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理性假說社會更應該實施計劃經濟
在主流經濟學的理論中,一個最基本的假設前提是,所有經濟活動的當事人都具有完全的理性,是“理性的經濟人”。到目前為止,主流微觀經濟學的幾乎每一條理論原理都是依據這個假設前提推導出來的。
在這個假說下,于是有人瘋狂鼓吹私有制和市場自由化。認為每個理性人都會在市場中非常理性地謀取個人利益最大化,最后世界變得美好無比。
但顯然,這種看法是非常狹隘的。俗話說“市場如戰場”,這就說明市場的自由競爭是非常殘酷的。要想在市場站住腳跟,就必須用盡各種手段去擴大市場份額,如此才能博取最大的利潤的可能。
但這里就要提出問題,就是利益最大化是否僅僅局限于金錢的數量呢?社會是一個復雜體,如果單以金錢作為衡量標準的話,顯然是不合實際的。人們除了擁有一定的金錢外,其實還有一些精神上的需求,希望能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能有一定的名聲,希望社會保持一定的安定秩序,有充分的安全感,等等。也就是說,利益最大化應該對在社會中的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考量。設若單以金錢為標準,社會嚴重兩級分化,最后爆發社會革命,有些權貴那是要上斷頭臺的,有錢沒命話,這樣的利益最大化還有什么意義呢?
再者,既然人人都是理性人,那么,大家又何苦在市場里都得你死我活呢?既然大家都這么理性,那么大家各盡所能,精誠合作,共同創造社會財富,共享社會成果,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房住,人人有書讀,老有所養,幼有所育,大家其樂融融,快樂幸福地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這樣大家的利益都實現了綜合效果最好的最大化,這不更美好嗎?
所以說,按照理性假說,與其狹隘地強調你死我活的殘酷斗爭,實在不如擴大視野進行更廣泛的合作,更愉快地享受人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