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黨委應當大大提倡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使之群眾化,為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所掌握,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里的尖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冊305頁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辯證唯物論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個是它的階級性,公然申明辯證唯物論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再一個是它的實踐性,強調理論對于實踐的依賴關系,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于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夠解釋世界,而在于拿了這種對于客觀規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
——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過失敗之后,也就從失敗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于外界的規律性,人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所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
——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
——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
——馬克思主義者承認,在絕對的總的宇宙發展過程中,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因而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于在各個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無數相對的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
——我們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要有一個過程。先是不認識或者不完全認識,經過反復的實踐,在實踐里面得到成績,有了勝利,又翻過斤斗,碰了釘子,有了成功和失敗的比較,然后才有可能逐步地發展成為完全的認識或者比較完全的認識。到那個時候,我們就比較主動了,比較自由了,就變成比較聰明一些的人了。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冊36~37頁
——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只有在認識必然的基礎上,人們才有自由的活動。這是自由和必然的辯證規律。所謂必然,就是客觀存在的規律性,在沒有認識它以前,我們的行動總是不自覺的,帶著盲目性的。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冊36~37頁
——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這就是辨證唯物論的認識論。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
——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爭,包括實現下述的任務: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系。所謂被改造的客觀世界,其中包括了一切反對改造的人們,他們的被改造,須要通過強迫的階段,然后才能進入自覺的階段。世界到了全人類都自覺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時侯,那就是世界的共產主義時代。
《實踐論》一九三七年七月
點評:讀毛主席《實踐論》,想起陸游一首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首詩充滿哲理.警示后人。若獲真知,既要學習,更要實踐。反觀今時,一不讀書二不實踐的,大有人在,有的還上了賊船,結果"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如此經世豈不愧對古今天下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