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談一談“忍辱負重”
不屈者
·
2010-06-25
·
來源:烏有之鄉
“忍辱負重”是中國人由來已久的一種美德,意思是負大任者,忍受暫時的屈辱,“臥薪嘗膽”等待來日復興。也可以說負重者需要大勇大志,才能打掉牙齒往肚里咽,臉上仍能以笑容處之。
可是,對于我們這些平頭百姓,“忍辱負重”的含意又是什么呢?我們“無重”可負,是否只有“忍辱”之苦呢?
不過,對待常人,文化圣賢們也有著能羅列一筐的教育警句:什么“忍恥古所尚”、“忍字敵災星”,什么“君子忍人所不能忍”----等等等等,在這些“高級”文化的熏陶下,久而久之,就在人的骨子里演變為光“忍辱”,不“負重”的奴性了!
黃牛精神可以說是“忍辱負重”的典范,歷來被人們所稱頌。牛吃得是草,干得是重活,擠出的是乳汁。這里若是講對國家,對民族,對親友默默奉獻的一種精神,肯定是應大力提倡和效仿的。可是,假若它在奉獻的同時,得到的是不公平,是奴役,是無情的皮鞭呢?它是否還應該“忍辱負重”呢?如果它仍然“忍辱負重”去默默耕耘,我們又該產生怎樣的想法呢?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中,歷代御用文人都把“忍讓”“謙和”“順從”“忠孝”作為正統思想灌輸給百姓,他們希望老百姓都變成“羔羊”“黃牛”,這樣,封建統制就更牢固了,而留給我們老百姓的卻是被奴役、被屈辱的慘痛了!
我們崇敬孔孟文化,但中國歷代統治者對它更為珍愛。他們把似乎崇高的文化巧妙地冶煉為麻醉劑,讓其慢慢灌輸于老百姓的肌體里,融化在他們的血液中。于是,一代一代,唯唯諾諾,任勞任怨,忍辱不負重的人群就涌現出來。而統治者就可以高高在上,穩如泰山,任意揮鞭驅使著由他們的意志而塑造的百姓們!
展望歷史,我個人認為:最偉大的“當權者”當屬毛澤東。我們不提他的豐功偉績,也不提他晚年所犯得一些錯誤,單就他喚醒民眾,激勵人民的斗爭意識,反封建,反潮流,向束縛人的精神枷鎖開戰,就足以讓我們敬畏!他敢于提出“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這是任何統治者都不敢說,不敢做的。他晚年發動的、屢屢被人詛咒的文化大革命,除了政治斗爭的需要,他老人家肯定還有喚醒民眾的深刻用意。或許有人會說,他是利用群眾的盲動情緒來達到扳倒異己的政治目的,那我們最底層的老百姓很樂意被其利用。我們在被人利用的同時,能擺脫自己的奴性,使我們往一個提高自我精神及自身利益的境界前進一步,我們何樂而不為呢!歷史上所有的政治家都是在忽悠群眾、運動群眾,唯有毛澤東在搞實實在在的群眾運動!他的政治思想,他所發動的運動,對于中國人民擺脫封建精神枷鎖,擺脫奴性,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這必將被歷史所證明!
共產黨的哲學是斗爭的哲學。我們普通百姓沒有“負重”的大志,更不需要“忍辱”!當今世界崇尚自我,追求自由民主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為了公平、公正,為了維護自己正當的利益,而應去做堅決的斗爭。君不見韓國人為了阻止政府進口美國牛肉,舉國游行示威,逼迫政府改變政策。不用說發達的歐洲,象泰國,巴基斯坦,甚至更為貧窮的非洲國家的人民,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斗爭之堅決,聲勢之浩大,不能不令我們這些能“忍辱負重”的中國人扼腕驚嘆!“世界上從來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人民群眾要得到公平和公正,要獲得自身權益,必然也必需去做堅決的斗爭,這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忍辱負重”是一塊一頭抹著奶油蜂蜜,一頭裹著鴉片的面包。這一邊會給你熱量,讓你的精神燃燒;而另一面卻能讓你麻醉于無法覺察的奴性之中。“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著名的詩句,但我們千萬不要忘記前面還有一句:“橫眉冷對千夫指”呀!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