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忽悠老百姓的“萬能公式”
——從“化稅為薪”說起
收入分配結構怎么調?眾說紛紜。不過不久前,人大財經委的副主任吳曉靈經過密集的調研,終于得出一條結論:減輕競爭性行業企業的稅負,騰出空間給員工增加工資。我說,這是在忽悠老百姓。為什么?
北大的張維迎教授也曾拋出一條雷人的高論:“窮人為什么上不起大學?因為學費太低”。這樣一條挑戰人類智商的結論,竟出自中國經濟學家之口,已經見怪不怪了。細看下去,原來張教授的本意是通過提高大學學費,讓增加學費中的一定比例作為“助學金”返還給貧困的大學生。初一聽,似乎有些道理。但仔細想,增加學費,我們老百姓的錢是肯定交出去了;但最終的“助學金”發不發,何時發,發多少等等,就不是我們說了算的。到最后,交了十塊錢,能返回來五塊錢就不錯了。這其實就是經濟學家忽悠我們老百姓的“萬能公式”。簡單地講,就是“兩步法”。第一步,請你把錢交出來;第二步,承諾再把錢以其他方式返還給你。干嘛這么麻煩?無非就是要市場化、建立競爭機制云云。整個過程,在老百姓看來,關鍵是第二步把錢能如數返回來。但經濟學家看來,最重要的是第一步,即百姓把錢交出去,這關系改革的成敗。至于第二步嘛,他們不過稱之為“改革的配套措施”罷了。于是,在現實中,走完第一步后,我們發現每次都在第二步出了問題。
住房改革不是這樣嗎?取消福利分房,走完全市場化的道路,讓大家把利益交出來。同時承諾通過公積金、經濟適用房等其他方式把利益返給老百姓。但關鍵的第二步,公積金能跟上房價上漲嗎?經濟適用房能滿足大家需要嗎?有誰關心?于是,許多人的錢被掏空了,少部分人大賺一筆,社會財富就此轉移了。經濟學家的邏輯,你看,其實就是騙子的伎倆。回到“化稅為薪”,第一步,減輕競爭性行業企業的稅負,這是讓國家和人民將社會財富交出來。但第二步,騰出空間給員工增加工資。拿到手的錢,哪個資本家肯主動拿出去?“幼稚”。這實際上,就是為企業減稅的委婉說法而已。有人說,這兩步必須走,不可避免,這是“改革的陣痛”。我看未必,如果經濟學家真為老百姓著想,很簡單,把兩步倒過來走,先走第二步。企業先給工人漲工資,然后再給企業減稅。不漲,不減稅;漲得越多,減得越多,不就完了嗎。
當然,經濟學家還有另一個公式,簡單講就是“窮人利益沒有保障,所以我們應該給資本家錢”。這又是什么邏輯?這根本沒有邏輯。即使有也是資本家的邏輯、富人的邏輯。無論發生了什么事請,你問經濟學家怎么辦,他都會說“給資本家錢”。經濟學家為什么有資本家邏輯?這個大家都知道,不足為外人道也。大學生學費太高,你給他補貼,或者降低學費就是了,為什么還要先漲學費呢?工人工資太低,已經連續多年低于GDP增長,本來就是企業欠工人的賬太多嗎,為什么要先給企業減稅,然后才給工人工資呢?
唉,無語了。只是請大家注意鑒別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