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酬得當,各方面關系融洽,聯系渠道暢通;應酬失當,則關系僵,渠道塞,臉難看,事難辦,之后再作補救,花的成本可能會更大
近日,國家審計署辦公廳就河北滄州鹽山縣縣城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竣工決算審計組,違反審計紀律問題發出通報。通報稱,滄州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正在對這起違紀事件的有關人員進行查處、追究責任。
據報道,今年4月11日,在河北省鹽山縣縣城網電力改造審計中,滄州市審計局委派的審計組連續接受電力部門招待,審計組一名成員猝死在酒店門前。第二天,審計組其他成員和電力局領導卻踏上了去揚州游玩的旅程。審計員酒后猝死事件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一時間,關于接待應酬的話題不絕于耳。
“酒精”考驗基層干部
而今,無論是官場上,還是商業往來,談判或拉關系的最佳場所,通常都在餐桌上。好像不搞吃喝,交際就無法正常進行下去。
吃喝文化本質并沒有問題,而一旦被官場引進并濫用,往往會變成一把雙刃劍,殺人不見血。事實上,官場吃喝不僅是交際的重要手段,偶爾也會上升為一種“革命工作”。在有些單位,喝酒受傷甚至命亡是有補償的。如媒體報道的某地局長喝酒猝死而被追認為“烈士”事件,大體就是“因公殉職”的充分體現,它仿佛在告訴人們,“喝得偉大,死也光榮”。前不久發生在安徽六安的“物價局檢查學校亂收費,檢查組長喝酒不積極被砸傷”,以及“湖南一小學老師陪前來檢查工作的領導喝酒后死亡”等諸如此類的事件屢見報端、不勝枚舉。
最近,記者在調查基層干部作風問題時,不少基層干部反映,越來越多的應酬、不必要的接待,好似一座“大山”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過多的應酬接待已嚴重影響了基層干部作風。尤其是過度飲酒,使一些基層干部苦不堪言。
據報道,內蒙古一些鄉鎮干部為了接待應酬,一年要喝100公斤的“工作酒”。這種情況,在鄉鎮十分普遍。一位鄉干部向記者吐露“心聲”:這基層干部太難當了。來人免不了要喝酒,酒桌上還有許多寒暄的客套話。有些領導愛喝酒,你不陪到位,他不高興;有些領導不會喝酒,但為了表達感情,我們也得敬幾杯,但喝多了他也不高興。“在酒桌上我們也挺為難的!其實我們實在是不想喝酒,但又不敢不應酬。”
難道鄉鎮來人非領導陪坐不可?難道陪坐一定要喝酒嗎?一些鄉鎮干部向記者倒出了“難言之隱”:
鄉、鎮是我國最基層一級政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有的行政職能部門都有。凡從上面來的人,都是能“管”得著或“卡”得住鄉鎮的“領導”。因此,“來的都是客,敬的都是神”。無事不登三寶殿。一般而言,只要來人首先就要找鄉鎮“一把手”,如果書記、鄉(鎮)長不出面,人家肯定就不高興,認為對他們的工作不重視。工作完就要吃飯,吃飯就要上酒,“有酒沒菜,不算慢待”,要是不上酒,就會被認為沒有受到禮遇。
一些鄉鎮干部一方面對整日的吃喝、招待等現象深惡痛絕,一有接待就害怕;另一方面又樂此不疲,直至“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確實,接待讓一些人得到了“高額”回報。皖南某縣一位姓劉的基層干部對記者說:“來了檢查工作的,你接待不好,就被認為是政治上不成熟,檢查、考核可能通不過。比如,計劃生育是‘一票否決’,這一項如通不過,其他的工作干得再好也沒用,沒了成績當然要影響到自己的提升。現在的檢查工作就是比接待,誰接待好,誰的工作就能打高分。再比如去上面要個項目,你不接待不行,很多部門要協調,不喝也不行。喝得好,項目就好,錢就多。”
如今,“宴請”已經成為官場和職場風氣,特別是接待上級派員,“宴請”已經成了必須履行的程序規則。
“對等接待”官場規則
權官擺譜,古已有之。古時大官出行,一般是官轎未動,儀仗先行,鳴鑼開道,打鼓喧囂,前簇后擁,回避之聲,一路不絕;到了地方,官架十足,對迎接之人,面無表情,睜眼向天,說話只用鼻子哼哼……這樣的場面,人們從影視劇中見得不少。到了現在,這一套排場形式上已有變化,儀仗隊沒有了,敲鑼打鼓也沒有了,官轎也變成了現代化的車隊,而一些官員們擺譜的心態,卻始終不變。前不久廣西一個小小的科級干部,就給我們上演了這異常生動的一幕。
據報道,廣西合浦縣一名女干部下鄉慰問災民,由于所到鄉鎮的領導沒有出面“對等接待”,竟撂下正在等待的災民拂袖而去。日前,這名女干部已受到免職處理。
官員對下屬頤指氣使,對群眾大耍官派,都是官場的惡風惡俗。 他們每到一次基層,群眾的心情隨其將光臨開始緊張:要把工作場所內外都徹底打掃干凈,窗明幾凈、一塵不染,要有統一著裝要求,要千叮嚀萬囑咐預演臺詞,要有創新的標語口號,力求有歡迎儀式,而他們到達后,常常都不會看群眾一眼。
某些官員為何要擺譜?有關專家認為,這是官場潛規則在作祟。因為某些官員浸淫于現實官場,深受官場潛規則的熏陶,耳濡目染中深諳官場文化的妙處,在現實工作中難免要做派一下,只要有機會便要耍一下威風,以展示一下自己的權力,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因此,與其指責這些官員,不如破除或痛責潛規則更有意義。
專家指出,類似“對等接待”這樣的官場潛規則的存在,不利于責任型政府、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有礙于提高公共行政效率。甚至在一些官場潛規則下所演繹的行為已是觸犯黨紀國法。要解決這些弊端,單期望以道德教育或官員的自覺性來約束其行為是難有效果的。應當借鑒國際經驗,以加快政治體制改革為突破口,以有效而規范的制度和社會監督機制來破除所謂的官場潛規則,特別是要著力增大官員擺譜的成本,使其不敢為之。
為誰辛苦為誰忙碌
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基層干部都非常忙。他們忙來忙去,到底為了什么?專家認為,客觀上上級領導視察太多、太濫,有些毫無意義的考察是造成下級官員接待多、應酬多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基層干部希望接待好、應酬好,能得到上級的賞識,日后被提拔重用的心理,是他們終日忙于接待應酬的主觀原因。
據報道,有次一位領導到某縣視察,提前好多天就有人前去打點,并安排哪些地方擺盆景、在哪個村子開座談會,到哪個農民家視察。領導下來后,還跟著一大幫官員,電視、攝影的記者圍著轉,蜻蜓點水似的這兒看一下那兒摸一下,再聽聽匯報。該縣一位干部說,走訪的“農戶”都是選了又選,大領導根本看不到真實情況。“場面很大卻難以摸到真實情況,也解決不了問題,倒有點像是拍電視劇。”一個黨委書記說。這種毫無意義的視察,無疑增加了基層干部接待的負擔。
有位鎮黨委書記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要轉變干部作風,上級領導要率先垂范。如果上級領導不下來,接待也就無從談起。建議上面的領導不解決問題就不要下來。有時我上午在縣城剛開完計劃生育會,下午回來后,又接到參加明天全縣治安工作會的通知,跑來跑去實在浪費時間。如果能統籌安排盡量合并開會,開短會,有的會議下個文件,就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調查中,記者發現有的縣檢查、考核目標多達10多項,前些年“一票否決”只限計劃生育,而現在卻不斷增多。某省的“一票否決”就有5個,有的地方把招商引資也列入“一票否決”的范疇。皖南某縣農委主任馬濤說:“到基層來的領導大都打著視察、檢查和考核的名義。事實上不是沒有制度,各級也是一次次檢查,但檢查發現的問題,大多在一次次的吃喝接待中‘過關’了。”
皖南地區某縣的一個鎮長說,一年中鄉鎮干部接待、開會的時間占到了近一半,平均每半個月要參加一次縣級以上的會;計劃生育有季度考核、年終考核,每半年省市縣還有三級檢查。一到歲末年初就更忙了,上級要材料、要數據,僅去年底鄉鎮接待的各類檢查組就有10多個。上面的干部來得多,都要下面的主要領導接待。“一天下來,感覺挺累的,但回頭想想除了開會、接待、喝酒外,就沒什么了。”
對此,有關專家指出,加大干部制度改革,精簡機構是解決當前干部作風問題的重中之重。因此,先減人后減事,是減少領導亂指揮的重要方面。“我們盼望著加大精簡機構、裁減冗員的力度和步伐,讓我們從繁重的接待負擔中解脫出來。”一個鄉鎮干部如是說。
究竟誰在制造應酬
在客觀上,大大小小成災的會議,上級領導太多太濫的視察,以及那些毫無意義的檢查,是造成目前干部接待多、應酬多的主要原因。另外,某些部門和干部官僚主義作風嚴重,也是造成一些干部沉湎于接待應酬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現在,基層干部除了參加上級有關部門召開的會議外,還要承擔上級領導機關“下放”到地方的各種各樣的會,諸如“現場會”、“座談會”、“交流會”、“聯誼會”、“協調會”等,不一而足。一些鄉鎮每天都有干部到外面去開會,也每天都有干部留在家里組織會議。會議多,吃喝應酬自然就多。
不知自何時起,“檢查”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都在“廣度”和“深度”上有了長足的發展。層層級級、里里外外、前前后后都搞檢查;定期、不定期的檢查,月度、季度、年度,接連不斷;自查、互查、抽查、普查,花樣翻新;對口檢查、交叉檢查、循環檢查、專題檢查、多項檢查、綜合檢查接二連三;政府檢查、社團檢查、主管部門或綜合部門的檢查,聯翩而至,如此等等,輪番轟炸。被檢查單位為了得到檢查團的“好評”,總要千方百計招待,讓檢查人員喝得面紅耳赤,昏昏然、飄飄然時便容易說好話了,所以有“吃得好,說得好”的“吃喝定調子”的說法。
現在一些部門官僚作風嚴重,不但普通群眾上門辦事門難進、人難找、臉難看、事難辦,即使是下級黨委、政府到上面去辦事,也不容易。然而,很多事情在餐桌上比在會議室里更易于解決。于是,為了今后到上面去辦事容易點,下級干部充分利用請客吃飯這一增進了解、加深感情的有效“手段”,只要上級機關的領導下來,就賠著笑臉來接待應酬。結果,筷子一舉,酒杯一端,談笑之間很多成問題的問題及不成問題的問題均能迎刃而解。 在被接待應酬的各色人等中,不少人是秉公辦事,以公務為重,不計較接待應酬的好與差,但也有一些人是相當計較、得罪不得的。一位在地市工作很久的領導同志深有感觸地說:“這些人能量很大,有的能‘通天’,他們見省部級領導人甚至中央領導人比我們容易得多。別指望他們能給我們辦太多的事,但要特別注意,別讓他們壞我們的事就行!因此,必須好好地接待。”以市縣為例,在接待應酬的機關和人員中,有的是頂頭上司,管人、管錢;有的是業務主管部門,管項目、管技術;有的是有“無冕之王”之稱的新聞媒體,管形象、管聲譽;有的是執法執紀部門,管罰款、管抓人。可以說,這些人不論職位高低,都掌握著一定的“生殺予奪”之權,應酬得當,各方面關系融洽,聯系渠道暢通,人氣旺盛,工作順利,甚至逢兇化吉,化險為夷;應酬失當,則關系僵,渠道塞,臉難看,事難辦,穿小鞋,陷泥潭,之后再作補救,不僅十分被動,而且下的氣力、花的成本可能會更大。權衡利弊,何不早燒高香呢!
如今,泛濫成災的應酬已經嚴重影響了干部作風,損害了黨的形象,危害了人民的利益,阻礙了國家的發展,減少吃喝應酬不是小事!
從應酬中解脫出來
人際交往是一種社會現象,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人際交往增多將是不可避免的。但應酬活動過多,其不良后果顯而易見,尤其是空耗了領導干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領導干部忙于應酬,必然會產生誤導,使下屬視應酬為“工作”而仿效之,漸漸疏于職守,正可謂“上梁不正下梁歪”,最終敗壞社會風氣。
有關專家指出,交往應酬要適度,對于部門與部門、上級與下級之間,在交往中不必過于講究。對一些不必要的應酬,該減的要減,該推的要推,切莫被應酬纏身,誤了工作,壞了風氣,損害了形象。現在,有關減少接待應酬這方面的制度不是沒有,而是沒有很好落實。如今,各地都在大力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尤其應當從轉變領導干部的作風入手,領導干部要加強自我約束,要時刻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切實從頻繁的應酬中解脫出來,聚精會神地投入到工作和建設之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