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烏有之鄉半年,最大的收獲是能夠常常讀到憂國憂民、思想深刻、酣暢淋漓的好文章,其中,中老年尤以張宏良教授的文章為最愛,青年則以一枝清荷的文章為最喜。文如其人,字里行間閃爍著作者思想、品格、精神、境界之光芒,不由我不為之感動乃至激動。由此,愛屋及烏。作為張宏良教授的同行,因專業不同和孤陋寡聞,以往并無注意,更無交往,是張教授的文章讓我對張教授有所了解,并使我這年齡略長著產生了崇敬之情。我以為:中國的中老年知識分子,若百之有一如張教授;中國的青年,若百之有一如一枝清荷,則中華民族幸甚。這是我拜讀張教授文章的第一個感想。
一篇好文章,對讀者之思想有深刻的啟迪,于行為有良好的導向,其作用難以估量。
每次拜讀張教授的文章,我都認真閱讀文后的評論,由此我產生了第三個感想:歷史命題不可避免要牽涉到許多人和事,一篇好文章,通常都是緊緊圍繞一個中心展開,為了深刻闡述作者的觀點,定有許多旁征博引,但限于篇幅和突出中心的需要,不可能又對這些“旁征博引”展開論述,否則,會讓讀者不知所云。然而,部分讀者卻不理解這一點,結果對作者的中心思想沒有深刻領會,卻對旁枝末節鉆起牛角尖來,這就大大降低了文章對讀者應有的作用 ,甚至會對部分其他讀者產生誤導作用。提出這一點,是希望讀者遇到好文章,要用心領會其精神實質,切莫“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還有一個感想,也是一個建議:希望熱愛毛澤東思想的網友,在寫文章或轉載文章、寫評論時,要學會嚴謹、懂得策略,不要隨心所欲、意氣用事。我們的事業是光榮偉大的事業,所以我們要以崇高的精神境界參與討論;我們的事業又注定是艱難曲折的事業,所以我們要以謹慎的態度、嚴肅的作風參與討論,并以不屈不饒的精神付諸行動。
我,也希望我的戰友們在思考問題、寫作文章時多向諸如張宏良教授等一批有識之士學習,學習他們的不屈不饒的戰斗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學習他們寬闊的視野和嚴謹的文風;學習他們深刻的見解和斗爭的策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