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毛澤東的偉大功績及其晚年失誤的根源
中國現代史核心人物之一就是毛澤東。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新中國在建國前、后的歷史,就必須對毛澤東有一個全面準確地認識。這是正確了解中國現代史,進而維護中國統一最關鍵的問題。為此必須對毛澤東的偉大功績和他晚年失誤的性質,主客觀因素和社會根源議論清楚。
當前國內特別是互聯網上對毛澤東有褒有貶,爭論得甚是激烈。持批判態度者強調毛澤東在反右、大躍進、特別是文革中所犯的錯誤,持肯定態度者對毛澤東在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為中國建立了豐功偉績。爭論的雙方實際上是對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時代所持態度的反映。批判毛澤東的人認為改革開放前問題極大,沒有什么成績可言,改革開放后才使中國經濟有了巨大的進步,一定要捍衛改革開放成果;擁毛者感到改革開放后,特別是1993年以后出現了很多的社會問題,如貪腐遍地,貧富的兩極分化,醫療、教育、住房三座大山,環境污染,黃、賭、毒猖狂等等。因而懷念改革開放前的時光。每個人的態度與其生活經歷中的感受有一定關系。感受不同,態度各異。
如何評價毛澤東,這關系到如何看待中國現代歷史的大問題。我們不能感情用事,既不能認為毛澤東一無是處,否定一切,反之也不能肯定一切。我們應當從是否促進社會發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的長遠和眼前利益,以及推動歷史前進與否的角度,全面準確地認識毛澤東,充分理解毛澤東對我中華民族的極端重要性。
毛澤東不但對中國建立了巨大的功勛,而且對世界的歷史進程也有著很大的影響。
一、毛澤東的五大功績
(一)他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中流砥柱
有人說抗日的勝利主要歸功于有幾百萬正規軍的國民政府,而不是共產黨。他們用國民黨軍隊在抗日中犧牲了 200 多名高級將領,共產黨只犧牲了兩位將軍,國軍打死日軍高級指揮官 100 多名,而共產黨才打死幾個?又說平型關戰役只是消滅一千多名日軍的后勤部隊。以此來貶低共產黨毛澤東的作用。
9.18 ,這是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有數十萬人的東北軍廣大官兵卻在不抵抗的命令下含淚退走,使日本人輕易地占領東北,不久又讓出華北,隨后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面對強大的日本侵略者,中國共產黨一直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旗,毛澤東力主以和平方式解決西安事變,終于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在抗日的前幾年,國民政府的一些人在窮兇惡極的日本人面前,一直存在著國際上主持公道,中日和解的幻想,并為自己留一條和解的后路,日本人已經占據了東北、華北、華東、中南,遭受了南京大屠殺,國民政府卻不敢對日宣戰,居然還一直跟日本保持著外交關系。直到日本襲擊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后的第二天( 1941 年 12 月 9 日)才匆匆忙忙跟著美國正式對日宣戰。這時才丟掉了幻想。在這之前,如果不是共產黨一再向全國人民呼吁,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在遠東慕尼黑的國際陰謀作用下,很可能真的實現“中日和解”了。汪精位絕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政治人物,在國際大環境和不可一世的日本軍力面前,恐怕不只他一個人有“與其最后敗給日本還不如早一些和解為好”的想法,只不過汪氏搶先下手罷了。如果國民政府真的實現了“中日和解”,也就是把中國綁到法西斯的軸心陣營中,遭受到極大痛苦的中國最后反成了戰敗國,那是一種多么可怕的下場!
在困難面前就悲觀失望,稍有點成績就趾高氣揚。在中日軍力懸殊面前,極度悲觀的亡國論調迷漫著中國大地,打了兩次勝仗以后就不認識東西南北了,速勝的論調又充斥報章。正是毛澤東力排眾議,他用了 7 天 8 夜的時間寫出了《論持久戰》,從理論上戰略思想上反駁了這兩種錯誤認識。從精神上武裝了全國軍民,從而堅定了中國人長期抗戰的決心。這不是中流砥柱是什么?滿清政府是“屢戰屢敗,一敗即降,割地賠款”,毛澤東徹底拋棄了滿清政府的思想路線,改為“屢敗屢戰。不怕犧牲,堅持持久”的思想路線,這在中國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軍事方面有國民黨軍隊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各游擊隊的敵后戰場。國民黨正規軍有幾百萬,其中確有一大批堅定的抗日中堅分子。國民黨打的是陣地對抗戰。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條件下,國軍中有不少高級將官為國捐軀,他們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共產黨在抗日初期不到三萬人,高級將官不多,又采取了能打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作戰方針,犧牲的將官自然是沒有國軍的多。另一方面又說共產黨不是為了消滅日寇,而是為了擴大隊伍。敵后游擊戰就是要組織人民,不斷壯大自己,由弱變強的法寶。中國人弱在何處?就是弱在沒有組織起來,一盤散沙只能任人宰割。一次消滅敵人幾十個,幾百個,積少成多。如果八路軍不消滅日本人,從敵人手中奪取武器能壯大自己嗎?不消滅敵人保護老百姓,老百姓能信服嗎?他們能參軍支前嗎?消滅敵人才能壯大自己,擴大根據地,如果總是三萬人,甚至是越打越少,怎么能由弱變強?又怎么能取得最后勝利?八路軍組織的平型關戰役雖然只消滅了一千多敵人,但那是第一次對日本軍隊的勝利,打破了日本人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的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信心。以后的忻口戰役,奇襲敵人飛機場,百團大戰等大大小小的戰役和戰斗,總計消滅了日軍五十多萬人。這不但使日本人想把中國廣大國土作為物資、人力供應后方的企圖完全破滅,相反敵后戰場卻吸住了幾百萬日本軍隊,不但對正面戰場起到了極大的支援作用,減輕了國內正面戰場的壓力,而且對國際反法西斯的太平洋戰場也起到了國際公認的配合與支援作用。
何謂抗日的中流砥柱?就是不論在什么情況下,始終高舉抗日大旗,不懼怕,不妥協,就像屹立在黃河激流之中的砥柱山一樣,不管河水如何湍急拍打,砥柱卻巍然挺立,絕不隨波逐流。首先是在政治立場上毫不動搖,堅持團結全國各界,及時指明方向,把抗日戰爭進行到底;在精神上思想上堅定全國各方人士的抗日信心,指明我們必勝的科學依據;在軍事上不斷消滅敵人,發展壯大自己,用軍事上的勝利證明積小勝為大勝,并取得最后勝利的必然結果。這些都是毛澤東闡明并組織實施的。因此說毛澤東就是抗日時期的中流砥柱。
(二)他是把世界公認的一盤散沙組織起來的第一人,是孫中山喚起民眾理想的實現者。
近百年來列強對中國的多次侵略中,中國人民也一再自發地起來反抗,由于缺乏有效地組織,每次都以慘烈失敗而告終。統治者害怕民眾組織起來并多方壓制。全世界公認中國人是一盤散沙。這是我國最大的弱點。毛澤東看到了這個關鍵所在,首先從精神上給人民以振奮,從組織上不斷進行發展。人民群眾在日本人的刺刀面前逐步覺醒,人民認識了共產黨毛澤東。據說毛在接見日本人曾幽默地說過,日軍侵華是對中國人的幫助這樣的話。有人以此為據對毛進行攻擊。日本侵略中國,中國人活不下去了,就起來向敵人拼命,敵人用刺刀逼著中國人覺醒起來,也就是“戰爭教育了人民,人民嬴得了戰爭”。毛澤東對日本人的詼諧而幽默的談話不正是說明人民大眾在戰爭中逐步覺醒,并從一盤散沙狀態下逐步組織起來的過程嗎?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喚起民眾的理想,由毛澤東實現了。毛澤東提出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發動和組織民眾,推翻三座大山。他就是當代的愚公。
(三)他完成了救國志士們的未竟事業,建立了為經濟發展鋪平道路的完全統一的民族國家。他是中國近代取得完全勝利的第一人。他是我中華民族空前的民族英雄。
自鴉片戰爭以來,各帝國主義國家對我國無情宰割。從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到八國聯軍辛丑條約,真是國恥累累,江山破碎。有多少志士仁人英雄豪杰總是在內外交困中血淚沾襟,飲恨倒下,始終找不到救國出路。回顧一下歷史的辛酸歷歷在目。打出國威的林則徐卻被發配新疆;關天培血染炮臺以身殉國,北洋水師將士鄧世昌最后只能用向敵人撞船的辦法進行最后一拼;譚嗣同仰天長嘯,為喚醒國人大義凜然地走向刑場;偉大的先行者孫中山推倒帝制后,無奈又進行二次革命,最后帶著革命尚未成功的遺憾而去;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入了英、法、俄的協約國,大批中國人被派往歐洲,在對德作戰和后方施工都表現得英勇出色,不少人犧牲在異國他鄉。然而在巴黎和會上那些國際老爺們揚言“沒聽說世界上還有個中國”………所有這一切時刻都在刺痛著中國人的心。就是在找到馬列主義建立了共產黨之后,又遭受多次失敗,幾乎走向懸崖絕路,正是毛澤東胸懷大局,以其超人的智慧,異乎尋常的忍耐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領導中國人民闖過了激流險灘。“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巨大聲浪劃破長空,百年來全世界所有倍受屈辱的炎黃子孫無不為之飽含熱淚。以前所有為我中華民族自救圖強的志士仁人,我們將永遠銘記在心。但是他們的事跡無論多么悲壯,多么可歌可泣,卻在強大的敵人面前失敗了。毛澤東完成了救國志士先賢們的未竟事業。他是實現無數倒在血泊中救國志士們理想并取得完全勝利的第一人,他是我中華民族空前的民族英雄!否定毛澤東就是否定我中華民族前仆后繼流血犧牲奮斗抗爭的歷史。一個民族不能沒有歷史,更不能是只有勝利沒有英雄的歷史。
(四)他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為中國的工業打下基礎,為后來改革開放積累了足夠的本錢,干出了兩彈一星,他是使中國經濟也站立起來,并挺直了腰板的第一人。
人們對毛澤東創建新中國的功績沒有太多分歧,只是覺得他在解放后的經濟建設方面多有不同看法。毛澤東在經濟建設時期雖然有一些失誤,但他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的功績卻是不容置疑的。
中國的經濟建設可分為三個階段:改革開放前是“從無到有”,改革開放后是“從有到大”,今后還要“從大到強”。從無到有是最困難的階段!
在第五章的《二、正確認識新中國的歷史》那一節中說到前30要打好七大基礎,在經濟基礎一段中已有敘述,即建國初期經濟將要崩潰之時,侵略戰火又燒到中朝邊界,毛澤東下決心在反侵略戰爭中,也就是在經受抗美援朝戰火的殘酷考驗的過程中,去恢復已經快要崩潰的國民經濟,終于創過了這第一道難關;第二道難關是在極為險惡的國際環境下,在美、蘇冷戰夾縫中如何走出工業起步階段。中國的經濟,特別是工業起步就像在巨大巖石的縫隙中冒出來的一顆幼苗,無論巖石多么堅硬,也擋不住幼苗頑強的生命力。毛澤東決定一方面節衣縮食以積累原始資金,另一方面明確表示向蘇聯一邊倒,為我國爭來156項工程的外援,并以高度集中的體制完成了兩個五年計劃,在重工業方面才建立了初步基礎。這個初步基礎對我國是太重要了。有了這個基礎,才為干出來兩彈一星準備了條件,使我國在經濟方面也站立起來,西方不得不承認我國的核大國地位,我國從此真正挺直了腰板。同時也為后來改革開放積累了足夠的本錢。毛澤東在建國初期的一系列正確決策能說沒有功績嗎?
(五)他從思想方法上,普及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為我們留下了最寶貴的毛澤東思想。
哲學是使人們望而生畏的非常深奧的一門學問。以前人們稱之為經院哲學,只有在極為高深的講經論道的場所和高等學府才能談論。哲學是大知識分子和專家們的專利。不用說普通的勞動人民,就是在一般知識分子中對哲學也是望而生畏。看懂一本哲學的書很費力氣。毛澤東主席用《實踐論》和《矛盾論》這兩本小冊子深入淺出地對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講得特別透徹,而且在《毛澤東選集》的文章中處處都能體現出他運用哲學思想的高超藝術。他不但把廣大干部各個行業的知識分子的思維方式引導到正確道路,而且對廣大勞動群眾也進行了普及工作,使得人們覺得哲學并不是原來想象的那樣神秘。實事求是、一分為二、抓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正確區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等等已經成為人們的常識。這在改進人們的思想方法方面的作用不能低估。
毛主席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是太寶貴了。毛澤東是中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他把西方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化結合起來,并以哲人的眼光觀察中國與世界,縱觀從古到今中國的偉人沒有能出其右者,他是自孔子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化相結合,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見第十一章第六節)。一個國家崛起不但在經濟、軍事等硬實力方面下功夫,在軟實力方面也不能忽視,提升軟實力首先要從精神上、文化上入手。我們要重新找回我們失去的東西。一個人要有靈魂有思想,一個民族要有民族魂,一個國家要有國魂。魂就是人、民族、國家的精神支柱。我國要找回的精神支柱就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就是中國的國魂。
毛澤東不但為中國建立了巨大功勛,而且對世界歷史進程特別是促進被壓迫民族覺醒方面有著極大的影響,處在殖民統治下的人們,從中國看到了希望。他們仰望著北京。非洲納米比亞的一位女青年歷盡千辛萬苦萬里迢迢來到北京,求取救國救民的經驗,毛澤東接見了她。1976年毛澤東主席逝世的消息震動了全世界,各國元首和知名政要,對毛澤東給予很高的評價,稱他為改變世界歷史的巨人。我們有這樣的世界級的偉人,這是我中華民族的光榮,我們應當感到自豪。
二、毛澤東晚年失誤的性質與根源
人非神仙,孰能無過,就是圣賢也會犯錯誤。只要是人,誰都不可能一貫正確,永遠正確,因為人的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不一致時就要犯錯誤。同樣毛澤東也有失誤的時候。失誤同犯錯誤還是有區別的。因某種不可知因素,在事務的進程中歪曲了原有意圖和初衷,甚至走向與原意相反的結果就是失誤。
人們經常議論的反右擴大化、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國建國后所走過的彎路,也是毛澤東發生失誤的幾件大事,是人們經常爭論的焦點。這是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30年歷史繞不過去的問題。
毛澤東的失誤,特別是文革悲劇不但延遲了我國的發展進程,而且對人們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很多人的精神創傷到現在也難以愈合。其結果是非常嚴重的。這些都是歷史事實。
在這幾次事件中,不只是毛澤東一人的失誤,也是中國共產黨中央的失誤,因為毛澤東是第一把手,這幾件事也是他發動的,人們自然要記在他的名下,而實際的過程卻復雜得多。發生這幾件事有著深刻的國際背景、歷史淵源,而社會普遍存在的小生產意識和封建思想意識是導致失誤的總根源。
為了全面準確地認識毛澤東,進而找回民族的自信,必須把他失誤的性質和根源議論清楚。
對于任何事情,既要看動機,也要看效果,我們是動機與效果的統一論者。有時是好心辦錯了事情。對國家大政方針的認識過程要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改革開放前發生重大失誤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三個方面,即黨中央和毛澤東的認識問題;歷史積淀下來的文化思想意識與國際上發生的重大事件的交互影響;毛澤東個人的主觀因素。其中千百年來存在的文化思想意識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一)認識問題:社會主義怎么搞法,怎樣發展生產,怎樣走向共產主義只有一些輪廓認識,誰也說不清楚。王明要超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要畢其功于一役,立即搞社會主義革命;與這類似,黨中央毛澤東要超越市場經濟的歷史階段,急速地向共產主義推進。他沒認識到市場經濟歷史階段是不能超越的。雖然我國為經濟建設準備了最充分的條件,計有:
1、徹底結束了困擾舊中國的諸侯割據軍閥紛爭的局面,有一個真正統一的中央政府;
2、在全國實施了土地改革,解決了中國最大的社會矛盾;
3、全國人民已完全組織起來,結束了一盤散沙的狀態;
4、清除了舊社會留下的一切污泥濁水,對貪污、妓女、吸毒、賭博等丑惡現象進行了大清掃;
5、經過抗美援朝,振奮了民族精神,從此不但使中國在世界上站穩了腳跟,而且此后世全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有了以上充分條件還不夠,還缺少市場經濟這個必要條件。利用市場機制和價值規律推進生產社會化,發展生產力,才能達到物質極大豐富這個共產主義的前提。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那時經濟界稱之為短缺經濟。糧票、布票、棉花票、肉票、白菜票、蘿卜票┉┉還有工業卷,幾乎所有物資都是憑票供應。事實證明,不搞市場經濟,人們的能量和智慧就不能充分調動出來,生產就上不去,所以說市場經濟這個歷史階段是不可超越的。毛澤東沒有識到這一點,中央其他領導人當時也未必認識到這一問題。多年來東西方人民生活的巨大反差,人們常說的“東德不如西德,北朝鮮不如南朝鮮,中國大陸還趕不上臺灣”。這些事實沒能引起領導人的反思。經過了文革等重大挫折之后,才悟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就是在改革開放后,雖然對此有所認識,也還要摸著石頭過河。何況一直處于國際封鎖狀態下的毛澤東呢。
馬列經典著作中關于逐步消滅三大差別(即城鄉、工農、腦力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的這一遠景性論述在平均主義思想支配下誤解為近期任務。實際上沒有物質的極大豐富,消滅三大差別只不過是小農平均主義的幻想。
(二)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思想意識與國際風云之間的交互作用。
毛澤東以及中央其他領導人都不能不受到民族的文化意識,社會上思想情緒,國內外的大環境、大事件的影響。文革運動前有一個的左的理論體系發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左的理論的形成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小生產意識是發生一系列錯誤認識的社會思想基礎。國際大事件則是一種催化劑。
新中國成立后,美國一再聲言要用和平演變政策顛覆社會主義國家,并寄希望于中國的知識分子,特別是第三代和第四代。1956年蘇共召開了20 大,國際上對赫魯曉夫以反對個人崇拜為名,全面否定斯大林的秘密報告大做文章,掀起了國際反共高潮。后來又出現了波蘭事件和匈牙利事件。這對中共中央領導人,特別是毛澤東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些都引發中央領導的警覺,因而產生了對知識分子的不信任感。這是反右擴大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反右派運動是解放后積累下來的各種矛盾的一次爆發。在解放戰爭中立有戰功的工農干部進城后當了各級領導,他們文化水平不高,把軍隊中的命令式作風帶到新的崗位,特別是帶進知識分子成堆的部門,引發了一系列矛盾。而知識分子自古以來就有一種不向權貴折腰的清高思想,不懂得只有為這些工農干部當好參謀(如古代的張良、陳平),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知識分子只是對本部門的領導作風有意見,平時積累起來的一股怨氣和牢騷在共產黨整風會上一齊放了出來。中國人有一種隨著大流涌動的毛病,當形勢偏向某方時,大家就一齊涌了過來,說話掌握不住分寸,調門兒一個比一個高,措詞一個比一個狠。知識分子們既沒有思想準備,更沒有組織去奪共產黨的權,只是借機出出氣,要求得到尊重罷了。但是知識分子們在整風會上也暴露出看不起工農干部,或者說是對工農干部不服氣的固有弱點,“外行不能領導內行”這一提法就是知識分子們的心理寫照。要求“教授治校”以及教授上書中央都是這一心理的反映,這就有擺脫共產黨領導的嫌疑。毛澤東和中央領導人在蘇共二十大等事件的影響下認為知識分子不可靠,是資產階級復辟的社會基礎,把中國的知識分子和匈牙利的斐多菲俱樂部相類比,把事情看得過于嚴重,但擴大化的關鍵在基層。整風會上,基層領導人是被批者,他們對過火的批評者當然反感,基層黨組織在劃定右派時的寧左勿右思想也起了作用,因為右是立場問題,左是方法問題,左一點比右對自己更有利。這些因素才導致反右擴大化。
反右以后毛澤東對知識分子存有戒心,并制定了一系列左的教育改造政策。
蘇共20大以后,中共中央發表了兩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拉開了中蘇論戰的序幕,以后又發表了《列寧主義萬歲》等三篇反修文章,不久發表了25條的《國際共運總路線》和九評蘇共文章。在中蘇論戰中形成的觀點和認識與中國固有的文化積淀、社會意識相結合逐步形成了一套左的理論體系,即后來稱之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
我國的文化積淀與社會意識是什么呢?我認為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小生產意識,也可以稱為小農意識或小資產階級意識,它不但是革命時期發生王明等人三次左傾錯誤的社會思想基礎,也是發生文革悲劇的社會思想根源。直到現在我國也沒有擺脫這種思想意識的影響。總之它是我國進入現代工業社會后的百病之源。
有關小生產意識的產生、六個方面的內涵以及改革開放前、后在各方面的表現,詳見《第九章小生產意識是中華文化中的消極因素》。
下面第三節將重點談及小生產意識在文化大革命中所起的關鍵作用。
(三) 毛澤東個人的主觀因素
以上所談的重大失誤當然由毛澤東負主要責任。為中華民族建立了巨大功勛的毛澤東為什么會產生這樣大的失誤?毛澤東批評王明犯了急躁冒進的左傾錯誤。他對王明等三次左傾錯誤看得是那樣清楚,把辯證法運用得是那樣高超,為什么到了五六十年代他自己也產生了急躁冒進情緒呢? 實際上黨中央所有領導人甚至是地方干部都有大干快上的急迫要求。這一時期,唯心史觀盛行,把人的主觀能動性抬到了可以違反客觀規律的高度,在全國都有迅速改變中國落后面貌的急迫情緒面前,毛澤東更是熱血沸騰,他對于“人定勝天”、“誰說雞毛不能飛上天”等極力贊揚。上下呼應推波助瀾,發動了導致嚴重后果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的群眾運動。后面第四節對“大躍進的前因后果和教訓”進行議論。
1958年后毛澤東在政治、經濟、文化三者關系方面沒有與時俱進,擺正三者的位置。政治、經濟、文化這三者有密切關系,它們是相輔相成的,要中心定位準確,兩翼配合有力。革命戰爭時期以政治為中心,經濟文化為其兩翼,那時緊緊抓住中心,對經濟文化也沒有忽略,黨中央有人專抓邊區的經濟貿易,后又搞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在延安建立了魯迅藝術學院,吸收大批文化人參加革命,他們為政治中心加油吶喊,極大的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熱情,這就從兩翼方面保障了中心任務的順利進行。解放后,到了建設時時期,本應轉變為以經濟為中心,以政治文化為其兩翼。在中共八大決議中對主要矛盾的論述中已經明確了這個轉變。毛澤東受蘇共20大以后國際事件的影響,認為還是要堅持革命戰爭時期以政治為中心的老經驗,繼續強調階級斗爭和群眾運動,改變了中共的八大路線,三年災荒發生后,黨中央調整了經濟政策,取得了效果。毛澤東不認為這是執行了符合實際情況的經濟政策的結果,而是認為“階級斗爭一抓就靈”。他一直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最后導致了文革悲劇。
毛澤東主席為中國人民立下了豐功偉績,這是全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他的晚年失誤,動機雖好,效果不佳,傷害了不少人,因此導致了后人的激烈爭論。如果對其晚年失誤的性質與根源取得共識或許對全民族的凝聚力有所裨益。
三、文革悲劇發生的原因及其教訓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簡稱文革)是上世紀60年代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重大事件,是引發中國左、右兩派激烈爭論的焦點,是正確認識毛澤東的關鍵,更是認識新中國歷史繞不過去的話題。
(一)發動文革的社會背景和目的
文革的發生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淵源。中國是具有二千多年的文明古國,是從封建社會走過來的國家。大一統意識是中國歷史的一大特點,在前面第二章專門敘述 了這一話題。中央管地方官員,官員管百姓,百姓管中央,形成了三角制約關系。中央和百姓是維護大一統的向心力,地方官,特別是封疆大吏具有分封裂土意識,總想集軍權財權于一身,是我行我素的離心力。第四章說到一個王朝興衰的關鍵在吏治,搞得好說興,搞不好就衰。人們一旦進入官場,從“治于人”躍變到“治人”的地位,思想就發生突變,從“ 小人”、“在下”、“小的”等老百姓心態突變為“大老爺”、“大人”、“在上”的心態。能為民作主的就是好官和“青天”。
前已提到解放后在政府組成時遇到困難,“早革命不如晚革命,晚革命不如不革命,不革命不如反革命”的怨言暴露出古代農民“打江山作江山”的思想痕跡。新中國大家都以同志稱呼,但官、民意識卻自動溶入“領導”與”、“被領導”的框架中。這種意識與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制度是矛盾的。魯迅對封建意識進行過揭露。毛澤東對此更為憂慮。解放后進過反官僚主義,反命令主義,反違法亂紀的斗爭,以后又進行了大鳴大放的整風運動和四清,同時在全國興起了學習老三篇的熱潮,這些都是為了教育整治干部的官老爺意識,樹立作人民公仆的思想。除了干部們的官老爺意識以外,毛澤東更為擔心的是知識分子。雖然對知識分子加大了教育改造力度,還是不能解決問題,技術工作者與工農群眾接觸較多,改造得要好一些,他最擔心的是人文領域的知識分子,這些人很容易受到西方的蠱惑而走入與工農大眾對立的歧途。
經過一系列學習、改造、運動,毛澤東認為都沒有解決問題,他最擔心他身后有可能使國家變質,重新變成壓迫工農大眾的工具,因此下決心發動一場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二)文革過程簡述
1965年末發表了評歷史劇《海瑞罷官》,吹響了文革號角。到1966年批判三家村是文革的發動時期,《五一六通知》下發標志著文革的開始。毛澤東主席支持了學生的紅衛兵造反運動并發出“你們要關心國家大事,要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的號召,紅衛兵群眾運動就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
紅衛兵運動的第一階段是橫掃牛鬼蛇神,出身紅五類的(工人、貧下中農、革命干部、革命軍人、革命烈士)沖在前面。出身黑五類(地、富、反、壞、右)的學生只能跟著跑。一些企事業單位領導挑選黨團員和紅五類的精干人員也組織成紅衛兵,去糾斗牛鬼蛇神。這時是矛頭指下,因毛主席那時不在北京。第二階段是從八屆十一中全會開始,全會公布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即十六條)此文件規定一斗、二批、三改,即斗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批判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批判封、資、修的意識形態;改革文藝、教育和一切不適合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此后矛頭指上,出現一批矛頭指向走資派的紅衛兵造反派。老紅衛兵多是高干子弟,由于老子被新造反派糾斗,一下子從紅五類掉到黑七類,還被造反派加上保皇派的帽子,這就為后來形成對立的兩大派組織埋下伏筆。在企事業單位,群眾造當權派的反,還批判前一時期領導者搞的是挑動群眾斗群眾的資反路線,追要整群眾的黑材料。一些出身不好的,社會關系復雜的,有國外聯系的,過去犯過錯誤的,走白專道路的,好說怪話的,不要求進步的,以前被看為落后份子的人就跟隨響應主席號召又根紅苗正的人和黨團員一起造反。以前的紅衛兵經過重組,成立相互對立的造反派。他們喊出“只準左派造反不準右派翻天”的口號,用以回擊對本方“保皇派”的指責。此后群眾的派性斗爭越演越烈,特別是在一月奪權以后,達到了動用槍炮的程度。
經過解放軍支工支農支左來穩定局勢,支左是最不好辦的事,解放軍也有支持造反派的,說是不偏向任何一派,但大部分傾向于根紅苗正和黨團員的一邊。經過大聯合,成立革委會,到1968年9月7日,才全國江山一片紅。革委會成立后就是清理階級隊伍,被初期橫掃的一些人,上述被看作落后份子又積極參加造反派的人,對這些人和橫掃時一樣又一次掛上黑牌,游街、示眾和新一輪的毒打。毛主席批示給出路的政策后,這些污辱人格和毒打的措施才被停止。到1969年4月黨召開九大,群眾運動才宣告結束。以后的斗爭大部分是在高層發生的。
(三)平均主義意識是發動文革的社會思想基礎。
解放后人們不自覺地用小生產意識管理現代化大工業生產(詳見第九章小生產意識是中華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如自我封閉的大而全,小而全;廠長的一長制;人才各單位私有;分配中的大鍋飯;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等,都是小生產意識與社會發展要求之間矛盾的具體表現。其中大鍋飯平均主義是阻礙生產發展的最大障礙。在困難時期5個人的飯10個人吃是不可避免的,經濟形勢好轉以后就要發展生產,再搞平均主義就不行了。雖然沒有平均主義的明文規定,但人們的潛意識卻是把平均主義作為人人平等的標志。前已說明,黨中央和毛澤東沒有認識到市場經濟、價值法則在發展生產力中的巨大作用。雖然也.提到多勞多得,但始終把縮小差別實際是拉平放在首位。既然排除了利潤原則、競爭機制等推動生產的市場經濟手段,那就順理成章地要把政治和階級斗爭作為發展生產的唯一動力了。在毛澤東同志看來,強調價值規律就是在為少數富裕農民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打主意。他認為我黨真正懂馬列主義的不多,馬列主義精髓是工農大眾的立場和感情。那些強調經濟規律的專家及其支持者的無產階級立場是有問題的。只有不斷縮小差別才是為廣大工農著想。毛澤東同志根據長期革命戰爭的經驗對供給制感情極深。他認為軍銜和技術職稱也是不平等的標志。沒有軍銜我們照樣打敗五星上將。后來就取消了軍銜制。他把平均主義思想意識當作工農大眾的社會主義愿望加以堅持,把能促進生產發展符合經濟規律的政策當作資本主義來批判。這就在毛澤東與其他中央領導人,特別是在負責經濟工作的領導人之間產生了分歧。他強調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條道路斗爭實質上是小生產意識的平均主義要求與推進生產社會化發展生產力的要求之間的斗爭。
兩種思想意識上的分歧與中蘇論戰絞在一起就發生了巨大變化。南斯拉夫等社會主義國家為改善經濟和人民生活違背了蘇聯模式去探索發展市場經濟的路子。蘇聯雖然一直否定市場經濟,但在知識分子問題上卻遵守了價值法則,沒有對知識分子實行過左的政策。這些都被我們看成擴大差別產生資產階級特權階層的修正主義因素。在平均主義情緒支配下,形成了下述基本觀念:由于資產階級影響,擴大差別就會兩極分化,產生資產階級特權階層。按經濟規律辦事的理論是為這個階層服務的修正主義理論。支持這些理論家的則是資產階級在黨內代理人。在國內事件的發展中使這一觀念更加深化。經過1958年大躍進的挫折后,進入三年的經濟調整時期,黨內產生了糾正左傾錯誤的愿望。他沒有把這種愿望看成是人民群眾的愿望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力量,而認為是資產階級在黨內尋找代理人的潛在因素。把糾正左傾的可能性看作是修正主義有上臺的危險。他以極其剛毅的性格百折不撓的精神去捍衛無產階級的原則性。六十年代初毛澤東提出了“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的號召。隨后進行了回憶對比憶苦思甜教育,使人們對于因差別而產生兩極分化,并退到暗無天日的舊社會這一前景感到恐懼。這就把平均主義情緒推向高峰,致使對平均主義的供給制更加懷念,對任何差別都忿忿不平并引起仇視,從而激起一股狂熱的力量。因此小生產意識的平均主義思想是發生文革悲劇的社會基礎。文革中為什么會一呼萬應?為什么全國有95%的人們都自覺自愿地卷進了群眾造反運動?小生產意識的平均主義情緒則是這次運動的主要推動力。
(四)想用階級斗爭和群眾運動改造封建思想意識,結果卻適得其反。
如前所述,中國官、民意識急為穩固,進入官場就高高在上,總覺得高人一等,魯迅和毛澤東都看到了封建意識對人們思想的禁錮與危害,解放后曾多次整治;不斷地進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教育,在全民中掀起了學習《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的熱潮。以后又開展過各種運動,目的都是為解決干部問題,使之從官老爺意識向人民公仆意識轉變,以免使國家變成重新壓迫工農大眾的工具。這些措施都沒有解決問題,毛澤東決心對中國文化動大手術,特別是要解決可能使國家變質的干部、知識分子的思想問題。但是未來可能發生的事并不等于現實存在,思想問題屬于人民內部矛盾,本該用文化手段(如教育和雙百方針)解決,怎能用群眾運動的武力說話。在革命戰爭時期堅持與時俱進的毛澤東到了晚年卻堅持過時的老經驗,把僅適用于為推翻舊社會不得不進行革命的階級斗爭和群眾運動當作永遠好用的靈丹妙藥。他又一次犯了急躁病,想用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運動,一下子鏟除幾千年形成的思想意識。后來發現沒那么容易,只好說每隔十年再搞一次文化革命。文革的后果極為嚴重,他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卻又一次對知識分子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毛澤東從青年時代起就以天下為己任。到了晚年更是有增無減。他對工農大眾的感情極深,唯恐紅色江山改變顏色,人民吃二遍苦,遭二茬罪。他對未來極不放心。經過多次運動,始終沒有解決干部和知識分子的思想大病,因而決心用群眾運動這劑猛藥來治理。他認為“只要發動群眾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他想用群眾大民主的辦法,(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就能教育廣大干部,鏟除剝削階級思想毒瘤,結果與他的想象相反,群眾運動卻給那些投機鉆營份子,打砸搶份子以機會,制造了大量冤假錯案。
(五)他認為保住“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路線就是保護工農大眾的利益
毛澤東雖然說過離了誰地球都照樣轉,但“天下重任舍我其誰”的觀念始終占據著他頭腦。他雖不想包打萬世,但也要解決他身后的問題。他一心為工農大眾著想,然而卻事與愿違,工農大眾的長遠利益不是急速向消滅三大差別的共產主義靠近,而是發展生產力。毛澤東性格剛毅,他認準了的事情就堅持到底,對一切干擾都毫不留情地予以排除,他認為這就是為人民負責。由此說他有皇權思想是不對的。
有人會說,他不是爭權,為什么把劉少奇、林彪等人一個一個地都搞下去呢?前已說明,為了使中國不再回到那暗無天日的舊社會,為了使人民不再吃二遍苦遭二茬罪,必須抓階級斗爭。他認為只抓經濟并支持講經濟規律專家的領導人就是資產階級在黨內的代理人,是在他過世后復辟資本主義的危險人物。毛澤東與劉少奇的分歧是路線分歧。他認為文革不但可以清除赫魯曉夫式的人物,還可以教育干部和人民,使“資產階級的經濟學者”失去市場。文革開始時他相信林彪能堅持他的路線,把林升到第二位,還寫入黨章。毛林分歧是因為林彪起草的黨的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以發展生產力為主線,毛對于不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報告很不滿意,又讓別人另寫,林彪很不開心地在大會上照念,顯得有氣無力。不久報上批唯生產力論,批的就是林彪。此后毛和林就分道揚鑣了。經過廬山會議設不設國家主席之爭以后,全黨進行了批陳(伯達)整風,實際上是不指名的批判林彪。林彪出事后,毛澤東想培養王洪文,他發現王洪文搞四人小宗派,不能團結人,特別是不能團結老干部,不懂得左、右兩派相互制約以求平衡的用人格局,因而不足以托大事。不久毛澤東又支持批林、批孔、批周公。周公是否指周恩來,尚有爭議。周深知不搞好經濟不行,周在老干部中威望極高,在毛主席過世后那些反對文革的老干部必然要團結在周恩來的周圍,翻掉他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路線特別容易。毛又啟用鄧小平,以便對周恩來有所掣肘,鄧小平上來大搞整頓,糾正文革中的一些作法,還提出以三項指示為綱。毛認為這是以三項指示為綱來沖淡階級斗爭這個綱,說鄧是走資派還在走,又一次把鄧小平打下去。由上可知毛澤東不是為了爭奪權力,而是為了保住他認為的“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的路線,保住“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路線就是為勞苦大眾負責。
(六)、文革中的三大悲劇
文化大革命是毛澤東一生中最大的失誤,他為了救窮人要對中國文化思想意識動大手術。使我們極為遺憾的是,他對矛盾性質的判斷,采用的手段、方法完全錯了。因而導致了悲劇性的嚴重后果。
悲劇一: 毛澤東在認識上產生了嚴重失誤,盡管在干部中存在著官僚主義等封建思想意識,知識分子中還殘存著輕視勞動人民等錯誤思想,這些思想意識有可能成為將來蛻化變質的潛在因素,但將來可能發生的事并不等現實存在。思想問題屬于人民內部矛盾,他卻違背了自己提出的要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名言,錯誤地判斷說資產階級就在共產黨內,把為革命出生入死的老干部和廣大愛國的知識分子統統推到青年學生和工農群眾的對立面上,當作敵人看待,雖然他的本意是想經過群眾批判教育后再重新啟用,實際上后來也是這樣做的,但受到群眾運動傷害的人是太多了,群眾可是掌握不了斗爭的火候,他們也想不到老人家對干部批判后還要啟用的良苦用心,特別是那些夾在群眾中的極左分子。
悲劇二:文化革命本應以文化手段解決文化及思想意識問題,然而卻演變成武化革命。雖然在十六條中寫有“要文斗,不要武斗”的規定,但是對群眾的極左行為不給予引導糾正,使之在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 的文斗范圍內進行,卻聽任他們使用各種對待敵人的辦法,如掛黑牌、帶大紙帽子、坐小燕飛機、游街、示眾、毒打等各種殘暴手段,這樣不但解決不了思想問題,反而產生了極大的反彈作用。武化革命本是用來改造社會,也就是用以解決硬件的手段,文化革命是用來改變人們的思想意識,也就是解決軟件的工具。延安整風就是小范圍的文化革命,收到了思想教育效果。文革悲劇就在于用武化革命手段解決思想意識,結果造成了嚴重的悲劇性后果。
悲劇三:毛澤東對工農大眾懷有深厚的感情,他認為不斷消滅差別就是為工農大眾著想,然而卻事與愿違,工農大眾的長遠利益不是立即消滅差別,而是發展生產力,隨著生產發展逐步改善生活。平均主義是不能發展生產力的。在物質短缺憑票供應的年代,工農大眾對生活也是不滿意的。
(五)文革中的三大教訓
延續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空前絕后的重大歷史事件。那是我國人民做出了重大犧牲,但又屬于全人類的一筆財富。對文革我們不能一炬了之,它也不會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我們要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總結出有益于今后的教訓。
教訓一,我們應當逐步提高對小生產意識危害的認識,擺脫其影響,特別是收入的平均主義和文化平均主義,需要進行反思和討論
小生產意識在我國迷漫著社會的各個角落。人們尤其是干部不自覺地以小生產意識的思維方式從事著各種活動和工作。解放后,各個企事業都辦成功能齊全自我封閉的小社會。人員不準流動,只顧眼前生產,輕視科研的實用主義等弊端,嚴重阻礙了生產發展與社會進步。更為嚴重的是平均主義思想的泛濫。我國千百年來把平均主義作為人人平等的標志。六十年代進行的社會主義教育中使人們的平均主義情緒逐步升溫。從縮小收入差別,實行腦體收入的倒卦政策,進而又向文化領域推進。“知識分子勞動化,勞動人民知識化”是報刊上經常出現的大標題。知識分子要參加體力勞動。一些工廠實行半天勞動,半天從事業務工作。技術人員幾乎是以勞動為主,技術工作只好在加班中完成,因為勞動是一種改造思想的政治任務。如前所說通過回憶對比憶苦思甜教育把人們的平均主義情緒推向高峰,收入的平均主義情緒是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推動力。
文革要打擊的對象是什么? 一般認為是干部和知識分子。這只是表面現象。在文革中受打擊的并不都是干部和知識分子。有的工人其家庭社會關系本人歷史按當時的政治標準是很紅的。本應是依靠的基本群眾。由于他在技術方面刻苦鉆研,比周圍人高出一籌,就被周圍的人認為這是個不問政治只專不紅的人,因而遭受批判。一些戲曲界人士在舊社會受了很多苦,沒念過幾天書,根本夠不上知識分子,由于多年艱苦奮斗演戲出了名,也遭受打擊。如果她們半路由于倒嗓子而成為跑龍套的,則她們必是苦大仇深的無產階級基本群眾。受打擊的原因是因為她們出了名,冒了尖。文化大革命實質是一場掐尖運動。受打擊的幾乎都是各個領域中冒尖的人。所有冒尖的人都被看成資產階級反動權威或藐視群眾有權威思想。掐尖并不會給群眾帶來任何實際利益。人的能力有大小,前進的腳步必然有先有后,少數人走在前邊,所謂行行出狀元是符合辯證法的普遍規律的。沒有少數人的突破就不會有整體的前進。各行各業都涌現出一批能工巧將,技術專家,洞查縱深的理論家思想家和各種精英人物是我們民族的希望所在。冒尖對人民大眾來說是一種福音。而掐尖心理則是一種文化平均主義。掐尖運動是窒息民族靈魂的民族自殺運動。由收入平均主義和文化平均主義情緒激發起來的文革運動給人民群眾帶來的不是什么實際利益,而是生產停滯共同貧困的一場災難。平均主義對人民群眾來說是飲鴆止渴。發展生產才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思小生產意識的危害,走出小生產意識的狹小天地,破除收入的平均主義和文化平均主義是文革應吸取的教訓之一。
教訓二 必須徹底擯棄群眾運動
相信群眾,走群眾路線是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觀點和工作方法。但是要與群眾運動區分開來。搞運動造聲勢是發動群眾的一種手段。有領導有組織,按政策或規則辦的就是走群眾路線,要和沒有領導的大撒手運動區別開來。毛澤東對歷代農民起義的群眾造反運動很有研究。為加速推翻三座大山,群眾運動卻是有效,取得政權后再搞大撒手的群眾運動不但沒有任何益處,而且會造成巨大的破壞。解放后這種群眾運動所造成的惡果,人們永遠不會忘記,特別是文革在人們的心靈上真是傷痕累累。在1966年橫掃牛鬼蛇神和1968年的清理階級隊伍時,干部、知識分子、技能超群的工人和農民,出身黑五類的,社會關系復雜的,有海外關系的人中,被整的不在少數,一些人被掛上大牌子游街示眾,黑牌上的罪名五花八門。這些人都被關入牛棚。對這些人一次又一次地進行批斗。在批斗、游斗和示眾時,不時地遭受毒打,皮鞭抽打聲與嚎叫聲,聲聲入耳。被打死的,自殺的,離婚的不時出現。群眾運動造成了多少個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冤魂屈鬼。某刊物介紹,開國功臣賀龍被關時不給水喝,他用杯子接一點雨水還被人踢翻。文革中被傷害的人和他們的親屬對毛澤東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群眾運動中打人者絕不是真正的工人農民。塌實干活的老工人老農民是不打人的。他們是講政策的。有打殺等極左行為者多半是那些為了表現“進步”的,喜歡鉆營上爬的以及年輕的毛頭愣子。這些極左人物多是運動的先鋒,也是冤案制造者。企圖用群眾運動反對干部的官僚思想意識是不行的。群眾運動與群眾路線是兩回事。依靠群眾智慧和力量,按科學規律,根據法律搞經濟建設和民主建設是必須遵守的原則。大撒手的群眾運動往往被小生產意識的狂熱所左右,給那些投機鉆營之徒造成逞狂的機會。由此可看出建設時期搞群眾運動只能造成破壞是文革的又一個教訓。
教訓三 工人階級在取得政權并進入經濟建設后,不能再搞階級斗爭,特別是帶有暴力的階級斗爭。因為暴力破壞性太大,解放前由于敵人過于強大,不用暴力就推翻不了統治階級。新中國建立后當然也有各種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全是階級矛盾,如工人和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之間的矛盾只能稱為階層矛盾,對于階層矛盾,甚至于階級矛盾,只要處理得當,就不會發展成你死我活的對抗性矛盾。馬克思一生都在解剖資本主義,為什么在馬克思的故鄉,共產黨沒有取得政權,卻在東方兩個落后大國中出現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政府。這與經濟、政治發展水平有關,進入二十世紀的歐洲各國資本主義生產已有相當水平,人們的經濟生活比以前有一定的提高。資產階級的民主、人權、罷工、游行等自由,使人民有出氣的渠道。通過罷工、統治者讓步的反復較量,工人的政治經濟地位和民主權利逐步改善,這就使得人民的情緒不會走向極端,所以共產黨在西歐只能是擔當反對黨的角色,難以像俄國那樣進行暴力革命。而東方的俄羅斯和中國都是經濟落后封建專制的國家,人民群眾在困苦不堪走投無路狀態下容易接受暴力革命的思想。因此階級矛盾只要處理得好,也不會達到誓不兩立的程度。既然在資本主義國家都能把階級矛盾加以化解,為什么在工人階級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自己內部非要把矛盾看成對抗性矛盾呢?
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是太大了,由于小生意識狂熱等因素的影響,扭曲了運動的方向,出現了毛澤東主席始料不及的現象,發生了與其初衷相背離的事情。雖然文革造成了很大損失,人們又不能不想到共產黨毛澤東在極為艱難的國內外條件下,帶領中國人民挺直地站立起來,說他功比天高都不算過分。
四、大躍進發生的前因后果和教訓
為正確對待改革開放前30年的歷史,特別是對毛澤東主席的全面認識,大躍進問題是繞不過去的。大躍進是新中國建國后的第一次重大失誤,給國家造成了很大損失,給人民造成了不少痛苦。為什么會發生大躍進?大躍進中得與失,大躍進所造成的后果,人們各有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看法。為了正確地對待歷史,對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也要議論一下。
(一)大躍進時期都發生了什么?
1958年在中國的大地上掀起了一股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這是以黨的“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稱為三面紅旗)為標志的運動,后來人們簡稱為大躍進。
大躍進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解放后我國完成了恢復經濟、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各項任務,不久又實現了農業合作化和私人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黨的第八次代表大會制訂了正確的發展路線。人們在這一系列的勝利面前有些飄飄然了,全國上下都有一種迅速改變落后面貌的急迫愿望。中國人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必須搶時間爭速度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相信人定勝天的毛澤東主席更是熱血沸騰,五七年剛剛糾正了五六年國民經濟冒進失調之后,他就批評這次糾正是右傾保守思想在作怪,并把五七年稱之為右傾頑癥造成的馬鞍形。毛澤東主席于1958年發出了反對右傾保守,大干快上的號召,中央決定首先要把鋼產量翻一翻,即把1957年的535萬噸增長一倍,為完成1070萬噸鋼鐵的任務,就把煉鋼煉鐵的任務指標分派下去。一些不具備生產條件的部門,為了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就用了一些土辦法,在全國形成了大煉鋼鐵的群眾運動。不少地方煉出的東西是廢品,造成了很大損失。
全國躍進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提出了超英趕美的響亮口號。在此氣氛之下人人躍躍欲試,不久就冒出來很多小工廠。原有的一些小廠也要擴大,去干高級產品。國營廠礦更是雄心勃勃,都要擴大規模,紛紛到農村招工。在這不顧現實條件的大發展中,市場供應就出現了問題。甚至連民用的小五金在市場上都買不到,整個國民經濟都失調了。
在這種全國上下都想快速發展的急切心情的氣勢之下,河南省出現了人民公社化的經驗,把農業合作社提到更高級的水平,也就是把以村為單位的合作社組成大隊,再把幾個大隊組成人民公社。報上一公布,全國迅速學習,人民公社在全國推廣開來。報刊、電臺更是一馬當先。在“共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橋梁”的通欄大字標題下報導各地成立人民公社的消息和各式各樣的平均主義作法,好像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就在眼前,有的聲稱要跑步進入共產主義。一大二公,一平二調的共產風越刮越兇,浮夸風逐步露頭,畝產幾千斤甚至萬斤的消息在報上出現。農村中大搞不計勞動多少和勞動報酬的水利工程,人們一律到集體食堂吃飯,對這種一刀切的作法,干多干少一個樣的生產方式,農民很不滿意。急于過渡的平主義大鍋飯比鋼鐵高指標更為嚴重,因為它傷害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不久毛澤東就發現了問題,并批評了共產風和浮夸風,但是要剎住這種向前跑的極大慣性是需要時間的。等到全國清醒時,后果已經出現,造成了農業的全面崩盤,再加上自然災害和外國逼債,1960年底出現了大饑荒的嚴重后果。
毛澤東黨中央已經發現上面的鋼鐵高指標和下面的浮夸風,準備糾正。1959年黨中央召開廬山會議,這本來是想糾正左傾冒進,由于會議中間殺出一個彭德懷,導致把糾左變成了“反右”。彭德懷到農村調查,了解到農民的不滿,寫了一個萬言書(實際只有三千字)彭德懷所寫內容完全屬實,反左的意見非常正確,但彭的性格過于直爽,以前同毛也有過爭吵,這次二人吵得更兇,又有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等同彭站在一起對毛澤東發動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進行了激烈的批評。如果彭向大會遞交萬言書和發言之前,先和毛溝通一下,事情可能是另一個樣子。經過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打著反對個人崇拜的旗號,全面否定斯大林,后來的波蘭和匈牙利事件,尤其是在反右擴大化以后,毛澤東對政治問題特別敏感,曾傳說彭德懷出國訪問時,赫魯曉夫接見過他,并對彭說:“你們中國也要反一下個人崇拜,應換換領導了。”這些都是引發毛澤東對彭、黃、張、周四人做出反擊的因素。后來還有彭德懷搞“軍事俱樂部”的傳說。廬山會議最后把四人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廬山會議后在黨內開展了反右傾機會主義的斗爭,各個地方對三面紅旗(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有不滿言論的黨員干部定為右傾分子。使這次廬山會議錯過了糾正左傾冒進的時機。
這種急躁冒進、共產風和浮夸風等違反經濟規律的作法不久就受到了懲罰。經過1958、1959兩年的飛快發展,到1960年末就出現了問題,造成了全國大饑荒的嚴重災難。過去稱那次大災荒為三年自然災害和外國逼債造成的困難。實際上局部天災幾乎年年都有,而那一次卻是經濟,特別是農業的全面崩盤。作為主要掌舵人的毛澤東當然要負主要責任,后來他作了自我批評。
(二)改革開放后對大躍進的兩種評論
1958年大躍進確是犯了急躁冒進的錯誤,造成了農業崩潰,發生了三年饑荒的嚴重后果,而且毛澤東應負主要責任。這是全國的共識,對這一點沒有人持有異議。但是有一些人并不滿意這一結論,而是認為五八年的大躍進是一場反科學胡鬧,而且注入了愚蠢和野蠻的含義。這些人從群眾的土法煉鐵這一事實出發,給大躍進的全過程加上“反科學”、胡鬧”、“愚蠢”和“野蠻”這四頂帽子。對這一觀點不敢茍同,因此不能不重復幾句。
1、產生失誤的原因
(1)五八年大躍進失誤的原因有兩條,一是急于發展鋼鐵的高指標,二是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平均主義大鍋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從歷史經驗中深切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全國上下都有一種迅速改變落后面貌的急迫愿望,必須搶時間爭速度才能在全面封鎖的險惡的國際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毛澤東主席的心情更為急迫。
五八年制定了不切合實際的鋼產量指標以后,又大批右傾保守思想,提倡放手發動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在這種群眾運動的氛圍之下,刮起了一股頭腦發熱之風。河南省發表了建立人民公社的消息以后,人們頭腦中的平均主義意識急速膨脹,導致全面的人民公社化,隨后一平二調的共產風、浮夸風越刮越兇,這是導致農業崩潰的主要因素。
(2)認識問題:如前所說,社會主義怎么搞法,怎樣發展生產,怎樣走向共產主義只有一些輪廓認識,誰也說不清楚。特別是對市場經濟的歷史階段沒有認識,不知道只有市場機制價值規律才能迅速提高生產力,以達到物質極大豐富這個共產主義的第一條件。毛澤東沒有識到這一點,中央其他領導人當時也未必認識到這一問題。
(3)中國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兩大勝利之后,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局良好。人們在這一系列的勝利面前有些飄飄然了,一貫反對主觀主義的毛澤東這時也不自覺地脫離了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他又拿出大搞群眾運動的老經驗,過高地估計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以為大搞群眾動動就能創造人間奇跡。
(4)、急于求成的冒進情緒是我國歷史積淀下來的小生產意識的通病。黨的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歷史決議中分析了產生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三次左傾路線錯誤的歷史與社會根源是小資產階級思想意識中的急性病。這種思想意識對毛澤東以及后來的黨中央領導人都是有影響的,1977年提出要在五年內實現全國農業機械化,再建十來個大慶也是急躁冒進情緒的反映。這種急進情緒對后繼者就沒有影響嗎?不論前人有多大錯誤,也應客觀地給予評說。王明等人給革命造成那么大的損失,黨和毛澤東還是耐心地分析犯錯誤的主客觀原因,沒有人說他們是反科學胡鬧。
2、1958年大躍進的實際情況
一提到大躍進,人們就會想到全民大煉鋼鐵、畝產萬斤浮夸風等負面的東西。卻不知道全國人民特別是工人在黨的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精神鼓舞下,意氣風發,豪情壯志,干勁沖天,他們干出來的不完全是廢鐵亂渣,也有不少我們過去沒有的產品,他們的口號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上!”如開始造汽車時,我們設有外護板的壓型設備,心靈手巧的工人把一些零件用手工敲打的辦法愣是一點一點地干出來,被人稱之為敲打工藝。搞一個大設計項目,那時我們連手搖計算器都很缺乏,用最原始的珠算和計算尺計算出幾億個數據。這些工人和技術人員就是在這種艱苦條件下干出了我們急需的產品。還有各工廠出現了無數的小改小革,如某廠的二百多斤的產品或零件在車間內要用空中吊車搬運,吊車經常是忙不過來。工人和技術人員共同搞出在車間運輸二百多斤重物的小撅車。這東西很簡單,彎成∩形的鐵管,兩端裝上帶有軸承的小轱轆,作為著地的支點,∩形鐵背處焊上一個長鐵管作為杠桿,這杠桿一端成一彎曲鉤,用以插入重物頂部的吊攀孔,以杠桿力撅起來,一個人很輕松地就能把它運走。辦法雖土,但解決實際問題。類似的小改小革何止成千上萬。舉小改小革的事例是為了說明工人群眾對國家發展的作用,他們并不全是蠻干,更不是胡鬧。
在急于發展的思想作用下,為了完成下達的高指標,確是有不少地方用土法強干,蠻干,出了不少廢品,土法煉鐵就是人們全面否定大躍進的事例。但大躍進時期也不是一無是處。那時各廠礦除了大干技術革新以外,也干了不少對國家有舉足輕重的大項目。如萬噸巨輪、萬噸水壓機、第一臺轎車、大慶油田、電氣化的寶成鐵路、兩彈一星、核動力潛艇┅┅┅等等都是在1959年前后起步,或組建班子,或迅速上馬。除了大煉鋼鐵中有一些錯誤做法外,過去的人們還真是創造了奇跡, 這些都是讓西方人側目的事項。如果不是那時人們的敢想敢干和艱苦奮斗精神,中國人的腰可能一直還是彎的。
3、不要給大躍進扣上反科學、胡鬧、愚昧、野蠻這四頂帽子
五八年大躍進的確有不科學的地方,如對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得不夠清楚,企圖不經過市場經濟歷史階段,在物質極大豐富之前就想消滅三大差別,靠進共產主義。發展速度過急過快等等。那時國外封鎖我們,我們又不能坐以待斃,只能是土洋結合,以土為主,拼命苦干。有不少地方是不夠科學,但不能說是反科學胡鬧。反科學與胡鬧連在一起就有故意搗亂之意,哪有不想打勝仗的將軍?由于了解情況不清,判斷失誤,指揮不當,打了敗仗,你能說他是反科學胡鬧嗎?就是王明犯了那么大的錯誤,造成那么大的損失,只能說他犯了嚴重的左傾錯誤,也沒有說他是胡鬧,反科學胡鬧的罪名,這對于毛澤東主席以及全國人民都太不公道了。只能說是好的動機做錯了一些事情,何況全國人民,特別是工人拼命地苦干,用很多土辦法干出來只有洋設備才能干出的產品和科技成果,創造了大量的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土設備、土工藝、土辦法。六十年代的大慶也是用土辦法干出來的,大慶工人用人推、肩扛,水一把泥一把,工人們用身體堵住井噴的感人情景還歷歷在目,他們就是用西方人不能理解的土辦法愣是為祖國打出了最寶貴祖國最需要的石油,如果大慶會戰沒有成功,沒有打出石油,你也不能說他們是反科學胡鬧,他們是一心一意為國家為人民哪!
在外國封鎖的國際環境之下,我們只能自己摸索著前進,確實有不夠科學甚至可笑的地方,從不知到知是一個摸索前進的過程,只能說這種過程不夠科學或違反了科學。但不能加上反科學胡鬧的罪名。
至于說愚蠢,現在就不愚蠢嗎?當人們對某種未知領域做出一些不夠合理的事,也可以說是愚蠢,但后人不能對前人的“愚蠢”探索冷嘲熱諷。對萬戶這樣探索飛天夢而犧牲的先驅者,你能嘲笑他愚蠢嗎?
在大躍進中人們有些作法近乎亂干,甚至蠻干,但那是蠻而不野,因為他沒有傷害他人,所以不能加上野蠻的帽子。現在的城市拆遷中組織打手,毆打被拆遷戶,那才叫野蠻,當然不論是五八年的蠻干,還是現在的野蠻拆遷都是個別地方的局部現象,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以此來否定大局。
(三)、大躍進的后果
五八年大躍進在工業方面有得有失,在農業方面后果嚴重。三年災荒中損失極大,雖然是人民公社化造成的,但人民公社是在大躍進氣勢之下的產物,也可以說是大躍進催生的事物。人民公社化可以說是得之極少,失之極多,后果嚴重,國民經濟幾乎全面崩潰。那幾年不但老百姓經受了糧食奇缺,物質匱乏之苦,餓死人的事也時有發生;而且使我國經濟停滯了幾年,別國(如日本)卻大步地前進了,這就等于我們又落后了多少年。我們與世界的差距又拉大了。在當時盡管問題很多,但執行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以后,不到三年時間就解決了,
大躍進造成了那么嚴重的局面,卻能很快地好轉,其原因除執行了正確的方針政策以外,還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第一、全國人民和各級干部經過多年的教育,有著極高的社會主義覺悟,第二、黨和毛澤東主席在人民中有極高的威信。全國人民聽黨的話,各級干部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不存在“下有對策”的問題。全國上上下下扭成一股繩,共渡難關。
大躍進期間,一些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日用品工廠紛紛轉去生產高、精、尖產品,結果是粗制濫造;各地都出現了一大批小的工礦企業,中央對各地的企業實行關、停、并、轉。各地認真執行了這一決定。關閉、封存、合并了一大批小工廠,一些轉產的工廠退回去干原來產品。中央要求在大躍進期間從農村新召來的青年工人,一律返回農村,以減少城市商品糧供應的壓力。這一工作可真難壞了基層干部,面對憤怒、哭泣等各種表情的青工群眾,他們耐心地做思想工作,順利地完成了這一極為艱巨的任務。如果沒有人民群眾高度的覺悟,各級干部的敬業精神,特別是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極大威望,那是絕對辦不到的。
由于急于過渡到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這種平均主義大鍋飯造成了農業的全面崩潰,1961年發生了饑荒,人們吃不飽,油水更少,不少人得了浮腫病,這時餓死人的事肯定會有,尤其是老、弱、病、殘。但餓死3000萬(還有說是4000萬的)之說,究竟有多大的可靠性?是什么權威部門統計的,哪個人首次發布的?不能由某個人一拍腦袋,以后大家就跟著講。3000萬可不是小數,不但有老弱病殘,青壯年可能也在這3000萬之內。人餓急了是要造反的,年青人會等著餓死嗎?可是沒聽說那個年代有鬧事的事件發生,如果有,當時可能不報,改革開放后,即便媒體不說,在網上也會有人說,尤其是反毛的人。在下孤陋寡聞,以后有了較權威的信息發布我才相信。最好不要人云亦云隨大流。
(四)大躍進的有益經驗和教訓
1、小生產思想意識起到關鍵作用。小生產意識有一特點:“做事性格 易走極端 慢慢悠悠 不知爭先 感到危機 冒進超前”(詳見第九章)。急躁冒進是發生大躍進的思想根源。人民公社化是在平均主義思想驅動下,犯了更大的急躁冒進錯誤,企圖在生產力很低的情況下,立即消滅三大差別(即城鄉、工農、腦體勞動的差別),向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靠近。這是小生產意識對我國造成的最大的一次錯誤,所以對小生產意識必須反思。
2、對大躍進中的群眾運動要一分為二。
1958年大煉鋼鐵的群眾運動,產生了不少廢品,造成很大損失。那是缺乏有效領導和沒有經驗造成的。其正面意義是辦工業也要走群眾路線的首次嘗試。
新中國建立后搞經濟建設,特別是干工業,我國沒有經驗,照搬了蘇聯計劃經濟模式,工礦企業的產、供、銷完全由中央各主管部少數專家安排。這種“少數人干,多數人看”的體制安排,與人們要求快速發展的急迫心情相矛盾。也不符合依靠人民群眾,走群眾路線這一傳統精神。1957年毛澤東提出把部分國企下放給地方,要求地方領導人也要抓工業,抓經濟。1958年大躍進中發動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都來干工業,全國各地冒出來很多小工廠,有的是縣級企業,還有不少是公社和生產大隊辦的。那時雖然有粗制濫造現象,但在思想解放轉變觀念方面對后來影響很大,干工業并不神秘,不是大專家的普通群眾也可以干,外行也可以領導內行,領導、工人、技術人員三結合的工作方式解決了不少技術難題。人民群眾辦企業的思想深入人心。這就為改革開放后的大發展準備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
大躍進再次證明,走群眾路線和群眾運動是有區別的,為了發動群眾,有時也要以運動形式大造聲勢,但有組織有領導并遵守法制的群眾運動,才能說是走群眾路線,對運動大撒手,聽任個別人亂來的運動不能叫走群眾路線。大煉鋼鐵是大撒手的運動,大慶會戰的聲勢也很大,但那是有組織有領導的運動,是走群眾路線的典范。
這方面的詳細介紹見《第十三章 二、中國發展的基本經驗》
五、虛幻的假設
如前所說,中國的經濟發展分三個階段。共產黨毛澤東完成了從無到有,即經濟也站起來這個最艱難的階段,在這從無到有的階段,共產黨特別是毛澤東有一些失誤,有人以此為據,攻擊毛澤東在3 0年的和平時間沒有任何功績可言。并提出:“如果也給老蔣三十年的和平,既無內憂,又無外患,說不定蔣介石搞得更好呢,……”。這個“如果”只不過是一種似是而非的假設。可惜歷史不能重演,時光不會倒流。人們不能把時間倒回去幾十年,給蔣公一個重塑歷史的機會。但人們可以在想向中使歷史再演一次。在當年中國這個特定的時空之下,能夠“既無內憂,又無外患”嗎?誰會給蔣公30年的和平?看一看中國的文化積淀,人們的政治意識隨地位的改變而變化,走入官場的人就想割據一方并一手遮天,合久分,分久合在中國歷史上幾次重演。中央統一壓住各路諸侯時,百姓就有修養生息的機會。國家四分五裂軍閥混戰時,人民就要遭受苦難。二三十年代中國的內外環境,誰會給蔣公以三十年的和平?大小軍閥能給嗎?在共產黨幫助下打敗了北洋舊軍閥后,他真的統一了嗎?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四川的劉湘、劉文輝;綏遠的傅作義,東北王張作霖,山西的閻西山,河北的于學忠,山東的韓復渠,西北的馬鴻魁、馬步方,大小軍閥多如牛毛,個個虎視眈眈,各懷異心。山西的鐵路軌距都自立門戶,外省的火車休想進入山西。北伐成功后不久就發生了蔣、閻、馮中原大戰,隨后又同李宗仁大打出手。再說國際上都在盯著中國這塊肥肉。日本的東條英機能給蔣公30 年的和平嗎?也許有人說沒有共產黨鬧土地革命,蔣公就能一心搞建設,不對,地主與農民的階級矛盾在先,共產黨領導土地革命在后,即使沒有共產黨,也會出現別的如陳勝吳廣式的人物。1938年發生了冀東農民大起義完全是自發的,與共產黨沒有任何關系。社會有矛盾就有斗爭。因此只有解決了國內各種矛盾后才能為經濟建設創造了前提。這是蔣公難以解決的問題。
再說蔣公是怎樣對付日本侵略的。這在前面已經說明。由于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不但使日本人輕易地占領東北,東北人民自發組織起來和日本人拼命,由于各自為戰,沒有政府的統一指揮,形不成合力,多被敵人消滅。不久日本人打進關內,成立了以漢奸殷汝庚為頭頭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后來又同日本人搞了一個何(應欽)梅協定,拱手讓出了華北,日本看透了中國,才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日軍偷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以前后五年,中國政府一直和日本不但保持外交關系,而且有秘密接觸,在德國暗中撮合下,差一點實現與日、汪合流。美對日宣戰以后,蔣公才看清了世界未來的趨勢,丟掉了“中日和解”的幻想。
綜上所說,給蔣30 年的和平搞建設只不過是一種虛幻的假設。或許還有人會用臺灣近年來的發展證明這一假設。
近年來臺灣的經濟起飛,其必要條件是實行市場經濟。但只有這一條件還不充分。全世界實行市場經濟的不發達國家有一百多個,經濟騰飛的又有幾個?臺灣之所以得天獨厚,是因為它和大陸相比,還具備了以下的充分條件:
1、 地方小,人口、民族的構成比較簡單,雖有省內省外人員的矛盾,比較容易解決;
2、 從大陸帶走了大批文物、黃金和各種能帶走的國有資產和財富;
3、 吸取了國內失敗的教訓,必須解決農民的土地要求,蔣公用他帶走的國有資產對地主的土地進行贖買分給農民,解決了最大的社會矛盾。
4、 鼓勵地主們將出賣土地的資金,投入工商業,用以發展資本主義生產。不論是政府和私人,不用為資本的原始積累而大傷腦筋;
5、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美國在市場、技術、人才培訓等全方位的支持,用以向中國大陸示范,說明資本主義優于社會主義。
如果蔣公領導整個中國,他還有以上的條件嗎?他能解決諸侯割據、民族糾紛嗎?他有錢對全國大小地主進行贖買嗎?發展工業的原始資本怎么解決?美國能全力扶持嗎?美國對一個具有潛能的大國的援助是有條件的,首先你得自立自強,能處理好內部事情,只能幫你到他可以控制你的程度。絕對不會像扶植臺灣那樣扶植一個大中國。企圖用臺灣的發展情況證明前面的假設也是站不住腳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