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盛世人口數量規律及其解釋
一、中國盛世人口數量
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迄今可知,為4000多年。而在這4000多年中,有較確切人口記載的古代大朝代,記為八朝。此八朝為:秦朝、西漢、東漢、隋朝、唐、北宋、元、明。因清朝中末以降,中國已開始從經濟、政治、文化等向現代形態演進,故不算入古代大朝代。
在有文字可考的中國古代八大朝代中,從秦朝建立到明朝滅亡,記約1865年(-221年至1644年)。我發現一個驚人的人口規律:即除了秦朝外,其它七個朝代的人口數量最盛時幾乎相同——約為6000萬左右。(秦朝因太短暫而不能使其人口盛世到來?)古代八朝人口數量最盛時情況如下:
1、秦朝:約3000萬
2、西漢中末:約6000萬
3、東漢中末:約6000萬
4、隋朝初中:約5000萬
5、唐中末:約5500萬
6、北宋中末:約5000萬
7、元初中:約6000萬
8、明初中:約5000萬
二、規律的解釋
針對以上的驚人規律,我用問答體解釋如下(因秦朝太短暫,人口盛期未到,故講七朝):
問:人口數量盛期與朝代期間有什么關聯規律?
答:我們從西漢到明朝,都可以看到,這古代七個大朝的人口盛期一般居中偏初末。即這七大朝代人口盛期都不是從朝代末期才出現的,而一般出現在中期偏末。
問:是什么導致了古代七個大朝人口盛期出現在中期偏末,而非末期?
答:與土地兼并(古代版資本集中)有關。一般一個朝代剛建立時,土地都是較為均分的。因為土地的較為均分,使一般的平民百姓娶妻不難,同時,一般的大地主大貴族較少,從而會出現以下男女和生育率格局:平民基本能娶到妻子,而地主或貴族人均占有婦女數量相對不多,這樣,使社會上大部分婦女的子宮生育能力得到較充分發揮(人口再生產能力強盛),婦女生育率較高,人口增長較快。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土地兼并(古代版資本集中)加劇,導致兩極分化,很大部分男平民娶妻困難,同時,大地主大貴族人均占有婦女數量極大增加,這樣,使社會上大部分婦女的子宮生育能力未得到較充分發揮(人口再生產能力萎縮),從而使婦女生育率走低,人口不但不增加,還出現人口降低(即人口負增長,必然伴隨著人口老年化)。
問:為什么這七個朝代在人口開始出現或持續人口降低一段時期后,往往走向滅亡?而現代西方國家的人口降低并沒有出現國家政權更迭的相同情況?
答:這里面原因很多。我的思考,導致有以下幾個重要原因:1、中國古代朝代支撐基礎是農業經濟形態,而現代西方國家支撐基礎是工業經濟形態,兩種不同的經濟形態對人口降低(人口負增長)的抗壓能力有差異。設想,農業經濟形態的發展,主要靠密集勞動力的維持,一旦人口降低與人口老年化并存,則農業經濟形態的發展必然缺少密集勞動力的支撐,從而整個經濟形態必然走向崩潰。而工業經濟形態不同,雖然人口降低與人口老年化并存,對其經濟的打擊是沉重的,但其經濟形態的發展,并不是主要依賴于密集的勞動力,所以,現代西方國家雖然出現了人口降低與老年化并存情況,其經濟仍可以在一定時期內蕭條運行。2、中國古代朝代的政權形態與現代西方國家的政權形態不同。中國古代這七個大朝代一旦出現人口降低與人口老年化并存,則由此進行政權更迭的形態是暴力起義(以彼姓代此姓臨政);而現代西方國家如果出現人口降低與人口老年化并存,當其經濟蕭條運行時,則由此進行政權更迭的形態是議會斗爭(以彼黨代此黨執政)。其實,兩者都出現了當權力量的更換,所不同的是:朝代的更換,往往體現出滅亡模樣;而政黨的更換,往往體現出的是輪流執政。
問:馬爾薩斯人口論中,有一個觀點,認為人口數量存在一個每25年倍增的規律,中國學者何新在《中國歷史中的人口規律與社會治亂》里也說人口隔代倍增規律是自然增長規律,何新甚至斷言,在沒有世界性的戰爭下,到新世紀(21世紀)上半葉,中國人口將達到25億。對此,你怎么看?
答:事實勝于雄辯,更勝于臆想。首先,由我國從秦朝到明朝1800多年的人口發展規律來看,不存在人口倍增規律,如果按馬爾薩斯25年人口倍增一倍規律論,中國秦朝人口盛期就有3000萬左右,特別是西漢人口盛期就有6000萬左右,如果以秦朝為基點,那么中國明代人口應該是25億左右人口而非0.6億左右;如果以西漢為基點,那么中國明代人口應該是50億左右而非0.6億左右;由此可見,人口倍增規律是臆想的,不符合人類的人口發展史。其次,馬爾薩斯的《人口論》是1798年出版的,按當時全世界人口以九億計,1974年就應達到一千一百五十二億,其實1974年全世界人口還不足四十億;以同樣方法計算,在此之前六百年,即1198年,全世界只應該有兩個人;這顯然是十分荒謬的。其次,因為何新對中國古代人口的描述大致是正確的,他認為中國“周秦至明清之際2000余年的歷史上,中國人口數量曾長期擺動在僅為1000萬與6000萬之間”;但一近入到清朝中后期(注意:這是中國由古代農業經濟形態向現代工業經濟形態演進的端口期!),他就發現中國人口開始突破一億,并達到1996年的12億左右(何新作文于1996年),他就認為馬爾薩斯的25年人口倍增規律是對的了;其實,何新完全忘記了,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來,恰好是中國由農業經濟形態突飛猛進到工業經濟形態的歷史時期,這段時期,人口突增是世界各已完成工業化的國家都出現過的,在如此短時期,是根本看不出人口規律的。最后,如果馬爾薩斯和何新的人口觀點是對的,那么現在西方各國仍可以在沒有世界性戰爭和沒有強制限制生育的前提下人口猛增,但現在西方國家的人口出現猛增勢態了嗎?沒有。不僅沒有,而且現在大部分已經完成工業化的西方國家都在進行鼓勵生育,仍然不能阻止其人口降低(人口負增長)趨勢。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了馬爾薩斯的25年人口倍增規律是錯誤的,是謬論。
問:我如果理解不錯,你好像發現了一個人口規律,就是不同的經濟形態與人口數量的關聯規律,是嗎?
答:是的。我梳理了中國2000多年來的人口數量規律,驚奇的發現:在農業經濟形態下,中國的人口數量大致在1000萬—6000萬左右搖擺,而從清朝中末開始,由于工業經濟形態的漸次演進,中國人口開始迅速增加,但至1980年代以來隨著婦女生育率的降低,中國人口數量在工業經濟形態下的極限可能來臨。綜合考慮現在各種資料以及已完成工業化國家的近300年人口走勢,我估計,中國在工業經濟形態下的人口極限約15億。當然,由于中國30年前實現了限制人口增長的計劃生育政策,在第一個人口周期內,中國的人口峰值可能會低于15億。只要經濟形態不變(即為工業經濟形態),我想,中國在未來的2000年或2000年以外,都會在3億—15億區間擺動。并同時會出現:每一個人口增長期,都是經濟上升時期;每一個人口降低(負增長)與老年化期,都是社會走入蕭條甚或動蕩的時期。
問:那請問,如果中國也出現了現代西方國家的人口降低或老年化問題,中國現政府會如網上所說的“廢除計劃生育政策,并鼓勵生育”嗎?
答:就我從中國古代資料看,從秦以降,歷朝歷代一直就有主張限制生育和主張鼓勵生育的不同聲音,但形勢強于人意,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大部分實行的都是主張鼓勵生育政策。如果中國也出現了人口降低或老年化問題,中國現政府必然會廢除計劃生育政策,并鼓勵生育。我們周邊國家韓國、日本不也是開始搞旨在減少人口的計劃生育,而現在千方百計鼓勵生育嗎?中國的臺灣、香港,與我們大陸同種同文,現在不也在鼓勵生育嗎?形勢比人意強,國家社會要發展,政府要生存,它就要務實。
問:那你預計中國什么時候廢除計劃生育并鼓勵生育?
答:我預計廢除計劃生育可能在5年左右,鼓勵生育必在10年左右并不超過15年。
問:最后,你想給我們一個什么結束語?
答:不要苛責前人,不要盲信前人,要不斷糾正前人的錯誤,批判繼承前人的成果,這樣,我們這個民族與國家才能延綿永續,不斷走向輝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