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先生在《與佩利第二次談話錄:我對人生感到悲壯》中言及早年北大荒生涯時說:“我認為我一生真正的大學校就是在這9年中找到的。因為那是中國社會最底層的一個部分,我通過那段經歷充分地理解了什么是社會、什么是生活。”“早年在中國社會底層生活的經歷,對我思想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近日何新先生在《我的六十自述》中又曰:“計算起來,我平生五歷生死邊緣,兩次死里回生。多少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流水落花,往事不堪回首!其間生生死死,愛恨情仇的經歷和上天下地的閱歷,絕非一般的文人、書生、凡夫俗子所能想象以至可以夢見!” “我的這種相當個性化的人生,竟然發生在1949以后到今天這么一個完全缺乏浪漫精神的時代。所以,我的生活經歷在中國知識分子圈中,可以說是異常奇特獨一無二的。”
然則,何新先生究竟曾如何存身寄命于中國社會的最底層?又經歷了幾多俗子書生不曾夢見的愛恨情仇?體驗了何種上天下地的浪漫人生?而這些閱歷又是如何出入損益其思想?請讀《何新談話錄:我的思維之路》。想批判何新者也不妨進來收集資料,定然不會失望——
建議從頭閱讀:
【何新談話錄】我的思維之路(一):始啟疑蒙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8/172073.html
另請參考《何新與佩利第二次談話錄:我對人生感到悲壯》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1008/171222.html
《何新:世界經濟形勢與中國經濟問題》
http://www.wyzxsx.com/Article/finance/201007/168547.html
《何新北大演講:我向你們的良知呼喚》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7/167652.html
《何新:改革開放及其他》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007/169188.html
《盧麒元:贊美何新》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005/153371.html
【何新談話錄】我的思想之路(之二):浪命燕京
記者:你的病治好了嗎?
何新:沒有,但已經減輕了許多。我此前有兩個關系較密切的女朋友,一個名叫V,和我一同在友誼農場,另一個阿紅在云南生產建設兵團。在我被監管后,V日益與我疏遠,后來她聽醫生講我患了無望治療的心臟病,就寫信和我分手。而阿紅這時恰好回到北京,知道我生了重病,就寫信給我,建議我回京治療。這一年的國慶節前后,我從佳木斯醫院溜出來,坐火車逃回北京。跑時我身邊沒有多少錢,溜上火車,是躲在火車座位下,行李架上、廁所里、過道上,與查票的乘警和列車員捉著迷藏才回到北京的。回北京后,我一度住在阿紅家,因為我的家人這時都已經被下放到湖北咸寧“五七干校”,我在北京已沒有家了。在這位女朋友家住了一段后,奇怪的是,也并沒經過什么治療,原來那么嚇人的病竟奇跡般地逐漸好轉終至康復了。(還有一個奇跡是,我近年曾反復體檢,除了心臟較常人有所擴大,醫生竟看不出我具有過去患過風濕性心臟病的體征和跡象。在被認為是絕癥之一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中,我是極少數的康復者之一。) 這時我就想,我還得繼續進行我在兵團沒干完的事業。
記者:您所說的沒作完的事業是指什么?
何新:那就是我對政治意識形態的研究和思考,我當時非常認真執著地把這看作是自身的一種使命、一種職責。 想一想,這其實是十分荒謬的。因為以我當時那種身份,一個遭到放逐的鄉下人,一個僅具有初中學歷的知青,一個一文不名的窮光蛋,卻認為自己竟有責任作這樣重大的事情,關注以至批判性地思考國家的政治意識形態,你說荒謬不荒謬?
記者:簡直令人不可思議!
何新:但是,正是在我回到北京的這個時期,中國的政治氣候突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中共召開了9屆2中全會,這次會議是文革運動由盛而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會上揪出了中央文革小組組長陳伯達。這一事件是極其具有象征意義的,它表明毛澤東所發動的這個文化革命運動,至此開始遭受重大挫折。會后,毛澤東發出號召,要人們認真看書學習,識別“假馬克思主義的政治騙子”。毛澤東這時鼓勵人們直接讀馬列原著,他還親自開了一個書單,號召人們讀一批書。在此之前,我在兵團的一條罪狀就是不讀毛著而讀馬列經典著作。因為林彪講過,馬克思主義里面,只有毛澤東思想是最高最活的馬克思主義,只要學毛澤東思想就夠了,反對人們讀馬列原著,認為對馬列的書看多了反而會變得糊涂。
記者:其實他說得對,糊涂就是讓人產生懷疑嘛。
何新:這個時候,毛澤東說只讀他那幾本小書不行,號召人們讀馬列的原著。于是北京圖書館就把馬列的書,《馬恩全集》、以及與馬列有關的黑格爾的書、費爾巴哈的書等等,都拿出來陳列上架,開放給人們讀了。當時北圖的制度是,進入閱覽室必須要有北京地區的工作證。我的女朋友為我找了一個北京工人的工作證,把相片換了一張。我拿著這個假的工作證,每天到北京圖書館的閱覽室去讀書,早上去,晚上回,像上班一樣。早上北圖一開館大概9點鐘我就到了,中午出來到六部口附近有一個韶山餐館,現在改成朝鮮冷面館了,那時還是一個小豆漿館,花一毛多錢吃頓午飯,6分錢買一個燒餅,8分錢可以買碗豆腐湯,吃完了下午又回去看書。就這樣我在北圖讀了大半年的書,除了節假日以外,每天堅持去,幾乎風雨不誤。這期間還有一些小小插曲,與兩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有關,他們都曾在我遭遇危難的這一年中幫助過我。
記者:這兩位老人是誰?
何新:一位是楊斯德將軍,另一位是趙樸初先生。
記者:這位楊將軍是誰?
何新:楊將軍在文革前的職務是總政聯絡部長,他的大兒子與我是中學同學。我那年流浪京華時,曾在他家寄居了三個月。當時他也正受到嚴重政治沖擊,被免去部長的職務,賦閑在家中養病。我在他家住時,他推薦和介紹我閱讀了許多書籍,包括《反杜林論》和《資本論》,那是我第一次讀這兩部書。正是通過這兩本書,使我在哲學和經濟學上受到啟蒙。那時老將軍常和我就書中的一些觀點進行交談。還有一位老人是趙樸初先生。
記者:趙樸初先生?
何新:是的。我在這里要向他老人家公開表示一個歉意。1970年秋,我和我當時的女朋友阿紅曾拜訪趙樸初先生(阿紅家與趙樸老是世交)趙老當時閑居少事,在家中讀書自娛,主要讀有關自然科學史的書。我向他借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淺說》等幾冊書。但那一年中我生活顛沛流離,不幸竟將那幾部書丟失了,結果不敢再去見趙老,而這幾本書是當時趙老非常心愛的書。想起趙老當時的慈祥,至今深感慚愧。
記者:那么這一年您一直都住在這位女朋友家?生活怎樣維持呢?
何新:我年輕時感情生活很不穩定。那年春天,阿紅離京回云南后,我繼續留在北京。后來我又認識了一個新的女朋友小A,有一段時間,我就住在這位女友家,那時她父母都在干校。但這年春節過后,她父母回來,我就不能在那里住下去了。此后的一段時間,我經常住在現在北京玉淵潭公園小山后的一排地下防空洞里。那時我經常備著一件帆布雨衣,一個草簾子,夜晚就躲在防空洞里打地鋪。怕被巡邏的民兵抓到,有時一夜得更換幾次防空洞,今天鉆這個洞,明天鉆那個洞,一聽有人的腳步聲就趕緊躲藏起來,就這樣躲躲閃閃的在地下堅持了幾個月。
記者: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何新:是的,但這是真實的。最難忘的是那些寒冷的春夜和秋夜。夏天比較好辦,難熬的是那些寒夜,睡在防空洞中,夜晚經常被凍醒,渾身哆嗦,你會覺得今夜的黑夜特別漫長。盡管晚上經常凍得睡不著,白天我仍然堅持到北京圖書館讀書。生活嘛,每天小A給我送一頓晚飯。她工資很少,一個月才掙38元錢,但她自己只花18塊錢,省出20塊錢來支持我的生活。中午飯也是在北圖附近吃,那時沒有什么盒飯快餐,要吃得便宜只有燒餅豆腐湯。晚飯也靠小A,通常是她從工廠食堂買過來帶給我。
記者:關于您這個女朋友,能講講她的情況嗎?
何新:小A的父母都是國家建委的領導干部,她是北京首鋼附屬的一個電子元件廠的女工。她當時非常愛我,愛到癡熱的程度。但是后來這種信仰發生了崩潰,我們的愛情也就破滅了。我直到現在對北京玉淵潭公園懷有一種很特殊的感情。可惜現在那里已經沒有什么防空洞了,后來都拆除了。但是那個松樹林還在,當年我讀書的那些林間長椅也還在,有時我仍然會去那里走一走,坐一坐,盡管早已“物故人非事事休”。當年我常坐在那里的長椅上等待小A,有時是一整天、一整天地坐在那里,一面看書,一面等待。真的很奇怪,本來在幾個月前還是病得要死,在京城那一段流浪的日子每天挨凍受餓的,雖然人很瘦,但居然就是不再生病,也真邪門。
記者:這種流浪式的生活似乎很刺激。
何新:還有一件事是令我難忘的。那一年夏天,我竟然有機會又搞到了一大批想看的書。離玉淵潭不遠,翠微路2號有一個大院,當時商務印書館的留守處就在這個院子的一座樓里,這座樓的底層有一個被封存的圖書館。有一天夜里,我設法從窗戶上溜了進去,發現有很多都正是我特別想讀的書,我就設法把它們搬出來,其中有黑格爾的書、費爾巴哈的書,還有《資治通鑒》。結果有一天,我的活動被人家發現了,你猜把我舉報給派出所的人是誰呢?說來你會吃一驚,這個人后來一度也是大名鼎鼎,就是80年代《走向未來》叢書的主編,后來在1989事件中頗出過一段風頭的著名人物包遵信,他當時是商務/中華留守處的造反派領導小組成員之一。 我被抓到派出所,警察問我為什么偷書,我告訴他我是為了研究馬克思主義。這個所長就審看了我的讀書筆記,看了以后,他竟然跟我神聊起來,由世界歷史、馬列主義,一直聊到當前的文革。這是當時少見的一個有頭腦的好警察,他認為偷點書讀也不算什么大事,結果竟然把我給放了。但是兩個多月后,由于我長期在玉淵潭、釣魚臺國賓館一帶出入,行蹤詭秘可疑,終于引起警方的注意和跟蹤。特別是這一年的9月發生了9·13事件,北京政治形勢極度緊張。9月中旬,我在流浪中又一次被捕,這一次是正式被捕,以流浪罪而被市公安局收審。 我先被關在永定門外的一個收容所收容審查一個多月,后來又轉到功德林監獄的大牢里關了大概一星期。那是高墻堅壁的真正的國立監獄,關我的是一間只能容留一個人的小號。但是,除了流浪和偷書,警方實在審查不出我還有別的什么問題,最后警方決定將我遣送回東北兵團。就這樣,悲慘地結束了我在北京整整一年的流浪讀書生涯。
記者:小A呢?你與她的關系后來如何發展?
何新:完蛋了。我們的愛情關系,在經歷這一次暴風雨后徹底破滅。警方、她所在的工廠當局、她的父母,都找小A談話,告訴她何新不僅是一個流竄中的反革命嫌疑分子,而且還是一個騙子、一個賊,警方從她家中把我寄放在那里的一部分書籍和筆記本全部抄走。小A肯定承受到極其巨大的精神和政治壓力。她的家人把她隔絕起來,不許她見我。(我在收容所中曾托人帶信給她)最終她在精神和感情上都徹底崩潰了。我后來收到她的一封信,在信中她表示與我劃清界限,徹底決絕。那一年可以說是我青春時代的一次滑鐵盧之戰。我是被警方銬著手銬,押送著離開京城的。
記者:為什么要這樣押送?
何新:在北京站,我與其他幾十名知識青年一起被押送上了開往哈爾濱的第65/66次列車,那些青年多數是犯了罪的知識青年,有偷東西的,有搶劫的,重犯的手還被銬在車廂里的桌子腿上。 到哈爾濱后警方把我押下車,我被轉送到黑龍江省收容所。但在這里,我找到一個機會溜了出來,在哈爾濱一個朋友的幫助下,自己扒車回到了兵團。這是1971年的11月間,而恰在一年前,我離開佳木斯回北京,到這時正好是一年。
記者:您那時的體會和心情如何?當時您有所悔嗎?
何新:你要知道那時代的我們本來就一無所有。一無所有的人無從失去什么,又會后悔什么呢?
記者:愛情呢?您失去了所愛……
何新:那種愛情是無根的,本來就不屬于我。
記者:你和小A最初不是很相愛嗎?
何新:但是,文革時代的中國是一個階級制度極其封閉而嚴格的社會。在職業和婚姻問題上,家庭出身的限制極其嚴格,出身不好者被視同賤民。當時我父親是反動知識分子,母親是漏劃地主,我出身不好。而我在戀愛時對小A隱瞞了我的這種家庭背景,這在她的家人看來乃是一樁不可饒恕的大罪。小A在給我的絕交信中也說,她一切都可以接受,就是不能原諒在這個問題上我對她的欺騙。其實從一開始我就知道,這種門第不相匹配的愛情,只能是一種偶然漂來的奢侈品、寄生物。
記者:這話似乎很冷酷。
何新:是的。但是當時我們所面臨的生存現實就是這么冷酷。當我在北京流浪時,沒有戶口,沒有金錢,沒有任何可以支撐生活的立足點;唯一有的是青春,是夢想,是一種對于理想及信念的執著追求。然而這些在當時又具有什么價值呢?我是誰?最多不過是一個流浪京城的青年冒險家而已!小A對我的愛是十分天真的,她在當時那樣一種近乎無望的境遇中,曾經十分無私地支撐了我,并且給我以感情的慰藉,我為此對她感念終身!但是,雖然她甚至可以接受我曾經是反革命,在現實中是一個流浪漢,但她卻無法接受我的出身背景不是來自與她相匹配的高級干部的家庭。出身,在當時就是印在人身上的一個“紅字”。冷酷的社會現實最終使她拋棄我。事實上她的處理也是對的,是完全合乎理智的。至于我自己,回顧這一段往事,我卻也無怨、無愧、無悔。在出身問題上我的確欺騙了小A,但在人生的根本目標上我并沒有欺騙她。我至今所追求的,與在那個流浪的年代中我所矢志追求的目標,是始終如一的!那時我最愛讀的一本小說就是斯湯達的《紅與黑》,我覺得自己的情況和感情經歷頗有一點像于連·索黑爾。當時曾深深地打動我的,是于連在法庭上被判處死刑時的最后告白,他說——
先生們,我不向你們祈求任何的恩惠。我毫無幻想,死亡正等待著我,而且它是公正的。我出身微賤,為貧窮所困扼,可是碰上運氣,粗受教育,卻敢混跡于富貴人所謂的上流社會少年群中。先生們,這便是我的犯罪行為!
于連呼喚道——
我愛真理,但是真理在哪里?到處只有偽善,至少也是欺詐。就連最偉大、最有德性的人也不例外。喂,人絕不可相信人。
這些話當時似乎也正是我的內心之聲。
記者:支持你如此奮斗的目標究竟是什么呢?這也是多年來人們對你始終感到難以理解的一點。在精神和政治上,你究竟要什么、為什么?所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何新:在精神上我所追求的是明道與濟世,所夢想的是祖國及其文明的復興!我當然知道,作為孤獨的個人,一個人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回顧往事,我還是非常自豪。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曾行我所志,并且始終如一地志我所行。
記者:你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何新:可以這樣說。 在1971那一年中我備受折磨和困窘,可以說已經輸得精光;但是意志上倍受磨煉,在精神上收獲極大!當我坐在北京永定門外收容所和功德林監獄的小號中靜候審查的那些孤寂時刻,回首以往一年間的往事,我曾寫了這樣一首《沁園春》——
浪跡云蹤,天涯漂泊,四海為家。揮塞外霜雪,燕山云月,瀛海夜渡,岑島觀霞。風雨消磨,艱辛歷煉,笑渡青春好年華。憑欄處,看無邊碧浪,來去淘沙。 ●而今整裝又發,不吃苦畢竟志難達。逞英雄懷抱,馳騁宇宙,人生百歲,漫作虛花。往事輕彈,無限來者,更向高峰邁步伐。莫等閑,把辭章填過,再作搏殺。(1971年9月)
當時我形同窮丐,卻竟然還有這樣一種詩情畫意,而且豪氣如此。(笑)豈不可笑哉?
請讀:【何新談話錄】我的思維之路(一):始啟疑蒙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8/172073.html
《盧麒元:贊美何新》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005/153371.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