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我的教育改革觀

梅山刀客 · 2010-06-15 · 來源:新浪博客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我的教育改革觀

 

前言:

教育是關系一個民族和國家興衰成敗的大事,科教興國是我國的基本戰略,雖然落實得不是很好,但每一個人都義務推動其改革和完善。我曾經從事過十年教育教學工作,現在的工作也與教育工作密切相關,因此對中國的教育改革關注較多,也有一些個人的思考。今天匯個總,希望各位朋友多多指正。 

我的教育改革觀

 

總的方針:抓住重點和核心推行教育改革,建立富有活力、能夠廣出快出人才的教育體制;穩固基礎教育,推行十五年制義務教育;大力加強職業教育,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高等教育不求多而求精,進一步提高質量。

總的目標:通過教育改造國民性,提升民族整體素質;提升國家品位和綜合競爭力。

改革重點:

△實行徹底的十五年制義務教育。從學前三年教育開始,一直到高中,實行徹底免費的十五年制義務教育,不允許向家長收取一分費用。包括提供免費教課書、作業本、校服和牛奶等。并配套以學制改革,即從初中二年級開始進行分流,成績較好且自已愿意繼續讀高中的,可以讀高中;其他的都分流到職業高中(中專)去。成績達不到標準仍要堅持讀高中的,取消高中階段的學費補助。職高(中專)畢業后,優秀的可以自愿升入職業技術學院,其余的自主擇業。這樣可以加強全國的職業教育,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而這正是中國成為真正的制造業大國的“軟肋”。

理由:教育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生產力,對一個國家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基礎性、決定性的作用。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包括一些發展中國家)早已實行十二年制義務教育。我們不必再為建國五十多年后才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而自吹自擂。如果辦奧運會、建摩天大樓、國有公司老總實行高薪等方面我們可以不和國際接軌的話,這個方面一定必須和國際接軌。而且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將學前教育包括在內。因為學前教育是打基礎、利長遠的,而現在學前教育基本由市場負責,不僅學費貴很多國民無法承受,質量也不理想。一些窮人的孩子要么不能上幼兒園,要么只能上較差的幼兒園,結果導致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悖于教育公平原則。實行十五年制義務教育后,雖然國家財政會因此翻倍的投入,但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我們現在花的每一分錢都將產生巨大效益,是完全值得的。但這筆錢怎么籌集?可以三條腿走路:一是嚴查貪官,沒收財產,全部用于補貼教育。這是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肯定能夠大快民心。二是從上到下對“公款吃喝、公費旅游、公車”進行大范圍、大幅度嚴格限制直到完全取消,對政府建設的樓堂館所進行限制,估計一年可以節約開支幾千上萬億,全部用于教育。三是建立全國性的教育基金,鼓勵海內外富翁捐款,并拿出一部分用于穩健投資,實現保值增值。通過上述三條途徑,實行十五年制義務教育所缺口的資金應該不多了。

△推行重根本、有實效的教育體制改革。中國目前的教育改革太復雜化了,難以操作。要善于將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按照“凡是老百姓能解決的,政府決不干預;凡是市場競爭機制能調節的,政府決不干預;凡社會組織能自我管理的,政府決不干預”的基本原則,積極穩妥地將教育、醫療等事業單位推向社會,堅定不移地走市場化道路。不管是義務教育還是非義務教育,凡是能夠推向市場的,都要逐步推向市場。以大學為例,除了進入國家一本的大學,其他全部實行“兩個置換”,由私人去辦;取消各種遠程教育,因其質量太差,完全成了某些學校賺錢的工具,有損于中國教育的名聲;各級黨校、廣播電視大學全部并入當地的大中學校,取消廣播電視教育,但繼續承認以前黨校和電大的文憑。黨員根據素質提升的需要有計劃地安排到定點學校進行培訓;繼續舉辦和完善自考教育。

那么十五年制義務教育怎么辦?除了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和偏遠山區的教育由政府舉辦外,城區和其他適宜市場化的學校都進行市場化。具體來說,要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定期評估,分段補貼,嚴格監管”的方法。也就是說,學校實行市場化運作,在教育部門規定的招生名額內自主招生,自主用人,自負盈虧,國家不再負擔教師工資、建設經費和公用經費。國家科學核算教育成本,確定補貼金額,并按受教育人口發給“教育券”,學生可按照教育部門分配的入學區域,自主選擇進入該區域內的任何一所學校就讀。學校必須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教育部頌布的教育教學大綱進行教學。教育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學校定期組織評估,不合格則取消招生資格,對評估合格的學校,一年分2-3個時段發放教育券上規定的金額。教育部門對學校加強用人、安全、財務、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對于違反法律法規和教育教學大綱的行為嚴厲查處。

在教育大綱上的制訂上,要以培養身體強健、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有獨立思考能力、有自由人文精神和公民意識、能夠全面發展的現代公民為根本,實現“三減三增”,即“減少理論課設置,增加實踐課設置;減少政治課設置,增加愛國主義、國情國力課和傳統文化課設置;減少一般文化課設置,增加音體美課設置”。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d0ecf0100fakq.html) - 我的教育改革觀_不三不四_新浪博客

在農村,要改變目前教育資金撒胡椒面的方法,集中資金和優秀教育資源大力發展寄宿制學校,確保山區和農村的孩子能夠接受像城里孩子一樣優質的教育。剩下的學校稍作改造,作為村委會辦公場所和村民培訓教育、開展文娛體育活動的場地,提升村民素質。實在多余的,可由當地鄉鎮政府面向社會公開拍賣,所得資金用于當地寄宿制學校建設。

對職業教育,要加快資源整合,大力調整布局,扶持龍頭學校做大做強。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優勝劣汰”的方針,通過市場競爭的方式自然淘汰掉規模小、競爭力弱的職業學校,最終每個地區保留2-3所規模較大、教育質量較高的職業教育學院,改變目前這種“散、多、小、弱”的格局。實際上,只要將職業教育真正推向市場,優勝劣汰是自然的結果,政府加強監管就行。

理由:幾十年的實踐證明,市場機制是最有活力的機制。國有企業以前我們舍不得改,最后還是得改,不然就會全部垮掉。大學也一樣。像現在的大學,衙門習氣、功利化極其嚴重,校長不安心治校,一心當官、一心撈錢;教授(教師)不安心治學,一心賺錢;學校管理效率低下,各方面浪費嚴重,運行成本高昂;教育理念陳舊,教師責任心不強,培養的學生素質較差,無法適應社會。可以這么說,相當一部分學校已背離了學校的本原,“校已不校,學已不學”,說起來,主要還是國家包辦惹的禍。試想,工資不愁,福利不憂,生老病死,一保終身,沒有競爭之壓力。而且當官的級別與行政單位相提并論,怎么會有積極性?民國時期,國家經濟實力遠遠比不上現在,但那時就有很多大學是私立的,而且辦得相當好,培養了大批大師級的人才。因此,必須引入市場機制,以改革來增添大學活力。但這個問題牽涉面較廣,可以采取先試點,取得經驗后再推廣、積極穩妥的方法推進。

△降低英語的地位。將現在的必修課改為選修課,不再作為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時的必考科目。如果學生對英語感興趣,或想考外語學院,可以自己多花功夫。碩士、博士入學考試,除了少部分專業(如外經外貿、翻譯、外交等)外,一律取消英語入學考試。職稱評定,除非實在必要,一律取消英語考試。

理由:幾十年來,中國人在英語上花的時間和精力太多,卻沒取得應有的成效。從小學學到大學,仍然是“聾子英語”、“啞巴英語”。一旦工作,英語也就扔了。雖然現在改進了教學方法,添置了先進的教學設備,但效果仍然沒有實質性改善。李瑞環同志說:普遍出現的問題,要從體制上找原因,反復出現的問題,要從規律上找原因。英語為什么學不好?歸根結底,一是沒有語言環境,所以學起來事倍功半(想要學好英語,將孩子送到英語和美國等英語國家去,保證半年的提高超過在國內九年教育的成果)。二是沒有應用英語的環境。像我,活了三十多年了,除了考中專時用了一下英語,再也沒用到過英語,同樣活得很自在,沒覺得有什么不方便的。令人心痛的是,很多優秀的中國人才卻被卡死在外國人的英語上(中國都解放幾十年了,可是中國人還要受到帝國主義的欺侮,真是活見鬼了)。有的專業很出色的人才,因為英語過不了關,不能錄取為碩士和博士,真是貽笑大方。我想,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熱衷于學英語的吧。既然難學,學了又沒用,為什么不進行改革?有些中國人,連母語都學不好,何況英語乎?還不如用學英語的時間、精力、物力和財力去學中國人的母語,學數理化音體美,學一技之長,更有意義。

有人說,學英語是因為中國還不夠強大,要和外國人交流,學習外國的先進管理、技術。這完全是不了解中國歷史而說出的屁話。難道個個學會了英語中國都強大了?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中國虛心當外國的學生還少嗎?可是盡受先生的欺侮。我認為,要和外國交流,多培養幾個翻譯人才就行了,犯不著人人都把才智和精力捆在英語上。況且,學外國,要多學核心的東西,比如機制制度的科學和完善、國民深入骨髓的規則意識、注重自由、民主、博愛的價值觀等等,而不是技術層面的語言。如果要從技術層面來說,漢語是最博大精深的。誰看不起自己的語言,誰就應回過頭再仔細學習都德的《最后一課》。不要只學皮毛。學皮毛是要挨打的,在這方面,清代以來的教訓實在太多了。很多中國人,在骨子還是不夠自信,部分人的心態仍然停留在上個世紀初——那時候能夠說兩句英語是很了不起的。

△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從小學到大學,由易至難、由淺入深開設國學、書畫(含毛筆字、鋼筆字和國畫)、中國傳統樂器(如笛子、二胡、古箏、琵琶等)的教育。當然,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糟粕,必須取其精華,而丟棄那些落后的、腐朽的封建專制思想。

理由:對于現在傳統文化領域的一些情況,我是非常擔憂的。很多中國人“一手好字,被電腦廢了”,鋼筆字都寫不好,更不用說毛筆字。國人的傳統文化素養也急劇下降,很多成年人對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知之不多,很多小孩子只知道阿童木、奧特曼和流氓兔以及歌星、影星、超男超女,不知道蘇武、岳父、黃繼光、劉胡蘭、王二小和草原英雄小姐妹。這是很危險的信號。如果一定要與“和平演變”掛起鉤來的話,這就是最厲害的“和平演變”。當我們的下一代對中國的歷史完全不了解、不在乎的時候,中國也就無聲無息地變“色”了。對這一點,政府也看到了,但客觀地說,所采取的措施是很無力的,或是舍本逐末的。政府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抓新聞媒體,放在意識形態領域,而沒有放在更重要的傳統文化領域,所以花費很大、而收效甚微。其實,如果加強了傳統文化教育,國人的自我認知就會大不一樣,民族感、團結性、向心力自然而然就強了,西方敵對勢力的和平演變是很難成功的。所以,傳統文化教育必須加強。

△加強以“血性”為核心的愛國主義教育。一是要不斷強化以“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為核心的愛國主義精神教育。二是要重點培養國人獨立思考,有血性,敢于說“不”的精神意識。三是要培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的強烈責任意識。四是要設立國恥日,加強對中小學生近代史教育特別是日本侵華史的教育。五是加強國情教育,培養憂患意識。

理由:一,之所以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因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或許,愛國主義因為歷史時代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階級內容,但作為一種民族精神,它早就超越了階級的內涵和局限。從屈原的愛國精神到岳飛的精忠報國到“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再到今日振興中華的時代呼聲,構成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發展紅線,這是具有最強大生命力的民族精神,任何一個黨派、任何一屆政府在任何時刻都要高高揚起這一面具有最強大鼓動作用的旗幟。

二、之所以要重點培養國人獨立思考,有血性,敢于說“不”的精神意識,是因為國人在幾千年傳統文化和現行體制的浸泡中,骨頭中鈣質越來越少,在生活中太富貴和嬌氣,在領導面前太順從,碰到外國人太軟弱。中國長期的農耕社會使中華民族鍛煉得特別能吃苦耐勞,黃牛、老牛、孺子牛便成為我們民族的形象,同時這一性格也使中國人在與外國人的斗爭中吃盡了虧(南京大屠殺、旅順大屠殺便是最鮮明的例子)。但幾十年來,國人一直不知反省。中國的大地統一著一個聲音:“聽話”。家庭里,父母教育孩子“聽話”;學校里,老師教育學生“聽話”;工作了,單位領導和企業老板教育員工“聽話”;主流媒體宣講著同一個聲音“聽話”,各種各樣的道德教材都寫滿兩個斗大的方塊字“聽話”。在這樣的環境、氛圍和機制下,不聽話的要么死去了,要么離開了,剩下的都成了“聽話”的順民,全中國13億人一個頭腦,一個聲音,一個步調,沒有獨立思考,沒有創新精神,中國人得不到諾貝爾獎,這是必然的。

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要當雄獅,不要當沉默的羔羊和老牛。要當好漢,不當孬種。為此,我們要努力發掘血液中祖先遺留下的血性基因,著力培養國人尤其是我們的后代敢于稱王、敢于反抗、敢于說不的雄獅品格。要做到:在國內,村民敢于對不講道理、胡作非為的村長說不,民工敢于對克扣工資的資本家說不,單位會計敢于對貪污受賄、吃喝嫖賭的領導說不,公民敢于對胡亂判案的的司法機關說不,行人敢于對破壞街道衛生的不良行為說不,乘客敢于對偷盜搶劫的歹徒說不……;在國際上,政府敢于對見利忘義、忘恩負義、狼子野心的日本人說不,敢于對囂張霸道、為所欲為的美國人說不,敢于對數典忘祖、鼠目寸光的臺獨分子說不。如能這樣,我們的國際地位必將進一步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必將極大提高,中國人獲得甚至囊括諾貝爾獎也是應有之義。

三、之所以要加強培養“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的強烈責任意識,是因為國人在長期歌舞升平、醉生夢死的生活中、在長期爾虞我詐的社會環境中,都汲汲于個人的利益,茍茍于個人的感官享受,那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開始消亡。“先天下之憂而憂”本是國人的優良傳統,但令人心痛的是,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國人抱著“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態,對弱者麻木不仁,對不公視而不見,對惡行放任自流,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的不公不正。在推行以德治國的今天,必須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社會主義的榮辱觀,踐行“八榮”,不為“八恥”,秉著“一切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的原則,人人做自己的主人,管好自己,慎獨慎微,關愛他人,關懷弱者,對社會負責,以強烈的責任意識實踐社會主義新道德,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四、之所以要加強對中小學生近代史教育特別是日本侵華史的教育,是中國應對來自外國特別是日本挑戰和威脅的需要。幾十年來,小國寡民、心胸狹隘的日本人實在太猖狂了,而中國人則太軟弱、太糊涂了。中國人一心和日本人談睦鄰友好,而日本人則將中國當傻瓜,不但不感謝中國放棄對日賠償,而且變本加厲否認侵華歷史,甚至修改歷史教科書,如果中國不奮起還擊,教育自己的國民牢記歷史,警鐘升鳴,再過幾十年,或許又會出現另一次“南京大屠殺”。電視連續劇《我的兄弟叫順溜》中,順溜的反問很有道理:“日本鬼子殺了我的兄弟,強奸了我的姐妹,現在他說投降了,就什么責任都不要負了?就可以輕輕松松、完完整整地地回日本去了?”說起來,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苦難深重的賠償史:中國和日本打敗了要賠,和俄國打敗了要賠,和八國聯軍打敗了要賠,現在日本打敗了,他們就不要負責了,就不要賠償了,世上有這樣的道理嗎?中國無原則的寬容,給自己帶來的是災難性的后果,不僅沒如前人所愿給后人帶來和平,反而埋下了另一場戰爭的隱患。何出此言?并非筆者聳人聽聞,而是有人性角度的充分根據的:中國人吃了這么大的虧,沒得到一點補償,心理本來不平衡;而日本人沒受到應有的教訓,一旦緩過勁來便趾高氣揚,不可一世,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更令兩國關系雪上加霜,現在的“經濟熱政治冷”已為將來的戰爭埋下伏筆。如果日本繼續持此不明智、不友好的態度,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資源爭奪、領土爭端的加劇,兩國必須以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來結束兩個世紀的宿怨。那時,吸取了教訓的中國對日本肯定不會像以前那樣客氣了。

人總是要吃點虧,才長記性的。德國對以色列的賠款到現在都沒還清,所以,他至今都不敢否認歷史,更不敢替納粹翻案。德國總理勃蘭特還向被屠殺的猶太人紀念碑下跪,以求得到原諒。而日本人呢?盡管中國一再抗議,但日本歷屆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是保留節目,日本人還打心眼里瞧不起中國人,千方百計卡中國人脖子——這就是中國人無原則寬容的結局。實事求是地說,中國當初放棄對日賠償要求,是當時統治者一廂情愿、缺乏歷史唯物主義的表現,說得再嚴厲點,是對中國后代極不負責任的表現。因為他們一時糊涂、一時鄉愿,沒給子孫后代留下一點余地,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過失。

因此,我建議以設立“國恥日”為核心,深入開展近代史特別是日本侵華史的教育。這在國外是有先例的。當年美國“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后,美國總統羅斯福當即宣布12月7日是美國國恥日,從而掀開了美國的雪恥戰斗,并最終取得了勝利。相對于美國,我們國恥日的設立卻遲遲未定,真的令人迷惑不解。我們可以為了一個月的狂歡和面子,為舉辦一場奧運會而動用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卻不肯為設立國恥日這樣真正對整個民族長久有益的事情稍微做一些實質性的工作,是顧忌日本人的態度?還是在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口號下,根本就不在乎幾千萬死難者的犧牲?或者如外國人所言,中國人是一個善于遺忘歷史的民族?

我的建議是以每年的“9月18日”為“國恥日”,因為這一天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國的開始。這幾年,就有許多民間人士在網上倡導設立“國恥日”,并征集網上簽名,但由于缺少官方的公開支持和踐行,“國恥日”的設立還一直是法律上的盲點。事實上,中國太需要一個法定的“國恥日”了。前段時間,有專家就中國抗戰勝利日進行了討論,認為不應該是8月15日,而是9月3日,并把抗戰勝利日的確定提到一個很高的政治高度上來,這當然是正確的,但我覺得,抗戰勝利日固然能提高人們的民族自豪感,但“國恥日”的設立更能激起國民清醒的歷史意識,從而使得國民正視歷史,不忘國恥,增強國防安全意識。否則,一味的沉溺于自豪感之中,不僅會迷失掉自我,還會陷于夜郎自大的窘境。
  把9月18日作為國恥日,并以法律的形勢固定下來,同時還要對這天的紀念活動作出詳細的規定,譬如,全國下半旗為死難的中國人哀悼,全國人在規定時間內默哀三分鐘,各個城市在這天舉行鳴響警報、游行示威、燭光紀念、播放專題電影之類的活動,各級各類學校開展以“站在歷史的門檻上“、“我與日本”、“論中日關系的未來”等為主題的征文、演講活動,并對為討“就要發”口彩而在這一天舉行慶典活動的商家或個人依法作出懲罰和問責,等等,只有這樣,國民的國恥意識才會真正的得到增強,知恥而后勇,我們這個民族才會更加奮勇前行。相信全體中國人同仇敵愾了,日本會更加畏懼,對中國也會更加尊重。
  五是加強國情教育,培養憂患意識。中國人目前已是地大物少了,可是從中國人的行為來看,根本沒意識到這一點(或許大家還停留在幾十年前“地大物博”的榮光中吧?)。表現為:拼命地吃喝玩樂,洗浴城、洗腳城、KTV、茶館、酒吧、酒樓等在公款消費的支持下,一片欣欣向榮;水、電耗費無度,沒有一點節約意識;吃飯時山珍海味、大魚大肉瑯瑯滿桌,吃不完就丟進垃圾桶;穿的世界名牌,開的世界名車,戴的世界名表,喝的人頭馬等高檔洋酒,好像比美國首富比爾·蓋茨還富裕;拼命地發展汽車工業,提倡私人買汽車,而不是公交優先;急功近利成為一種社會通病,人人恨不得一天吃成個胖子,一月變成個富翁,企業不對環境負責,農民不對田地負責,商家不對顧客負責,毒水、毒菜、毒奶、毒米、毒面粉屢見不鮮;地方政府拼命地追求GDP,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環境破壞越來越加劇;缺乏人口危機意識,下崗了的躲在家里生,明星跑到國外生,有錢的用錢買了生,農村的到處游擊生,大家都拼命生孩子,以占領所剩不多的那點資源;北方旱災,南方水災,偶爾冰災,臺風地震也來湊熱鬧,加上各種流感、火車相撞、礦山安全事故、三聚氰胺事件等,中國可謂天災人禍,讓政府疲于應付;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富者巧取豪奪、為富不仁,貧者缺乏正當的利益訴求渠道,仇富心理不斷加深,社會危機正在一點一滴積聚(甕安事件是一個開端)。有時想一想,中國正坐在火山上,不知我們的肉食者和國民是否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因此,中國必須從小學開始,就由淺入深開設國情教育課,不斷強化孩子們的憂患意識。人生憂患識字始。現在雖然是和平年代,但這種教育并不多余。孟子有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溫總理也說: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則安,思所以亂則治。看古今中外,古羅馬以及中國秦朝、漢朝、唐朝等強大王朝的衰亡,都足以說明一切。這都是我們每一個成人都必須牢記的。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d0ecf0100fakq.html) - 我的教育改革觀_不三不四_新浪博客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