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政治改革(上)
中國的政治改革,將是一個必然的歷史過程,它遲早總是要進行的,因為它代表了人類社會前進的歷史規律,代表了人民的呼聲。不變革,中國將進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本文只是試圖提供一種改革的思路,算是一家之言吧,不對的地方,歡迎批評指正。
一,人大政協應該怎么改
中國在實行了經濟改革以后,中國的政治改革似乎也要提上議事日程。右派說要改革,左派也說需要改革。這似乎沒有錯。改革是世界歷史社會的常態,也是社會發展變化的常態。中國需要改革,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需要改革。中國的經濟需要改革,中國的政治也需要改革。中國的政治該怎么改,卻是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關系到人民的幸福與安康的大事。
中國的政治改革,是逐步地向西方靠攏,以西方的意識形態為自己的意識形態,把共產黨改名為社會黨,把人民共和國改革為聯邦共和國,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改革為西方的議會制度,把人民政府改革為資產階級政府,搞所謂的大社會小政府為少數人服務?還是在堅持馬列毛主義,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和完善共產黨的領導,發展完善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全心全意為絕大多數中國人民服務的方向?這是中國政治改革必然要努力的兩個政治走向或曰兩種改革。折中的道路是沒有的。
第一種改革是中國的資產階級右派,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和平演變分子,漢奸賣國賊們要努力的方向,第二種改革是中國一切真正的共產黨人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所希望和堅持的改革。第一種改革的目的,是要中國改旗易幟,是要把中國變成少數人的天堂,變成西方新的經濟殖民地或附庸,第二種改革是為了國家的發展祖國的強盛和人民的幸福;第一種改革是要把中國引向混亂動亂,引向災難甚至滅亡,第二種改革是要把中國引向現代化,引向繁榮富強,是要讓中國雄冠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一種改革是歷史的倒退,是不會一出路的,第二種改革代表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代表了人類正義,是充滿了燦爛光輝的金光大道。兩種不同的改革,說簡潔一點或者根本一點,是一個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為什么人的問題。
中國的政治改革,所謂的大部制不是也不應該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方面或者方向。實行大部制,讓大部管理小部,小部仍然是部級,只是大部的權力更大了,這和人民希望的精簡機構,精兵簡政是風馬牛。大部制不過是讓某些人的權利更大了,相應地則是讓某些人的權利變小了,權力越集中,只能越缺乏民主,越不利于社會進步。大部制對于中國的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科技創新,以及人民的幸福,會有什么作用嗎,不會有。如果有,小部制就沒有嗎?如果小部制沒有,大部制有,不荒唐嗎?
中國的政治改革,最緊迫最應該改革的人大政協。只要中國還是共產黨領導,只要中國還號稱是社會主義,人大政協就不能走精英道路,就不能讓官員富人資本家知識分子成為人大政協的主流,而應該由工農兵組成人大政協的主體。改開三十年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讓人民認識到了,少數人說了算的精英治國的道路不是社會主義的道路,也不是真正的民主,只有由人民當家做主的道路才是社會主義道路;精英治國不斷治不好國家,甚至還會走到邪路上去;要國家社會發展進步,要維護社會正義維護社會公正公平,就不能由精英說了算,而必須由工農兵說了算。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政協實質上是人大的另一種形式,它們實質上應該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實現形式。這些年來,中國的人大政協一改它原本的初衷,官員富人資本家知識分子成為人大政協的主體,人民的主體工農兵基本被排斥在了人大政協之外,在人大政協,基本上聽不到真正來自基層的聲音,人大政協正在演變成為資本資本家富人的代言場所。
人大政協的政治改革,就應該讓工農兵成為人大政協組成的主流,讓工農兵在人大政協中成為主體。“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如果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工農兵不能占到人民代表大會的主體,那還是人民的代表大會嗎?人們常說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同于西方的議會制度,為什么不同?不就在于人民代表在人民中的代表性嗎?不就在于西方議會制度只是富人的俱樂部嗎?當然,在目前情況下,中國的資產階級富人能不能參加到人大政協中來呢,當然也是可以的,但他們的數量,應該控制在他們在人群中所占比例的范圍內,而且,他們必須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
大力減少官員在各級人大政協中的數量,是人大政協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人大除了制定國家的法律法規等事項,政協除了參政議政,人大政協應該是有負有監督官員的作用的功能好義務的,讓太多的官員進入人大政協,無疑是讓他們既當執政者,又當監督者,通俗地說,就是讓他們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讓監督成為空談,世界上還有這樣的道理么?
人大政協改革的另一個方面,就是改革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產生辦法,讓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產生真正體現民意,而不能讓某些人說了算。在目前情況下,縣及縣級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產生,應該實行由選民直選,省及中央兩會,則由黨政機關或者代表委員提名,由縣及縣級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選舉產生。
人大政協只有作了真正具有代表人民的代表性的改革,人大政協才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的人大政協,才是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人大政協,才是共產黨的人大政協。這樣的人大政協,才不會辜負了人民的愿望,才不會辜負了時代的重托,才會成為時代進步的強力推手。
二,撤銷地級市
中國的地級市,大多數是改x開x以后形成的,到2003年底為止,除了西藏等區省還有18個地區外,全國已有282個地級市,其中有的是由原來的地區(專區)改革而來,有的則是新增的。地改市和新增的地級市對于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是不是就一定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如果不地改市或者不增加地級市,是不是中國社會經濟就不發展進步了,未必。
地改市之前,地區只是省級的派出機構,它不是一級政府,因此它無論人員數量還是機構規模都不大,地區沒有人大政協兩套班子。但是,地改市以后,原來的派出機構成為了一級政府,原來精干的地委行署現在成了黨政人大政協四套班子,它的人員和機構規模都大大膨脹了,吃財政飯的人員大大增加。從這個意義上,地改市也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事實上,改開三十年,中國吃財政飯的人員是大大增加了。吃財政飯的人數增加,除了增加老百姓的負擔,就是擠占了應該用于社會發展和人民福利的國家財富,致使國家財政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吃飯財政。
在延安時期,李鼎銘先生提出了精兵簡政的主張,很快得到了毛主席的采納。精兵簡政對于推動抗日戰爭的勝利和中國革命的發展,無疑是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的。新中國建立以后,毛主席一直在致力于建立高效精干廉潔的政權機構。這是毛澤東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獲得巨大而且良好發展的前提。試想,如果國家財政成為了吃飯財政,國家還拿什么用于科技創新和經濟建設?
地級市的存在,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是動力,而是累贅。在行政管理功能上,地級市與縣及縣級市是重疊的,多是起上傳下達的作用,多了一個中間環節,完全顯得多余,不利于政令暢通。尤其是在現在原有的國營工商業,集體企業和人民公社已經幾乎不存在,管理的對象基本消失的情況下,地級市的存在,更顯多余。國營工商業和集體企業都改沒了,還要那么多重疊的行政機構和人員干什么呢?地級市的存在,由于其人員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它不得不與所在地的縣市爭利益。地區未改市之前,地區不存在兩會,有了地級市,地級市要召開兩會,縣及縣級市也要召開兩會,而開一次會需要耗費國家和人民多少財富?什么叫浪費,這不是浪費是什么?地級市的存在,就是行起文來,也得xx省xx市xx市(縣),是不是顯得別扭呢?
全國2861個縣級單位中,只有海南的縣和及其它個別縣直屬省級,其他都隸屬于地級。地級市撤銷以后,將由省直接管到縣及縣級市。省管縣的好處應該是明顯的,1,減少了一級政府,避免了管理機構的重疊,使管理變得簡潔;2,節約大量的財政資金;3,有利于縣及縣級市的干部在省內交流;4,有利于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圍內發現培養和選拔人才。
有人可能會說,撤銷了地級市,會帶來許多問題,比如,地級市的兩會怎么辦,但是,要明白,地級市成立之前,地區是沒有兩會的,撤銷地級市,正好撤銷兩會。比如,地級市的中級人民法院怎么辦,好辦,一同撤銷就是了。撤銷以后,如果需要,成立省級巡回法院以取代中級人民法院的功能。
撤銷地級市,符合社會發展進步的要求,隨著現代管理制度手段方法的建立和現代網絡通訊技術的發展,必將對國家管理職能和管理方法帶來深刻的變革,以前需要一級一級的開會發文,現在也許通過一次電視電話或網絡直播,就可以實現,這將使管理變得高效方便快捷,精簡機構和人員,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撤銷縣以下的兩會
記得在80年代的時候,中國有一件事情喊的做的非常頻繁,那就是機構改革和精簡機構。可是,遺憾的是,精簡機構的結果,是機構越減越臃腫,人員越減越龐大,政府部門越減越多。派出機構地區減成了一級政府,地區也減出了一個兩會,而縣及縣級市以下的鄉鎮,也減出了一個兩會。
鄉鎮的兩會,也就是鄉鎮黨代會和鄉鎮人代會,還好,鄉鎮還沒有搞出一個政協會。鄉鎮的兩會,我看更多的是地方的鄉村兩級官員社會精英,企業家和少數富人的聚會或者盛會。
召開鄉鎮兩會,除了必不可少的選舉程序,主要應該還是為了發展地方經濟,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吧,但是,一個鄉鎮召開這樣的會議,人們實在看不出它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它能夠解決農村日益嚴重的三農問題嗎?能夠解決農村人口的貧困問題嗎?能夠解決農村孤寡鰥獨的生活保障問題嗎?能夠對于農村越來越嚴重偷竊等現象,對農村的社會治安有所幫助嗎?能夠解決農村水利設施的老化和破壞嗎?能夠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孤獨和痛楚嗎?能夠解決農村人口的養老問題嗎?等等的問題,解決不了。
農村的兩會,人們看到的是作用不大,浪費不小,是少則幾萬元多則十幾萬元少則更多的花費。就目前情況看,中國的絕大多數鄉鎮不僅財政吃緊,而且,財政赤字與負債情況十分普遍,到2000年底,全國鄉鎮負債己在2000億元左右。鄉鎮兩會的存在,無疑將進一步加重財政負擔。
有人可能會說,鄉鎮召開兩會,是人民民主的體現,中央省縣各級都有兩會,作為一級政府的鄉鎮,為什么就不能有兩會呢?而且,召開這樣的會議,總要解決一些問題的。這似乎不錯。可是,我們不能忘了,人民民主并不能說就是體現在開會,開會就是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有很多內容和形式,作為農村基層來說,村民大會就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中國這些年來會議之多,在全世界也是有名的,這些年,中國喊精簡會議,喊的也夠多了,有什么必要再在鄉鎮搞一個兩會呢。是的,也許會議也能夠解決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不召開兩會就不能解決了嗎?作為縣一級的兩會就已經夠基層的了,鄉鎮的問題,也都是一些具有共性的問題,而縣一級的兩會,每一個鄉鎮都出席有一個龐大的代表團,鄉鎮兩會能夠解決的問題,在縣一級的兩會上,也完全能夠解決,那么,在鄉鎮再搞一個兩會純屬多余,從另外一個角度,如果鄉鎮不召開兩會,鄉鎮的一些問題,鄉鎮的黨委政府就不能夠解決嗎?如果鄉鎮黨委政府真的不能解決,召開兩會同樣不可能解決。鄉鎮作為中國的最基層,它的作用和任務就應該是貫徹落實上級以及中央的指示會議精神,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地做好基層的各項工作,有什么必要把這樣的會議也引向農村?引向基層?
有人可能會說,鄉鎮如果不召開兩會,那么鄉鎮的黨政領導班子從何而來,這恐怕才是鄉鎮召開兩會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人們知道,毛澤東時代人民公社,也就是現在的鄉鎮是沒有兩會的。鄉鎮一級的領導人的產生,完全可以在縣級的兩會上完成。撤銷鄉鎮兩會,不會對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產生任何的影響,倒會人大制度更科學更合理。
如果鄉鎮兩會能夠取消,將能夠節約一筆不小的費用,那么,如果能夠把這節約下來的費用,用于鄉鎮養老院老人們的身上,則善莫大焉。
四,黨的各級代表會議的改革
中國共產黨的各級代表會議,是各級黨的最高權力機構,是黨的領導的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要防止出修正主義,要防止資本主義復辟,要帶領人民走上國家現代化和繁榮富強的道路,就應該改革黨的各級代表會議。
改革黨代表的產生辦法。既然是黨的代表會議,就應該讓黨代表具有黨員的廣泛代表性,要黨代表具有真正的黨員代表性,就應該讓黨代表的產生體現廣大黨員的意愿,換句話說,就是黨代表的產生不能由某些人說了算,而應該通過在黨員中選舉產生。
改革黨代表的構成,讓黨的各級代表會議代表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黨的各級代表會議代表,不能只搞成官員代表,專家學者精英代表,更不能搞成資本家代表,而應該增加普通工人農民士兵的黨代表份額至少到50%以上。實踐已經表明,官員專家學者精英是不能代表廣大的黨員的意愿,代表工農兵群眾的意愿的,更多的時候,他們體現的是他們自己的意愿。增加工農兵代表數額,是保障我們黨的無產階級的階級屬性,保障我們黨不變顏色的重要一環。
改革黨的中央委員的構成,增加基層普通的工農兵黨員成為中央委員的數額。中央委員會是黨的最高權力機關。中央委員是黨的最高權力機關的成員,但中央委員都進入黨和國家各高級領導干部序列顯然是有問題的。中央委員會的主要作用,應該在于主持制定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并且監督黨和國家對于黨所制定的大政方針的執行落實。因此,中央委員更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對于黨和國家各級領導干部實施監督的監督官。為達此目的,增加基層工農兵黨員進入中央委員會,增加中央委員中工農兵代表人數是十分必要的。增加基層工農兵黨員進入中央委員會將有利于我們黨始終保持黨的無產階級的階級本性,有利于我們黨的反腐敗工作。除了黨的中央委員會,黨的其它各級委員會都應該吸收工農兵成為委員會成員。
在黨的中央委員會和黨的各級委員會以下,還設有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國共產黨章程》第八章黨的紀律檢查機關第四十三條規定,黨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在黨的中央委員會領導下進行工作。黨的地方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和基層紀律檢查委員會在同級黨的委員會和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雙重領導下進行工作。但是,從實際效果看,紀律檢查委員會實行同級監督甚至向上監督,而不是向下監督,它的監督作用是極其有限且軟弱無力的,想依靠它來監督黨的中央委員以及黨的各級黨政官員是解決不了什么問題的。這大概也是黨的九大中紀委被拿掉的原因吧。如果用普通的工農兵中央委員來當監督員,作用和意義顯然是不一樣的,他們完全可以代表普通黨員和人民的意愿,也可以組織起浩浩蕩蕩的群眾大軍來參與監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