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少有消閑的心情,來到紫荊山公園,看到中心廣場在舉辦什么活動。一看標語,是河南5.19希望工程助學公益日宣傳活動。但見舞臺上各級領導層層站立,只一位在麥克風前發表演講,臺下是排列整齊的穿著以白色為主調的彩色制服的學生文藝隊員,在周圍分散著三三兩兩的游人觀看,可公園的其它地方則是游人眾多,坐著的、站著的、行著的,還有一幫一幫的男女人士在有組織的進行著體育鍛煉項目。
這一場景,使我不得不感嘆大眾對公益活動的麻木和冷漠。
公益活動,即為公共利益的活動,卻得不到公眾的熱心參與,只是任枯燥的活動程序機械地開展著,沒有一點熱火朝天的氣氛,顯得十分的尷尬。而這些活動的舉辦者則是在這種尷尬的境況下完成了計劃中的活動程序:先是由主持人講話……接著請某領導講話……再……歡迎啊!……感謝啊!……之類的程序化的語言的極致表達,再穿插表演一些文藝節目。可不管舞臺上怎樣的煽情,參加的領導級別多么的高,卻總是沒有提起觀眾的興致。
活動的舉辦者或許會抱怨觀眾的素質太低,太沒有助人為樂的精神,太沒有同情心……總之,人心不古啊!
而在記者與編導的精心制作下,報道時一定是另一種高尚、熱烈的場面吧!這也應該是程序之一吧!
為何會造成這種狀況呢?全怪百姓素質低下嗎?回答是肯定的——絕對不是。但具體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筆者在此并不想浪費腦力,只想把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敘述一下,或許讀者能從中領會一點道理。
2006年年底,筆者幫住一建筑公司追討工程款,正好趕上由河南省建設廳、河南省勞動與社會保障廳、河南省公安廳聯合舉辦的清理工程款、民工工資的大接訪活動(具體日期記不清了),也是在紫荊山公園廣場。那天的場面太壯觀了,由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十幾位領導在臺上就坐,公園的大屏幕上還滾動顯示著省委徐光春書記的題詞“勞動光榮”。投訴的群眾有數千人,加上接訪人員、服務人員、新聞采訪人員、保衛人員,真是人山人海,轟轟烈烈。領導講話的程序過后,大接訪就開始了。投訴的群眾擠擠擁擁、爭先恐后地提交材料,其中一張接訪的桌子都被擠倒了,可以想象,投訴者是懷著多么大的希望和多么迫切的、激動的心情啊!
當天,省會各電視臺全部播出了這次大接訪活動。第二天,各家報紙又全部報道。
過了幾個月,請筆者幫忙的公司又找來了,稱討要工程款的事還沒結果。筆者就陪著求助者一同到了河南省建設廳清欠辦,向一個工作人員詢問,想不到這位工作人員的回答簡直能把人氣死:“你們把材料交給誰,還去找誰?”
天哪!大接訪現場有多少人?每張桌子后邊坐著的接訪者可都是代表政府的接訪人員啊!怎么幾個月后得到的是這樣的回答?讓投訴者去找誰?接訪時可沒人這么說啊!
寫到這里,筆者又感到心疼,長吁短嘆了一番,可又能怎樣呢?
每每看到、聽到政績的報道,可每每又同時看到、聽到不同的情況和不同的聲音。這也是筆者心情常常處于矛盾狀態的緣由。
回歸到題目,筆者感到無法再寫下去了。至于原因,還是請讀者各自揣摩吧!
公民話語
2009年5月19日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的電話是否應向社會公開
今年春節過后, 家住鄭州市的一名上訪多年的 七十多歲的 老太太 找到筆者,訴說她在好幾年以前被 轄區派處所所長從車上推下摔傷 致殘的遭遇,大概經過是:她兒子被派出所錯誤處罰,她為了替兒子喊冤,就找派出所長反映實情,可這位所長根本不耐煩聽她說什么,準備上車離開。老太太見狀先搶步上到車上,欲纏著所長把話說完,不料該所長勃然大怒,從車上拽著老太太一把推下,頓時摔在地下起不來了。
后雖經搶救治療,可老太太還是落下了高度傷殘。和筆者見面時,她彎腰的程度大約有120度,多年來
就是如此,致使很多方面都無法自理。
為此,老太太就走上了漫長的訴訟、上訪之路,幾經周折,此案到了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老太太為了能在省高院得到公正的結果,就到處打聽省高院張立勇院長的電話號碼。不錯,打聽到了,但必須支付1000元的信息費,不然免談。老太太無奈就支付了這筆錢。
對于此案的具體情況,筆者在此不想多說什么,只是為了得到高院院長的電話號碼,申訴人就要花費1000元,真是匪夷所思,且不說以高院院長的電話號碼賣錢的人是何身份,但就此現象所引發的種種社會問題,不能不引起相關部門和相關領導的重視啊!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為何當事人還愿意接受這樣的行為?……是不是我們的司法機關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筆者只想,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的電話號碼是否應向大眾公開?是不是包括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的電話都應該公開?是不是應該形成一個制度?既然中國的法院定名為人民法院,難道向廣大人民公開領導的電話號碼有什么不合適嗎?
公民話語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