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上演后,上海“青年作家”韓寒寫了一篇文化無知、邏輯混亂的觀感后,猶不知檢束。近日,他又接受《德國之聲》的采訪,無知放言,看完之后,我真“佩服”他的膽量。我笑著對自己說:“韓寒小兒,竟無知無識如此,丟人都丟到國際上去了,這真是古話所說的‘后生可畏’啊!”現在,我試抽出二段,請大家也“佩服”一下:
例如,訪談中有這樣一段:
“德國之聲:說到《阿凡達》,之前這部電影的2D版本在中國全部下線,就有人猜測可能是為了給《孔子》讓位,那么從現在的結果來看,《孔子》這部電影得到了票房和觀眾的認可了嗎?”
“韓寒:……這部電影在宣傳的時候比較高調,它和古代的那個孔子所宣揚的精神其實是不符合的。這種宣傳可能會讓一些觀眾比較討厭。他們會把孔子當作一個圣人,是不可以批評的。事實上,如果孔子真的是一個圣人,那么他們做的事情就是完全不可取的。就像印度人從來不會去拍釋迦牟尼,中東人不會去拍穆罕默德,美國人不會去拍耶穌一樣。如果你真的覺得孔子是一個圣人,你就不應該去拍他,你拍他就是褻瀆他。那你既然拍了他,就說明他不是,大家怎么說都可以。”
韓寒說“如果你真的覺得孔子是一個圣人,你就不應該去拍他,你拍他就是褻瀆他。那你既然拍了他,就說明他不是”,這種邏輯一望而知是不能成立的。如果因為是圣人就不能拍、拍了就不算圣人,那么關于圣人的傳記恐怕都不能寫了,一寫就是褻瀆了——圣人豈是你能寫的嗎?這通乎、不通乎?何況,拍什么是人家的自由,圣人永遠是圣人,不能因為人家的拍與不拍而影響光環;至于拍得好不好、是否有意義,那是另外一回事。更何況,人家要拍圣人,也多是宣揚圣人事跡與功德、多是為了傳教,何褻瀆之有?恐怕只有宗教極端分子和無知之徒才會這樣認為吧?
至于他說“就像印度人從來不會去拍釋迦牟尼,中東人不會去拍穆罕默德,美國人不會去拍耶穌一樣”,更令人笑掉大牙!隨手一舉:拍穆罕默德的,如受到中東歡迎的電影《最后的使者》(Muhammad:TheLastProphet)、《先知遺訓》(TheLegacyofaProphet);拍釋迦牟尼的,如印度導演阿素托史哥瓦利克的《佛陀》(Buddha);拍耶穌的,如美國梅爾吉布森導演的《耶穌受難記》(PassionoftheChrist)、馬丁斯科西斯導演的《基督最后的誘惑》(LastTemptationofTheChrist)、凱瑟琳哈德威克導演的《耶穌誕生》(TheNativityStory)乃至J.S.巴哈的音樂劇《passion》等等,都是顯例。對這些電影常識,韓寒一無所知,又不去了解,就敢想當然地張口對著自由國家——德國的媒體胡侃,這種無知無畏,真令我輩甘拜下風也!
又如這一段:
“德國之聲:您認為孔子不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基礎。有些人認為,中國現在有一種信仰真空,就是說,大家不知道該信仰什么,不知道該把什么作為自己精神的支柱。那么如果孔子或者是儒家文化不能擔當這個責任,那應該是由什么價值、什么文化來擔當呢?”
“韓寒:中國人現在沒有信仰,事實上的確是這樣。中國人現在的信仰基本上就是比較簡單的拜金主義,誰有錢誰就牛X,但我認為這實際上是一個好事。沒有信仰未必是壞事。因為我覺得之前的中國有太多錯誤的信仰,這些信仰導致了很多人類歷史上、文化上的悲劇。那現在沒有信仰了,我覺得很好,至少不會去亂吃人。因為拜金主義不會出現什么問題,頂多就是大家活得低俗一點、膚淺一點唄,至少大家的生命還是安全的。這個問題可能要等到十幾年、二十幾年之后才能解決,任何國家都會經歷這樣的時期,就是大家可能暫時沒有信仰。”
這段答話,又是淺薄無知、邏輯混亂。為了掐臂見血,從中我們先引出兩個問題:一、拜金主義不吃人嗎?二、中國過去有信仰嗎?
關于第一個問題,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拜金主義絕對不是“誰有錢誰就牛X”、“頂多就是大家活得低俗一點、膚淺一點唄”那樣簡單,這只是他們上海人的膚淺論調。事實上,拜金主義導致的惡果,是觸目驚心的、孔澤流長的、貽害后世的、長此以往國將不國的。如今我們舉目所及,不但社會風氣低俗,更是理想幻滅、道德敗壞、品格墮落、人際冷漠,從毒大米到黑煤礦、從三鹿奶粉到拆遷奪命、從坑蒙拐騙到見錢收尸……種種事例,不但是吃活人、吃嬰孩,就連死人也不放過。這種吃人,不是別開“死”面,又是什么?魯迅曾說中國歷史就是一部吃人史,并且懷疑自己也分了一杯羹,可是韓寒呢?不但不覺得吃人、不但自己毫無反思精神,反倒覺得“頂多就是大家活得低俗一點、膚淺一點唄!”這真叫活寶一個了!
關于第二個問題,答案顯然也是否定的。什么是信仰?簡單的說,信仰起源于宗教,它是對世俗現實生活的超越、是對彼岸世界精神對象的向往,是一個純粹的精神概念。這一概念,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論名詞,而是任何一個稍習哲學的人都知道的常識。以基督教為例。基督教推崇純粹的精神超越,歷經2000多年,許多朝代、民族、種族都改變了,但其信仰依然沒變,人們依然能夠自由的、獨立的、反省的與上帝進行純精神的交往。所以,基督教是真正的信仰。而中國古代的所謂“忠君愛國”、“舍生取義”、“求神拜佛”、“為天地立心,為百姓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等等,都不是信仰,最多只是信念,它們完全是世俗的、功利的、實用主義的、與時俱變的,甚至是迷信的。換句話說,中國從來就沒有過真正的信仰!韓寒說“之前的中國有太多錯誤的信仰,這些信仰導致了很多人類歷史上、文化上的悲劇”,事實上,這些悲劇都不是因為錯誤的信仰,而是錯誤的信念或者迷信,它與西方個體精神的信仰,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兩碼事。至于中國現在泛濫的拜金主義,更是赤裸裸的動物式的貪婪和攫取,純粹欲望耳,連信念都談不上,也配稱信仰?可見,韓寒對信仰的認識實際上一無所知,至多只是人云亦云,就敢厚著臉皮地張口對宗教信仰國家——德國的媒體胡侃,這種無知無畏,也真令我輩甘拜下風也!
從上面的剖析中,可見被媒體熱捧的所謂“頂尖的文化人”、“年度風云人物”、“‘80后’的意見領袖”、“當代魯迅”的真正水平,到底是個什么樣子!——嗚呼,是什么將這樣一個思想殘疾、知識殘缺、發育不良的殘次品推上了當代文化的舞臺?(胡勝華原題:韓寒,丟人丟到國際上去了!)
兩部電影上映后,《阿凡達》可說是好評如潮,《孔子》面對的卻是冷嘲熱諷。像韓寒這些文化名人對《孔子》的批評,尖酸刻薄到讓人莫名其妙的程度。韓寒稱“《孔子》無論從拍攝意義、藝術追求、電影探索、警世感人、娛樂消遣以及歷史記錄等任何一個角度,都是一部完全可以抹去的電影。”
對一部從劇本到表演、從思想性到藝術性都下了功夫的電影,給予如此極端的評論,只能說明一些文化名人熟諳以極端言論吸引眼球的套路。同時,此類評論也體現出一些國人對華夏文化近乎變態的輕視。其實,這種輕視在骨子里就是崇洋媚外,以貶損他人的形式表現出來,目的是抬高自己,掩蓋內心的自卑怯懦。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