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按說,一個人無論喜歡誰欣賞誰,又怎么樣地給他們排座次,全是其個人的自由,啥人都管不著。不過話說回來一點,假如其不太負責任地、將并不大成熟的觀點言論發表在網上,那我就要與其商談一下了。
我所指者是決戰女士同志。她在《左思右想,鄧小平還是很英明的》一文中,說:“第四欣賞蔣介石”,“蔣介石有兩個功勞消極抗日和江山一統。孫中山排在蔣介石之后,為什么呢?蔣介石的大趨勢是統一,孫中山的大趨勢是分裂,統一比分裂難,難得多。”如果換在是我寫了此文,斷無人問津。然決戰已是網上一知名人士,閱者肯定眾多,影響也就有些大。當然,排“第幾”倒是無所謂,袁騰飛罵毛主席都罵成那樣了,還有不少贊同者。重要的是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是否中肯妥當,說“孫中山的大趨勢是分裂”,有何憑據?當年孫中山先生親自率軍北伐,難道是為了讓國家“分裂”?而他在北平過早地病逝,恰恰為后來蔣介石的背叛革命提供了極好的平臺;但這不能怪罪于孫中山先生吧。說“蔣介石的大趨勢是統一”,極妙,因為無人會說蔣介石是公開的漢奸,甚至是賣國賊。我在這里要指出的是,是誰給張學良下了“絕對不抵抗”的死命令,把二十萬關外的東北軍調入了關內西北,致使東北全境淪陷不說,還命令東北軍與抗日的紅軍開戰?又是誰囂叫“攘外必先安內”,將共產黨的革命稱作“赤禍”,將紅軍污蔑為“赤匪”,繼東北淪陷之后華北又被日寇侵占?試問,有這般的“蔣介石的大趨勢是統一”嗎?再說,蔣介石的消極抗日,是因為張學良跟日寇有殺父之仇,眼見著蔣介石不允許他為父報仇雪恨,反命令他與主張抗日積極抗日的紅軍廝殺,不得已而來了個扣蔣兵諫;如果不是共產黨毛澤東深明大義,為國家和民族計,那么蔣介石不是死于他的部下,怕是也要死于國民黨內親日派的炸彈下了。決戰有推翻我所言這些的證據嗎?
再者,孫中山先生組建同盟會,發動辛亥革命,推翻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首創了共和的先例,這就是將他稱作“偉大的革命先行者”的理由所在,他的畫像矗立于天安門廣場,是他應得的待遇。
說“蔣介石的大趨勢是統一”,是否還另有含意?
決戰在評論別人對她的評論時說:“孫中山的好處是頑強,缺點是沒能力”,那么如何理解“能力”呢?若論打槍,人民共和國的將帥也未必贏得了普通的阻擊手,論直接的軍事指揮,孫中山也確非蔣介石的對手,但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聯俄聯共扶助農工”這三大政策,則奠定了北伐勝利的基礎,這還不能算是很有“能力”么?而毛澤東則比孫中山更有能力得多,指揮大約一比四(共一蔣四)的軍隊打垮了蔣介石美式裝備的軍隊,論武器的質量共軍應是一比幾百幾千甚至更多。
結語:決戰關于蔣介石與孫中山的評價是有失偏頗的,而且偏頗得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