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競爭機制——一個大忽悠
一、一些基本原理
“引入競爭機制”一直作為各行各業管理改革的法寶,但其實不過是私企老板愚弄工人的把戲而已。中國目前的種種現實危機,很多都是競爭泛濫的產物。
在“引入競爭機制”這種貌似正確的潮流下,一些基本原理被我們忽視了。比如:
A、從控制原理上說,一個絕對競爭性系統是一定要崩潰的。
B、管理學上的競爭,其實是協調失敗的產物,協調才是效率之本。
C、絕對競爭,一定(不是可能)導致不正當競爭。競爭的極致,是殺人、是戰爭。
D、一個團體對外部的競爭力,一定來自團體內部的充分協調而不是內部的競爭。
例如:
中國的“兩彈一星”,雖然是和列強競爭的產物,但更是中國內部人力物力充分協調的產物。如果那時在內部引入競爭機制,比如每個大學或機構成立一個“兩彈一星”攻關小組,其結果一定是效率低下的,并注定是要失敗的。這一點應該不會有人否認。
二、什么叫做“競爭過度”
本文認為,對競爭失敗者不給出路就是“過度”,比如國企改革中的“砸三鐵”,砸別人飯碗,就是過度。因為生存是基本人權,即便罪大惡極的囚犯,也是不能凍餓致其死亡的。砸別人飯碗,就是剝奪人的生存權。
在改開前,中國推行的是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勝者有獎勵,而失敗者不會被剝奪什么,至少不會被砸飯碗,因而是良性的適度競爭。
相信導致數千萬人流離失所的“砸三鐵”不會在歷史上給改革盛世添光彩的。
正式因為競爭失敗意味著生存受到威脅,所以“競爭過度”必然導致“不正當競爭”,并致事物向惡性演化。
比如在高校,普通教職工的正常收入,不過溫飽而已,但崗位考核中,文章經費不到位,年終就數千元的扣除,還外加羞辱性的降級聘用,這其實就是砸別人飯碗的政策,不給出路的政策,一定會促使大家千方百計、不擇手段達到考核標準,這種情況下,誰還在乎什么科研、創新,達標就OK。而如此以來競爭性考核已經完全背離了促進科研的目的。
再如官員們所謂GDP競爭,因為因此決定仕途前景,因為不惜毀壞資源污染環境野蠻拆遷,與發展的目的背道而馳。
再如所謂“PE式腐敗”,勝出的PE一定有不凡的背景,掌門人自身智慧始終是不重要的,由此導致背景深厚的大鱷對普通投資者的瘋狂掠奪。
觀察中國所有領域不難看到,“過度競爭”泛濫,“不正當競爭”泛濫,而不正當競爭一定導致事物惡性發展。
三、是什么導致中國競爭泛濫
改革開放以來,引入“競爭機制”,被改革大師們當成增加活力的靈丹妙藥。
為什么“競爭機制”如此快速的泛濫到中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是因為“競爭”對管理者有極大的好處,可以極大的強化管理者的權利、權威。
比如一個處長,一般就是他制下人員競爭的評判者,而且他不會參加他制下的競爭。這將導致,競爭者為免除淘汰之虞,對處長俯首帖耳、甚至爭相賄賂處長都成為一種現實需求。無形中處長的權威、權利得以輕松建立和保障。而對處長合法行政的監督徹底喪失了。當然處長也要和別的處長競爭,這是另一個層面。
正是這種現實好處。總之,是使當官變得容易實惠了,這使得引入“競爭機制”成為改開以來最高效推行的政策,很快就滲透到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
三、競爭的標準
競爭要判定優勝,總要有標準。體育競賽,標準是簡單的,比如賽跑,先達終點者勝出。
現實社會中的種種競爭,要確定標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官員們現實需要一個簡單的、易于操作的競爭標準。
比如“發展”,其實是一個難以量化的復雜概念,一片稻田,變成一座別墅,從GDP看是增加了,但農民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國家失去了這塊地的稻谷。但官員們不會想這么復雜,GDP增加就是發展。
評估一所大學的發展也是復雜的,但官員們把它簡化為論文和科研經費,這樣就簡單多了,并且還被堂皇的稱之為硬指標。似乎文章和經費增加了學校就發展了。
首先確立了荒唐的簡化指標,再圍繞這些荒唐指標制定政策,其結果一定是荒誕不經的,中國現實社會中的種種致命危機,無不在說明這一點。
六、競爭基本方略
本文是反對內部競爭的,但對國家來說,競爭經常會強加在你頭上,比如抗日戰爭,就是日本強加在中國人頭上的,所以,反對競爭并不意味排斥競爭。
競爭的根本法則,弱勢方若要戰勝強勢方,一定不能遵從強勢方規定的規則。所以,全面的國際(其實是與列強)接軌,一定導致中國的全面失敗。
毛主席可以說是宗師級的競爭大師,其最強調“國內各民族的團結”,因為他深知,內部競爭將極大削弱整體能力。在對外競爭上,其通俗經典的概括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共軍如果與國軍比所謂正規化現代化,就不會有新中國了。
綜上所述,雖然競爭能夠帶來某些表面的活力,但本文反對將競爭貫徹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最普通的廣大百姓,我們需要更多是穩定,是吃住行的安全穩定,是哺育子女贍養老人,這是真實的生活,不是作秀。官員的首要職責,就是維護百姓的生活穩定,而不是顛覆百姓安居。不能僅僅把百姓看成實現自身政績的工具,還厚顏無恥說什么“不找市長找市場”之類屁話,都找市場了,還要你這市長有鳥用?
GDP競爭導致資源毀壞環境污染野蠻拆遷、人競爭導致貧富懸殊;企業競爭導致員工列隊跳樓、導致企業破產;民族、區域競爭導致國家分裂。中國正在享用競爭帶來的活力。
17大提出“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歷史背景,其實是此前全面的過度競爭,競爭泛濫,導致社會危機重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