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三個概念的異同
聽嬋釋禪
·
2010-04-22
·
來源:聽嬋釋禪的博客
按語:現在不少人對“經濟、市場經濟、計劃經濟”三個概念的的認識有很大差
異,甚至有人認為:市場經濟是資本剝削的載體,是個大陷阱,是必然會導致人
類的滅亡等。公有制和私有制是“經濟、市場經濟、計劃經濟”的共同載體形
式,選擇什么樣的經濟載體形式,取決于一個國家所選擇的社會基本經濟制度,
或是叫社會制度。資本只有在公有制里才更規矩,才能給所有人造福。私有制是
萬惡之源,有罪的不是“市場經濟、經濟、計劃經濟”這類經濟運行體,而是私
有制這種“市場經濟、經濟、計劃經濟”的載體形式。下面是從《聽嬋釋禪的經
濟理論觀點精華集粹》中摘錄的一段理論思考,可供認識不同的學人參研。
===========================
四、“經濟、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三個概念的異同
(十)“市場經濟、經濟、計劃經濟”這三個概念所具有的內涵和外延都是人類賴以“衣食住行用”等的“同一個”運行體,也即都是同樣一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循環和演變過程”的這同一個定義。只是由于在各個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人類所關注的“重點”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經濟循環和演變方式,并賦予了“突出”各個歷史發展時期“經濟運行體”特征的或是叫“以商品生產為綱”的“計劃經濟”,或是叫“以商品交換為綱”的“市場經濟”,或是叫“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等的不同稱呼。
(十一)“計劃經濟”是“以商品生產為綱”的經濟運行體。在“衣食住行用”等的“短缺的經濟運行體”里,由于商品“生產”處于非常重要的龍頭地位,因此,無論是什么朝代,都對這種以商品“生產”為重點的綱舉目張的“經濟循環和演變方式”特別重視。也就是說,是科學技術推動了商品“生產手段、分配手段、交換手段、消費手段”等的巨大進步,才帶來了經濟發展的巨大效率化、效果化和效益化等,并從根本上解決了人類“衣食住行用”等“經濟運行體”的“商品短缺”問題,而不是什么其它的東西。特別是在前蘇聯和中國的毛澤東時代等的社會主義時期,通過政府、企業等各層級組織對這種“以商品生產為綱”的“短缺經濟運行體”的統籌兼顧的“組織管理、規劃計劃、調節調控、監督約束”過程,并“突出”社會財富有計劃相對均衡平等地分配。因此,人們就習慣把這種解決人類“衣食住行用”等的“經濟循環和演變方式”叫做:“計劃經濟”。
(十二)“市場經濟”是“以商品交換為綱”的經濟運行體。“在“衣食住行用”等的“過剩的經濟運行體”里,商品“生產”的效率已經非常高了,存在了大量的“生產和產能過剩、交換和運能過剩”等,也即商品“生產”已不在話下了。這時商品互通有無的貿易“交換”,就處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政府、企業等各層級組織在“組織管理、規劃計劃、調節調控、監督約束”這個“經濟運行體”的過程中,也就特別重視和突出這種以商品“交換”為綱并以期綱舉目張的貿易互通有無的市場化、多樣化和選擇化等的“經濟的循環和演變方式”。因此,人們也就習慣用“市場經濟”這個概念對這個“經濟運行體”進行稱呼。 中國目前的所謂“生產和產能過剩、交換和運能過剩”等,多是因為利益分配的極其不均衡而導致的大多數人想消費卻沒錢消費,有消費能力的少數人卻沒有什么即期消費能力的“結構性過剩”,并且為了緩解這種“結構性過剩”局面,竟要通過出口60%的份額地讓外國人來幫忙消費。
(十三)“經濟”是“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運行體。在“衣食住行用”等的“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運行體里,“經濟”這個概念多屬于一個中性詞,基本處于對“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的“統籌兼顧與良性循環和合理演變的過程”的狀態之中。比較適合商品“生產”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已經很高了;社會財富的“分配”也公平正義、平等民主了;商品的“交換”也貨暢其流地互通有無了;商品“消費”也更加“各得其所”地登上新臺階了等的促進“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良性循環和合理演變過程”的社會主義及更高級的“社會基本經濟制度”。 因此,人們也就習慣用“經濟”這個概念對這樣的人類賴以“衣食住行用”等“運行體”進行稱呼。
(十四)政府適應經濟由“以商品生產為綱”向“以商品交換為綱”轉換的“經濟管理職能轉變”的實踐印證。中國在由“短缺的經濟”向“過剩的經濟”過渡的過程中,政府通過對“市場經濟之四個環節”在管理重點上的變化和轉移,其對經濟的“管理職能”的側重點或是均衡性也是發生了很大變化。政府從原來對經濟的四個環節的宏、中、微三觀全面過問,到放棄其“中、觀微”的管理職能,向對經濟的四個環節的“宏觀”管理職能進行了集中,而把管理經濟的“中、微觀”職能交給行業組織、企業、家庭等去行使。同時,政府對經濟的管理職能,也由以前的把主要精力放在商品“生產”上,開始重視和職能轉變到社會財富的“分配和消費”上,特別是對商品的“交換”環節尤其重視了。這種重視就有如對飛機場、高速路、鐵路、港口、商場、互聯網、通信和飛機、汽車、火車、輪船、電話、手機等“交換設施和交換工具”等發展的重視,和對有如飯店、旅館、旅游場所、借貸消費等“消費設施和消費”工具等發展的重視,也就把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給含蓋的更全面更合理更均衡了。而其美中不足的,就是我們的企業等中微觀層級組織太不愿“遵紀守法”了,或是法律法規政策的縫隙太大和太不鍵全了,所以這政府在轉變職能的過程中,就雨后春筍般地冒出了占政府部門有一多半的是“具有經濟執法功能和職能”的機構。也就是說,即使一個縣城只有一家企業,那也得用N多家政府經濟執法部門看著。當然了,如果所有企業等都是“遵紀守法”的模范,那么這許多政府經濟執法、檢查、檢驗、巡視、監督、約束等部門也就沒什么活可干了,當然也就沒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政府也自然會來一個脫胎換骨的大瘦身。而反復增加的各種經濟執法部門,也正是政府機構減了一部分職能部門,又新增加了一部分職能部門的反復精簡反復膨脹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政府、企業等各層級組織對“市場經濟、經濟、計劃經濟”的四個環節和其循環演變過程的“有管制或是有計劃”的職能,就是政府適合“市場經濟、經濟、計劃經濟”發展實際需要和狀況的且不可或缺的“組織管理、規劃計劃、調節調控、監督約束”的職能。
(十五)采用“市場經濟”這個概念,符合當今“以商品交換為綱”的“經濟運行體”現實發展狀況。這種由“以商品生產為綱”,特別是商品“生產”環節不發達的“短缺經濟” 低級階段,向商品“生產”發達并“以商品交換為綱”的“過剩經濟” 中級階段,再向市場經濟四個環節均高度發達的“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 高級階段的的“經濟循環和演變方式”的不斷上升式的“轉變、轉換”過程,顯然也是人類社會不斷地走向“文明進步”發展方向的過程。當然,以我國目前這種“結構過剩并以商品交換為綱”的“經濟運行體”而言,管其叫“市場經濟”或是叫“相對過剩的市場經濟”可能更帖切。這也是以后經常要采用“市場經濟”這個符合當今時代且離不開“市場”的“以商品交換為綱”現實發展狀況的概念論述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在。但只要記住“市場經濟、經濟、計劃經濟”代表的是人類賴以“衣食住行用”等的“同一個”經濟運行體,并且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就可以了。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