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劍峰:中國艾滋病報道走向理性寬容
發布時間: 2010年05月21日 【來源: 科技網 】作者:白劍峰 從“愛滋病”到“艾滋病”,從遮遮掩掩到平等關懷,媒體報道一步步改變社會對艾滋患者的看法。 白劍峰:各位朋友、各位同道,很高興和大家見面,我在《人民日報》從事衛生報道十多年了,十多年是一個什么概念?我近距離跟隨和接觸了五位衛生部長,從最早的陳炳章到張紅康、吳儀、高強、陳竺,因為《人民日報》的特殊地位,與他們關系比較近。 今天跟大家一起回顧一下《人民日報》近十年來艾滋病報道的軌跡,我們看一下中國艾滋病報道大概的走向和趨勢。先談一下黨報的新聞視角,大家知道《人民日報》歷來被稱為是政治的晴雨表、社會的風向標,很多人都是通過《人民日報》來研究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外國人評價《人民日報》,你可以喜歡它也可以不喜歡它,你可以贊同它也可以不贊同它,但是你不能不重視它。好多中國的老同志說,平常絕不出《人民日報》有什么作用,每到關鍵時刻總想看看《人民日報》怎么說的。到了今天《人民日報》政治晴雨表的功能在淡化,我們也不主張大家從這個報上讀政治的動向,但是有一個沒變,我們的社會風向標的作用沒有變,大家蟲這張報紙肯社會風向。《人民日報》是輿論角色的首席代表,看《人民日報》有時候不是獲取簡單信息,而是說在看國家變革、社會發展的現狀與前景,不是聽娛樂八卦新聞,而是培養一種站在全局全盤考慮冷靜分析的智慧與能力。 《人民日報》和其它報紙有什么區別?有一天我吃飯旁邊坐了一位朋友,長得仙風道骨,是一位中醫,他說他是皇家御醫的后代,我問皇家御醫和江湖郎中有什么區別?民間郎中看病就醫的標準治好治不好,皇家御醫還有一個標準疼不疼,皇帝是龍體,給他扎針不能疼。普通媒體一般就是一個標準,就是新聞事實,《人民日報》還有一個標準是政治標準,不僅僅考慮它是否是新聞事實,所以說《人民日報》不僅僅是一張新聞紙還是政治紙。 2010年搞了五萬人的調查,讀《人民日報》的目的是什么?47%的人認為是了解政策,30%多的人獲取新聞,消遣娛樂。《人民日報》最大的特點權威56%。最希望看到的新聞題材是深度報道與分析報道56%,新聞評論占18%。《人民日報》最應該改進的方面,加強深度報道,增加獨家報道。 《人民日報》的導向型,大家知道娛樂場所里面有一類女性咱們叫小姐,很多媒體同志管她們叫性工作者,在《人民日報》一直沒敢用這個詞,我們一直用暗娼,為什么?性工作者是社會承認的正當職業,但我們國家從來沒承認過是一個正當職業,我們說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新聞工作者,沒有說性工作者,盡管很想用這個詞,但是這里還是用衛生部統一的稱呼暗娼,這就是一個導向問題,很小的用詞上都要考慮。 2005年12月,中青報登過《無處逃避》,背景2005年12月14日胡錦濤主席第一次和艾滋病人握手,小衛、老紀山西聞喜縣農民,因為采血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當時在佑安醫院,當時問他們倆愿不愿意見總書記。見了以后過手,過手之后這倆人出名。第二年來的時候,有一個NGO組織他們參加活動,當時和我說,這兒有一個題材你來不來采訪?胡總書記接見過,我說這個很有新聞價值,胡總書記接見過,當時中青報的記者也去了,當時就我們兩個記者在一個房間里面吃著晚飯采訪他們。結果他們一講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自從見了總書記就倒霉了。當天晚上就有鄉親從電視上看到了,一直播了好幾天,知名度越來越高。本來他們得這個病別人不知道,知道之后房東不租房給他們了,孩子在學校里面出來了。他說我就是想到大街上去撞汽車,撞之后我得20萬。這個跟我預想的不一樣,本來說總書記接見以后生活一片光明,哪兒想到一片黑暗。見到總書記之后越來越背,這篇稿子肯定不能這么寫,我用楷體的標題,沒有用黑體,編輯安排的也很巧妙。我的題目叫“我們會活出光彩來”還是一個正面的,盡管碰到很多歧視還有社會的不理解,但是他們自強不息。《中國青年報 冰點》比我晚了半個月,出了一篇稿子《無處逃避》,被《南方周末》評選年度最佳好新聞獎,我臉上很無光。 這十年來關于艾滋病的變化,85年我國發現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人民日報》在85年刊登一篇消息,美科學家研究愛滋病毒取得進展。當時大家認為是性愛滋生的這個病,一直這么一個觀念,直到86年還在交替使用“愛”和“艾”,87年才用“艾”,錯誤的觀念產生的誤導影響很深。十幾年前我搞衛生報道,一個老記者說,搞衛生報道有一條高壓線不能碰,就是疫情。當時所有疫情都是保密的,要想在報紙上公開的話,明天你就得被開除。王隴德部長說過,最早在國務院開會的時候我就提過我們應該關注艾滋病,中國的艾滋病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話還沒說完被國務院領導打斷,你不要說這個話,不要談論這個事情,這有損國家形象,我們國家沒有。結果以后衛生部的領導就不敢再國務院的會議上提這個事,很多年之后慢慢隨著觀念的解放領導才意識到,但是王部長每次都很遺憾地說,中國的艾滋病起步晚,晚了十年,如果早十年不是今天的狀況。中科院原來一個院士也講過一件事,我到新疆一個縣城采訪,當時縣領導一聽說院士來非常重視,親自到機場迎接,結果下了飛機以后拉著手就不放,院士好不容易來了不能讓你走。此行有什么安排?我來調查艾滋病的,縣長的手馬上就松了,我們這兒沒有艾滋病,如果是這個目的來了不歡迎,轉身就走了。這是地方干部的真實狀態。 防治艾滋病最難的是觀念轉變,一些地方政府領導干部認為抓艾滋病是不光彩的事情,不管抓的好不好都不愿意談。這是很大的問題。前幾年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協調辦公室成立以后,開會經常吵架,公安部說安全套,過去抓小姐以有沒有攜帶安全套作為賣淫嫖娼的證據,我們國家還沒有廢除這條法律,前幾年終于達成協議。還有一個吵架對象是工商局,安全套的廣告,衛生部可以放開安全套的廣告,但是工商總局堅決不同意,這不是提倡不良文化嗎,天天在中央電視臺放安全套廣告什么意思。這兩年來一些問題逐步解決,如果說變化最大的歸納有幾點,從敏感的政治問題到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從沉默回避到公開透明,從關注政府領導到關注普通患者;從關注疾病到關注人的權利和尊嚴;從關注政府組織到關注草根組織;從關注異性傳播到關注同性傳播。 《人民日報》關于艾滋病的報道數量,題材比較單一,消息占絕大多數,深度報道缺乏。圖片比較少,基本沒有圖片。信源比較單一,主要是官方發布消息,很少有其它專家學者各類信源。連續性比較差,基本在12月1號左右,平常很少。國際報道非常多,但是國內報道尤其是個案報道非常少。《人民日報》在艾滋病報道上第一次比較大的突破,如果以新聞事件為標志的話,我們要說到2001年8月《人民日報》第一次公開了河南上蔡文樓村的故事,這個不是記者的創意,是中央的授意安排。當時是外國人先發現的河南上蔡文樓村三千多人當中一千多人是有償獻血感染艾滋病,外國媒體發現首先在海外報道,海外報道又吸引大量外國記者到那個村,我們當時在存理嚴防死守密布了很多記者,看到拿照相機的就抓,這樣也守不住。當時給農民買手機,話費免費,平常可以打長途。提供線索爆料了給你錢,報一條料給你幾百塊錢。我采訪你要付費。這是西方的觀念,在中國從來沒有說給被采訪對象付費。這三點打動了農民,農民不斷爆料。結果我們壓也壓不住,中央惱怒了,不公開是不行的,當時派了衛生部的何大魁率領了中央的艾滋病工作組專門到文樓,允許記者報道,當時三四家主流媒體一起過去報道。在這個背景下《人民日報》按照中央的授意寫了第一篇通訊《讓他們站在陽光下》,把這個群體的情況介紹了一下。《人民日報》接受領導中宣部肯定是直接領導,還有中共中央所有部委,它的領導很多。很快國務院新聞辦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先有了鋪墊,我們主動公開,你也別來了,我先告訴你們,也別天天問,當時處于這種考慮。 新聞的小氣候和政治的大氣候,艾滋病的報道也跟我們國家領導人的行動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說艾滋病報道有一個小高潮的話,2004年算一個,那就是國家主席和艾滋病人握手,這條消息獲得了2005年度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第一名。 王若濤:江澤民回復世界銀行主席的信,里面談到了艾滋病,但是這是很早的。為什么主流媒體始終不報道? 白劍峰:中央沒有授意,沒授意不能報。歷史的進步是漸進的過程,一下子突破是很難的。很快春節的時候我們的溫總理就去上蔡,以后國家領導人每年看望艾滋病人成為一個慣例,從04年以后。總理去了好幾次河南上蔡縣,后來總理邀請艾滋孤兒進中南海,說了好多很溫情的話“你們不會孤單”。這張照片是總書記和朱力亞,有些媒體注意了這個細節,這個女孩子的一縷頭發遮住了她的臉,不像小衛他們暴光之后無處可逃。總書記在地壇醫院,溫總理在安徽阜陽,幾個著名的點都去了。 《人民日報》關于艾滋病報道的另一個特點,我們很關注普通人的故事,新聞有了人的面孔。2002年吸毒感染艾滋病的女性,請她過來講述她的經歷,《有尊嚴地活著多美好》,警醒同類人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結果反響非常大。醫學會本來想找她搞一個婚禮,這樣教育更多的人,結果這個新聞報出去之后,當時小報馬上蜂擁而至,艾滋女要結婚,本來到北京搞個活動現場沒法搞,記者擠滿會場,一對新人進不來,非常混亂,后來取消了。 記者:事實上這個婚禮不是我們醫學學會主辦的,只是讓他們介紹一下生活當中遇到的問題,遭受到的歧視。當時覺悟更高更有新聞意識的人,說人民大會堂有一個活動,但是不能每年都來河南和山西的農民想了個辦法,這個挺好的,讓他們到人民大會堂結婚吧,當時聽了我們都挺害怕的,這個有點突然。這個消息一傳出去,《貴陽都市報》把他們的新聞包了,跟他們有一些交易,而且提供手機什么的,提前把這個消息散布出去,其實這是一個很鬧劇很卑劣的事情。 白劍峰:這個事情結束之后趙安平又發出一篇評論,艾滋病報道宣傳除了科學性安全性之外還要講人文關懷,這個理念還是非常超前的。 05年11月《踏訪上蔡文樓村》,當時衛生部這么多年跟河南聯系采訪,河南從來沒有同意過,爭取了這么多年,05年終于同意了。去了一車記者,文樓村是一個點,就一個小時的時間,就讓你走,一個小時走馬觀花。后來我提出在這兒呆一晚上,明天再走,最后允許我留下了,接觸了一些村民感染者他們的真實生活,最后證明這篇報道起的作用比較積極。正面回應了國際上的不實報道,揭開了中國艾滋病的真實面紗。 后面我們不斷開放,張北川教授是很有爭議的教授,過去我們對于同性戀這個字眼官方不太認可,在大學促進很難。后來他獲得聯合國防治艾滋病杰出貢獻獎,后來對他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 《艾滋陰霾中的燈塔》四川資中縣公民鎮艾滋生態報告,我們介入比較晚,獲得線索之后進行了更全面的總結,對這五項的項目,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感人故事,比如創辦艾滋茶館,在鎮里面艾滋病患者感染者都可以開茶館,而且客人很多,說明這個生態變了,大家覺得艾滋病不那么可怕了。他們還搞劇團,真人演真事,他們本身編的角色演他們自己的故事。 08年去山西臨汾艾滋病兒童的綠色家園,這里面也有很多感人故事,收了一批孤兒,沒處住,醫院給他們建了一個病房,課桌支在病房里面,誰有時間誰去上上課,基本是這么一個狀態。 《兩個“草根”的抗艾之路》,孟林創辦艾滋方舟。 過去我們提同性傳播,男男傳播還是很慎重的,很多領導人覺得同性戀承認不承認的問題,也有很多困難。但是現在可以說這個問題了,我們第一次很大膽提出同性傳播的概念,其實很多領導還不太熟悉同性戀的狀況,高層領導不太接受這個觀念。 評論是《人民日報》的一面旗幟,可以看到大家對于艾滋病問題認識的深刻度能夠反映出來。2005年艾滋病日前后《消融無知歧視的堅冰》,2006年《“鴕鳥”心態不利“防艾”》哈爾濱有關部門對50多名娛樂場所的女性進行推廣使用安全套的特殊教育,我們必須承認這一現實,不能像鴕鳥一樣面對危險只會把頭埋在沙子里,在堅定不移打擊和遏制這些社會丑惡現象的同時,也需要雙管齊下,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是社會的進步。 2006年《溫暖是可以循環的》,開始是四川公民鎮的例子,一個艾滋病感染者騎摩托車出車禍,120救護車來的時候,告訴醫護人員我是艾滋病感染者,你小心點兒。他說這么一句話很不容易,他想著別人,溫暖是可以循環的,你給予他溫暖。 2007年《防艾中聆聽社會進步的足音》,過去一些地方對于當地疫情遮遮掩掩不愿示人,如今更多地方政府代以公開,反映國家執政理念的變化。 2008年《讓歧視遠離艾滋病致孤兒童》,他們的成長與抗爭不僅給自己尊嚴和自信,也給人類自信心和力量。 2009年《消除艾滋病的道德歧視》,非官方報道,1/4的醫務人員,1/3的政府官員和教師持有負面和歧視態度,驅除道德歧視。 消除艾滋歧視媒體能做什么?搞了這么多年艾滋病報道我也很困惑,我們究竟能做些什么,我們怎么能夠再有一些突破,艾滋病怎么成為一個社會性的話題,世界性的話題,艾滋病這個題材,艾滋病本身不是一個嚴重的疾病,在人類健康的領域里面艾滋病其實是極小的部分,你說它的傳染性傳染力沒有加強,它的發病人數沒有糖尿病、高血壓人數多。我們說它的死亡程度不如狂犬病,不如癌癥死亡的人數。這個小的病種為什么成為社會持續不斷關注的話題,因為這里面包含了很多新聞元素在里面。艾滋病這個題材里面有性、同性、異性、吸毒、賣血,有很多新聞的元素在里面使它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同時又跟政治問題、人權問題很多利益問題可以做文章,并不是致死率最高或者致病人數最多的,但是它是最敏感的疾病,糾纏很多的復雜社會因素在里面,政治因素、社會因素。媒體能做什么?增加報道數量,消除人們對這種疾病的神秘感,幫助公眾渡過一個脫敏期。大家為什么下意識對這個病要防范,對這個病還是存在認識不夠,我們報道的量還不夠。除了世界艾滋病日那一天之外,我們應該頻繁接觸,就像增加免疫力一樣,讓大家感到甚至審美疲勞,提到這樣一個高度上來,我倒覺得這是一個好事。我們越報道的少越集中越追求新聞效應,結果越神秘,對我們防治艾滋病是不利的。 減少道德判斷,在很多媒體記者筆下不知不覺帶有一種道德的審判在里面,有時候我理解是下意識的,還是認為這類人群和普通人不是一類人。李希光老師在各省宣傳部長培訓班上講過一個例子,報告大家一個消息,我今天去醫院查了,我得艾滋病了。大家開始議論。李老師說,請大家問我問題,你們最想問我什么。旁邊一個女的說你怎么得的?其他人基本也是問這個問題的。李老師說,你看,你們關心我怎么得的比關心我怎么辦更有興趣。如果李老師昨天嫖娼得的,肯定說李老師是一個壞人,你罪有應得。如果李老師說,昨天救助艾滋病人傷口感染,馬上成為英雄。大家還是非常關注你是怎么得的,第一個問題你怎么不問問清華會不會解聘我,我的生活以后怎么辦,我還有什么困難能不能幫幫我。 對于艾滋病這種帶來如此之多的犯罪感和恥辱感的疾病來說,使其從意義從隱喻中脫離出來,似乎特別具有解放作用甚至是撫慰作用。 如何讓艾滋新聞更有力量?我當記者十年寫了多少字,一個記者老說自己寫了多少字相當于一個人說了我這一生吃了多少頓飯,應該說你寫了多少影響社會進程的東西,不要說你寫了多少字,不要說吃了多少頓飯。艾滋病的稿子我們要讓它怎么更有力?有幾個角度。公開透明,陰暗的角落盡量暴光。第二,善講故事。寫東西要有血有肉,我們寫東西習慣用數字說話,沒有人的故事。第三,站在全局。艾滋病是一個很小的疾病,怎么能夠放大它的意義,讓它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凸現出它的意義,我們一定要挖掘它的這種特性。四川資中縣的模式被譽為人類抗擊艾滋病的燈塔,它的意義在哪兒,他們這種觀念是怎么改變的,它的模式可不可以復制?這種題材占到經濟社會發展里面,所以它的意義就凸現了,絕對不是一個鎮的模式,一定是可以放大的模式。新聞是易碎品,易碎的是它的時效,不易碎的是它的思想。在歷史長河中能不能站一定的位置,這個是我們的追求。第四,傳遞溫暖。你報道出來的東西都是陰暗面的東西給人很壓抑的東西,那么能不能從負面里面傳遞出人性的光輝,這是媒體應該承擔的責任。最后是凝聚力量。 謝謝大家! |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