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表姐在鄉下有一幢漂亮的兩層混凝土結構的樓房,我在那里很是住了幾個晚上,可真是舒服!窗明幾凈,空氣清新,寬敞的廚房,寬敞的客廳,層層有主臥室,有客房,有衛生間,洗澡有太陽能熱水器。樓房前面有寬敞的院子,可劃成幾區,這區種種花,種種草;那區養養雞,養養鴨,搞搞庭院經濟。特別是晚上,那可是叫涼快!這樣的酷暑,我只是偶爾用一下電風扇,一覺睡到天亮,睡得那個踏實,一個字“爽”!在這里過日子,那才叫做愜意,與表姐縣城那擁護不堪的糕點店來說可謂是天壤之別。這樣的環境里的樓房對城里人來說,那就是別墅!那可是大款們才能擁有的舒適生活。
看到這里,有人心里也許會嘀咕,你那表姐是不是腦袋瓜子有問題,放著鄉下那么好的別墅不住,偏要擠到縣城過那樣異常不舒適的生活,要不干脆在縣城買房。其實,我表姐做別墅的錢就是她在縣城開糕點店賺來的,要是呆在鄉下,也許她現在只能住在原來的泥巴屋里,雖然辛辛苦苦賺了兩個錢,但在城里買房太昂貴了,一買房就相當于替開發商忙活這些年,弄得不好還會成了負翁。想開點在鄉下置幢別墅,手里有房心不慌,就好象樹有個根一樣,讓人心中有踏實感。還有人會問,那你表姐怎么不在做了別墅后再回鄉下開家糕點店過過舒適的日子呢?我也在想,是呀,在鄉下開個糕點店,又可住在自家的別墅里,美美地過日子,那該多好呀!可是事實是,你只要在農村隨便轉一下,你就會發現農村人丁不旺呀。沒走上幾步,你就會發現一些沒人住的空房子,從一些房子門前的荒草就可知道主人已經多年沒有回家了,有些房子還是泥巴屋,四面墻體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坍塌,不知道主人是在外面發財了置起了新的家業,還是生死不明,亦或其它?當然更多空房子的主人就像我表姐一樣一家人都在外做生意或打工,一年難得回來趟把,當然他們的房子就不見得是別墅了。甚至還有些農民發財后,財大氣粗,舉家進城,鄉下的老房子就空在那里,說是他的發家房,不能賣,這樣就憑它年復一年的雨打風吹去。除了隨處可見的空房子,在農村與之對應的是難得一見的健康年輕人,大都是些中老人、小孩,還有一些身體有些殘缺出不了外的年輕人。有些村莊竟然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常年在外,少的也有三分之一左右,呆在農村各家守著幾畝田能有什么出路?能富起的終究是少數,大部分人只能餓不死。人丁如此不興,我想鄉下開個糕點店也難以糊口,除非她學雷鋒,不賺錢只為人民服務,只為滿足人民的物質需求。
在農村,我體會不到中國計劃生育的必要性,人太少了!可是一到了城市,我們就都有了一種感覺,人太多,太擁擠了.乘車擠,走路擠,賣買擠,就連看病都擠……那上下班高峰期的人流和車隊,一幢緊挨一幢的住宅樓,擁擠的市場、商店……都市的人們天天都生活在你碰我撞之中。有些人天不亮就得忙亂起來,胡亂吃些早點就得趕車,因為住的位置離上班的地方也許坐公交得一個多鐘頭,要是碰到堵車,那只能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你看我們的首都北京,一環到二環,二環到三環,三環到四環,四環到五環,五環到現在的六環,隨便坐公交一走,就得個把小時,相當于農村鄉下到縣城的路程。你看城市那處處聳立的高樓大廈,動輒七、八層,十多層,幾十層,一旦上去了,還真不愿輕易下樓,那里像鄉下,也就兩三層樓,上下樓太方便了,房子面積還就是大,上上下下動輒就幾百平米,還有院子等配套設施,相對而言,城市里的房子就是昂貴的火柴盒,頂多也就是個抽屜。那么多人,那么多車,那么多……空氣肯定沒有鄉下的清新;喝的水也肯定沒有鄉下的山泉水甜,弄得不好還得面臨水荒;還有一個那就是吵呀!連夜晚睡覺時都不能圖個安靜。最近我從杭州西湖邊上坐公交到東汽車站,六點多鐘有車,我四點半左右就上了公交,滿以為時間綽綽有余,誰知走走停停,竟花了一個多種頭,就在我正在擔心是否誤了車時,卻被告知,我要坐的那輛車要到北汽車站去坐,打的也要二、三十分鐘,還不見得趕得上,只得由煽客轉手,高價坐過路車,搞得是狼狽不堪,心中只能暗生感觸:杭州太大了!出行真的太不方便了。
我常想,要是農村的人大都不出去,不拚命地擠到那城里去,大家在農村好好地干活,種種水稻、麥子……現在油那么貴,豬肉那么貴,大家就好好養養豬牛羊……,種種油菜、花生、玉米、大豆、茶子樹……也就不至于人家拿自己的油作物來做生物燃料,就害得我們油價,肉價翻了翻,最終導致物價飛揚。本來人家自己的東西愿拿來做什么關我們什么鳥事,只有自己有造血功能,才不會被人家連累了,才可以反過來我們打個噴嚏人家就得小心。農村真的沒有出路,農村真的沒有發展?農村要做的事好象還挺多的,首先農業機械化在中國就還沒有實現:耕田用拖拉機,播種用播種機,插秧苗用插秧機,割稻子用聯合收割機,運輸用汽車……當然這是一家一戶不可能實現的,需要國家將農民組織起來,在農村實現集體化,逐步將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強克服自然災害的能力。在些基礎上積累資金,就可建些農產品深加工的工廠,或者因地制宜建些其它各種類型的工廠,大家種田的種田,上班的上班,呼吸著農村帶著泥土芬芳的空氣,吃著自己種植的綠色蔬菜,住著兩三層樓幾百平米寬敞的別墅,再加上村村有小學,鄉鄉有高中……我敢肯定:打死他們也不愿意擠到城里去!城市也就不需要無限擴張了,城里人也就不會那么擠了,房子自然也不需要建那么高了,出行也就不會那么擁擠了,車子也少了,噪音也沒了……城鄉也就沒啥差距了,這樣城鄉居民皆大歡喜,大家都舒舒服服地過日子,愜意地生活!盛世呀!
放著這樣美的事情不做,國家偏要逼著農民去城里打工,真不知道是什么居心?并且這種逼的勢頭還愈演愈烈。
看看吧!大家都擠到城市里去,學生的數量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城市里隨便一個班都有7、80人,甚至有的所謂名師執教的班上竟達到120多人,逼得老師都用上了擴音器,這也許是與時俱進的一大景觀吧。
大家看看,教室是擠得連門都關不了,下課時,許多學生從桌子或椅子上爬出教室,大家注意是“爬”出教室的,走是走不出來的。本來一個班正常的也就頂多四十人左右,也就是說一個應該呆四十人的教室卻擠進了八、九十人,翻了個番,甚至幾番。我想冬天門窗一關,里面的氧氣夠不夠都成問題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農村教室的寬敞,有的一個教室才幾個人,人數是個位數,學生都快沒了,教師的配備自然就跟不上了,只能維持上一下語文,數學這兩門所謂的主課了,學校也只有坐等著關門大吉了(農村只有鄉鎮中心小學才能正常運作下去)。這不,縣城的學校是隔三差五就要招聘教師,搞得鄉下的老師是八仙過?!黠@神通,就是擠破了頭也要進縣城,把當官的又笑死了——又可以大撈一把了,進不了城的也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種。這樣一來,有些本來還會呆在鄉下的農民一看,家里的學校都成這樣了,為了子孫后代的長遠發展,還是想辦法讓孩子擠到城里去讀書吧。小孩去了大人也就不得不跟著去,鄉下的人就更少了,農民就更會想方設法出去,惡性循環呀!這樣下去,新農村建設只能是海市蜃樓!
記得有一次,我去村里碾米場去碾米,一位老翁排在我前幾位。我這里碾米都是按一袋一袋收錢的,所以大家都會盡量裝滿些,這樣一蛇皮袋也就有八、九十斤谷,碾出來的米就有六十多斤。當米從碾米機里出來流到地上的盆里時,你就得用簸箕將米鏟起裝進自己的蛇皮袋里。只見這位老翁顫顫悠悠一只手端住盛了米的簸箕,一只手還要牽住蛇皮袋,畢竟上了年紀了,手腳不靈便了,協調不了,沒倒幾下,地上就漏了不少的米。,可是周圍不少人可能見慣不怪,竟沒有幾個人伸出手來,我想畢竟單干了——各顧各了。我上前伸出手幫他牽住袋子,他便兩只手端簸箕,輕松多了。一袋米裝好了以后,他將袋子綁好,然后又是顫悠悠想將它提起來放到門前的板車上,可是他那干枯的胳膊根本就沒有多在的力氣,他那不是提,確切地說他是在拖,我一把拽過袋子,將袋子放在他的板車上,順帶把他的糠也提上了板車。他邊拉起板車,邊轉過臉來向我表示感謝,也許是那幾下動作把他累壞了,那聲謝謝的話語是那么的含糊不清,怎么聽怎么帶著哭腔,臉上的笑容也是強行擠出來的,這那里是在表示感謝,不知道還以為他在哭呢?看著他拉板車蹣跚的腳步——那也是在拖著走,我才發現他的年紀奔八十了,我想他的兒女們肯定都出去了,老伴可能也不在世了,他就一個人孤苦伶仃地呆在家里,自己照顧自己:碾米、劈柴、煮飯、洗衣服……也許他那時死了都沒有人知道。我想幫他把板車拉回家去,可是轉念一想,幫得了他這次,幫不了他下次,再者也快輪到我碾米了。
中國的最大問題是農民問題,只有中國的農民過上了幸福的日子,中國才迎來了真正的盛世。可映入我們眼簾的卻是個空巢農村,蕭條的農村,中國到處都是顛沛流離、背井離鄉的農民,農民有別墅也住不上,八十歲了還要自己去碾米……如果說這也是盛世,那可真是睜著眼睛說瞎話,讓人切身理解了什么叫做自吹自擂、厚顏無恥、恬不知恥!其實中國與盛世只有一步之遙,只要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產黨。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