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開發礦業不同,由紡織原料生產多少什么樣的套裝、時裝和便服,完全可以由市場導向而無需靠指令性計劃。原料和市場相對充裕的多數加工工業和服務行業也是如此。但是與農業相似,礦業對國家長治久安和和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使它不可能任由市場支配,必須依靠權威機構對市場作必要的的督導。這就是說,高層計劃與市場機制要相輔相成,而且計劃調節應當是控制市場機制的因素。反之,如果唯生產者當前的利益是圖,那么林業就會淪為單純的采伐業,礦業中貧富兼采的號召就有如春天漂浮的柳絮,保護環境將成為經濟領域外在的限制因素。人們開采金銀銅鐵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但由此排放的硫磷等廢棄物又危害著自己的生命。那么開采金銀銅鐵到底是為了什么呢?唯有把環境保護由外在的要求變為指令性計劃的內在需要,也就是不再單純奔市場效應,開發礦業才能成為有理性的經濟行為。
近幾年國際市場上原油和鐵礦價格一反常態的振蕩,顯然不是市場機制的作用,而是壟斷集團和超級大國的合謀。一當局面失控,他們又會推卸責任,甚至亂中巧取豪奪然后揚長而去。大至全球戰略資源氣候環境,小至個別耕地水源林場礦山,這樣的惡跡都歷歷在目。在政治和軍事格局全球化的當代,價值法則只是國際角逐的輔助手段。最不明智的取向,是放棄任何自重的觀念,屈就超級大國翻云覆雨的國際市場。何況只要細心體察就能看出,那些誘導前計劃經濟國家走徹底市場經濟的西方謀士,并不觸犯維護自身利益的對內和對外指令性計劃。因此,決不能把放開搞活曲解為放棄國家督導受制于被人督導的國際市場。有些曾經深受濫用指令性計劃之害者,以為推行完全的市場經濟就萬事大吉;而有些認為市場經濟不應涵蓋一切者,則竭力證明計劃經濟的積極方面。其實,長遠計劃和市場機制是各司其職而又協調變化的因素。但在當前需要側重防止的,的確是忽略長遠性礦業對策的不良傾向。
既然不可全盤否定國家督導的指令性礦業計劃,我們就應當出于全社會的長遠利益,用融合了市場機制的指令發展礦業,而摒棄歷史上背離了經濟法則的那一類指令性計劃。
摘自《礦業對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