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場“風波”已經過去21個年頭了。不少人也總到那個日子,出來說些話,以表懷感之情。但總也不能淋漓盡致地表達,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一個是上層認識沒有統一,而不統一的現在就說,不是沒事找事(原本想找事的例外)?添加政治上的不確定因素,不利于穩定;另一個是社會底層沒有這個要說清楚的訴求,原本也只是個旁觀者,再說目前底層生活壓力比較大,顧及不到這個歷史問題。
關切這個問題最多的是政治與文化的精英。在臺上的采用實用主義策略,關切自己的利益與未來。倒是不在圈子里的“他們”才是關切的主體,那才有多少人呢?“九牛一毛”哈!就是在“風波”發祥地的“高校”,這些人也少。多的是“各自管各自”的……倒是“老趙”去世,還帶一點特別的警覺,事實上也沒什么大動靜。
說起那場“風波”,有兩個時間段組成。一個是87年的“學潮”,一個是89年的“風波”。這是面上的說法,內部涉及兩個人,一個是“耀邦”,一個是“紫陽”。本質是“政治上自由化浪潮”,這兩個火爆性子的,城府還是不夠深,搞砸了。
納悶的是,從“小平,您好!”到“廣場風波”還不足五年。變化過快,是不適應中國文化傳承的。俺比較保守,改革開放開始,也總覺得陳云思路可行,急不得。政治上“抓黨風”,“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經濟上立足“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但老陳的觀點不能成為主流,所以老陳他們就不怎么說話了,唯有在“政治上自由化”問題,老陳他們說了些話。其它的由于“不爭論”,也就不說什么了……
二十多年過去了,再去回顧老陳的話,俺覺得他說的是對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當然,這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北京可能有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來自于北京高層聲音的不統一性。當機立斷也是無奈之舉。問題肯定存在不少,但主要問題(是指事態平息)算是得以解決。隨即而來就是一次“出逃”和西方世界的制裁……
從“出逃”人員分析,倒也很清晰的,主流是哈美的,甚至還有些是賣國的,但這些人多一個少一個都無關緊要的。緊要的是留下來的和幕后的支持者,這些人就是“后紫陽時代”的一群精英,他們不少成為黨和國家智囊成員。他們占據這些智囊機構中不少席位,英國外交大臣稱其為“中國新知識分子”。這些人特點絲毫么沒有黨的理論核心,即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奉行西方新自由主義與市場經濟理論,同時不遺余力否定新中國前30年的歷史,時不時地還來些個“亮左燈,向右拐”,加速向資本主義世界挺進。
真的是,運氣不佳,怎么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卻迎來了,全球經濟危機呢?經濟危機勢必“向左拐”,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那么,中國式的繼續“向右拐”的勢頭還能維系多久呢?但有一個信號告訴人們,中國將迎來新的“移民潮”。這個信息寓意著“拐不動”了,再“拐”要完蛋的。好在用不著“出逃”的字樣了,“移民”不是很體面嗎?撈足了、拿夠了,享福去吧……
20多年過去,到底是“平反”勢大?還是“清算”勢大?如果是“前者”,那“移民”為哪般?呵呵,還是怕“后者”!前些日子,有人還要“清算”這個,清算那個的。誰讓你引出那么多有利于“私有化”進程的一大堆“條例”呢?急不可待了?還是伙同“移民潮”雙管齊下呢?
學一下“老陳”吧?讓趙氏徒子徒孫“淡出”不是更好嗎?讓“老陳”的那些先“淡進”吧?緩解內外矛盾,也算在世界性向左轉趨勢中走出一步再說呢?“重慶模式”贊成的多,反對的少,不是這樣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