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替某先生臉紅
某先生說,他大學時代,80%的同學來自農村,而現重點大學中農村學生只占13%,他自己也想不通。
——網上消息,不知何人報道,但愿不是歪曲報導。
讀了以上報道,我替某先生臉紅!原因就是某先生心里很清楚個中原委。不妨我在此替某先生分析一下:
第一,
某先生應該與鄙人一樣,成長在毛澤東時代。那時國家實行傾斜政策,對農村孩子特別是對貧下中農的子弟,上學幾乎全免學費,而且,進入大學,國家幾乎承擔了他們的全部學習費用和生活費用,那就是“助學金”制度(請問今天有嗎?)。
記得鄙人剛踏入大學校門時,第一學期就得到學校的額外救濟,當時鄙人在哈爾濱上學,那里冬天特別寒冷,我們入學時,只著一身夏衣,帶著一條舊棉被,自然難以度過哈爾濱的冬天。因此,年級學生隊指導員(那時沒有班主任),在我們一入學就進行了統計,結果,剛入冬就發下了棉襖、棉褲、棉靰鞡(東北生產的適合在東北穿的一種棉鞋)、氈襪、狗皮帽子、棉被(舊被成了第二條褥子)、棉褥子,可以說,全副武裝(這些李長春也知道)。這是以“救濟”的名譽,保證貧困學生上完大學。這是毛主席對教育的重視。如今呢?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這一代人懷念毛主席的因由,這是我們的階級立場所決定的。
入大學之前,中學老師就已經接到連同學生“錄取通知書”一起寄來的“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并要求中學學校組織提出對學生享受助學金的參考意見。記得我們中學的班主任在我到學校取“錄取通知書”時,就告訴我,為我申請了二等助學金,并征求我的意見。當然,我對學校和老師表示了感謝。就這樣,入學后我的助學金為每月18.5元,一等助學金為22.5元。那時,參加工作很久的二級工每月才28元。那時的錢,沒有現在這么“毛”。記得中學時,回家要錢用,大人就拿出攢下的幾把子雞蛋(一把子為十個),到集上去賣錢。在集上,供銷社收購,一把子雞蛋,一角錢,大的一角一分錢。當然,那時農民生活確實很苦,但沒有怨言,都滿懷信心地跟著毛主席建設社會主義。
這18.5元的助學金,學校給予安排,首先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生活費14元(相當于當時二級工的半個月的工資),每月發飯票(就餐證),在系里食堂就餐(我們大學每個系一個食堂)。助學金余下4.5元,學校發給學生,由學生自己支配,如買筆墨紙張、書等。那時每天的生活費僅0.5元,但吃的卻遠比城市居民好,想想看,國家對人才培養有多么重視!許多搞兩彈一星的技術人員,就是那時培養的工人、貧下中農的子弟。那時的口號,保證身體,保證學習,為將來健康地為祖國貢獻30年。今天呢?
想想看,這樣的教育制度和措施,有哪一個農民、工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學呢?所以說,毛主席最重視教育。不然,恐怕連中央幾大常委(我相信他們多數來自農村),也會有人上不起學的,或者至今還是一個農民。
那時,國家不僅在經濟上對工人、貧下中農出身的學生予以政策傾斜,而且政治上也是對工人、貧下中農出身的學生優先錄取。對于出身不好的學生,則必須征得學生家庭所在村的干部和貧下中農的同意,方予以錄取。我們中學就有這樣的兩個同學,錄取分數夠格,但因本村干部、貧下中農不同意,所以不被錄取。現在看來有點殘酷。
為什么現在大學里的農村孩子少了呢?原因很簡單,改革開放30年,盡管放手“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農民并沒有先富起來,特別是中西部的農民,仍然相當貧窮,孩子上不起學,乃至衣不遮體,屋不蔽雨。想想看,這樣的孩子在國家取消“助學金”制度,將學校推入市場后的今天,他們能上得起大學嗎?而如今他們只能在家墾幾分土地,有點能耐的人去城里打工。這就是幾千萬農民工的來源。
我想,某先生,作為一個農民的后代,并在毛澤東時代上完大學,他很清楚那時為什么“他自己大學時代,80%的同學來自農村,而現在重點大學中農村學生只占13%”
第二,
就是上面提到的“國家取消‘助學金’制度,將學校推入市場”這一原因,此乃農村孩子上不起學的根本原因。改革開放30年,工人農民又重新被推入社會最底層,這是如今社會的現實,誰也否認不了。有人認為搞“九年義務教育”就是國家重視教育。其實,在毛澤東時代,盡管未實行“義務教育”,但那時的教育,一切都向貧下中農、工人傾斜。盡管從小學到中學,都收學費,但與國家所投入的助學金相比,可以說是微不足道;那時,從上初中就有助學金。現在的“義務教育”盡管不收取學費,但好的學校的“借讀費”等各種名堂,首先將窮人家的孩子阻擋在大學校門之外。窮人的孩子無錢在重點中學上學,自然他的學習成績,在如今的“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就難以達到進入大學的分數。這是第一道管卡。
縱使農民孩子在一般學校學習,也能考上大學,但家庭經濟狀況,又迫使他不得不滯留在大學校門之外。原因就是今天的政府將學校推入市場經濟后,迫使學校逐年提高學費,有的每學期高達8000余元,這比一個農民家庭一年的經濟收入都高,想想看,在國家取消“助學金制度”后,他們從哪里可以獲得經濟支持呢?
由上分析,你就明白何以如此說的用意了吧!說真的,某先生的如此之說,我替他臉紅。
為了保證農村孩子上得起大學,在此提出兩項建議:
一、恢復助學金制度,取消所謂獎學金制度,特別要取消讓學生一出校門就負債的助學貸款制度,這是保證民族復興的重要決策,惟良序的教育,才能興我華邦。
二、將所有學校經費列入國家財政計劃、納入國家財政開支。取消高學費,對貧困學生實行免除學費的國家扶持政策。高校招生納入國家計劃,取締高校自主招生、擴招的權限。
按此而為,十年后請某先生看看,是否還如其所說,“他自己大學時代,80%的同學來自農村,而現在重點大學中農村學生只占13%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