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札記】中國史上“特色”知多少?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中國除開創造了許多含有獨特優質因素的文明外,也還創造了許多沒有一絲審美價值的“特色”?! ?/p>
“特色”一:太監。所謂太監,也稱宦官,通常是指中國古代被閹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們是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據考證,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太監名叫吳騰宇,今江西上饒人。盡管太監并不是中國的特產。在古代埃及、希臘、羅馬、土耳其、朝鮮,乃至整個亞洲都有太監。但只有中國的太監制度最根深蒂固?! ?/p>
“特色”二:外戚。所謂外戚,即皇帝老婆(皇后、皇妃)的娘家人。外國的皇后也有親戚,但不象中國的外戚成了專用名詞,也很少有資格把皇帝當成玩物。但中國則不同,漢朝的梁冀,王莽、何進,都曾是比皇帝還有權力、還有威風的人。直至清末,慈禧太后在親生兒子同治死去之后,安排的繼承人光緒、宣統,都是她娘家人的侄子、侄孫,實際上是讓外戚當了皇帝?! ?/p>
“特色”三:皇帝自稱。中國的皇帝在自稱上,均以 “孤”、“ 寡人”、“朕”等取代“我”字,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顯示皇帝至高無上的尊貴?! ?/p>
“特色”四:皇帝老婆。外國的皇帝也有皇后、妃子、還有情人,但數量不多,而中國的皇帝,除了有名分的一大串“后”、“妃”、“嬪”(如三宮、七院、七十二嬪妃)之外,還擁有“后宮佳麗三千人”。這些人當中,有的人可能一生也未與皇帝同過床,但她們只能“蝸居”深宮,萬一有一天被皇帝“臨幸”,也算作了一回女人?! ?/p>
“特色”五:皇帝登基。在歷史上,有許多新登基的皇帝,年齡不大,如東漢的漢和帝即位時才十歲,殤帝即位時才半歲,安帝即位時才十三歲,順帝即位時才十一歲,沖帝即位時才兩歲,質帝即位時才八歲,桓帝即位時也不過十五歲?! ?/p>
“特色”六:后主。什么叫“后主”?就是曾經當過皇帝但亡了國,當了俘虜,卻茍且偷安。比較有名的“后主”如三國的劉禪(小名阿斗)、陳朝的陳叔寶、殘唐的李煜。在他們身上,表現出這么三個特征,一是當太子、當皇帝時平庸無能,二是醉于享樂,淫逸,直至亡國,三是亡國后不思懺悔,更無骨氣,滿足于沒臉沒皮地活著。成語中的“樂不思蜀”, 說的就是“后主”劉禪安于現狀,樂而忘返的事。
“特色”七:奴才?!芭拧笔侵甘谭钪髯又停M語稱包衣阿哈),現代一般用于諷刺,含負面意義。明、清時期太監面對皇帝會自稱“奴才”,而清朝的滿族大臣面對皇帝也會自稱“奴才”(表示親近),漢人卻不能自稱“奴才”(清朝禁止漢人對皇帝自稱“奴才”,認為漢人奴才不如,只準稱臣)。在清代成為皇帝“奴才”是特權。因為乾隆時有漢臣邀寵自稱“奴才”,因此發圣諭滿漢今后上奏折一律稱臣。寧可滿人降格稱臣,也不能讓漢人做“奴才”?! ?/p>
“特色”八:佞臣?!柏肌币辉~,莫說外國人難以翻譯,就是中國人本身,也難以作到言簡意賅。因為“佞臣”除了是奸臣以外,還有多種屬性,如寵臣、智臣、雅臣之類;而且又常常是皇帝心目中的“忠臣”、“愛卿”云云?! ?/p>
“特色”九:爺。中國對“爺”字的使用,常令外國人不解。什么“萬歲爺”、“太子爺”、“王爺”、“駙馬爺”,各級官吏被平民百姓跪稱為“老爺”,對權勢者的初生之子稱“小少爺”。與此相關連的,平民、下屬稱官吏、上司為“大人”?! ?/p>
在中國歷史上,如此“特色”實在是太多了,難以一一陳述。它們代表的不是一種文明,更不代表社會發展方向,而是一種陳舊、落后、愚昧、腐朽的文化現象,必須與之徹底決裂?! ?/p>
我們注意到,上述的某些“特色”,在當代中國的發展進程中,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產生著一些消極影響,這務必引起高度警惕。中國要進步,要發展,要真正崛起,不管是外來的,還是自身的,必須徹底告別歷史文化中的愚昧性,建立一種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現代文明,這是至關重要的?! ?/p>
您或許對下列文章有興趣:
萬人批斗上訪農婦,說明公權力很下流!
美國扮演“圍觀帝”就為討口奶喝
《國際歌》為何成為禁歌?
說海盜華盛頓,逗你玩兒?
10個官員就能選舉出人大代表?
王大傳教授,作為公眾人物發言需謹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