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美國逼迫人民幣升值的蓋頭
——揭美國真正的戰略意圖
盧威迪 2010-2-21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0年2月3日的國情咨文中,針對中國施壓,表示將監控各國外匯政策,確保各國不會通過本幣貶值獲取不公平優勢。參議員格拉斯亦在同一天建議總統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用以警告人民幣需要升值。
中國有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意指世間事物隨著時間推移,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此話如用在中美兩國間的戰略博弈上,三十年的時間已顯太久,過于保守了。
不太健忘的人們應該還記得,在上世紀末,香港回歸中國的1997年,以美國對沖基金為首的國際游資引爆了震驚世界的亞洲金融危機,隨著東南亞各國接連淪陷,中國香港遭受有計劃的數論攻擊,整個世界金融市場陷入動蕩之中,而人民幣開始面臨巨大貶值壓力,國內黑市價格,1個美元可以換到10——11元人民幣,囤積美元避險成為當時的潮流。此時,全世界幾乎異口同聲認為:中國官方人民幣匯率應該貶值。事過境遷,僅僅六、七年后,又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不斷施壓中國政府,要求人民幣升值,不但升,還要大幅的升。貶值與升值的要求竟然轉換如此之快,令國人倍感驚訝。中國迫于各方壓力,從2005年開始調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
目前,美國再一次要求人民幣繼續大幅升值的核心理由是,由于人民幣匯率被人為壓低,從而造成中美間貿易失衡,美國長期貿易逆差,失業率增加。
不認真思考,的確容易掉入“是匯率問題造成中美貿易失衡”這樣的誤區。但稍加研究,就會產生很大疑問,匯率真的是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嗎?
我們知道,理論上匯率對兩國間貿易會產生很大影響,但它有個前提條件,就是雙方有較多相似的產業結構,這樣才使人力、環境、原材料等各類資源得到一個相互比較的平臺,也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去衡量匯率在雙方貿易中所起的作用。而中美兩國的產業結構卻大相徑庭,完全沒有可比性。
中國近年以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相對滯后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
美國以服務業為主,其服務業在GDP增加值中的比重為83%,創造了美國85%的新增就業機會,特別是其中的金融服務業,占到GDP增加值比重的一半。
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產品主要是工業制成品和初級原材料為主,且工業制成品大多為低端日常消費品。
美國向中國出口的主要是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貿易,而服務貿易方面,美國對中國一直持續順差,僅去年截至10月份的數據,美中服務貿易順差98億美元,增長顯著。
可以看出兩國貿易所涉及的商品結構絕大多數沒有沖突,交叉點很少。也就是說雙方現有產業結構所生產出的產品相互沒有太多競爭,互相不構成威脅。
早在上個世紀,美國等主要發達國家就已開始進行產業轉移,將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以中國為主的低勞動力成本國家,自己不再或很少生產這些產業的產品,所以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廉價日常生活用品,美國即使不從中國進口也要從其他國家進口,并不能減少美國在此項上的總體逆差,這是連美國學術界和經濟界也認可的事實。對中美這種產業結構不同的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匯率不具有實質性影響。
如果考慮到一些人仍然會倔強的認為:“畢竟中美間貿易還涉及到一些相似的產業,這些產業會導致美國貿易逆差,”那么我們不得不擴大對比的范圍。
尋找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美貿易。日本和美國在七、八十年代擁有較多的相似產業,其中最具有代表意義的是汽車和半導體領域,雙方都擁有高端技術,競爭非常激烈。由于日本持續保持貿易逆差,引起美國不滿,逐聯合德法英施壓日本,炮制出“廣場協議”,迫使日元持續大幅升值。但其結果確是,美日貿易逆差的狀況并未扭轉,日本仍然保持對美貿易持續順差。
現實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兩個不同產業結構國家之間的貿易,不具有可比性,無激烈競爭壓力,貿易狀況不會因匯率變動而改變;兩個相同產業結構國家之間的貿易狀況,也并未因匯率的大幅變動而得到根本扭轉。
另外,產業轉移的過程伴隨著美國等發達國家對華直接投資的大幅增長,中國境內的外資企業成為中國對美貿易的主角,其投資企業的貿易順差凈值占到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總額的80%以上,而這種貿易狀況造成的中國順差,美國還有什么理由不滿意呢?
剖析兩國間貿易往來,需將進出口兩方面綜合考慮。轉到中國從美國進口方面看問題,會發現另一個貿易失衡的關鍵點。
由于美國二戰后長期將中國視為敵對國,以立法形式禁止向中國出口高新技術,嚴格限制中國資本對美國金融和高新技術行業進行股權投資,造成中國無法購進自己真正需要的技術和商品,致使中美貿易長久失衡,中國產生更多順差。
從這個角度看,中美貿易順差與其說是中國商品價格優勢的結果,不如說是美國冷戰思維后遺癥的產物。
回顧歷史,剖析現實,從廣泛的意義上看,匯率問題絕不是中美兩國貿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以此為依據向中方提出大幅提高匯率的無理要求,中國完全不能接受。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代言人,不會不明白國家間貿易的本質和影響因素,為何還要不顧事實,用牽強的借口逼迫人民幣升值呢?要想找出問題答案,必須跳出常規思維進行思考。
幾年前拜讀過喬良將軍的軍事書籍《超限戰》,對書中 “現代戰爭早已不局限于槍炮之間”的觀點很是贊同。如果我們按書中的思路去探詢分析,那么美國已在80年代和2005年—2008年間先后對日本和中國發動了金融戰爭,戰爭的結果導致日本經濟失去了十年甚至更久,而中國則在2008年幾乎消滅了整個中等收入群體。對日戰爭取得完勝,對中國之戰,若不是次貸危機爆發,將取得比日本更大的戰績。
服務業是美國的重要支柱產業,金融服務業更是占到整個經濟的半壁江山,如果不考慮軍工、農業等其他產業,其對外經濟政策,勢必要以維護他的金融服務業為重,以占領他國金融服務業市場為目標,在制訂針對中國的貿易戰略時更將如此。
明修要求人民幣升值棧道,暗度誘導中國進一步開放中國金融服務市場陳倉。這就是美國不斷施壓人民幣升值的真實目的。占領中國金融服務市場將成為美國對華貿易的長期國策。
中國政府要吸取向美國過分開放農業市場的教訓,認清美國借匯率問題圖謀中國金融服務市場的真實戰略意圖,決不能讓外資控制中國大豆產業鏈的悲劇在金融服務市場上重演。保證金融領域安全就是保證國家安全,切不能掉以輕心。
希望所有中國人能夠明白并牢記,在美國內心中,中美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本質,就是美國向中國索取,中國向美國奉獻的單極戰略,而不是公開宣稱的雙贏格局。
當揭開美國逼迫人民幣升值的蓋頭時,依附于國家戰車上的資本,將顯露出那冷酷、貪婪的真實面目。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