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全國發大水,全國的水災災民又將不計其數,為什么我國每年花大量資金搞水利建設,但一到漲水時就是什么百年一遇,隔兩年一遇,還是百年一遇嗎?為什么中國人的同情心,仁慈之心到了受災之時就來了,平常沒災時的同情心,仁慈之心到哪去了,如果平常能多懷點同情心,多懷仁慈之心,就不能把工作做得更細一點,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一點,更多去關心民眾之所需。
現在申報項目都是保大不保小,就是說達不到什么流域規模,達不到多大受益區域的就沒有申報資格,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官僚主義”作法,只要政績,只要大,好看,小的就不是事了,就不是民生的事了。美國不是沒有水利部嗎?水來了,讓它流就是了,美國就沒有水災了嗎?水利建設不應該只是管大不管小的問題,水是聚少成多,小的不管了,只有最后一道大的屏障,但這最后一道屏障是堅不可摧的嗎?把希望寄托在最后一道屏障上,最后一道屏障垮了,什么都沒有了。實際上,國家的資金投入越大,通過層層分解到實際施工層上,實際施工者的資金只占多大比例,這樣能做出高標準的水利建設嗎?實際上規模越大,被盤剝的資金比例就越大,明的暗的算起來恐怕數字驚人。本來是拉動內需的錢成了灰色收入,反而成了制約內需的因素。因此水利建設應該是小和大齊頭并進的事,必須先一個個解決小的問題,小的問題解決了,是筑起了第一道屏障,再解決中的問題,解決中的問題是筑第二道屏障,解決大的問題是第三道屏障,只有這三道屏障都起作用時我們才能解決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問題。首先沒有小的和諧,大的能和諧嗎?那只能是和稀泥。
當年我看到那篇大時空調水的文章時真的是激動萬分,只要大時空調水能完成,那我國的南澇北旱的問題就解決了。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多年后的四川水利專家聯名上書的問題給我們提了醒,大手筆確實讓人熱血沸騰,確實更能滿足人的虛榮心,但帶來的環境和生態的破壞更值得我們去思考。實際上去解決一個個小的的問題更需要科學長遠的規劃,一個村、一座山、如何去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如何讓水利建設能讓民眾受益而又不破壞自然的環境生態的平衡,而能讓人民安居樂業,長治久安?! ?/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