語》有句:“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四教中,首教便是“文”。當然,在古代,“文”也是“詩書禮樂”和“道德倫序”的總結。總之,這些名堂同屬審美文化的范疇。古代的先哲們正因為運用了這樣的儒家精神去教化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這才是使世界對位于亞細亞東部的中華古國有了“禮義之邦”、“文明之邦”的贊頌。實踐證明:關心別人,快樂自己,愛心如織;情滿大地。為隔壁帶菜,陪孩子游戲。順路幫人推車。隨手撿掉垃圾,只要時間允許,情愿流汗出力,關心別人,快樂自己。愛意如火,溫暖大地。對家人親和,讓父母順意,為災區捐資,給傷殘支持。牽掛貧困山區,惦念弱勢群體,只要條件可能,總會竭盡心力。關心別人,快樂自己。就是“以德治國以文化人”之境之一。當代,“文化”一詞(CULTURE)在拉丁文里包含有四大主要成份,這就是:物質、社會、語言和精神。“文化學”的奠基人泰納對“文化”的定義說得比較復雜,包括:知識、藝術、法律、科學、技術、道德、信仰以及組織、制度等社會現象。所謂“以文化人”,就是要運用以上諸種社會現象的精神原素作為“外力”來教化人們,以期改變和改造他們的人性(本性)。改造人性的力量,是來自人類的道德規范與行為準則。在中國古代,荀子就認為:“人有好利、嫉惡之心與耳目聲色之欲”。這就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這些本性倘不加節制而任其張揚、發展,便會導致“爭奪、劫掠、淫亂”等各種罪惡的結果。人的本性一旦超越社會所規范的禮儀度量和道德界限,便可能發生“犯分亂性”的舉動和“偏險悖禮”的行為。嚴格地說:人類本身就是一利特定的文化存在物。文化的產生和發展,也就是人類社會的過程。文化的產生和發展,也就是人類歷史的過程。泰納還認為:“文化的產生、人的產生和人類社會的產生是同一歷史過程中的不同方面。”以人的“良知”為例,人的“良知”所表現的,是人類意識活動所創造的“第二自然。”“良知”是人對文化的綜合感悟。人類創造了“良知”,并使之遍布世界,這也是實施“以德治國”方略必須落實到“以文化人”就是通過文的手段去塑造人們美好的心靈,采取“文”的形式去弘揚社會的正氣,提倡科學的精神,播傳先進的文化,最終達到“以德治國”的目的。中國儒家文化中的“仁、愛、禮、義”學說,在指導個人行為,協調人際關系以及建立和諧的社會秩序方面,曾在歷史上產生過很好的效果。儒家文化精神中的“忠恕”思想和“自強不息”的追求,對于構建一個“責任分擔,利益共享”的社會環境新秩序,也都曾有過生動的歷史載記。儒家文化傳統中的精華部分,是完全可以“古為今用”的。只要我們保持清醒頭腦,不墮入那種“被懷舊復古情緒所左右,或把歷史拉向倒退”的“文化保守主義”的泥潭,又不是那種死搬硬套成理,把儒家的“中學”之本,硬行嫁接到“西學”之末,來一個“權宜之際策”,拿去應付當代“德治”理念的詮釋,那么,道德文明中的精華,當是完全可以為“我”所用的。據筆者所知,“現代新儒學”與“現代新儒家”便是近十數年間發生在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領域中的一個新熱點。在國外,它也早就是一種國際性的思潮趨勢。目前,我們正以當代的思維,重新領悟和認定中國儒家的價值系統,企圖讓儒家的傳統精神朝著現代的方向轉化,同時,又吸納、融匯、會通西學中有關治國學說的優長,以求運用其本體精神中的理性亮點和道德光輝。特別是儒家“以德治國”的某些積極進步的主張和行之有效的規范、準則,使之服務于當代。前不久,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全面部署當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搶險救援工作。 會議聽取了國務院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搶險救援指導協調小組關于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搶險救援情況的匯報。 會議指出,災害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高度重視,對搶險救援工作迅速作出部署,進行組織協調。受災地區黨委、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民兵預備役人員,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和專業救援隊伍,萬眾一心,不畏艱險,科學處置,全力開展了一場復雜、艱巨、緊迫的生命救援行動。目前,人員搜救、淤泥處理、堰塞湖處置、基礎設施恢復、群眾安置、受傷人員轉移醫治、災害治理等工作正在有力、有序、緊張地進行。會議強調,現在正處在搶險救援的重要時刻,一定要把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放在最突出位置,以更加頑強的精神、更加科學的安排、更加有力的措施,爭分奪秒搶救被困人員,千方百計做好搶險救援各項工作。要加強統一領導,合理部署力量,采用先進有效設備,全力搜救被掩埋人員。要科學制定方案,盡快安全處置堰塞湖,調集大型機械設備,加快清除城區淤泥,抓緊進行河道整治。要全面排查地質災害隱患,及時轉移受威脅群眾,防止次生災害。要妥善安置受災群眾,保證他們有住處、有飯吃、有干凈水喝、有病能就醫。要切實做好傷員救治工作,及時將重傷員轉移到條件較好的地方治療,并加強衛生防疫工作,確保災后無大疫。要組織足夠應急搶險力量,盡快搶修恢復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要抓緊制訂支持災后重建的政策措施,盡快全面啟動災后重建。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采取百倍的努力!……構建和諧世界。竊以為,這是他承古啟今“八榮八恥”“以德治國”主張在關鍵時刻的精辟見解,也是對古今中外一切治國經驗的深刻總結的形象展示,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新貢獻。 “德”不是萬能的。《荀子.富國》篇就說:“有教而誅,其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誅而不賞,則勤勵之民不勤;誅賞而不類,則下疑俗儉而百姓不一。”可見“教而后刑”是一份寶貴的遺產。所以,在以法治國,以德治國方略實施的過程中,必須把切合點落實在以文化人上。面對急速發展的社會主義經濟生活和亟待解決的各種社會問題,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和諧世界”“八榮八恥”,江澤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國”的理念,必須在以文化人的前提下,采取“教而后刑”與“既教且誅”的斷然措施,針對當前社會所發生的一世腐惡,把以德治國的方略,用“文”的形式,普泛地引入到以德治政、以德養民,和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各種有關職業的、家庭的和社會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被“文”的方式融匯到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領域。通過家庭、學校與社會的渠道,借助電視、廣播、講座、集會、報刊、雜志“文”的形式作為載體,采取動之以情又曉之以理的宣傳倡導,使和諧世界,八榮八恥,以德治國的方略,得到全面順暢在全民中得到實施。
論蘇泰:崛起的中國藥谷 首論中國青年不懂王退齋等于沒有知識的淺淡 陳泰 2006年11月19日新華網最近,常聽說某 某全國青年歡呼贊美的20多歲的歌星、影星、舞星們一唱萬金!胴體美麗充滿銀屏、報刊、各大新聞媒介……,可憐其中一些“星們”卻不懂《三國演義》是哪三國?不知道秦叔寶、李自成、曹雪琴、呼延索、薛仁貴、陸遜……是什么時代的英雄等笑話。接獎大會上笑話連連……,因此,傳承中華文明的緊迫性,嚴峻地放在每個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中國青年面前。我認為,當代中國青年不懂江蘇泰州王退齋等于沒有知識。請有志青年們去上海人文公園福壽園漱流園,學習一下教育家、詩畫名家王退齋先生墓志銘。或點擊一下江蘇泰州圖書館網站,看一下王退齋著作。王退齋先生1906年生于江蘇泰州。1934年獲江蘇教育學院學士學位。1984年,受上海市長汪道涵之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同年出版《退齋詩鈔》,好評如潮,1992年再版。先生畢生從事教育工作,尤其是對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大量中華文明代代相傳,如岳飛等注釋選段作了創新和糾錯……。桃李滿天下。寫下優秀詩篇萬余首,繪畫千幅。退齋先生多才多藝,工詩,尤其擅長傳統工寫結合的人物畫。其作品講究神似,追求筆墨意趣,在用筆方面,又融入了自己的風格,作品遵古而不泥古,畫風嚴謹,用筆老到。數十年來,屢有精品問世。他曾為家鄉梅蘭芳紀念館作梅先生畫像,為柳亞子故居繪柳先生像,為傅抱石公園繪柳先生像,還為自己敬佩的學者馬寅初先生作百歲好學圖……每每詩畫并行,達意傳神。 1993年,88歲的王退齋老先生接受《上海畫報》專訪,謙虛地說:“我不是畫家,談不上作品,比我強的專家好手多的是啊!”記者將王老先生的數幅畫刊登在整版的采訪專欄上。1997年,由上海文史館王國忠館長題詞,出版《退齋畫集》。退齋先生出生時,正值清朝末年,兵荒馬亂,社會變革激烈。其母為一女校校長,早年曾在家設私熟。退齋幼年時主要受母親教育。父親晚間回家,詳解書釋意,往往推翻古人之注,另立新意,成為退齋先生獨立思考的啟蒙。退齋之父王蓀,字笑蕓,為前清光緒壬午科第四名副榜舉人。素有才名,與南通范當世,泰興朱銘盤,泰州劉法曾同為學使黃體芳得意門生,稱江東四杰;又稱王為“江東第一才子。” 曾任八旗官教習,思想進步,與蔡元培、章太炎有交誼,常通書信。王當時精研音韻,專注于“小學”,《泰州志》有傳。退齋先生自幼好學,善于思考,過目不忘。他看了父親與章太炎、蔡元培大量討論經書的信札,深受啟發,對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日益關心。十五歲時寫出格律嚴整的《春筍》詩:“大節而今猶未著,新芽初露已稱奇。千霄有待期他日,脫穎何當趁此時。”經當時的老師、南社詩人仲一候代呈,博得柳亞子先生激賞。在初三時,先生曾在兩小時內完成一篇駢體文——吊古戰場文,為校長袁康候先生賞識,立跳級調高二讀書。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值退齋先生大學時代,他積極參與全國大學生晉京請愿行動,起草萬字檄文,痛斥不抵抗主義,直呈南京當局,表現了強烈的愛國思想。大學畢業,在南京政府教育部門任職的退齋先生,憤于當局消極抗日,毅然棄職還鄉,改事教書育人,任當時的名校時敏中學教導主任。期間,先生以一腔忠憤寫下大量詩篇,表達愛國之情。又自選自編教材,用愛國思想激勵學生進步,鼓勵學生投入到抗日前線,介紹學生到延安去投奔革命。在家鄉期間,組織“泰社‘,以詩詞弘揚民族氣節。為抵制敵偽任聘,退齋先生又棄公職以賣畫為生。直至抗戰勝利,復出上海工作。上海解放前夕,戰火逼近滬郊,退齋先生任上海民國學校校長,在戰火中組織保衛學校財產。新中國成立后,退齋先生全心注入教育事業。文化大革命時期,先生受到錯誤批判。后平反昭雪、落實政策。王退齋先生熱愛江蘇泰州。1955年,在上海寫詩道:“十年海上寄萍身,回收家鄉入夢頻。紅杏秋花懷故宅,綠楊春好憶師門。親朋別后應無恙,游釣何時可再尋?他日倦游還故里,風光應是一番新。”50多年來,無不思報桑梓。早在解放初期,先生便將珍藏之歷代古錢幣兩箱,明嘉慶禮部郎中、七世祖近彎公之匏尊,古琴、古扇、書版、手稿等貴重文物一一珍送泰州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泰州市政府修史編志,退齋先生應邀返鄉,住4月有余,稽查古籍,搜集整理泰州當代旅外人士詳細資料,尋找泰州名門后齋,并為之撰寫地方史料。繼而為梅蘭芳史料陳列館、泰州博物館、光孝寺、泰山公園、題詩繪畫。王退齋先生于2003年11朋1日辭世,享年98歲。老人是在三年多前的一個隆冬,丟下他那裝點江山的神奇彩筆悄然去世的。在那以后的1000多天里,人們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尋覓著他生活的足跡,瞻仰了他為中華民族留下的一件件教育、詩畫珍品,訪問了他的眾多弟子——其中不少人早已成為祖國經濟建設事業的棟梁之才的高級干部、學者、教授。我們仿佛聽到一句深沉、響亮的話語:“春蠶絲盡,織廣廈千萬間;心血耗干,育桃李滿天下,從千百人心中同時迸發出來,千百幢高聳入云的建筑物一齊發出巨大的回響。這回響,久久地在湛藍的天空回蕩、回蕩…… 啊!1960年8月10日,王退齋先生在《上海市中小學語文教材革新委員會新編五年制中學語文課本的意見之一》中指出:三年級第二學期課本 ……(二)岳飛《滿江紅》詞“三十功名塵與土——三十年來的功名渺渺茫茫。塵土比喻功名無所成就。”按這里的“三十”并不指三十年而是指的三十歲。飛年二十始入劉合部下為“敢戰士”,他的被害一年只有三十九歲。即以從征一年作為建立功名的開始,不過十九年。而這首詞是在他的三十二歲那年,收復唐州牛蹄戰役大敗李成獲得巨大勝利后,宋高宗公以太尉官銜,并頒給“玉佩絳裳,備殊動之典禮,雕弋金節,增上將之威”的詔書時,感激而作的。官銜和榮典如此尊顯,何得謂之“無所成就”,“渺渺茫茫”呢?這里所謂“塵與土”,乃是作者不以自己的名位為榮,視同塵土!而以“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為憂的愛國主義精神的表現。岳飛嘗以三十二歲建節,是古來少有的。他從二十從軍到建節,不過二十年,何能說是“三十年來”?他嘗以功名早立,向人夸說過:“三十二歲建節,自古少有。”何能說是有“渺渺茫茫,無所成就”之感呢?容續…… 疾風知勁草,烈火顯丹心!近100年來,耆宿暮年的老先生們,他們至始至終對祖國,對中國文化,對下一代,報著拳拳的情義,雖不墜青云之志,奈何燭火風中?他們的精神,本該昭彰鼓舞現代人!優秀的中華文明,本該成為世界上最矚目的文化大廈!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謹以此文獻給熱愛和平 熱愛中華文化 傳承世界文明的同仁青年們。它將作為一個信息告知后代,我們的中華民族是優秀的,我們中華民族是正義的和偉大的,我們本該更積極地研究和發展中國文化,我們本該成為世界最矚目的最強大的文化大國!每個活著的人,難道不禁潸然淚下?因此,當代青年不懂中華文明,不懂愛國詩人王退齋的教育思想,等于沒有知識。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