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mikerilee
(一)
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韶山鄉韶山村土地沖上屋場的一座“凹”字型土木結構的青瓦房,坐南朝北,背山面水,掩映在綠樹翠竹中,屋前荷花塘綠水盈盈,背后青山綿亙,滿目蒼翠,確實是個山青水秀的好地方(圖1)。 1893年12月26日,在韶山沖誕生一代偉人、人民領袖毛澤東(圖2)并在這里度過了幼年時代。毛主席在其波瀾壯闊的一生中帶領中國人民經歷了艱苦卓絕、前赴后繼的奮斗,徹底改變了舊中國
圖1
圖2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任人宰割的歷史命運,使貧弱苦難的中華民族真正站立起來,獲得了新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又引領著國人在一窮二白的國度里開始了史詩般的國家工業化進程,奠定了中國走向強盛的基礎;挫敗了帝國主義扼殺新中國的政治圖謀和經濟封鎖,使中華民族獲得了揚眉吐氣地尊嚴和力量,使新中國重獲失去的大國地位和對國際事務的發言權;消除了舊社會的種種痼疾和丑陋,締造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生活;新社會使中國公民樹立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志氣和祖國利益高于一切、公而忘私的信仰…… 這就是無與倫比的激情燃燒的毛澤東時代!
毛澤東的偉大傳奇與蓋世功勛,特別是他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博大胸襟和艱苦奮斗、嚴于律己的圣潔情操,以及他為祖國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所做的巨大努力、犧牲和奉獻,都將為熱愛祖國的、有良知的炎黃子孫們所時代銘記!!!
(二)
毛澤東青年時期(圖1)是他思想劇變,信仰轉型的關鍵時期。正是幼年在與父親的沖突中所形成的反叛意識和家族尚武精神的結合,奠定了毛澤東一生性格的基本色調。這種進擊、外張、不愿犧牲自我的性格在他青年時代展現得更為鮮明和豐滿。他無所畏懼,勁直尚氣,極度地張揚個性,呈現出濃烈的舍我其誰的英雄主義氣質。
圖1
圖2
一九一一年,血氣方剛的青年毛澤東穿著晴雨鞋,撐著油紙傘,從湘潭的韶山沖到省城,一九一三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第一師范。在這里,毛澤東與志同道合的蔡和森、何叔衡、羅學瓚等一批進步學生常在長沙橘子洲頭縱論國事,探求真理,“激揚文字,指點江山”(圖2),從新民學會的成立到湖南學生聯合會的誕生,從《湘江評論》創刊到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籌建,從徒步考察到校園辯論,從平民夜校到文化書社等等。在一師求學、工作長達八年之久的偉人毛澤東實現了由青年學生向職業革命家(圖3)的轉變。
圖3
從青年毛澤東的思想轉變過程中,我們可以領悟到信仰抉擇時思想發展的規律,其中的哲學方法、思想方法、思維方式、崇高理想以及堅強信念等仍然可以超越時空,給予今天的人們特別是當代青年人很多重要的啟示。
(三)
土地革命時期,是國共兩黨及其軍事力量尖銳對立時期。1927年9月底,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隊伍向井岡山(圖1)進軍,1928年4月,朱德、陳毅等率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分隊伍和湘南起義中組織的農軍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合(圖2),創建了中國第一支工農紅軍,并進一步擴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此后,中國共產黨相繼開辟了湘鄂西、鄂豫皖、陜甘、海陸豐、左右江等革命根據地,建立了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其他紅軍部隊。
圖1
圖2
圖3
紅色政權建立后,毛澤東致力于中國的農民運動。在政治上,主張建立農會(圖3下),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或農民夜校(圖3上),動員農民群眾提高政治覺悟,打土豪,分田地。在軍事上,動員農民參加黨領導的各類武裝,特別是土地革命反“圍剿”中的擴紅運動。他親自為紅軍制定了著名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十分注意保護農民群眾的物質利益。正因為黨和紅軍注意保護農民群眾的利益,是紅區內的群眾十分擁護黨和紅軍,使我們黨的武裝反抗反動派的革命逐漸形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
(四)
從1930年到1934年,年輕的中央蘇區經歷了蔣介石反動政府先后發動的五次大規模圍剿。在毛澤東和朱德等正確領導下,紅軍取得了前四次反“圍剿”的勝利,蘇區得到進一步擴大。但在1933年秋至1934年秋的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作戰中,由于毛澤東受到排擠,再加上“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指導,中央紅軍未能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開始了舉世矚目的長征(圖2)。毛澤東此時發出了“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圖1)的感慨。
圖1
圖2
圖3
1934年10-12月份,紅軍先后突破了敵人四道封鎖線,由于連續苦戰,紅軍銳減。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開會,接受了毛澤東的主張,決定向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地區前進(圖3),使紅軍避免了覆亡的危險。1935年1月7日,紅軍占領遵義。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舉行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圖4),著重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制定了紅軍爾后的戰略方針,
圖 4
從而在最危險的關頭挽救了紅軍和中國共產黨(圖6)。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軍事指揮小組指揮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搶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圖7)、翻越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紅一、四方面軍組成紅軍左、右路軍后,穿過草地(圖8)。
圖6
圖7
圖8
在與張國燾分裂作斗爭后,毛澤東率領右路軍又奪取臘子口、翻越六盤山,“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圖9),此時毛澤東率領部隊率先到達陜北吳起鎮結束了長征(圖10、圖11)。
圖 9
圖10
圖11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五)
1931年在日本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后,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主要矛盾。1933年1月17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等人的名義發表宣言,第一次提出在停止進攻蘇維埃區域、保證民眾的民主權利和武裝民眾等三個條件下,中國工農紅軍準備同任何武裝部隊訂立共同對日作戰的協定。
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紅軍被改編成八路軍(圖1)。
圖1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提出的紅軍的基本任務是:創造敵后抗日根據地(圖2);鉗制與消滅敵人;從戰略上配合友軍作戰;保存與擴大紅軍;爭取民族革命戰爭領導權。戰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包括有利條件下消滅敵人兵團與在平原發展游擊戰爭。八路軍首戰取得了平型關伏擊戰的勝利(圖3),極大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日的熱情,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從此,以八路軍、新四軍為主的敵后游擊戰在各抗日根據地開展起來,有力的支援了抗日正面戰場的對日戰斗。
圖2
圖3
1938年五、六月間,毛澤東發表著名的《論持久戰》(圖4)。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后勝利是中國的;預見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強調爭取抗戰勝利離不開全國人民的總動員,離不開人民戰爭;闡明抗日戰爭的戰略方針就是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御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
圖4
1945年,由于蘇聯的參戰和美國向日本投棄了兩顆原子彈,日本軍國主義加速崩潰,毛澤東和朱德發出“向日軍發動最后一戰”的反攻命令(圖5)。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經過八年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
圖5
(六)
抗日戰爭結束后,國共兩黨簽署和平協議,全國上下憧憬著怎樣重建國家。很快蔣介石露出了本來的面目,向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1947年2月,胡宗南大舉進攻延安,解放戰爭由此拉開序幕。
圖1
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圖1)、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告別了戰斗、生活了13年的陜北延安,東渡黃河,來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毛澤東等來到西柏坡后,在周恩來等協助下,從當年5月至次年3月10個月的時間中,在西柏坡一間掛滿作戰地圖的土坯房里,用無線電發報機遙控指揮著全國各個戰場,先后組織指揮了24個戰役,基本摧毀了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牢固基礎(圖2)!
圖2
圖3
圖4
圖5
毛澤東等指揮的24個戰役,尤其是遼沈(圖3)、淮海(圖4)、平津(圖5)三大戰略決戰,其規模之大、殲敵之多,在中國乃至世界戰爭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在西柏坡300多個日日夜夜里,毛澤東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創造了現代戰爭史上的奇觀,充分顯示了他和他的戰友們的高瞻遠矚、雄才大略和高超的戰爭指導藝術!
國共和談破裂后,我神勇強大的人民解放軍在毛澤東和朱德“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圖6)的命令下發動了渡江戰役。“鐘山風雨起蒼茫,百萬雄師過大江”,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攻占國民黨總統府(圖7),那是一個讓全世界矚目的中國歷史永久銘刻的偉大時刻,它標志著國民黨統治的覆滅。捷報傳到北平,毛澤東寫下了《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圖8)的不朽詩篇。
圖6
圖7
解放戰爭的勝利標志著中國100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的結束,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勝利,從而大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使中國開始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代,成為中華民族走向新生的歷史轉折點也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
(七)
公元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這一天,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圖1),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中央人民政府毛澤東主席(圖2)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并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圖3)。聚集天安門廣場的三十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和慶祝游行。新中國的建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圖1
圖2
圖3
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為了取得國際支持,毛澤東代表黨中央以通俗的方式闡述了新中國的外交方針,1949年10月3日蘇聯第一個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49年12月6日,毛澤東正式訪問蘇聯,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宮會見毛澤東(圖4)。斯大林和毛澤東,兩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最有影響的大人物,又各自領導著一個偉大的國家,他們兩人的見面,無疑具有世界影響。1950年2月,《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的簽訂標志著新中國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始。
圖4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即采取武裝干涉政策,宣布出兵朝鮮,并命令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6月28日,毛澤東發表講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1950年9月15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仁川港登陸。此后,美、韓偽軍越過三八線,向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進犯。面對這種形勢,中共中央根據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代表中央軍委命令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同時親送兒子毛岸英隨彭德懷赴朝參戰。從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中國人民志愿軍經過艱苦的鏖戰,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終于迫使美國在板門店簽署《停戰協定》,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我們不會忘記,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則長眠在朝鮮三千里江山。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國際環境相對平靜,剛剛翻身得解放的廣大中國人民,在黨中央、毛主席(圖5)領導下煥發出極大的建設熱情。在蘇聯的幫助下,“一五計劃”順利完成,國家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我國初步的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國民經濟顯著提高。雖然后來經歷了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國家還是在曲折中不斷的前進,與此同時毛主席在人民中間的威望也在不斷的提高。進入六十年代后,由于國際形式發生變化,使的毛澤東對國內形式的判斷產生變化,最終在1966年發動的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圖6)。1976年9月9日零時10分,一顆巨星隕落!毛主席與世長辭!
圖5
圖6
毛澤東,一位從湖南韶山沖走出來的農民的兒子,用他傳奇般的人生帶來了中國大地翻天腹地的變化!
作為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民族英雄,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的最杰出的代表,作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奠基人,毛澤東是一座永不朽的豐碑。
作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軍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作為國際公認的改變了世界面貌的世紀偉人和千年偉人,毛澤東是一面永不落的旗幟(圖7)。
圖7
作為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理論家和實踐家,作為哲學大師和文化巨匠,領中華文明之真諦,吸西方文明之精華,開啟東方復興與人類進步之新紀元,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影響超越時空--屬于過去,也屬于未來;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圖8)。
圖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