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民政部慈善促進司司長王振耀辭職,自稱在官場上比較孤獨。這條消息引起社會大眾廣泛關注,在互聯網上引起熱議。司長辭職不是新聞,司長孤獨辭職是新聞。就像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是新聞一樣。
在北京這個“掉塊石子都會砸到一個領導”的天子腳下,“司長辭職”簡直如同村里小隊長撂挑子一樣,沒啥大驚小怪。近年來,除國家領導和省部級領導(在中國沒有比這些崗位更吸引人的了)外,其他各級官員自愿辭職下海的屢見不鮮。擇業自由、從政自由以及辭職自由等這些公民憲法權利,得到前所未有的凸顯。從本質上說,辭職只是個人對職業的重新選擇而已。“官員辭職下海”的進步意義,體現在對中國傳統“官本位”觀念的有力沖擊,讓“官老爺”回歸到“公務員”,把“當官”當作了一種職業來看待。
一個司長自愿辭職,換一個崗位,換一種人生,繼續發光發熱做貢獻,這是百姓樂見的好事。王振耀“原司長”也一樣。
可王“原司長”辭職后,不太一般,媒體熱炒。報載其朋友在聚會時贊他“上岸”,而他自己喟嘆“孤獨”,儼然像一出郭沫若《屈原》歷史劇再演。不免讓人陡增幾分好奇,生發幾分揣摩。
“下海”是對官員辭職經商的俗稱。王的朋友歡呼他辭職不是“下海”,是“上岸”!“上岸”在正常語境和一般理解中,是指中國官場“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之意。
我想,如無“苦海”,何必“上岸”?既然把中國官場類比“苦海”,辭職比喻“上岸”,那么,王振耀在官場“苦海”游到“司長”這個官位,一定游了很長時間。風里雨里,泥里糞里,在所難免。王振耀是官場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他上岸是為了不再同流合污么?
不一定。一個三段論邏輯,就可證明王原司長“上岸說”的偽飾性。如果他沒有在“官場苦海”撈到雄厚政治資本和社會資源,何來上岸后的各方爭搶和別樣風光?“上岸說”顯然是個可笑的偽命題,不免讓人掩口竊笑,產生“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印象。
更令人拍案驚奇的是,王振耀原司長面對媒體一聲長嘆:孤獨也。他嘆的是哪門子孤獨呢?
嘆的是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政治抱負孤獨?還是辛棄疾“把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知音難求孤獨?是李白“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的清高傲岸孤獨?還是蘇東坡“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的不可言傳孤獨?抑或是李清照“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兒女情長孤獨?
王振耀的身份曾是官員,從不是文人,他的孤獨應該沒這么詩意畫意。人心隔肚皮,雖難揣摩,其實細想之,也好理解。他的孤獨無非三層涵義:
其一是孤獨感。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絕或受到外界排斥所產生出來的孤伶苦悶的情感。這是人類的正常心理反應,從三歲小孩到百歲老翁都有。
其二是失落感。王振耀在擔任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時,從未聽見他向媒體傾訴孤獨。在調任新組建的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后不久辭職,開始郁悶。加上他的年齡到了提升副部級的天花板,更是大嘆孤獨。
人們不禁合理猜想:
民政部救災救濟司長是“給錢的大爺”,是施舍八方的“財神”。王振耀作為一司之長,每年有數以百億慈善款項從他手里批出,握有極大財權,自然門庭若市,奉承拍馬者趨之若鶩,點頭的、哈腰的,正面、側面、后面進來的,應該都有。那時他春風得意,沒時間也不可能孤獨。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是“要錢的孫子”,是化緣的“丐幫幫主”。王振耀調任該司司長,無異于從一個大大的肥缺調到一個清水衙門,從“給錢的大爺”淪落為“要錢的孫子”,求他的人少了,巴結的人少了,失落感油然而生,孤獨感自然而起。
其三是心理錯位造成。久坐官老爺的虎椅,一下子坐到慈善機構的平板凳,心理角色一下子轉換不了,屁股無法適應,內心焦慮從而產生孤獨感。
王振耀的孤獨感不外如此。如果真的潔身自好,不阿權貴,遺世獨立,高貴孤獨,那他為何做“財神老爺”時不怨不嘆,做了“丐幫幫主”就不平則鳴呢?看來,王“原司長”的孤獨感,一點也沒有屈原那樣的高尚,沒有李白那樣的孤高,沒有蘇東坡那樣的曠達,甚至沒有李清照那樣的純潔,只是一個失意官僚的心理寫照罷了。
本來,我挺贊賞王振耀在司長任上的一些作為,譬如他在汶川地震之后,就“政府慈善”、“巨額股權捐贈”、“慈善基金免稅”、“善款流入財政”等個案事件,先后做過公開表態。據報道,他發表觀點未經民政部領導審閱許可,終遭致“并不樂觀的結果”。聞之,同情之心不由得升騰。
但是,聽了王振耀“為賦新詞強說愁”之后,仿佛一塊道德牌坊卡在我的喉嚨,不吐不快。中央規定黨政領導干部辭職有四種:“因公辭職”、“自愿辭職”、“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王振耀無疑是第二種。我想,他苦苦奮斗幾十年,攀升到司長寶座,緣何會自愿辭職呢?真的是不屑與“官場污黑”為伍嗎?
國內行政學專家分析,中國官員自愿辭職有五種原因:第一種辭職是為了逃避追究過失;第二種辭職是以退為進,以辭職來鞏固職位;第三種辭職是被迫去職,不走人不行。迫使力量可能來自政敵,也可能來自民間,但一定有把柄被別人抓住,賴著不走會讓人窮追猛打;第四種辭職是自己真不想當官了,自覺自愿地放棄官職,干自己想干的事;第五種,就是“假辭職”,工資照領,等于休養,風頭過后異地上任。
孤獨的王振耀辭職,屬于哪種狀況?我不清楚。
我也不知道王司長辭職是否按照國家法律做了離職審計。但我知道他目前(至今辭職不滿一年)新職位是壹基金研究院院長,據稱是中國第一家授予EMPA學位的公益教育科研機構。昔日王司長是國家慈善事業的監管者,現在王院長領導著一家慈善研究院。這家研究院有權授予EMPA學位,當然就有權收取學費,當然也就是一個營利性機構。《公務員法》明文規定:公務員辭職后兩年內(原系領導成員的,則三年內)不得到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企業或其他營利性組織任職,不得從事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事業單位抑或研究機構,只要有收費項目,就是隱性營利單位。
難怪網友們普遍質疑,這個司長孤獨,是因為身處在一個升遷無望的清水衙門里。他通曉中國慈善立法、政策,擁有廣泛政治資源,現在金盤洗手,是要準備投靠利益集團了吧。更有網友質疑,莫非他想為一些富豪階層以基金名義逃稅?
中國國情下,下海官員因為當過官,身上都遺留著“公共權力”的痕跡,政治身份賦予其一般人難以擁有的“行政關系網”和“官場人情鏈”。這種在市場中稀缺的“關系資源”,一旦與市場中“不擇手段”的營利動機“渾然一體”,所滋生的“腐敗”就會相當嚴重而且不易察覺。一些民營企業老板舍得花大價錢聘請黨政官員加盟企業,除了有些官員本人確有真才實學尚以外,常常醉翁之意不在酒。
官員能上能下是一種政治文明體現,利于建立干部正常退出機制,利于人才資源的優化和合理配置。在臺上,少說空話多辦實事,是為政之德;在臺下,少搞噱頭多做好事,是為人之本。不管怎樣,法律這個最低道德底線,是應該慎守的。不然,終有一天,上岸到武警站崗的方寸之地,那就真的孤獨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