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在公有制的計劃經濟下扮演總管家的角色
這當然是個比喻。
人們常說的資本主義國家有個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具體會表現為私人企業的生產有計劃性與全社會生產的無序性的矛盾,進一步表現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階級矛盾。
那么非常顯然,如果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話,上述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生產資料統一歸國家控制,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動就像由一個龐大的超級總公司一樣運作,可謂天下公司歸一家,那么總的經濟活動當然實行的是有計劃的經濟生產了。在這里,國家就扮演這個超級總公司的管家角色,由它來統一管理國家的經濟生產。
以上這個比喻是水到渠成的,應該非常好理解。
當國家實行公有制后,原來資本主義國家的階級矛盾將轉化表現為一種新的矛盾為主,即管理者和勞動者之間的矛盾。在不同的情況下,這種矛盾可以表現為敵我矛盾,也可以表現為人民內部矛盾。管理集團本身也是矛盾的,其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表現,一類人堅持公有觀念,做好國家人民的管家角色,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另一類人與之相反,而堅持私有觀念,反客為主,利用權力為自己服務,搞特權主義。一般來說,如果管理集團由利己修正主義者把持而占優勢的話,這個國家就會右傾而有復辟的危險,其與人民的矛盾表現出敵我矛盾的性質;如蘇聯解體復辟就是很好的例子。反之,如果管理集團是由為公的馬克思主義者掌握的話,權力就能為民所用,利益就能為民所謀,社會主義就會蒸蒸日上地發展,這個時候管理者與勞動者之間的矛盾當然就屬于人民內部之間的矛盾了。
那么如何才能保證公有制國家的社會主義方向呢?要做到兩點,一是落實社會主義民主,保證選出代表人民利益的管理者,以保持管理集團的馬克思主義的性質和國家的社會主義方向;第二就是提升民眾的覺悟,使其總體綜合力量能夠蓋過管理集團,即在管理者和勞動者的矛盾上能夠占據主要方面的支配地位。
具體到經濟活動領域,必須落實勞動者的民主監管權力,如通過職工代表大會等形式來實現,還應該引入社會的輿論監督力量,形成立體的監督模式,加強對經營管理層的監督,使他們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而難以利用職權謀取私利。
在實行經濟生產的計劃方面,要積極引進信息技術的力量,而且也必須引進該項技術支撐,因為龐大的社會計劃經濟需要強大的信息處理工具。
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做到統籌規劃安排社會勞動力,在產業調整轉化階段,也能夠有計劃地對勞動力實行轉崗培訓,實行人力資源的有序轉換,還可有計劃地培訓儲備新勞動力資源。這就可以避免資本主義國家必須通過自發的強制性的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來完成這個任務。
在保持經濟活力方面,在世界還分為多個國家的情況下,競爭可以通過國際市場來進行,反過來促進國家經濟體自身的活力。而在一國內部則可以通過各種名目繁多的經濟技術競賽來保持促進經濟體的活力。更因為社會所有人都沒有生存溫飽的壓力,這時人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知識提高技術增進素質的終身學習科研探索活動中,這將有力地推動整個社會文明飛躍地發展,推進科學技術地迅猛騰飛。
顯然易見,在科技工具條件日益具備的情況下,建立公有制的社會實行計劃經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大勢所趨的方向,這是不可違背的社會客觀規律使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