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也需要靈魂
楊景水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商業大潮的涌動,飲食文化、茶文化、服飾文化、旅游文化,等等,被商品所裹挾,鼓動著人們的消費熱情,把大把大把的鈔票揣進了商家的腰包。然而,這些“文化”的“成本”,與商家獲得的利潤是不是匹配,曾引來不少的質疑,“文化不是筐”的呼聲,成為貨真價實的文化,曾登上了報刊文學版面的殿堂。
近日讀報,見2010年5月6日《參考消息》“中國大地”版,以《名人故里爭奪戰越來越低俗》為題,轉載了香港《南華早報》網站、《東方日報》兩家媒體的同一新聞,說山東臨清市,甚至安徽黃山市也與山東陽谷縣爭當西門慶故里,“這3個地方的政府不惜花費巨資”“以吸引游客”。“陽谷縣政府投資3470萬元修建了占地兩公頃的‘獅子樓’旅游城,并在此上演西門慶的故事。”
西門慶何許人也?古典名著《水滸傳》、《金瓶梅》的描述已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他不過是一個名震一方的惡霸、淫賊、奸商!他與潘金蓮的故事放在《水滸傳》里,作為一個反面人物作陪襯,還有它的警示意義,但如今被當成主角大演特演,將會怎樣呢?難道這不是對社會的一種精神污染嗎?
把“名人故里”作為旅游資源適度開發,固然無可非議,但要看他是什么樣的名人?開發旅游不能只是為了GDP,就像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而發展經濟一樣,不顧對社會的精神污染而把反面人物做為名人讓人們來觀賞,給邪惡、腐朽、丑陋貼上文化的標簽,即使不想美化,但客觀上是在宣揚,使丑者不丑,不也是一種美化嗎?
發展經濟,需要正確的指導思想,旅游需要靈魂,文化也需要靈魂!
2010,6,6,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