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1960年。父母是雙職工,上面有三哥姐,還有奶奶。兩大人養(yǎng)五個沒有收入“閑”人,而且都是無窮溫馨回憶。奶奶治下管理我們孫兒四分子,因為父母幾乎身心都投入了工作。她的政策就是抓大放小,對大哥與姐管理嚴格,而對老幺,二哥,就兩條鐵的紀律不準違背。一是不準惹禍生事,二不準玩水游泳。對于第一條,奶奶的政策有些像九十年代國企改革之“一刀切”方式。即只要你在外面和人打架扯皮,對不起,領回家后是不問青紅皂白有理還是無理,打了再說。我們小的時候,對家庭處罰記憶尤甚。有兩個典故始終是在我們地區(qū)所有孩兒坊間里流傳,“跪搓板與棍子燒肉”。嘿嘿,厲害吧。因為奶奶的政策特產特別特具,長大后,至少我是相當內斂與自責性格。
武漢地區(qū),過去河塘湖汊太多太多。多到什么樣,即我們的小學中學全都有校內野塘。這些河塘湖汊與數(shù)不盡的大大小小家溝野溝相互關聯(lián),實際形成了互為一體的良性水域。良性水域的概念很重要。如果野塘家塘之間互不關聯(lián),水質會惡臭,人的本性壓根就不可能在這樣水域里去玩水了。過去武漢任何一個野塘都能夠叫人流連忘返。水質干凈,水塘周圍都開著各種無數(shù)花朵,家花野花放眼都是;水母在水塘里自由滑行,曼妙的蜻蜓穿梭在無盡的青稞草中。水塘緊挨著種滿蔬菜的農田。過去農田無任何化學肥料與激素之“科學”改革配方,全部都是靠天然土質與家肥施養(yǎng)培植。所以蔬菜成熟季節(jié),那香那甜,彌漫在空氣里,十里八里都能夠感受得到。經常我和二哥與街坊伙伴于夏天就赤腳走在這樣畫景中。太誘惑人了。來到這樣的環(huán)境中又是夏天,不想玩水,簡直是比中了五百萬彩票不敢去拿還難。所以,所有的孩兒們,一個個都養(yǎng)成了寧可回家挨一次“跪搓板與棍子燒肉”也不會不肯放過玩水游泳這樣樂呵機會。
過去,家長們,主要是爺爺奶奶們檢查小屁孩們是否游泳玩水的方法原始而又高明。因為武漢天氣高溫,小孩的皮膚個個都像黑皮煤碳,玩了水后,只要檢查胳膊時候輕輕用指甲一劃:一道清晰白線立馬映于眼簾。誰都跑不了。于是家家戶戶都是小孩哭天喊地叫爹喊媽。稍大的孩子,他們會懂大人檢查身體秘密,所以回家路上故意遲延,拖個把小時進門,也許就能夠躲打一次。但是,總有一山更比一山高,都是住在一起的鄰居,就你家孩子還能夠落單?所以,回家照樣一頓棍子燒肉。而且這樣的棍子燒肉更摻。摻就摻在他晚回來一倆小時;因為別人家的小孩剛挨打完畢,正在傷心不已的時候,猛聽到隔壁響徹于天的哭喊聲音,大家立馬吹起了集合號,齊刷刷地站在他家門前:看風景。我們過去稱為看電影。被打得最高潮的時候,也是嘎然停止的時候----因為大人打小孩最高潮的時候也是門外小孩笑得東倒西歪的時候。大人這個時候看著門外這幫小孩幸災樂禍,也都笑了起來。大家都笑,只有那一個或叫那一對走“霉運”的小孩還在那里哭哭啼啼。即使是小孩,過去也納悶,為什么大人打小孩不關著門打,全都敞開著。這就是過去老人們教育后代的方法。談不上經驗,但是只要教育出來的孩子后來都很聽話,都會很老實地做人與工作。而且都學會了游泳與享受了童年易趣。過去,一個家庭孩子三四個以上太普遍。上中學的時候,同學中有一小名叫九九王同學,他上面竟有八個哥姐。大概他父母重男輕女,結果還是女將多,男兒少。輪到他出生的時候還遺留著女兒半點氣質,說話帶嗲,且發(fā)育早。記得初二74年學工勞動,在工廠澡堂里,大家一個勁地掐他屁屁,哈哈大笑。三十幾年過后,一次街上邂逅,他冷煙冷火早沒了少年激情天揚。失之業(yè)后開一小雜貨鋪,略混生活。叫他不解氣的是他兄妹九個,過去他父母都能夠養(yǎng)活,而如今他兒子就業(yè)成家立足,全都成了問題。家里人口孩兒多,一般爺爺奶奶帶,精力就只能是重點老大老二,剩下來的小兒們就由哥哥姐姐來帶大。其實哥姐還是小孩,也就是說,小弟小妹實際處于“放羊”環(huán)境。好在過去社會環(huán)境健康,壞人比中五百萬彩票還少。上小學正好是1967年。也就是被現(xiàn)在改革勢力妄稱的“十年動之亂”最之亂時期。可笑的是,這一年,竟是我們作小孩最開心的時候,不僅標志可以和小朋友大家一起上學讀書,而且能夠像大一點孩子學習到許多新游戲。記得這些游戲包括跳房子,踢毽子,踢足球,打兵乓球,唱新歌等等。最高興的莫過于父母,因為標志著孩子走正路開始。而奶奶最樂呵。過去孩子上學就等于是叫爺爺奶奶放假,小學門前從來沒有現(xiàn)在排長隊接孩子放學回家的場面。接孩子放學回家,有這一場面該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過去孩子放學都是排著隊回家。其實這方法很好。放學,小孩會撒呀四處亂跑,會相互碰撞而形成傷人事故。排隊回家,即可以免除事故隱患,老師放心,家長更放心了。文革亂嗎?不知道。就如同我們今天六十年代出身的孩子,并不知道中國六十年代還會有“三年餓之死人”這樣故事一樣。如果文革亂,就說明過去小學老師經常家訪是混之亂現(xiàn)象之一。過去,小學老師會隔三差五地去學生家庭家訪,過問小孩在家里是否愛學習與是否調皮打架情況。這說明,過去教師管得太多,是真正意義上教書育人;用現(xiàn)在話說,這多保守,多害人啊。即使孩子排隊回家,路遠的孩子仍然不叫老師放心。所以上小學時期,感覺班主任對路遠孩子更偏心。
有一次,小學老師到我家訪的時候帶來一大幫的同學,搞得我好緊張。結果是她號召同學集體去一隔著學校有兩公里路遠同學家。放著現(xiàn)在的老師也許不敢,這女同學家中途還有一鐵路;十幾個孩子,一路上又唱又跳又前后呼啦啦,放到現(xiàn)在小學老師誰敢?!我們小學是在武漢硚口區(qū),每年春游秋游,全部都是按照不同年級組織步行跨區(qū)十幾公里路。記得最遠一次是由硚口區(qū)出發(fā)步行到武昌區(qū)瞻仰毛主席農民運動講習所,中間跨一江漢區(qū),而且還是搭輪渡過江----幾百個小學生,年級從八九歲到十一二歲,來回走三四十里路且過江。這樣組織規(guī)模場面放到現(xiàn)在誰敢?中途出事情怎么辦?但問題是過去人,是沒有出事故的概念,也就是完全沒有事故現(xiàn)象發(fā)生。誰說文革混之亂還加什么民族動之亂最嚴重時期---除了發(fā)明這些詞的文人是流氓外還能夠說明什么?!就是這一次是第一次一個人伴著一群人走到走過當時武漢最發(fā)達地區(qū):六渡橋到江漢路,過洋房大樓;看著真新鮮。那場面多少年過后,記憶猶新。該是1970年時候。江漢路上馬路真干凈,汽車走過的時候,司機放慢速度也不按喇叭還故意保持間距,怕孩子突然亂跑----那個時代人,思想多干凈偉大于平凡啊。現(xiàn)在的江漢路很繁華,也很喧嘩雜亂;而過去的江漢路一樣繁華但有她寧靜安逸持序清潔。而這竟是文革被流氓文人稱呼動之亂時期的1970年。往事如煙,而長久彌香的竟是文革時期的小學階段。小時候,七歲以前叫圈養(yǎng),七歲以后才叫“放羊”。幼兒時代記憶,該從兩歲開始。可能就是兩三歲,二哥與姐帶我出的“遠門”是一出租連環(huán)畫店。連環(huán)畫又叫小人書,我們那一帶叫娃娃書;沒想到吧,六十年代初,商品意識于娃哈哈至少提前四十年。店內七八條低矮長凳可容納幾十個小屁屁坐下看書。租書不貴,一分錢一本,書厚的兩分錢一本。書的封面被租家貼在大門口前;貼在厚夾板紙上。幾百本連環(huán)畫就可以開這樣一個書店。看連環(huán)畫該是當時小孩最高享受,已經超過了吃肉吃圓子。通常是家里小孩把零花錢積攢起來,一個五分就能享受這美妙時刻。那次,哥姐帶我嘗試出“遠門”是次失敗經歷,因為太小,還記得不久因為房間里太黑便吵作回了家。不過。僅過了三四年,俺也想哥姐一樣迷上小人書娃娃書。大概八歲哪年,一文具店里出售一本帶連折的《紅燈記》小型宣傳冊。整個人是仰慕許久,每天纏著爸纏著媽,一分錢一分錢的攢,終于夠齊了一角九分錢,把那個只有十幾個畫面的宣傳冊買了回來。一個小孩當時手上能有這樣一本彩色的“娃娃書”是很風光的,哪種恣情高揚勁大概是現(xiàn)在買個法拉利才能找回。于是,我,在小孩的心中,分量加重。直到今天,還被老街坊們叫著秀才;這大概就是打小八歲開始的印象。一角九分,在當時該是巨貴,就像現(xiàn)在的房子原本只該賣三四千一平方,而被炒家與房地產商賣到二三萬一樣。長大后,就知道了這文具店原來就是一合作社,不正規(guī)。合作社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這時間該是1968年。范偉的名言:拐一年搖一年緣分吶,吃一塹長一智謝謝啊!總記得牢。后來大一點的時候,該是九歲與十歲之間,手上又買了一本連環(huán)畫,是與二哥走了七八里路到區(qū)委附近新華書店買的---打小就知道國營好。這是一本真正連環(huán)畫娃娃書。有一百多個畫面,厚厚的一本,大概只要三毛錢多。有了這本書后,整個夏天加轉年春節(jié)人都處在新婚狀態(tài)之中。還是人大了好。1973年至1975年間,我和同學趙XX與劉XX總能夠利用有時下午沒課或星期天時間,從家出發(fā),走張公堤,穿牌樓街,到硚口正街上一租書店看書。因為這個時候,大家家庭生活都大改善了,父母零花錢拿出更大方。一路上,還真是我們唱歌我們跳舞我們歡笑七八里路后來到了這租書店。往事如煙,真懷念那個干凈社會良好環(huán)境時代!
“吃肉不如喝湯”,乃湖北武漢一道主食兼名菜的意義引述;為“砂鍋下藕煨排骨”也。舊時,誰要是在小伙伴信口提到,哈喇子就像病毒迅速流淌在大家的下巴。所以,沒人敢提。六十年代,該菜為每家季度最高獎勵;七十年代,好轉,為月度獎金。還有一道大餐,為伙伴們精神力量最愛---看電影。作者最早看電影該是1960年零歲又五個月。父母與哥姐看電影,我躺在母親懷里該是聽電影。父母工廠緊挨著一部|隊,之間僅厘米距離,用腳邁過去還多五厘米。過去軍與民關系就是魚水。真看電影該是兩歲,1963年《突破烏江》在部|隊放映。消息立馬在工廠內傳開。那時候,即使公用電話也不發(fā)達,于是,有下早班叔叔為傳聲筒,站在當街的街面上高喊一聲:XXX(部|隊編號)今晚放映新電影。哇塞,看電影的病毒比感冒還快,凡是同一單位家庭都能感染喜慶,就像賈母得知元妃升職一樣。那天,看電影還是繼續(xù)扮演聽電影角色。印象深的記憶片段是哥姐加我吃的廠里食堂好飯。母親回憶道:災害時期,即使掉在飯桌上一顆大米飯,俺都會用小手撿到口里去。真正全面成熟規(guī)范看電影,該是1969年看阿爾巴尼亞電影《伏擊戰(zhàn)》。電影為學校包場。記得那天,當?shù)谝淮纹缴玫诫娪捌边€鬧出笑話。這天,中午吃完飯后,就對家里大人說:我去看電影了。記得當時父親的臉綻開了笑容----過去父母把小孩每部每件獨立做事情都看成是勝利與進步。而不是關心電影院有多遠,一小孩出門是否安全。因為六七十年代,社會生活環(huán)境真的安寧寧靜如同清晨的空氣如同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電影院約至兩公里,順著一道鐵路堤再轉公路堤就到。有火車,不要緊小孩懂;公路上有汽車不要緊,過去司機也雷鋒,即使在公路迷了路,司機知道了也會自己想辦法把你送回家而不是現(xiàn)在這樣丟失,只歸警察來管。九歲的小孩邊走邊玩邊唱,一副興高采烈來到電影院門前時候,門衛(wèi)接過票,笑了起來。他說:小朋友,這是明天的電影票。于是,很沮喪回家。回家后,一家人還驚奇:怎么沒有去看電影啊。得知是第二天場,全家哈哈大笑。還來得知:凡是學校包電影,全部都由學校組織排隊去看。獨立看電影記憶也很精彩。
1971年電影院上映朝鮮電影《看不見的戰(zhàn)線》。由父母工廠包場。兩張片落到了我和二哥手上。記得那天我們小哥倆先提前來到工廠,專門去洗了個澡;父親怕我們肚子餓還專門準備了饅頭花卷餅干。工廠離電影院(文化宮)有一里路長。小哥倆打從廠門邁出,就一路受路人“夾道”歡迎。一路上,盡是人等退票。拿著錢,眼睛饞饞,心猶不甘,站在馬路兩傍等著退票。幾十人、幾百人、上千人,就這樣站在馬路傍。因為大家都知道是這家工廠職工包了片場。到了院門,心里更緊張,因為院門人更多。好在那個時候人熱烈而不鬼鬧。兩小孩揣著一份緊張又亢奮心情在眾人無限羨慕的眼光下,再勝利大踏步地跨過文化宮院門后,心情徹底放松下來,呼啦啦,呼啦啦地奔向了電影院里........
武漢,大工廠也特別多。又,放電影看電影的渠道特別多。
1973年,學校附近工廠放了一部內場電影。好家伙,第二天教室里翻了天。是羅馬利亞電影。里面有現(xiàn)在很平常的摟抱鏡頭。大概是歐女胸大屁肥。叫一幫初長人形的半大小家伙---我的幾個男同學興奮得似吃了五斤半興奮藥,一句電影臺詞迅速地竄紅了好多年。
“我要把你扔到河里去”。幾個同學見面就這樣相互問候。然后,神秘地哈哈大笑。許年后,知道這部影片叫《多瑙河之波》。大家還記得該電影的音樂主題曲嗎?太棒了。
崇拜英雄,是最人性化,為最珍重自然,體現(xiàn)良性社會最佳選擇。電影功能尤彰顯崇拜英雄技術性與社會規(guī)范廣泛化,當電影語言與藝術性相結合后就發(fā)射出無比璀璨光輝---她的教育與感染力量無可倫比。過去,我們是這樣,然,改革力量認為這是教條化體現(xiàn)保守思想,則美國不這樣認為他們現(xiàn)在還是如此。其,大型電影作品多以表現(xiàn)美式英雄人物如何拯救人類,捍衛(wèi)自然天成,為中國國人影迷津津樂道。可見,真正的人性光輝,不是右派力量所能左右把持。當然中國的右派力量反對的是中國電影機器宣傳自己的愛國愛民之為人民服務精神與人物形象;反之,他們更熱衷于宣傳美國人物的對華宣傳力度,就如同中國抗日時期漢奸偽力量拼命宣傳小日本的國事力量一樣。悲哀!民族的悲哀!用郎咸平話說:此刻中國,到了最缺德的時候。他乃一語道破天機。然,我們作為中國當代五十以上年紀人,于過去仍然感受到偉大的人性光輝。電影成為我們魂繞夢盈的向往,其,為人生的幸福幸事。正是過去我們的電影語言表現(xiàn)了人性的本質而為我們少兒時代追逐太陽一樣,產生許多快事。過去,電影院放電影是講究周期。一部新電影上映,于一個電影院不是放一場也不是放一天,而是放一周一星期。即使這樣即使每場影院人滿為患仍然是難以滿足大批觀眾的需要量,更多的體現(xiàn)是跨地區(qū)看電影。記得達式常主演的《難忘戰(zhàn)斗》上映后,就有許多當時青年觀看影片達十次以上。朝鮮電影《賣花姑娘》上映后也是許多人看了數(shù)遍。我們少兒時代對其《南征北戰(zhàn)》《閃閃紅星》《平原游擊隊》《地道戰(zhàn)》《看不見的戰(zhàn)線》《南江村的婦女》《野火春風斗古城》《江姐》《我們村的年輕人》《今天我休息》《大李老李和小李》《青年魯班》《護士日記》《海霞》《創(chuàng)業(yè)》等等加等等是看了又看,總是看不夠。為看電影,產生許多故事。街坊有個伙伴叫“七斤”的,他與他哥“八斤”看電影的技巧雖然使人汗顏卻又忍俊不禁----他小哥倆是一對“飛票”高手。他家共有八個人,就他父親一人工作,卻養(yǎng)七個吃“閑”,所以沒錢買票。又愛看,怎么辦?他就開始“飛”了。通常是每場電影放映完后,劇場內大量散落當場過期廢票。他哥倆一一撿起。選擇票相較好一端票面撕口較小票面留存。由于過去電影院票面顏色總是那幾種,而且票面設計固定,因此,每放一部新電影,就他這對哥倆總是捷足先登而且是看了一遍又一遍,叫人無限憤怒的同時又無限羨慕。因為看電影進門就一道大門,人又多大家進場心情又急迫,驗票人哪里顧得上真假啊。更要命的是,他哥倆“毫不利己”把這經驗廣泛無私地傳播給街坊鄰居。這下就有好戲看了。新電影上映后,電影院總是有無數(shù)實際無票又進場人,把個電影院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無形加大,電影放映后,總見他們拿著手電筒三人一排從后面往前查。這哥倆由于“經驗”豐富,這樣的檢查于小兒科一樣。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他倆真是人生一趣。可惜的是,那“七斤”,改革后,失了業(yè),老婆離婚,染重病后無錢可醫(yī)年輕就撒手.......
那個時代,電影院電影收費低廉,學校包場學生一角錢,小學包場有時候只要八分。工廠如果是包場(文化宮)工人一分錢不要全部免費,因為文化宮本身性質就是屬于工人工會劇院。而其他不是工廠工人也是有大量機會看免費電影---露天電影。我們民居地方不遠處有一火車站,他們屬于鐵道系統(tǒng),有專門的部與局放映隊幾乎定期放映故事電影與新聞記錄片。這樣的放映都是露天。觀眾不僅有鐵路工人,更多是鐵路沿線居民與火車站附近農民。難忘的是,每每電影完后,數(shù)千人沿鐵路線回家途中,總有火車路過。火車不僅有意開得慢而且火車頭的司機們還把火車頭下兩則的燈打開,照顧照看沿線看完電影回家的人們---這就是人與人的關系。顯然,電影的教育功能感染功能從一個火車司機用他簡單樂于助人的舉動,就能夠感受出來。換言之,那個時代雷鋒社會英雄輩出不是來自偶然,而是先進教育意義體現(xiàn)必然。即使是“七斤”他們家人口多沒有閑錢買票,他也是能夠做到幫人做好事---過去做小孩的為大人背米背碳義務為他人做家務,常事;公益性活動他也是特別積極者。只是他過去太愛看電影了。借用周星馳的話說:人人都是食神,又都是向往雷鋒。---因為,這來自先進教育的體現(xiàn)。
當今,中國有兩類人活得最累最苦:民工與少年學生。丁俊暉說:讀書無用。他的話對嗎?如果不對,又干嘛將他評為全國勞模,CCTV干脆打出口號將小丁直接呼之“民族英雄”也。如果丁話官家認為正確,顯然不該將全國少年學生直接擠進書奴考奴行列!遙想我們少年當年,小學中學邊學習邊勞動邊游戲,樂哉樂哉;并沒少祖國前途關懷、社會學習雷鋒、長大服務國家甘為祖國建設快馬加鞭的建設者成就者鋪路石。現(xiàn)在孩子沒有假日,他們人生最活潑時期全被國家有意識或叫故意制造的不公平競爭與社會大失業(yè)環(huán)境給扭曲到了課堂補習培優(yōu)(說培憂更恰當)中。不僅加大家長無謂教育負擔,剝奪少年生理活潑天真自然天性,而且就這樣教育出來的結果只是一批加一批消耗能力精力后又不能承當一般勞動者的勞動體力支出者,卻國家又完全不能提供哪怕是五分之二的大學生就業(yè)場所;是完全于國家于社會于家庭于青年之不利不健康狀態(tài)。這樣的情況還該繼續(xù)下去嗎?丁俊暉沒有讀書也不贊成讀書而能夠成為民族英雄于全國勞模,不就是對目前國家教育制度的一種否定嗎?顯然,完全讀書無用論也是極不健康與極不負責!過去,我們學習也很抓緊。是一種有的放矢抓緊。過去,我們提倡的是學以致用與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所以我們過去的學習即是愉快積極健康活潑的學習,又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同時,還將學習與做人兩者結合。是無論在學校還是走上社會走入工作崗位,都能夠處在愉悅生活社會環(huán)境之中。
過去學校教育是嚴格按照德智體全面發(fā)展觀念辦學,其校風體現(xiàn)出“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局面。學校學習其實是真正意義上抓得緊。不僅有學校校內學習,校外學生學習也抓得很緊。方法是通過建立學習小組而形成新的學習氛圍。這個方法很好。她即能夠“溫故而知新”又能夠在學生放學后而不至于“放羊”。更重要地是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更有利于同學之間的相互幫助于取長補短。因為學生中,總有學習能力強與差,通過各學習小組回家就近組織學習,是很能夠將課堂知識在校外相對環(huán)境放松下,學生進行自我之間交流。顯然這樣的交流是比課堂上對于知識問題不懂又羞于全班同學面不好提問,更適合中小學生心理思想。即使文革期間,學校并沒有將學習特別差的同學跟班一起混上。對留級生制度仍然執(zhí)行。作者在中小學校學習期間,就先后有兩名同學因為嚴重不學習跟不上而留級。學習小組還有意想不到功能。在1971年時候,我們班新轉來一位同學。他眼睛嚴重斜眼,很受同學奚落,雖然總有老師對同學不敬而批評,但孩子還是孩子。久之,他自己很自卑,做人做事情都沒有信心。分學習小組的時候,就他落了單。后面老師找到我,因為我是他同位,動員跟他一個組。他們家住處較遠,每次去他家總得走上一公里。問題是沿鐵路走上一公里。他們家對我的到來反映出意想不到的歡迎程度。由于他們孩子眼殘,同時他哥姐又放在了老家,孩子放學總是一個人很是孤單,家長們也著急。有我怎么一個人來陪他學習,他們家大人小孩都很樂呵。果然,相處時間久了后,小孩他心態(tài)寬松了許多。為報答,竟非要我晚上到他父母鐵路單位去看電視。這是我第一次看電視節(jié)目。時間大概是1971年到72年之間。好像當時并沒有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有兩場。一是朝鮮歌舞,二是中國女籃同阿爾巴尼亞女籃比賽實況轉播。比賽情景現(xiàn)在還記得,就像CBA明星賽一樣:你投一個我投進一個;完全沒有什么競賽氣氛。當然,可以理解過去友誼第一。后回家太晚,家里就再也不讓看這樣電視了。感覺現(xiàn)在學生學校晚自習,也是受當時學習小組的啟發(fā)。但是,這樣的晚自習,一是浪費國家電源二是加大了家長教育費用支出三是這樣的學習對孩子們來說,就學習一塊也不見得太好,畢竟還是全班同學歸在一處肯定有同學礙于面子于自尊心而不會全面與同學交流學習上深處不懂的問題。過去孩子們該玩的時候,學校是積極鼓勵去組織他們玩,比如體育鍛煉。文革中,大部分中小學校都有足球隊兵乓球隊田徑隊與校文藝宣傳隊。還有大部分中學都有校籃球隊與美術班和政治理論學習校級小組連級學習小組等。除校方組織的,校內校外孩子們自發(fā)玩的就更多了。女孩比男孩有更多玩意。跳繩丟沙包跳房子跳猴筋還有一種把幾個骨牌放到桌面上,用手抓一沙包往上一拋,借拋當口翻轉桌面上骨牌。誰堅持得久誰得勝。但總不知道這叫什么名兒玩法。男孩除了踢球打兵乓球就是擂“拱子”,但在學校里不許。男孩子。共同的愛好就是跳繩,打毽子。而校方是經常組織跳繩比賽與拔河比賽。每個班都有自己的文藝小組,全校表演節(jié)目的時候則動員每班學生全班全部參加。于是,學校文藝匯演一方面大合唱具多又各班都出節(jié)目演出豐富多彩。學生在校外的活動就更多了。校內活動都搬到了校外。而且更自在。春夏秋冬都能夠玩一種游戲“官兵捉強盜”現(xiàn)在還有的“躲貓貓”。秋天冬天有一種游戲總是記憶猶新,一種兩邊七八個排成一行,后劃拳搶頭誰先,誰先就高喊:天上烏烏神勒,地哈打嘛神勒,麻繩打不開額,獨要XXX來額。于是對方一隊中被叫到名字的那個小孩就使勁從自己隊里出發(fā),沖向對方用胳膊緊緊相連的隊伍。如果沖開了,不僅本方沖擊人可以回歸本隊還能由他(她)叫上對方隊里一人歸到本隊。而沖擊失敗則沖擊人必須歸給對方隊里。整個過程特別好玩。作者那個時候童年少年還三五成群結游外出,走上三五公里外是經常的事情,大家是邊走邊玩邊唱;真正意義上樂不思蜀!!!
“賣菜嘍,------”
“洋---糖發(fā)糕哦”
每天清晨,是他們第一叫賣聲,喚醒我沉睡童年少年歲月的夢鄉(xiāng),比鬧鐘準又比鬧鐘作用大。所以,年少的我們經常和二哥惡作劇地喊道:買菜哦。或叫道:來一塊發(fā)糕。久之,就會有回音:哪個要菜啊。“哪個要發(fā)糕啊”。這就是文革時期每天早晨該發(fā)生的故事,一切正常的發(fā)生。文革是上層建筑革命,雖然波及地方甚至基礎,但革命的性質目的就是要更大范圍擴大生產力促進經濟發(fā)展;所以在公有制占絕對主力情況下,小商品經濟事實也是很繁榮。而完全不是《芙蓉鎮(zhèn)》描寫的那樣故意顛倒。這樣的叫賣聲音在白天在星期天就更多了。
“樂口消,五香豆,甜棗子”
“豆腐佬-----喝”
“起牙齒啊,起牙齒”。
“老牌的鋼筋鍋啊”
這個起牙齒的印象特別深。他是個中年人,每天騎著一輛自行車,游走在大街小巷。這說明過去私有經濟是相當有層面,也伴隨著我整個少年青年成長一起的歲月。
“老牌的鋼筋鍋啊”也特別。他邊吆喝,一手邊敲打著他右手的連接著一串的銅板;他是做五金干活。
“修---理洗衣服搓板”是一個河南人,他每隔一段時間就從河南趕過來,掙倆錢。這說明過去火車票價低還說明住店方便(主要是壞蛋太少)。對于私有經濟過去的叫法是維持小商品經濟存在。在經濟學中特別提到“這叫拾遺補缺”作用。同時過去經濟理論也是高度肯定集體所有制經濟成分,并且積極鼓勵集體經濟所有制不斷發(fā)展。也正是在這樣經濟理論支配下,整個國家整個國家人民是人人有工作人人都能夠自食其力生活;體現(xiàn)出真正意義上的安居樂業(yè)社會興旺發(fā)達的和諧局面。雖然,文革期間有過知識青年下放。但是知青下去幾千萬回城也是幾千萬。而且這樣的下放,國家負擔了很大一筆安置費,就算你是光身下放,下去后,也能夠找到能工作勞動后養(yǎng)活自己的口糧與工分分配及分紅。到現(xiàn)在還記得七零年,街坊一哥下放回來后唱的歌----我們是鄉(xiāng)里的土客稀,回到了漢口的故里,左手杠的是糯米右手提的是公雞.......。這首歌唱的其實是一種失落。而不是生活的艱辛。這失落是一種精神上的失落,因為他們同年同學中有的當了兵,有的當了工人;而他與他們就只能當知青。這樣失落,作者也有過,78年恢復高考后,差幾分沒考上,當時心情就很難受。有點扯遠離題了。
“炸米炮啊.....”這叫門,大家熟悉吧。過去各城鄉(xiāng)該是都有。當年我表哥從鄉(xiāng)下來,就搞了一臺這樣機器回鄉(xiāng)。而且是找工廠訂制的,因為沒有專賣商店。訂制的廠家就是武漢硚口一家集體所有制的鑄造廠。
“磨剪子咧,嗆菜---刀”。這不是京劇《紅燈記》唱詞,是我們過去生活真實再現(xiàn)。對于他,小駭子們有兩種絕然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他就是過去的地下黨是和李玉和一樣的革命黨而另一種更來笑,說他是個特務在偽裝。這都是哪和那的事情,用現(xiàn)在的話說全都是吃飽了撐地。但過去的孩子心態(tài)心里就是這樣樸實,因為過去中國環(huán)境,真的壞人壞蛋很少。大家都沒有接觸現(xiàn)在樣子真正壞蛋壞人,就拿想象的人去做壞蛋。又過去領導干部與民“三同”也沒有現(xiàn)在中國領導干部官威官腔官待遇官的灰色收入;所以把革命黨與革命領導干部與最樸實的勞動者掛鉤于鬧出笑話。這就是過去文革時期小商品生產于交易過程的真實片段寫實。
過去農村與城市關系緊密。
農村更比城市有體面與政治地位高。
政治上國家有農民副總。說明當農民是有前途,國家是工農當家做主。
農村的體面體現(xiàn)在過去輿論敬稱上。農民的敬稱是“伯伯”而工人只是“老大哥”,士兵是“叔叔”。
過去電影反映農村農民農業(yè)生活與生產比反映城市工人生活與生產要多得多。《李雙雙》《我們村的年輕人》風靡全國。
當然,中國無論歷史還是人口還是地域面積,都是農村農業(yè)農民占絕大多數(shù);過去是,現(xiàn)在也是,將來還是。中國說到底,如果農村農業(yè)農民沒有前途,則中國就沒有前途;而不是體現(xiàn)于國家政治改革,也不體現(xiàn)于城市工業(yè)改革。
然,啼笑皆非是所謂三十年改革也就是一部打壓中國農村農業(yè)農民利益的改革。土地承包,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提高了生產力。而國家卻在農業(yè)收購價格上是把農村農民利益壓得死死,從而迫使農民荒田棄耕,背井離鄉(xiāng);不知不覺間被轉化為城市最苦力最低賤的勞動力者。這也是中國春節(jié)之前鐵路“春運”之節(jié)的來歷。反之,億萬被剝被壓農民工的產生,又充分證明:中國現(xiàn)代改革其破壞中國農村農業(yè)農民程度是如此史無前例如此驚心動魄如此不可思議!
又目前中國,大上鐵路建設,理由竟是“春運”緊張。卻將“春運”這問題產生根源棄之高閣。關鍵問題是
目前中國是走壓迫農村農業(yè)農民利益路線,并不等于將來中國政治還走這一路線!如此今天超大規(guī)模投入資金搞鐵路建設,也許就是將來史上最大笑柄。
事實上,目前鐵路線已經出現(xiàn)春漲夏淡局面,已經為未來笑柄流出端倪。而將來對農民農村農業(yè)的盤剝只會改變而肯定不再是加強,就是說今天目前政治人的丑態(tài)在未來子孫心中格局已經是三拍落下了。
小平的改革思想其實就是“實事求是”精神思想之體現(xiàn)。
如果背離實事求是思想,肯定會將事物處理走向反面。
而堅持實事求是思想,就必須尊從中國國情,尊敬中國農民農村農業(yè),向三十多年前一樣,回到農村農業(yè)重走集體化道路并將農民兄弟視為自己的長輩,這才是中國問題的根本解決與長治久安良策!
家里人口多,父母又全部身心投入工作,孩兒們心里哪份渴望親情呵護是很強烈。
也許是現(xiàn)在年輕人意想不到,如同三座大山之一的現(xiàn)在看病貴感個冒發(fā)發(fā)燒,像遇到車上扒手遇到家盜一樣破財?shù)纳。瑫故俏覀兒簳r代向往----因為這個時候,父母會向工廠請假,全程陪著你,在你身邊轉來轉去,那個幸福是莫大滿足。
奶奶有一些土偏方。過去孩兒們愛鬧,熱了衣服一脫,不經意間就生出肚子痛。奶奶走過來,用偏方來抓我身體左邊的穴位使勁捏捏。中醫(yī)這叫“捏骨”。很疼很痛,但效果奇好。也從來不會推辭,因為奶奶這個時候會多一份呵護疼愛。
我和二哥一起長大,二哥不經意間討來一次巨大幸福。
哪年我12歲,該是1972年的事情。二哥突然發(fā)燒,是高燒。家里人嚇壞了,父母連忙將二哥送進醫(yī)院。奶奶一個勁地叨叨:菩薩保佑,菩薩保佑。
二哥是扁桃腺發(fā)炎。嚴重發(fā)炎,需要手術切除。
二哥從醫(yī)院手術完后回來那天,父母給他買來高級點心糖果蘋果香蕉,還有兩瓶橘子果汁,橘子水是我第一次看見的飲料。全家都圍攏過來,問寒問暖。爸爸媽媽是廠里雙職工都特意向廠里請了三天假。
爸爸一會兒過來,問問想吃的什么,一會兒又問問痛不痛,我看見二哥的眼神很受用很受用。
手術后最初只能夠喝飲料。
老爸親自端碗一勺一勺地送到口,全家人就那么偎著二哥,抓住二哥的手父母就一直沒松開。
晚上,爸爸特意將二哥從我床上調開,他也在二哥床邊,支立一個鋪位,是怕孩子半夜尿尿不方便..........
也許父母當時心里是有一份內疚。
父母是工廠里的普通工人。也不是工作狂。而是像大多數(shù)從舊社會過來的老工人一樣,對國家對黨對社會主義建設有著巨大感情。父親是老武漢人,舊社會,父親家里住在沿漢水河邊,就著河堤一面做墻,開挖個平地,找來一堆堆茅草做房頂,然后用篾片合著泥做再做兩面墻,這就是一間人住的屋子。而這樣的房子從江漢區(qū)接駕嘴(地名)到橋口區(qū)皮子街一直到宗關(地名),十幾華里,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漢水河堤內外;同樣這樣的房子也沿著張公堤內外就這樣住著。舊社會,武漢有這樣多少間房子?幾千家,還是上萬家?
而新社會讓父母有了工作有了各種勞保福利與家人也能享受(三聯(lián)單)全免的醫(yī)療待遇,有了一大家人其樂融融,有了國家低物價與低犯罪社會環(huán)境;父母們能不熱愛黨熱愛工廠工作嗎?
作者9歲哪年,父親下班帶我去工廠澡堂洗澡。中途,一青工突然匆匆跑進來說:X師傅,車間里出事故了,您去看看吧。
父親二話沒說,起身就穿起衣服又進車間。而他兒子我還全身都裹滿肥皂液........。這該是1969年一個冬天事情。電視劇《大工匠》播出后,我哭了,因為我看見我父親過去的身影!
歲月流逝,轉眼間,父母就有了孫兒輩。都說80后是泡蜜罐長大的,其實我知道,爺爺奶奶對現(xiàn)在孫兒們隔代愛,其實體現(xiàn)于當年對家庭孩子們,由于工作原因而少了一份對孩子愛之內疚,而對孫兒愛來彌補。
每天于公共網吧寫寫文章。
這里機子約有2百臺。百分之九十五者電玩與斗地主愛好。偶見一下棋與看小說特別新奇,當然還感特別親切。學習,成了鳳毛麟角。
三十年前不是這樣。
1972年,中國流行手抄本。一天,我老姐借來一“本”,為《第二次握手》。她千不該萬不該,回家就把這樣好消息告訴二哥。于是,一曲戲,不經意間開鑼了。
二哥,拿著這樣的“本”先說翻翻,接著就不放手。“書”是姐借來的,哪能容納第二人捷足先登。二哥,小時候叫“洋人”意為不開竅,總能夠停留在局部思維當中。當然,他此刻“書”哪有放下可能?這樣的“洋人”洋氣是叫老姐火冒三仗。于是,姐弟倆就此開火。
二哥先求饒:再看兩頁吧。姐發(fā)現(xiàn)他看了一個小時。強行打手強搶,哪陣勢就像今天房地產公司拆遷!
二哥,猛然發(fā)現(xiàn),當書離了眼球之后,原來是比挨奶奶“棍子燒肉”更難受。于是,反搶。就如同現(xiàn)在被拆遷戶。正在這時,對門家劉姐上門,詢問書況。我姐第立刻“喜笑顏開”。原來偉大的“手”來自她手。“書,好好的,看完就還”。沒奈何,誰叫是門對門,低頭不見抬頭見,不能為一本“書”傷鄰居和氣。
嘿嘿,送走了劉姐“客”。第二場,我家姐弟倆的“爭書”戲又是大幕拉開。
好家伙,戲,第二場,至少“演出”了五個小時。
我們姐弟四個,除我大哥不怕奶奶外,全都怕。在爸爸媽媽調解無效時候,奶奶進“場”了。她老人家一句“把書給我吧”,就此,演完這曲沒完沒了的“爭書”戲。
事實上,誰都沒有看成。
第二天,劉姐又上門。她來收“書”了。一副真正的喜笑顏開。肯定她昨晚也是深夜12點鐘過后才睡,也肯定知道奶奶的臺詞念白,也就知道哪本“書”一切都好好的。
我二哥,真是有看書癮的魔障。一次,他從學校里借來一本成語字典,竟用兩天一晚上,將這本成語字典是工工整整地抄錄完畢。爾后,于寶貝,揣在深懷里;又看來看去。他這樣勁頭感覺就只兩次,第二次,該是他寶貝丫頭出生。
老姐明了她倆小弟愛書程度。工作第一個月就買了數(shù)本連環(huán)畫。我們是喜不勝收啊!
1974年又買了一本大部頭書,小說《桐柏英雄》。
還記得第一天看書的情景。哪晚,姐把書尊重地交給二哥后,我們這對小哥倆連夜斜靠在板床上,二哥看左頁帶加看右頁,小老弟我,就只能夠看看右頁了。是非得二哥看完兩頁,俺才能看翻書后的右頁。一本幾十萬字的長篇小說就幾天被二哥看完。可看完后,仍然沒有放下書,于是,第二遍上演,我,仍然只能做旁聽生資格。直到他看完三四遍后,才輪到我,有一本完整書在手。
這就是我們過去看書找書的情景。
還記得,77年恢復高考后全武漢看書的情景。在武漢大學東湖旁,從八一游泳場到水果湖現(xiàn)在的省檔案館邊加茶港外面,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讀書看書人,從早到晚,從不斷人。間隙里,穿插的是歌聲,彼此起伏的歌聲。
武大這樣的場景,從77年開始一直延續(xù)到1985年之后,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才徹底結束。而現(xiàn)在,武大東湖校園旁,能夠出現(xiàn)的幾乎清一色男女配對,如果,你能夠在24個小時內看到10位讀書人,顯然,你該有找人獎金獲得了。這還不算可怕。
一次路過武大教工區(qū),從七八層樓頂上一直往下,傳來陣陣嘩嘩的麻將聲,一次比一次熱烈,一棟樓比一棟樓熱鬧。也許,武大教師認為做安利比教學更重要----因為做安利是更有錢!
77年當時像武大這樣,武漢全城處處體現(xiàn)。在馬路邊,在大樹下,在車站碼頭,在公汽車上,在路燈下,全部都是看書人。甚至在廁所里,蹬著就不起來是大有人在。
從77年開始,武漢五勝路新華書店(武漢最大)開門前,洶涌澎湃;開門后,絡繹不絕。慣常間買書的讀者是從內到外排著長長長長的隊伍。書店是這樣,圖書館也是這樣。各大文化宮圖書館也還是這樣--經常是圖書斷檔。
現(xiàn)在武漢經濟也很發(fā)達。十里長街,比比皆是。但是無論你站在哪條街上往東西南北放眼十里看去,街上是絕難找到一個看書人。但是,你問“紅中”是什么?三歲小孩都能知道。
這為什么???
中國現(xiàn)在還需要“創(chuàng)新”思想嗎???
60年生人童年少年回憶,竟是這樣溫馨
(21)
82年受大哥編撰青年志的影響,突發(fā)奇想:寫書。書名都起好了:武漢,難忘的1949
由工廠的一封介紹信證明就能夠長達大半年泡在了武漢圖書館。
那時候,社會就是這樣,單位的介紹信就是最高的文憑最有資歷的證明。體現(xiàn)出真正意義上人與人的平等。
收獲之大前所未有。系統(tǒng)將建國以來武漢《長江日報》從創(chuàng)刊號看起,直到80年幾十年的風雨兼程全部閱讀;僅記錄素材稿紙就有七八公斤之多。放到幾百萬的武漢城市未見得多少人如此認真全部拜讀之幸事。
1949年前的武漢,是光禿禿的武漢。
全城分為漢口與武昌,還不包括現(xiàn)在的漢陽區(qū);武昌過了大東門起義門積玉橋,全部都是荒郊野嶺野墳溝壑與稀稀落落的村莊。漢口僅有租借與租借附近繁華;民居于京漢鐵路之外全部都是用茅草加篾片加細泥搭起的房子。現(xiàn)在的漢陽區(qū),49年以前是一個縣,連電燈都沒有的縣。而全城就兩條像樣公路:一條是現(xiàn)在的中山大道,是僅到六渡橋附近,一條是在大橋下司門口。現(xiàn)在的解放大道于49年前僅有區(qū)區(qū)循禮門到航空路一段簡易馬路。公共汽車僅有一條,跑現(xiàn)在的中山大道。
官辦的大型工廠只有一家:武漢江岸車輛廠。其余就是私營幾家。像樣的還是幾家榮氏集團棉紡廠。當然,還有幾家屬于老蔣軍隊被服廠。
1949年前的武漢有那么幾家銀行,其實都是官(員)有銀行,就如同現(xiàn)在改革后,國企變化為官(員)企一樣。
而人民是典型吃不飽穿不暖,到處都是流氓小偷妓妓(也同現(xiàn)在中國差不多)拉差拉壯丁。
所以當解放的號角快要吹到武漢的時候,全市人民群眾包括私營老板包括一切現(xiàn)在號稱為白領人士都是積極配合地下黨工作--保產!
“白從喜”軍隊撤離之前,還計劃著炸廠炸倉庫炸飯店炸船炸碼頭甚至還準備炸掉長江大堤。然而,蔣該死的腐敗也就斷送了他們的罪惡計劃。私營老板們早就準備好了金條銀元“奉獻”。而工廠工人將一切有用的生產資料主要機器設備秘密地轉移到了長江漢水湖泊野塘里--幸虧過去武漢溝壑縱橫江湖連片,而把武漢能有的城市生產資料大多保留下來。炸掉的只有碼頭駁船與軍用倉庫。但是“白從喜”軍隊可就發(fā)了大財,是徹底將武漢的黃金銀元又搜刮了一次。他們即使是逃跑前一個小時,都還沒有忘記敲詐武漢--魯?shù)涝窜?/p>
隊撤離武昌前就放言要炸武昌長江大堤,在武昌地下黨緊急通知下辛亥元老李書城緊張的就地送上了金條而保障了全武昌居民生命安全!
當1949年5月15日16號來臨后,天就大亮了!!!
解放了,一切都天翻地覆,一切都天翻地覆凱而慷!!!
現(xiàn)在武漢的全部建設成就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來自新中國!!!
武漢的人民企業(yè)最輝煌時期體現(xiàn)于七十年代與八十年代,其國民經濟總廠值在全中國前三!
無限懷念完全屬于人民利益的的武漢七八十年代!!
現(xiàn)在人有六怕:一怕假二怕毒三怕貴四怕偷五怕?lián)屃翪CVT話改革。
三十年前,除有少量偷外,就怕“搶”;嘿嘿,搶軍帽!
該是從1974年開始。一開始,就瘋狂。直到1977年。
這“股”風來得迅猛是有其深刻社會原因。
軍人,過去具有偉大崇高榮譽。在青年人心中是超過了當工人入黨提干和上大學。
過去軍人,除了公而忘私樂于助人,為社會正義道德楷模,還有當時特別原因。
1969年珍寶島保衛(wèi)國土戰(zhàn)打響后,偉大的軍隊在毛主席思想指引下不斷出奇致勝。為國人民族驕傲,又為三年災害其前蘇乘機壓我們民族國家利益之舉憤怒而大大抒解暢快!
1974年,人民軍隊又一舉收復西沙群島領土,叫全體中國人高高昂起民族自豪感!
搶軍帽,就是在這樣社會形態(tài)下發(fā)生。
軍帽、軍服,為是男青年正在戀愛正需戀愛過程中,幾乎一套穿戴必需品。其因是女青年一方心理滿足需要。期間的故事可是許許多多。
作者我大哥于69年當兵,73年提干,74年我就有一套“的確良”軍干服。這套軍干服是太打眼了。很快在班上引起羨慕與嫉妒,一場不經意打架在我身上發(fā)生了。以前關系尚為正常的班上混混群先是提出想借穿幾天,不是很熟,不想借。他們顯然生氣,就往我身上丟煙頭。
作者我有一怪脾氣:一開始會忍,再忍;但是超過限度絕不低頭而且是比對方更剛更猛更烈像迅速啟動的獵豹,是瞬間爆發(fā)。還記得,班上打斗的場面甚是“恢弘”。
那天他們又往身上仍煙頭了。想都沒想,煙頭剛落在衣服一剎那,我秒針時間內,起身,轉身,抄起課椅就大力狠狠砸了過去。班上就此炸開,小混混頭雖然有三個幫手卻呆呆的不敢動手;一張,兩張,三張....直到第五張課椅扔過去的時候,他才醒過來。于是,他反擊了也仍課椅;而他于他們幫手,就是不敢過來。大概是我太紅眼了!這場課椅大戰(zhàn)沒有輸贏,輸了的是學校課椅損失,一直以來,心存內疚;又沒有發(fā)財捐錢學校來彌補。
打自以后,小混混群們再也不敢在我身上犯事了。
班長也找我一起玩,因為他的性格像個婆婆;班上有幾個真正父親軍干大院孩子,全部對我笑逐顏開。而學校也沒有找我,因為哪幾個混混太痞,老師們煩透了。而我,好運還有,當上了語文課代表。嘿嘿。不過,當時我作文還不賴,曾經作為范文在八個班內指導學習。
一套軍服的故事還沒完。班主任通過簡歷后得知作者大哥是年輕軍干,是否動心不得而知。反正她跟我說,她和武漢機床廠俱樂部很熟悉,搞幾張電影票沒有問題。說這話的時候,大哥正在探親。而且她還說起她的家人,說她有一舅舅也是老軍人,解放戰(zhàn)爭時期隨四野一直打到海南島而且還是當時的營長。她說這話的時候,也是單獨談。嘿,嘿。是否動心,真的不知道,因為我們過去做小孩開竅得晚。
作者我,也被搶過一次軍帽,現(xiàn)在聯(lián)想起來實在是一樂。每天放學回家,總是順著大家同學的方向,沿著汽車配件廠宿舍的一溜圍墻往家走。長長的一條路啊,一邊是圍墻,一邊是鐵路堤。
那天,恰好是一個人回家。走到半途,從里墻內翻出比我大幾歲的孩子。還沒有等我鬧明白,頭上的軍帽轉眼間就到了他們手上。而更奇特的是,轉過身時,他們全都爬上了墻頭。怎么就怎么快?到現(xiàn)在都覺得不可思議。
雖然,那時候,墻沒有現(xiàn)在高,可還是墻。顯然,對我這頂軍帽,他們垂涎已久,早就跟著線。問題是,他們?yōu)檫@頂軍帽還專門練習過爬墻頭速度?或許練習得還很苦,因為實在是太快。
一頂軍帽,三個人搶到手,怎么分那?多年來,一直想著這件事情樂呵。怎么分,一個人戴一天,還是一人戴一禮拜星期,肯定不會一人戴一個月,因為戴長久了就起不下來了。
難忘的歲月啊,像詩一樣!
少兒生活自然下讀書,絕不操心是否學費落實,即使家庭子女多,條件不夠,學費不但全免還能有補助金。那時候,學校是另一服務功能社會機構。
學校組織學習也組織社會實踐,武漢長江大橋建設期間,肯定留下上萬名中小學生的勞動歌聲與歡快的身影;這樣的歡聲雷動勞動學習場面在“一五”“二五”“三五”“四五”的武鋼、武重、武機、武柴、武鍋、武汽輪等等加等等的幾千家社會主義所有制下的工廠建設期間,隨處可見。
學校還組織校外學習雷鋒小組。幫助學生家庭義務做衛(wèi)生。就這,鬧出了不少笑話。
由于還是孩子,天性活潑又沒有生活經驗,幫忙幫成大倒忙。
那天,學雷鋒小組同學們都來了,滿滿一屋子。正好,奶奶不在;原想給她個回家驚喜,于是我們學著大人樣,在家里打起了“揚塵”。好家伙,幾個屋子不久就灰霧騰騰徹底的云山霧罩伸手不見五指了。灰騰騰竟把街坊鄰居引過來了,大人們連忙喊著叫停,沒見過這樣做衛(wèi)生的。同學們個個都是灰頭灰臉,從里屋狼狽逃出還一個勁地咳嗽。
同學們都走了,就剩下我這個想走且走不了的“家長”同學。奶奶終于回來了。第一次,看見奶奶回家不敢進門,站在屋外發(fā)愣,她老人家一定心里緊張:莫非家庭出了什么大事。過一會兒時回家再看,家里桌椅板凳,床上地下,帳子被窩,大小柜子全部都是灰。幸好,街坊過來解釋而免了我一場“棍子燒肉”。但我還是想找個地縫粘進去。過去,我們那一帶全部都是兩層木板房,又過去燒煤而且同學是十幾名一起動手,所以灰大。
學校還搞過滅蒼蠅蚊子四害活動。我們小孩學生也鬧出了笑話。
通過學習,知道蒼蠅蚊子消滅最好是在蟲卵孵化期間。到哪里去找蟲卵呢?我自告奮勇地說:廁所傍肯定有。
于是,群情振奮,幾十個同學放學后拿著鐵鍬鏟子(那時候各家里勞動工具也多),奔著到了附近廁所。不由分說,說干就干。同學們都小,也沒有男女之別。卻把里面如廁的大人們嚇得夠嗆。也不是小流氓,卻在廁所內外跑進跑出,吆喝著像是在拆遷拆房子。里面人走光是肯定了的,但他們更害怕廁所房子倒了,也不知道拉完沒拉完就紛紛的跑了出來。現(xiàn)在,想想真樂:提前三十年,不給補償就學起了房地產商。也幸虧,大人出來的及時,而避免了一場真“破壞”------一座公共廁所的倒塌。
雖然鬧出了不少笑話,這樣倡導積極向上公而忘私社會學習氛圍還是必要的,因為我們小學中學出了不少見義勇為救人好學生,因為武漢湖塘眾多又夏天炎熱,小孩子天性決定了愛玩水,就少不了出安全事故。總是這個時候,大人小孩,全都會站出來,搭個手幫助帶出危險這在過去太簡單事了,絕沒有現(xiàn)在大版小版,頭版頭條,宣傳得“滿城風雨”不可。這個良好社會風氣一直保持到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
還記得一事。八十年代后期,作者在湖北一家小報公干,由于夏季太熱而到了武大游泳場游泳,中途沒勁的時候,人心里很著急,當時好害怕,拉著游泳場石墩下一根鐵桿踹氣就是不敢放手。一中學生看見了我情況有些異樣,故意游到了我身旁,我連忙叫他帶一帶,二話沒說,就幫助我?guī)У搅税渡稀N戳耍€關切地問我:有事,沒事。估計當時臉是蒼白。這學生模樣不記得了,他的普通話較好,估計是水果湖中學的學生,也許還是來自茶港大院的孩子。多少年來心里一直深深感激他。
難忘過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歲月!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