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某評論員在新浪博客上發表博文《菅直人是中國的老朋友》,博主不同意這種“朋友”的論調。
且看他朋友的論據:菅直人就談到1984年作為三千日本青年之一,他應邀訪華,而且在天安門廣場“十一”的時候,受到中國政府、黨的熱情接待,晚上在天安門廣場和中國的青年載歌載舞,他說“這些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這是我當時親耳聽到他這么講的,所以我認為他始終是把和中國的友好合作與交流,放在心上。還有就是菅直人在訪華的百忙之中的日程當中,他專門找出了一天,到清華大學去進行訪問和交流。
原來只是根據一個難忘的印象和到清華大學訪問交流就得出朋友的結論。試問,第一次見到老虎的人對老虎印象很深,難道能得出老虎是你的老朋友的結論?至于重視訪問與交流,那個來訪的外國政要不重視?難道來的都是朋友?
國家之間的交往,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本國的利益,從本國利益出發,到本國利益結束。當然,汪精衛之流的與日本交往不再此列。
所謂朋友,泛指朋友,指志同道合的人,后泛指交誼深厚的人。菅直人是日本的首相,代表的是日本國的利益,其與中國打交道,當然是為了日本的利益。目前,中日之間雖有合作的事項,但在歷史認識問題,釣魚島領土問題,東海油氣田問題,關于日美安保條約中潛在的臺灣問題,都與中國存在分歧與爭議。相信菅直人在上述問題上不會與中國志同道合。
順便說一下,至于稱美國的基辛格為老朋友也是不對的。基辛格促進中美關系的發展,是基于美蘇對抗的前提,等于為美國找了個準盟友。當然,客觀上有利于中國,但主觀上不存在志同道合的問題。至于另一個老朋友新加坡的李光耀,在華盛頓發表演講時稱,美國如果不繼續參與亞洲事務、制衡日漸崛起的中國,將可能喪失世界領先地位。
國家之間的交往是基于利益的,二戰爆發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就是最好的例子,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遠的國家利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