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探源
由于剝削階級思想的局限性,歷史上關于腐敗的概念含混不清,以至今天大家討論腐敗的含義仍然局限在“運用公共權力謀取私人利益”的行為這樣的認識。這就為我們反腐敗工作帶來很大的局限性。“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而“實不明則名不正”。縱觀歷史各個社會形態,綜合當前現狀,腐敗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物質財富的剝削侵占,如利用改革漁利,利用職權貪污,榨取勞工血汗等。二是財富多了的不求進取,驕奢淫逸,好喝懶做。第一種情形發展到極致就是戰爭、掠奪、黑社會,金融騙局,但這些方式不夠“人性化”,往往受到世人誅伐,為此人們便盡量用“遏核”“反恐”“維護人權”“經濟一體化”等華麗外衣進行包裝。第二種情形發揮到極致便是酒池肉林,變態享受。為了不被鄙棄,人們也會說這是人的自由,隱私,受法律保護,別人無權干涉。至于盜竊、官商勾結、販毒、販人、轉移國有資產、股指欺詐、假冒偽劣等都是第一種情形的衍生物。吸毒、買處、賭博、食野生保護動物、聚眾淫亂、包N奶等都是第二種情形的衍生物。社會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兩類腐敗混合在一起,令人眼花繚亂,辨不清本末。腐敗是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天敵,從理論上說,應該得到全人類的反對。但是,腐敗又使一部分人“活在天堂上”,所以極難根治。克服第一種情況的方法,馬列主義已經找到了出路,那便是“公有制”。克服第二種情形的方法,毛澤東為首的馬列主義者也作了不懈探索,得出了“政治掛帥,思想領先”,以及無產階級專政下的文化革命等理論成果。可惜,受腐敗分子惡意誤導和搗亂(其目的是規避打擊并印證路線有誤),前者沒有把握好“按勞分配”的科學實施,被導向“絕對平均主義”、“大鍋飯”等極端并以此為由予以否決;后者被轉移了斗爭目標,真正的腐敗分子大部分漏網而部分無辜群眾(包括知識分子)遭受浩劫,文化革命也以“破壞生產力”、“唯政治論”等理由被全面否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