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你有病?”是一句罵人的話。使用頻率之高,在有些地方幾乎成了口頭禪,好友之間戲謔表達不贊成時也會這么講。這里的“病”特指“精神病”(非醫學的俗話又叫“神經病”)。這樣罵人是極不雅的,嚴厲的時候相當于斥人是瘋子;最輕也相當于說人“弱智”,時下另一表述是“你腦子進水了”。
其實,我們當下的中國人絕大多數都或輕或重患有精神疾病(輕的處于亞健康狀態的叫心理疾病)。世界精神衛生日(10月10日)那一天,《南方日報》報道說,調查表明,廣州市完全心理健康者只占10%,而有輕重度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者也占到10%,其余的70%-80%則處于亞健康狀態,“估計”廣州市常住人口的1%患有精神疾病,約有60000人。若算上流動人口,這個比例和絕對數就要大大上升。誰都知道流動人口特別是找工不著的農民工中精神崩潰的人最多。前些時候從天橋上扔下一個不相識的小女孩而后跳橋的青年就是從外地來粵打工的。
為什么是“估計”呢?因為根本就沒有人去做完全統計,精神病人就在街上晃悠。10月13日有一胖一瘦兩個裸男在鬧市“闖會所逛商場”,嚇得一些女士掩面而逃,卻不見警察和聯防隊員干預。不是警方失職而是他們有苦難言:把他們“捉”起來送哪里去呢?還是10月10日有報道說,廣東的1個醫生要管600個精神病人。他們管得過來嗎?精神病人住院是應該由民政部門出錢,還是由親屬出錢?親屬不想管或管不起怎么辦?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所以,上述那個闖會所的裸男,只好等他第二天到臭河涌中起舞,警察才趕來出手救起他。然后怎么辦,報道沒說,我們不得而知。
精神病人什么時代都有,只有多少之分。但精神病人確有“檔次”高低不同。“高檔”的精神病人,他們患的多是精神抑郁癥。比如自殺的張國榮、三毛,在我等俗人看來,這些上天的寵兒,名也有了,利也有了,世界公民,錢多得花不完,干嘛要找死呢?他們得到了一切,于是厭倦了人世,對不起上帝的恩寵呀。而像安娜·卡捷琳娜那樣的貴婦人,為情所困而棄世,也是那些因籌不到子女“高昂”的學費而愁死的中國農婦所不理解的吧。至于尼采那樣為尋求哲學答案而發瘋的人,精神病的“檔次”就更高了,不說也罷。
我們當下的“中國病人”,據我觀察,他們的病因則在于沒有實現兩個“免于”:一個是免于匱乏,一個是免于恐懼。媒體接連報道了幾起年輕母親先弄死子女再自殺事件,她們都是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也不愿子女活在世上受罪。那些為交不起子女學費而自殺的人,那些生病了不敢進醫院怕連累家人而自殺的人,他們明顯是既死于匱乏也死于比一般焦慮更甚的恐懼。
10月19日公審的“殺人狂魔”邱興華,顯然有極強的猜疑心(有記者私下說,據他近距離觀察,邱很可能就是一精神病人)。其實,我們中國人現在有幾個不是疑神疑鬼的?總擔心買的是假貨假藥,總擔心得到的是假鈔,總擔心被短秤。家人走在街上,擔心她被搶;回家,“郵政儲蓄提醒您:小心陌生人尾隨入室”;不走路而自駕車,擔心車被偷被“撞”……總之,大家“病”得不比患有被迫害妄想癥的“狂人”或盧梭輕!
人“有病”,首先是要改善我們的社會環境(外在于我們的“天”),使大家得到免于匱乏和恐懼的保障。這算是建構社會和諧的必要條件。至于不上消費主義和物質主義的賊船,自我減壓,當然很重要,但那是第二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