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幸福之路:為什么說“低生存成本型”社會是中國的必然選擇?
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是改善民生,但由于市場經濟的無序性,經濟發展并不一定能帶來民生的改善。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美國和西歐的一些國家不斷的減稅,削減社會福利支出,此舉的目的是促進經濟發展,卻導致中產階級社會解體,民生問題越來越大。相反,北歐國家不但沒有削減福利支出,反而加大了福利支出,而北歐經濟并沒有受到影響,民眾卻可以在高福利的保障下安居樂業。
中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農民進城,將面臨更高的生活成本和更低的生活保障。如何才能建立起適合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當前最重要的民生課題。現在中國,社保水平遠遠不夠,民眾還要忍受高房價的折磨,可惜中國對民生的討論卻不深入。中國的主流經濟學家長期堅持市場原教旨主義,基本不關心民生,老百姓不鬧事就是他們的底線。而中國的一些新勢力經濟學家,更傾向于關注金融問題、特別是國際金融問題,在民生方面,也只是關注一下房價等熱點問題。可以說現在的中國幾乎沒有什么人徹底的思考一下民生問題。
中國經濟已經取得了非常的發展,但是普通民眾“養家糊口”卻越來越不易,當然這里面原因非常的多筆者根據自己對經濟的研究,提出了建設“低生存成本型”社會的主張。本文就主要闡述這個主張。
“低生存成本型社會”是怎么回事?
我們可以將消費,按不同層次分為生存性消費,享受型消費和奢侈型消費三個類型。所謂“低生存成本型”社會就是降低生存型消費品的價格,以滿足民眾對生存必須品的需求,從而達到降低生存成本、緩解民眾生存壓力之目的社會模式。
生存必需品可以包含吃穿住行用等多個方面,人類發展到目前這個階段,生存問題仍然是面臨的首要問題,對于廣大的中低收入群體更是如此,廣大的中低收入人群生活支出的大部分仍然屬于生存型消費。“低生存成本型”社會模式不僅適合中國,也適合于其他國家。
溫飽問題是生存的首要問題,“溫”的問題主要是房價問題,“飽”的問題主要是食品價格的問題,這兩樣非常的重要。當然現代社會關系到生存的事項也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兩樣,比如教育問題、醫療問題,公共交通問題,生存必須品問題等這些都構成了“生存性”消費的主要支出,而生存型消費的含義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比如手機現在也應該算作生存性消費。政府應該控制好這些方面產品的價格,才可以降低民眾的生存成本。在這些關系到生存的各個事項中,住房問題又是最重要的,因此住房不僅開支最大,而且也是最必要的,因此住房是最大的民生。關于住房問題,筆者將在最后一節專門講述。
享受型消費在生活中非常的多,比如電視、冰箱、洗衣機、消費電子產品等,奢侈型消費比如高檔住房、高檔服裝、金銀首飾、民車、名表等。
一般低收入群體的消費以生存性消費為主,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以享受型消費為主,而高收入群體的消費是以奢侈型消費為主。
民眾生存成本過高的原因何在?
民眾普遍抱怨生存成本過高,這里面除“新五蠹”導致了嚴重的貧富分化外,筆者認為還有兩個最直接的原因,一是不同的生活模式導致了生產成本升高;二是由高物價直接導致生存成本升高。
(一)、生活模式不同導致生活成本升高
生活方式是造成生存成本過高的一個主因,我國正處于城鎮化時期,我們可以從吃穿住行用等方面,將農村的生活方式與城市生活方式進行一下比較:
在吃飯方面:農民都是吃自己種的糧食、蔬菜,可以免去經銷商的層層盤剝,也省去了運輸費用。農村吃水基本上不用錢,既沒管網費用,也沒有污水處理費用,農村做飯的柴火基本上是自己的莊稼秸稈,也不產生費用,而在城市這些都要購買,買煤氣要錢,買糧食、蔬菜要錢,甚至喝水都要錢,兩相比較,差別太大了,而那些不具備做飯條件的人群,需要在街上買飯吃,在吃飯方面的開支就更大,而現大部分出租房都不具備做飯的條件。
在衣服方面:農民種莊稼可以比較穿比較差一點的衣服,而如果生活在城市,特別是白領人群,服裝就是非常大的一筆開支。
在居住方面:農民在自己的宅基地蓋房,付出的只是一些建筑材料費。而在城市則需要向開發商購買住房,而開發商則要向國家繳納土地出讓金,開發商也要牟利,房地產行業是典型的暴利行業,這導致城市房價非常的高,而且農民住自己的房,還不用每月交納物業管理費。
在出行的方面:農民出行一般是走路或自行車,遠一點騎摩托車,很少用公交車,而在城市基本上是公交車或出租車,好一點的家庭用私家車,這樣交通成本就非常的高。
在用品方面:現在都是工業化社會,同樣的商品在農村與城市價格差別不大。
除了以上幾個方面外,婚喪嫁娶、醫療、娛樂等其他方面也差別很大,比如結婚方面,農村在農家大院辦酒席,而城市必須是大酒店;,另外農村基本不存在娛樂健身等方面的支出。可見與農村生活相比,城市生活無形中加大了人們的生存成本。
現在很多人喜歡用人均收入對城市和農村進行比較,其實這樣比較存在著很大的誤區,因為農村與城市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模式,城市人要想達到與農村人達到相同的生活水平,其收入水平必須遠遠大于農村人才可以。
(二)、高物價是導致生存成本過高的直接原因
同樣是城市生活,在不同國家,或是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生存成本也不一樣,這主要表現為物價的高低不一樣,高物價導致生存成本較高的最直接原因,而物價的不同則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的:
1、高稅收導致高物價
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高福利國家,高福利國家各種稅收非常高,產品到了消費者手上,價格也就非常的貴了,比如有學者記載,在瑞典的餐館點一個“青菜炒雞肉”就要十八美元,因為養雞要抽稅、飼料要抽稅、雞的運輸要抽稅,批發要抽稅、零售要抽稅,到了飯店還要抽稅,這樣一個炒雞肉到了顧客那里就奇貴無比了。其實北歐的所有商品都非常的貴,在各個版本的世界城市物價大排名中北歐城市都高居榜首,最關鍵的就是高稅收導致了高物價。
2、高房價導致高物價
高房價導致高物價的情況在東亞地區表現的非常突出,或是一些大城市這種情況也非常突出。首先,房價高,工人的生存就高,工人生存成本高必然帶動工資上升,工資上升又必然導致物價升高。這兩年珠三角地區的通貨膨脹并不很厲害,生活用品的價格上漲也不多,但高房價卻導致了工人生存成本大幅提高,因此很多人逃離這些地方。其次高房價也會帶動商業租金的提高,而商業租金的升高直接導致了商品流通環節的高成本,也可以導致物價升高。
3、級差地租導致的高物價
級差地租對商品價格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繁華商業區往往商鋪租金較高,經營者必須靠提高商品價格來彌補租金損失。因此在同一城市,不同地段,商品價格往往有很大的差異,越是繁華地段,商品價格就越高,民眾的生存成本也就越大。
4、廉價商業模式的取消導致高物價
同樣的商品也會因為不同的商業模式而產生較大的價格差異,比如流動商販的存在可以讓普通民眾買到一些便宜的生活用品,露天菜市場可以民眾讓買到一些便宜的蔬菜。那些高檔的商業模式所必須的裝潢費用、照明費用、營銷成本等都可以大大增加商品的價。而政府如果強制取消一些廉價的商業模式,就必須導致商品價格的總體走高,加重民眾的生產成本。
5、勞動力價格上升導致高物價
勞動力價格基本上與勞動生產率成負相關關系。勞動生產率越低的經濟體,勞動力價格越低;而勞動生產率越高的經濟體勞動力價格就會越高,因此發達國家一般勞動力價格比較高,而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價格則比較低。
勞動力價格的提升必然會導致勞動密集型產品價格的提高,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則導致那些機器化生產的產品價格不斷下降,因此在發達國家那些機器化生產的產品都非常便宜,而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價格則非常的高,不得不從國外進口,而服務業不能進口,所以發達國家服務業的價格則非常高。
而民眾的生存必需品大部分屬于勞動密集型產品,比如食品、紡織品、建筑,而享受型產品大部分屬于機器化生存的產品,比如汽車、各種家用電器、消費電子產品等,而民眾的生存成本,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生存成本,基本上是由生存必需品的價格決定的。因此生存必須品價格的提高,必然導致民眾生活成本升高,生活壓力加大。
6、導致物價比較高的一些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比較有共性的原因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會導致物價比較高,比如在俄羅斯很多輕工產品都不能生產,需要進口,因此商品價格都比較高,而在美國由于其特殊的醫療保險體制,導致美國的醫療價格奇高。而投機炒作嚴重扭曲了商品價格也會導致高物價,人類進入金融資本主義時代后,商品價格已經不再受成本價值的影響,而且也經常不受真實供求關系的束縛,而投機炒作則可以使商品價格長期偏離其價值,比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就屬于這一情況。
中國目前生存成本過高的主要原因
以上是造成民眾生存成本過高的主要原因,具體到中國來說,各方面的原因都有,但中國最突出的原因還是,
如何建立“低生存車本型社會”?
民眾生存成本的降低歸根結底要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因為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民眾的工資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商品的價格,這兩方面對降低民眾的生存成本都是有利的,除了提高勞動生產率這一根本因素外,我們還可以從其他方面采取措施:
1、完善消費稅征收制度,根據商品的消費層次進行征稅
我們將消費分為生存型消費、享受型消費和奢侈型消費三個消費層次,在制定稅收制度時,將這三種消費形式區別對待,對于生存性產品免稅,并實行國家補貼;加強對享受型消費、奢侈型消費的稅收,并用這兩方面的稅收彌補在生存型消費方面的稅收損失。
現在,我國除了對煙酒等商品征收消費稅外,對稅收的劃分還不夠細致,也沒有按消費層次進行征稅的概念。現階段,盡管對于中低收入群體來說,生存型消費仍然占據著較大的比重,但如果從整體來考察,享受型消費和奢侈型消費所占的比重,要遠遠大于生存型消費所占的比重,因此用這兩方面的稅收來彌補在生存型消費方面的稅收損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稅收的區別征收并不一定非要放到消費環節,也可以從生存、流通、消費三個環節進行。因為單從一個環節進行征收很容易遇到商品消費層次界定難的問題。總之在把握原則的情況下,應該以有利于界定的方式進行征收,并且這種征收也并不一定要從產品出發,也可以從產品生產配套的角度進行,比如為了降低農產品的價格,可以對農藥、化肥等農業生存資料實行稅收減免,因為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降低也可以帶來農產品的價格的降低。
2、合理布局工作區及居住生活區,讓所有人可以就近滿足居住需求。
城市生活,交通出行費用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我們在進行城市規劃時,如果可以讓民眾都居住在自己的工作場所附近,則可以大大節省這筆開支。比如很多工廠都擁有自己的員工宿舍,這樣就可以步行或騎自行車到達工作場所,就節省了上下班的交通開支,對于那些沒有宿舍的單位,如果員工可以就近租到合適的住所也可以省掉交通費用,這就需要政府合理布局工商業區域和生活區域,以達到為社會節省資源的目的。
現在的住房制度實際與這一理念是背道而馳的,現在中國一線大城市,市中心房價已經遠遠超出了民眾的承受能力,而民眾往往置業在郊區,而工作在市區,居住在郊區無疑加大了交通成本,其實這也是政府規劃不合理所致,如果市區多發展房地產,讓工商業也向郊區擴散,則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在美國人,大部分人上下班開車都需要一個小時,這對社會資源是簡直就是極大的浪費。
3 適當保存一些廉價的商業及生活模式
同種商品采用不同的銷售模式,價格會有很大的差異,街邊店要比流動商販要貴,而那些擁有中央空調的大型室內商場里的商品則要比街鋪更貴,適當保留一些廉價的商業模式,比如允許流動商販的存在,也可以降低民眾的生存成本。
廉價生活模式的存在也可以降低生存成本,比較很多城市禁止電動車上路,這無疑加大了那些原本依靠電動車上下班的民眾的生存成本,而這些人本身就屬于中低收入人群。
4、建立統一的專門的生存保障型產品供銷體系及相應制度
建立生存必需品目錄,為進入目錄的商品則建立獨立的生產及銷售體系,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其成本,從而最終降低銷售價格,比如可以由政府免費提供土地,建立銷售場所,實行政府招投標體制, 統一進行批量采購,如果這套體系建立起來,則生存必須品的價格降低20%以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5 控制好級差地租
級差地租的存在也是造成民眾生存成本過高的原因之一,在某些地域甚至是頭號因素。級差地租的出現是市場因素,但級差地租的高低政府是可以引導的,比如政府合理布局國家的經濟增長極,不要讓全國大部分的人都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將人口分流到其他的經濟增長極地區。在大城市內,嚴格控制城市密度,將人口均勻分布在各個地區,在就可以大大降低所謂黃金地段的土地使用租金,從而降低民眾的生存成本,特別是大城市的生產成本。
以上幾條如果都可以做到,那么中低收入群體的生存成本降低30%以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低生存成本型社會有什么好處?
人類社會發展到現階段,生存仍然是首要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抱怨生活成本太高,在物價奇高的大城市更是如此,”“低生存成本型社會””不僅對普通民眾、對國家整體經濟都有著非常大的好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低生存成本是最大的社會福利
很多國家在建立社會福利制度的同時又加大了物價水平,客觀上加大了人們的生存成本,福利社會永遠不可能照顧到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如果能夠在人們的工資水平保持固定不變的前提下,大大降低生活必須品的價格,則相當于提高了民眾的購買力,可以大大舒緩民眾的生存壓力。“低生存成本型社會”也就是這樣一種從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減輕民眾生存負擔的社會模式。對普通民眾來說,低生存成本就是最大的福利。
2、“低生存成本型社會””使國家產業更具國際競爭力
一個國家的產業是否具有競爭力,除了技術因素外,勞動力價格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對于大多數普通民眾來說,他們大部分的消費都是與生存相關的必要性消費。如果民眾的生存成本降低,則這個國家的勞動力價格水平就可以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在與其他國家進行產業競爭時就可以具有優勢,當今很多發達國家在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方面漸漸失去了優勢,而只能將經濟鎖定在少數資本密集及知識密集型的經濟領域,而隨著新興經濟體在技術方面的不斷進步,這些國家在高附加值領域的優勢也將不斷消失,而對于同一技術發展水平的兩個國家來說,誰的勞工成本越低,誰就更具備發展優勢,比如美國和日本的汽車企業競爭時,美國工人工資太高使美國汽車喪失了價格優勢,當然美國的工人工資價格高主要是其醫療費用價格太高,”“低生存成本型社會””模式就可以大大降低勞工成本。
一個國家的勞動力價格是由低收入群體的生存成本決定的,而與高收入群體的生活成本關系不大,因此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會可以將一個國家的勞動力價格水平保持在合適的范圍內。
3、可以從整體上提升全社會消費能力
當“低生存成本型社會”降低了住房、醫療、生存必需品等方面的物價,也就為民眾省去了大量的生活開支,而民眾剩余的錢可以更多的用于享受性消費,這樣也就從整體上提升民眾的消費水平,擴大了社會需求,從而帶動經濟的增長。
4、可以讓人生活的更有尊嚴
在福利社會,很多補助都是按照收入水平來發放,而這樣的發放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查,監督,而且程序相當繁瑣,這些都給低收入群體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煩,而這些過程無形中也損害了民眾的尊嚴,而“低生存成本型社會”則直接降低商品的價格,讓那些本該接受政府救助的民眾可以通過自己的收入維持生存,而不用通過繁瑣的手續從政府那里獲得救助,這樣就可以讓他們生存的更有尊嚴,因為現代社會,收入的高低主要是由于國家的經濟政策決定,而與勤勞還是懶惰已經關系不大,現在國家主張民眾應該體面的工作,有尊嚴的生活,因此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會非常有必要。
5、可以降低國家的經濟風險
對于民眾來說,在生活中,會遇到生病、失業等風險,對于全社會來說,則要經受經濟周期的考驗,而如果生存成本非常低的話,則社會的抗風險能力將大大增強。
低生存成本型社會是否適合中國?
現在我們可以將世界的民生模式分為兩大類,以美國為代表的低福利、低物價模式為第一類,北歐的高稅收、高福利、高物價模式為第二類,其他的國家基本上處于這兩種模式之間,比如日本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北歐和美國、西歐這些國家在社會福利方面差不多,上世紀80年代為了對付滯漲,以英國撒切爾和美國里根為代表掀起了一股私有化和減稅風潮,而北歐卻逆其道而行之,反而加大了社會保障,結果二十年的實踐表明,北歐模式是成功的,而歐美模式是失敗的。其他國家基本在這兩種模式間搖擺不定,比如我國有人呼吁加強社會保障,有人主張減稅,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低生存成本型社會模式并不反對和排斥福利社會,也不是福利社會的替代方案,況且福利社會的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比如在北歐,群體利益之間的沖突很少,像法國、英國、德國那樣動輒出現罷工、示威游行等現象也較少出現,這些國家的治安比西歐國家要好的多,國家領導人大都清廉,幾乎沒有貪污現象,而且比較平民化,與普通大眾一樣上街購物,據介紹,瑞典首相上街都不帶保鏢。低生存成本型社會模式與福利社會模式可以互為補充。
低成本型社會主張從生活細微之處減輕民眾的生存壓力,而福利社會則是從大的方面減輕民眾的負擔,兩種社會模式出發點不同,其效果也各異, 福利社會相當于將一樣東西送給你,而低生存成本型社會則是打五折后賣給你,因此“低生存成本型社會”,不存在施舍的問題,也就從根本上不存在養懶漢的嫌疑。
我國現在正處于高發展階段,完全的福利社會將是社會的不可承受之重,低生存成本型社會模式可以減輕單純依靠福利社會模式的風險,減輕福利社會模式對民眾造成的負擔,特別是對于生存的負擔,兩種模式完全可以協調發展,齊頭并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