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我出生于黑龍江東部著名煤城雞西,雞西、雙鴨山,與這次出事的鶴崗是我們東北傳統的三大煤城??粗?08名死去的同胞,看著他們家人悲痛欲絕痛不欲生的畫面,我身邊的同事們都說:要是在過去,生產條件那么落后,礦難死的人會更多吧?
其實不然,恰恰相反,三十多年來,在我已經懂事和長大的過程中,60、70年代是煤礦的黃金時代,80年代煤礦開始蕭條,90年代以后,國礦衰落,私人煤礦興起,礦工集體死難的礦難也開始出現了。
還是先說1970年代吧。那是我們這個有三萬礦工,十多萬人口的國礦的黃金時代。那時候,煤礦工人是很光榮的,一個人在礦上上班,能養活7-8口人,因為礦工掙得多,家里有人在礦上上班,家人的日子就過得挺好,很讓人羨慕。我家雖然住在礦上,但因為我爸爸是區里商業系統的,我們不是礦上的人,看著他們的生活很好,有那么多特殊待遇,我們都很羨慕。比方說上小學時,礦上的小學是氣派的四層大樓,有自來水,冬天有燒得熱熱的暖氣。而我們區里的學校就很差,是平房,冬天還要生爐子取暖。(都是我們這些七八歲的小朋友自己干,一般是值日生負責)學校有煤,但生火是個技術活,有的家長心疼自己孩子,就給學校捐點容易點著的樺樹皮、干柴火。所以爸媽很羨慕那些礦工的孩子,他們可以上礦上好的小學,而我們就不行。后來我所在班級的老師調到礦上小學工作,她喜歡我學習好,就把我帶了過去,帶到她的班。我們班后來出了很多優秀的孩子,三分之一的人都在82、83年考上了大學。記得我們三年級的時候,班級轉來了一個新同學,是礦長的女兒,但也沒啥特殊的,和我們都一樣。
記得那時的礦上,沒聽說過礦難,不是新聞封鎖,而是真的沒有。我們那么小的一個地方,差不多家家都認識,有點事全礦都知道。當然也有出事故死人的,但人數極少,往往是在井下作業時,偶爾不慎被大煤塊砸中,或被絞車絞傷,一般很長時間才有一次,每次一兩個。我在讀書的九年中,只聽說過一次,一個工人遇難,全礦都在學校廣場開追悼會。他留下來的妻子和一兒一女,我們全礦都認識,因為他們是光榮的遺屬,處處都要優待,人人見到她們,都很關心,她們都由國家撫養,上學醫療啥都優先而且全部免費。記得后來因為有礦上處處照顧她們,那個女孩就不如我們學習刻苦,初中畢業就不念了,要求到礦上工作。
那時的礦工工作是為國家挖煤,只是完成產量就行,沒有那么大的壓力,所以安全生產是頭等大事。還記得那時候礦工吃的最好,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礦工讓人羨慕的重要原因還在于他們福利太好了!每月比普通人多發肉、蛋、奶粉白糖,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是那香噴噴的礦工大面包,因為是專門為井下工人特殊制作的,加了很多的雞蛋、牛奶和葡萄干,商店里根本買不到,所以我們更羨慕有爸爸當礦工的同學了,他們爸爸每天都發面包,他們都吃膩了。后來我上省城上大學以后,就開始市場化了,花錢能買到礦工面包了,我就常常當成地方特產帶到學校。
后來偶爾回去看看,煤礦衰落得厲害。基本建設還是1970年代的樣子,破敗不堪;勞動力超級便宜,小飯店招工,開出的工資是200元.礦難頻發,我們礦因為2002年60多礦工遇難的特大事故,還被國內外關注過。
鄰居家的兒子19歲時因為打架斗毆致人死亡,被判刑11年。進去之后,爸媽思兒心切,花了三萬塊,找人幫他減刑。事情剛有點眉目,有一天監獄卻來通知他們收尸,他們的兒子已經死了。因為他兒子服刑就是在該市司法局下面開的煤礦挖煤,出事故了,死了20多人,都是服刑的犯人,因為此礦是司法局的多種經營項目,不能公開,所以司法局給每個死難者發了一萬塊,算作撫恤金。可憐鄰居老夫婦人財兩空,一病不起。
好了,心里難過,不說了。
2009,11,28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