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亮觀點:
1、閻崇年老師被打事件,我支持閻老師。我認為閻老有優良的史學家風范,有學術良心;閻老有自己的學術觀點,并沒有刻意美化清朝統治者或統治歷史,而是被人丑化誣陷;閻老作為老者應當被尊重,作為學者能贏得本人的尊敬。
2、我鄙視自稱“先禮后兵”的大漢之風和他們那幫子人。
3、我對網上偏左輿論一片喊打之聲感到痛心疾首。
配不配對這個事發表觀點,說的話有沒有人愿意聽,與我該不該站出來為閻老辯護是兩回事。見義不為,無勇也!人微言輕,自然在意料之中。
我一直相信左派才是國家民族人民的希望。這次閻老挨打事件,黎陽等人的“明星效應”已經顯現,網絡中的左派輿論一邊倒地擁護打人者,不分是非地批判閻老。然而在我看來,這些人的言論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用錯了刀,終歸會砍傷自己手指的。不勸上幾句,同樣對不起內心對左派的認同感。禮無往教,結果也可想而知。
一、警惕網絡中人為制造滿漢對立的言論!
中國這樣的大國,民族政策如何至關重要,不必贅述了。大漢族主義要不得,狹隘民族主義也要不得,最好每個民族的人民都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里親如一家,獲得主體性與認同感。
然而圍繞滿漢關系,網絡中一直有兩種很危險的思維在暗流涌動。一種是滿獨,知道的不少;另一種是仇滿的大漢族主義,知道的人不多。仇滿言論發展到何種地步了?四年前有個本科生面對面跟我說,漢族要崛起就要殺光滿族人;我問他為什么?他說任何一個國家民族要崛起,都要靠屠殺別的民族來創造興奮點,而滿族就是最好的目標云云。
從中國滿漢不分的現狀來看,滿獨、仇滿的言論都可以權當放屁,但不得不防。他們在網絡中也有專門的陣地、聊天群組、網站。稍微費點心思,應該很容易搜索到。滿獨、仇滿就在你我身邊滋長,不得不防。
閻崇年畢竟是公眾人物,他的歷史觀有據可查,容議。
打人的“大漢之風”和他背后的漢網,名氣不大。一貫犯渾的“主流”輿論把他們當作“草根”的代表。這幫人是草根還是狹隘民族主義?有沒有“大漢族主義”、有沒有仇滿?有沒有仇恨共產主義、反對毛主席、崇拜國民黨?我看得打上大大的問號。
“大漢之風”打閻崇年,是“草根”與“學術精英”的對抗,還是“仇滿的大漢族主義”和“著名清史研究專家”的對抗,我看得打上大大的問號。
反正互聯網有搜索引擎在,搜一搜,花不了多少時間就足以得出自己的觀點。懶得爭論,免得草民我撞了“皇漢”高手們的逆鱗,又沒有荷槍實彈的警察保護,挨幾耳光都算是輕的。
二、閻崇年有沒有可能被誣陷?
網上流行的《閻崇年語錄》,查無實據。網上流行的厲以寧、張維迎、茅于軾等人的“語錄”也沒注明出處。好在這些人活躍、說話多,讀讀他們的文章,窺一管而見全豹。
閻老的文章、節目也很多,和《語錄》里的滿遺氣息根本不是一回事嘛。《閻崇年的“語錄”和書中原話》對比得很詳細([InstallDir_ChannelDir]Class22/200810/53829.html )。
《閻崇年語錄》里的話是否都是他本人所說?如果有那么幾句和閻本人無關,是誰把它們加塞進《語錄》里去的?為什么要把和閻沒說過的話編成《閻崇年語錄》在網絡上流傳?
對不起,我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差點就讓“炒作”二字脫口而出了。我小人!我的錯!
三、談談漢網“好漢”們的“先禮后兵”
之一
有人(“東門”)撰文說打人者“好漢大漢之風”是先禮后兵([InstallDir_ChannelDir]Class22/200810/53794.html ),重點在“先禮”。引出結論“對這樣一個(閻崇年)拒絕交流而不斷放毒的人,除了打他幾巴掌還有更好的表達方式嗎”?
縮寫一下此人的邏輯,“先禮”完了,就獲得“后兵”的許可證啦?
啊,那啥,我怎么記起來兩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甲午戰爭、抗日戰爭,那些狗日的侵略者都玩過“先禮后兵”這套呢?
“先禮”完了,就獲得“后兵”的許可證啦?胡說八道嘛!
當“先兵”也合理、“后兵”也可行時,這時不先兵而先禮,是忍讓的美德,政治上的以退為進。侵略戰爭,先兵后兵都不行;自衛戰爭先兵后兵都可以。朝鮮戰爭,中印之戰,我國先禮后兵,政治上贏得主動。
先兵后兵都是當事人自己的事,勸是勸不住的。當年甲午戰爭“調停”的國家一大堆,勸是勸不住的。漢網的“好漢”對一個74歲的高齡學者大打出手——如果他不該“兵”,那么先禮后禮都是在犯罪。他硬要“兵”,甭管他先禮后禮,勸反正是勸不住的。左右都是打,還狡辯個先禮后禮干啥?
之二
話說無論是“先禮”,還是“后兵”,才疏學淺的本人都看不出漢網的“大漢之風”在哪里,必須要推導一下。
署名“東門”的文章《先禮后兵——閻崇年掌摑事件真相》,里面大談“漢網好漢”們在閻崇年的講座上擠兌主講人,前后用到的一些詞句倒是值得從心理學角度玩味:
“好家伙,接受挑戰來了”(作者在尋找挑戰的刺激?)
“近乎白癡的學生提了一個近乎白癡的問題”(作者在感受智力上的優越感的同時,看別人提問坐不住了?)
“讓他熱熱身吧,不用太尖銳”(學術交流,還是打獵游戲?)
“這樣的回答,明顯太幼稚了”(又是智力上的優越感?)
諸如此類,貫穿全文。這位東門打著文化正義的旗號去拆別人臺,整個過程享受得很嘛。這就是“皇漢”人士和草民們的區別,對他們網上寫文辯論是過不了癮的小兒科,一定得搞出個把舉世矚目的行為藝術來,才算得上豪杰!
設身處地試想一下,大漢之風果然不愧為“好漢”!當著求簽名的書迷和工作人員掌摑一位74歲高齡的學者!這么高難度的事情,一般的“草民”想做時未必不會臉紅心跳口干舌燥,打人不成,自己誘發個心臟病什么的就麻煩了。再加上還未出看守所就天下聞名,智勇雙全!
之三
嚴肅點看,漢網的幾位非難閻崇年的言論,連本人這個業余歷史愛好者都無法說服。按“東門”的說法他們是“先禮后兵”,試問“先禮”到什么標準時可以“后兵”?“百分之X的讀者認同我的觀點不認同閻崇年的觀點,我就可以后兵”,還是“閻崇年膽敢不和我辯論,我就可以后兵”?
把大漢之風的觀點擺出來討論一下,供參考:
【“列代農民起義的口號幾乎都是均貧富,唯有滿清,‘反清復明’的口號幾乎貫穿整個滿清時代?為什么滿清酋長自己都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慈禧更是提出了‘保滿清不保中國’?”】
我的回答:列代農民起義的口號幾乎都不是均貧富吧。陳勝吳廣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搞諸侯復辟;赤眉綠林起義靠的是讖諱說,“劉秀發兵捕不道”;黃巾起義用的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算它陰陽五行……土匪常常稱王稱帝,要么自稱皇家的將軍元帥,再往后還有打著救世主彌勒佛旗號起義的。軍閥混戰 常常稱清君測。“均貧富”的口號在哪里?
說起“反清復明”,體現的到底是民族矛盾,還是階級矛盾,還是政治斗爭的口號而已?倒是讓我想起了諸葛亮的“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他要反魏復漢,四次北伐看來是民族戰爭?南匈奴推翻西晉建立“漢朝”,晉是中國,還是“漢”是中國?都不是中國或者都是中國?南北朝,南方人稱呼北方人索虜,北方人稱呼南方人島夷,殺來殺去,最后鮮卑出身的“索虜”大隋戰勝了陳國的“島夷”,哪個才是正宗的“中國”啊?——“反清復明”,政治斗爭、階級矛盾利用的口號而已。
至于慈禧說的保滿清不保中國,難免讓鄙人聯想皇漢們心有戚戚的“中華民國”里,有人要保臺灣不保大陸,以此為理由一邊一國。掌摑閻崇年的好漢“大漢之風”,用慈禧的話舉證滿清和“中國人”無關,果然與民國精英登輝哥、阿扁哥心有靈犀啊。
歷史的話題一辯起來就沒完沒了。窺管見豹,不知掌摑事件其他的看客怎么想,就我看來,漢網的幾位好漢們的歷史功底頗有問題。所謂“先禮后兵”,這個禮字恐怕太過自以為是
四、 談談黎陽先生的《打嘴巴算輕的》
黎陽 先生寫《打嘴巴算輕的》一文,所用論據主要來自《閻崇年語錄》。然而閻崇年明確表示,這些所謂的“語錄”、詩詞、博客等等,根本是捏造的。不妨再看一遍此文:《閻崇年“語錄”和書中原話》([InstallDir_ChannelDir]Class22/200810/53829.html)
有人說,“只讀《鄧小平文選》,感覺鄧小平就是一個百分百的布爾什維克”,用來說明閻崇年的文章未必代表他本人的觀點。首先為這位朋友能從《鄧選》中讀出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表示敬佩!!——雖然我是在諷刺,但此人“聽其言、觀其行”的思路是沒錯的。
問題是閻老一個清史研究專家,他的“行”就是著書立言啊!論行,《百家講壇》看不出毛病,就說有“言”的問題;閻老的文章中看不出毛病,又說有“行”的問題——難道又要網民不明就里,便對閻老大加撻伐,搞有罪推定,好吧有罪推定也無所謂,但不要犯死循環這種低級的邏輯錯誤啊。
于是,本人不免想起了 黎陽 先生在另一篇文章中引用的 魯迅 先生的話:“無論是誰,只要站在‘辯誣’的地位的,無論辯白與否,都已經是屈辱。更何況受了實際的大損害之后,還得來辯誣。”
假設,僅僅是假設哈,如果閻老沒說過“語錄”中的蠢話——那么, 黎陽先生打算逼這位老者為自己沒說過的話去為被打事件“辯誣”么?
“辯誣”對當事人的不尊重是顯而易見的。不必找別的例子,我的這篇文字本身就是例子。為了與人辯論,我反復地提“當眾掌摑74歲的高齡學者”這樣的話,生怕情景不夠形象似的——有必要在此質問一下我自己:“你難道不是為了無聊的虛榮心,為了享受與人爭辯的快感才在這里喋喋不休嗎?”我嘴巴上一會兒“閻崇年”,一會兒“閻老”,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揪著打人的事反復說;如果真的尊敬 閻崇年 先生,至少會表現出為尊者諱恥的常規心理。我就是個偽君子罷了。
“打嘴巴算輕的”,這句話給閻老未必合適,給我這樣閑得蛋痛的人似乎反而合適——“打嘴巴算輕的”。 黎陽先生當然不會和我這樣的宵小犯同樣的錯誤罷?
五、 談談水火 先生的《使勁抽,沒錯!》
左派攻擊閻老的文章很多, 水火先生的這篇在觀點上有代表性:《使勁抽,沒錯!》([InstallDir_ChannelDir]Class18/200810/54008.html)
不得不駁,一駁就倒;而且是倒持太阿,授人以柄。這種立論方法,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看著讓人心焦!批評和自我批評不能忘記啊!
之一
舉一段水火先生的原文:
【網上隨便找一個視頻——《康熙大帝》第六集“削平三藩”,只要看一集,你就知道,“抽”得沒錯!
一、閻崇年反動的史學觀點,該抽!
這一集中,滿清削平三藩,是什么原因呢?閻崇年總結了三條:康熙“變局堅定、亂局鎮定、勝利后淡定”。總之,康熙臨危不懼,雄才大略,夙興夜寐,這才贏得了平吳戰爭的勝利。】
明擺著,該系列的講座的標題叫《康熙大帝》,內容自然是講康熙。《削平三藩》這集,自然也是從削平三藩的過程來講康熙本人。也得講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來歷吧?《毛澤東傳》里也得講講四渡赤水,力排眾議吧?
水火先生批評閻崇年,活做得不地道。人為給人一種錯覺,以為閻老把削平三藩的功績都算在康熙個人品質上。真相是否如此?
就在這集《削平三藩》中,閻老講到康熙削藩的動機,特別講了幾點原因,動情之處,看了便知。我部分歸納如下(可去看視頻):
“政治上,三藩割據一方,稱王稱霸,圈占土地,成為一方的割據軍閥”;“經濟上,天下財賦,半耗于三藩”;軍事上,吳三桂為保軍閥的位置,聽從洪承疇的建議,“不可使滇一日無事也”,通過在邊疆不停制造軍事沖突來表現自己的存在意義,“借這機會要錢要餉要糧”,“不斷制造邊釁”
“特別是吳三桂在昆明啊,建別墅建花園,樓堂會館,魚肉人民。有人說昆明城幾乎有一半成了吳三桂的私家花園”
要說這些內容美化康熙,有!上文與其說是康熙削藩的動機,更像是閻老自己支持削藩的原因。須知康熙肯定會思考“社稷”和滿族前途這些帝王本位的事情。只從統一、穩定、和百姓福祉的角度來談削藩的動機,這怕是正規的人民史觀吧?只是尚未談到人民創造歷史而已。
如果閻老要美化帝王統治,何必從人民史觀來談帝王的決策呢?如果閻老習慣用人民史觀來看待歷史,又怎么會去美化帝王呢?退他個千八百步,就當閻崇年在美化帝王,但他說削藩動機時是在人民角度來談,也是宣傳了人民史觀啊?好歹對半開吧。
平定三藩好比一碗美味的面條,人民種糧食生產面粉、農副加工品,是源泉,他康熙不過是做廚師的調調味道,讓食物發揮它應有的美味。然而當我說這餐館的面條好吃,夸這里廚師比其他廚師好時,水火先生若批評我“英雄史觀”、不尊重種田的農民,風馬牛不相及罷?
試問水火先生,“這種論調,該不該抽?”
之二
水火 先生引文:【閻崇年的殘暴意識形態,該抽……閻崇年:“經過八年的平叛戰爭,吳三桂是敗局,康熙帝是勝局,有些什么歷史經驗可以考慮?我覺得有三條可以考慮:一是不留后患。你看康熙20幾歲啊,他很堅決,對吳三桂是斬盡殺絕,不留后患……”】
為什么不把“……”代表的那幾句話寫出來呢?閻老用感嘆的語氣說完康熙對吳三桂斬盡殺絕,立刻說“這樣就把三藩撤了”,然后出字幕說明派了駐防八旗。“不留后患”的重點明顯是指撤藩的徹底性,卻又被張冠李戴和殺人扯在一起。
水火先生引文:【史料為真,是史學家開口說話的前提。這一集中,閻崇年為了證明吳三桂的驕奢淫逸,舉了一個史料……來源何處?《清朝野史大觀》!……所以我們花錢養一批“史學家”,目的就是讓他們去偽存真。但是閻崇年居然拿“野史”做吃飯的家伙。】
一句話,水火先生居然完全不懂史料的來源是什么?
現在清史、民國史、共和國史全部沒有所謂“正史”,我不知道 水火 先生打算從哪里了解近代史?
自己都說史學家做的事是“去偽存真”了,如果是老天爺自己寫正史再扔到人間,還用得著史家?野史歷來都是最重要的史料來源。沒必要整那些虛無的史學理論。推薦水火先生去讀一下裴松之注的《三國志》,算是中國人讀史的入門讀物之一,看看裴注引的史料來源和辯證思路。明確地說,形形色色的“野史”正是史學家吃飯的家伙!
寫文來反駁別人的學術霸權,反而卻用事實支持了他們設立的學術門檻,豈不諷刺?
至 于水火 先生所說,“神女花”一事,在基因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請教一下植物學家就知道“只能是鬼話”。試問口說“請教一下植物學家就知道”的 水火 先生,你有沒有真的請教植物學家呢?基因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為什么一個增產的雜交水稻還要付出幾代人的努力去找野生良種呢?
當年達爾文預言會有長吻蛾,吻長達25至30厘米,“我這個信念曾被某些昆蟲學家嘲笑過……”;而這種長吻蛾直到四十年后才被人發現。三國志里劉表養了千斤重的水牛,當時人也把它當成不可能;世說新語里提到三四尺長的珊瑚是當時的奇珍異寶……我不說“神女花”這個典故就是真的,我只想問水火先生,你又憑什么否定奇珍異寶“神女花”的存在?
再舉閻老在《康熙大帝·削平三藩》中的一段言論:
“就吳三桂個人品質而言,在明清松錦大戰期的緊要關頭,身為寧遠總兵,帶頭逃跑的,是他(義憤);李自成軍隊打到北京,背叛明朝,投降李自成的人是他;在明清山海關大戰,背叛李自成,投降多爾袞的是他;軍隊打到緬甸,把永歷帝弓弦勒死的是他;作為清朝的平西親王,起兵反叛清朝的還是他。吳三桂一生三叛哪……反反復復,孑孓小人……吳三桂的個人品質,同我們下一講要講的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傅山等等,他們相比,可以說是龍蟻之分!”
這一段較能體現出閻老對滿清統治一分為二的辯證態度。為 何水火 先生置若罔聞?反倒是 水火 先生文章中最后一段提到“‘指斥吳三桂是漢奸,就等于說滿族是外族’,(閻崇年的這個觀點)是胡說八道”,說閻老替漢奸吳三桂張目。如果認真看完了閻老《削平三藩》,還會犯這個人云亦云的錯誤么?真是遺憾!
六、談談閻崇年的“學術專制”
左派把閻老不和大漢之風等人辯論,當成學術精英話語霸權的典型來講。這個突破口也選得太差了!
之一
首先,考慮到《閻崇年語錄》的真偽,就連閻老開出“一是清史專業,二是在清史研究領域上有學術專著,三是必須有參加國際學術討論會的經歷”三條件的出處也未必可信。
而且這三點我也看不出犯了什么大罪。先不說閻老,假設是 易中天 老師開個講座,我發脾氣要去和他爭論三國問題,說他丑化諸葛亮和蜀漢政權,他憑什么要老老實實在那里跟我辯出個結果么?如果 易中天 老師涵養好,跟我辯到底,那中國想和他辯三國的人千千萬萬,每個都這樣對待么?文人不知輕重,自古如此。一個梁漱溟為自己面子爭論起來都沒完沒了,絲毫不顧與會人感受。全中國有多少人想像梁一樣和毛主席面對面爭論?排得過來嗎?
左派因為對近代史有許許多多不同于“主流”的理解,所以談起近代史的大事,特別是談起毛主席時,很難被“主流”教育出來的年輕人接受。現在 張宏良 教授、 黎陽 先生是網絡紅人,假設他們開個兩小時講座講近代史,下面混進來一群自由派青年提問,難道也跟他們辯論到底? 黎陽 先生的《如何看待毛澤東時代》有十余萬字;假設我一個字沒讀就跑來 和黎陽 先生爭論毛是不是 暴 君、獨裁者,難道也和我爭到底么?其他聽眾就都趕走好了?
大漢之風他們多少懂點歷史,但面對面的提問也就那么回事。一個不知為面子還是為炒作就敢動手打人、毫無體諒之心的大漢之風,憑什么要求別人給予自己平起平坐、辯論到底的學術尊重?假如這樣的人都可以獲得與閻老辯論到底的資格,全中國有多少想辯論清史的人可以照做?
有幾個人成了“學術明星”,是既成事實。明星與專家畢竟是兩回事。硬要他給辯論對手定低標準,也要他定得起啊。
之二
學術是做給誰看的?閻崇年講清史,是講給大漢之風看的?大漢之風講清史,是講給閻崇年看的?
都不是嘛。閻老講清史,給觀眾看。草根要講清史,也講給同一撥觀眾看。閻崇年開出與自己辯論者的三個條件來,難道是不準對方講給其他觀眾?閻老有他百家講壇那塊陣地,講他的專業清史,這也是多少年努力的成果。草根們何苦去稀罕這塊地皮?我們有博客有論壇有貼吧不去,要去擠百家講壇,它一個節目又擠得進多少個草根?看似反精英的論調,其實對精英的平臺最癡迷
至于漢網把閻老不和他們辯論解釋成學術壓制,更是可笑!
好比本人去追一個女生,要求她嫁給我;她不答應,我啪地甩她一個耳光,然后大罵“你憑什么不讓我娶別的女人”!她哪個字不準我去娶別的女人啦?倒是巴不得我不去煩她才對。
草根做學術,就要多想想怎么把自己的學術做好,推廣開來。網上左派網站越來越紅火,好文被到處轉載,憑的還不是自己水準高?真的有本事,人民一定會賞識。找自己的陣地好了。主流媒體暫時去不了,不去也罷。
七、談談“不挨打”的學術自由
言論不和,該不該打?不該!左派以為自己沒享受到學術自由,但我們起碼都在享受“不挨打”的學術自由嘛!己所不欲,莫加于人。“主流”經營了這么多年,私下里痛罵黨是邪教,毛主席是獨裁者、 暴 君的人大有人在,遍地都是。這些人就是我們的親朋好友同事同學。說服他們向左轉好,還是把他們全部揍上一頓?選后一條路線也要自己有這個體力才行啊
退個千八百步說,他閻崇年全都是錯的,左派言論全都是對的,但閻享受的“不被打的學術自由”也正是左派學者賴以活躍的基礎啊!今天左派對廣大網民吹捧說打人合理!明天左派有人開講座了,個把右糞揣著拳頭混進來就等機會打人,又怎么回應?指望廣大網民認可左派合理,還是自由派合理?網民都認可自由派合理,就可以打人?就可以“還算輕的”?“使勁抽沒錯”?左派的學者還開不開講座呢?
退一萬步說,即便你看到不爽的人可以隨便打,但也是一件策略上看極其愚蠢的事情。閻崇年在百家講壇上講了這么多期清史,觀眾群非常龐大。和某人爭學術,是要消滅他的肉體,還是要消滅他的言論對觀眾的影響力。
選前者,打人也沒用,無非讓自己出出名罷了,虛名而已。刺客聶政殺人后,刺爛臉皮挖出雙眼剖腹而死,別人都不知道他是誰,但肉體消滅的目的徹底達到了。漢網的好漢打人,是為了出名呢,還是為了言論自由?
如果想要和閻老爭學術,爭的對象就只能是觀眾。有的是渠道,有的是辦法。精英有精英的平臺,草根有草根的陣地。你一動手打人,瓜田李下,至少有一半的人會將此解讀為炒作,而且遠不止一半的人對打人因果的興趣遠遠超過學術之爭的內涵。至少漢網的這幫人就說服不了我,我就很看不起他們。爭名奪利,弄得兩敗俱傷,何苦?
八、談談“重兵護駕”的明星學者是否該下課
當批評閻老的聲浪成為主流,就越來越缺乏理智,不講策略了。把“重兵護駕”和是否該下課扯到一起,無稽之談!
新中國建國后,領導人哪個不是“重兵護駕”?怎么辦?都下課
“重兵護駕”要看防的是什么東西。戴著頭盔上工地,防的是難道是前后左右的工人?閻崇年、于丹在“重兵護駕”下去簽名售書,防的難道是來求簽名的讀者?
不去怪漢網施暴的行為藝術家們,反倒怪起抗暴的受害者啦?“重兵護駕”,就該對來求簽名的讀者橫眉冷目,惡語相向啦?家里裝了防盜門,鄰居造訪也要打出門去啦?
九、談談個別左派人士在輿論斗爭上的幼稚觀點
輿論斗爭兇險得很,走錯一步都要丟子的。左派輿論在閻崇年挨打事件上越錯越遠,令人遺憾!有人跟我說這不是對錯問題,而是策略問題,承認自己錯了就輸掉氣勢;而怎么說理怎么挽回,叫“戰略失分下的小動作”
說實話本人最反感的就是這類觀點。路該怎么走,無論對錯,總歸要自己來掌握。現在左派的輿論莫名其妙被一幫打人犯錯的人引導了,本身就很被動很丟臉,不剎車,反而想將錯就錯跟著走,什么主體性都丟盡了,往死胡同里鉆
次貸危機發展至今,中國要不要掏錢幫美國救市?還是壯士斷腕,因勢利導?
改革開放至今,要不要反思?還是要繼續更徹底地“開放”?
大躍進幾年里發生了嚴重的左的錯誤,要不要開個七千人大會檢討錯誤?對農民是退賠到底還是相反?
幾篇支持打人的文章都考慮不周。許多觀點看似有殺傷力,都可以被對立面利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這里盡量不把真正有殺傷力的反駁說出來而已
批評和自我批評,知錯能改是中國文化的傳統美德。如果以為這僅僅是美德就想簡單了,這還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行軍打戰,研究怎么擊敗敵人,也算是對敵人的一種“批評”;如果不敢搞自我批評,做不到知錯能改,就會被敵人抓住自己的弱點,打起仗來就是生死存亡的事情。百團大戰傷敵十指,批評做得不錯,自我批評做得如何呢?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前階段一帆風順,批評做得不錯;后階段可算大敗,自我批評做得如何呢?自己不搶先搞自我批評,敵人就會抓住錯誤不放。志愿軍后勤補給只有支撐7天進攻的能力,不預先算計好,就被美軍抓住時限反撲。
挨打事件本身是小時,卻被部分左派人士當成了攻擊精英們學術霸權話語霸權的突破口。后來知道閻崇年沒講《閻崇年語錄》上滿遺滿獨的混話,而那幫打人的漢網“皇漢”一族未必是什么好人,此時能不能停下來自我批評,承認被輿論誤導?
這方面真要學學孔子,孔子說“譬如為山,功虧一簣,止,吾止也。”當 魯國 君臣與他改革道路背道而馳時,孔子能毅然出走周游列國。毛主席領導下經歷無數艱辛才建立的黨,一旦出現了當權派,“解放軍不跟我走我就去井岡山搞革命”,號召群眾“踢開黨委鬧革命”。這些都是魄力!必須有這樣的魄力才能讓事情走上正確的道路。
閻挨打只是小事,批判精英的話語權威也非當務之急。因不明了的學術之爭打一位受公眾尊敬的高齡學者,這都說打得好了,怎么團結對事情不甚了解的普通群眾?真打得好,講得出道理來也罷。連腦筋偏左的我都說服不了,憑什么說服早就習慣主流價值觀的普通群眾?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不明真相的偏左網友盲目叫好,全部加起來又有多少?大片大片的中間派被嚇跑了,追都追不回來。
十、既明且哲,難矣哉!
韓非子寫了許多篇很棒的文章,探討游說君王的危險與困難。然而韓非子在游說秦王過程中得罪了秦王,于是被官僚聯手整死了。司馬遷寫史記寫到韓非,悲嘆他能寫出《說難》這樣的好文章,卻不能用文章中的道理“自脫”。
司馬遷本人卻也因和韓非子類似的錯誤,被憤怒的漢武帝下了重刑。這個事在漢書中有記載。作者班固談到司馬遷悲嘆韓非,自己卻不能擺脫同類的命運時,引用古文說“既明且哲”難矣哉!評價說司馬遷的境界還不夠高
然則班固晚年也卷入了朝廷中的政治斗爭,下獄后被仇家整死。后漢書里記載了詳細經過。后漢書的作者范曄看到了班固評價司馬遷的話,留下評語批評班固只看得到別人看不到自己,做不到致論于目睫
后來,范曄也卷入朝廷的政治斗爭,被當作陰謀顛覆政權的小集團的首領處決了。
數百年的循環至少說明了一個事情,批評和自我批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自我批評不僅僅是原則或品德,還是重要的能力,必須積累、培養的能力。只把批評別人當策略,不把自我批評當策略,總有被自己否定的時候。或者我這篇文字本身就是一個缺乏自我批評的范例。也好!
通宵寫文,思維越來越遲鈍;文中內容要休息過后才能自我反省,觀點、言語不當之處肯定有,先道個謙再說!時間倉促,且戰線拉太長,文意、文風不連貫,沒有精力再做修改。見諒!到此為止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