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晚年擔心有人會投降的一點“文化基因”根據
春天的驚雷
毛澤東和魯迅一樣,對國人——尤其是識字分子——的舊思想觀念、舊的心理習慣,了解得十分透徹。歷史革命中,一些人(也主要是識字分子中少數人)或變相的、或直接的、或公開的、或“拐彎抹角”的、或戰埸上的、或取得政權后演變的……等等投降形式,可謂是每個革命階段均有。
從文化基因上分析,拙見以為,從唐宋之后,凡屬“革命激動中”的投降,大抵全是封建主義的傳統觀念作祟之故。毛澤東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讓國人研究法儒斗爭,研究《水滸》。就本網民的“經歷中的認識”和“認識中的經歷”,我現今是認為:我們社會主義的危險,一方面固然來自反社會主義的反動派,另一方面則是,我們人民內部有人自覺或不自覺地用封建主義的傳統觀念、甚至用資本主義冒充社會主義。
建國以來的情況表明,這種可能在某些“識字分子中的少數人”那里,有的已變成現實(公開提倡資本主義)。在本網民的認識“詞典”里,是將這一情況闡釋為“習慣性投降”的。
首先,在社會主義高歌猛進的年代,作為傳統文化的觀念性存在,千百萬人舊的習慣觀念,有時不自覺地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把社會主義,理解成與傳統文化完全一致的東西(過去有些人把它們作為一致的東西去貫徹),在實踐中不自覺地(這就是說,不一定都是別有用心)重演封建主義,并且還十分誠實地“振振有詞”“理直氣壯”。這!!!!是一種典型的習慣性“歸舊”。
接著——而當這些本來屬于封建主義的東西,在現實中造成禍害時,在一定時間里,當事者和另一些人,卻又有意無意地把責任加到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社會主義的頭上,使社會主義的本來光輝遭到貶損。這種對很多人來說是無意“習慣歸舊”,——被某些“識字分子”利用后,即成了十分絕妙的栽贓術;并集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偽巧變化之大成,極具特色,很有蒙騙作用。這時,“習慣性歸舊”則被演變為“以攻為守”式的投降。
這兩種投降形式,——對某些人來說,也可視著“一個投降過程”的兩個“小階段”。
以上兩個“小階段”,在其具體表現形式上,——對一些已屆“知命”“花甲”之年的忠誠的社會主義者來說,如今都已歷歷在目,并開始了深刻反思:
其表現,通常為左右無常,令人不可捉摸……。從意識形態方面來說,在歷史上,中國人有“崇公”的價值取向。這一取向,曾配合其它因素,成功地阻擋了以徹底利己主義為特征的資本主義在中國的進軍。但是,究其內質,——本網民曾在其它文章中反復論述:是半公半私的。這就決定了它的“反復無常、左右無常”。中國近代的屬于革命性質的變革,常常“轟毀”在這一無常中。
二十世紀50年代后,在毛澤東的社會主義革命后,它又故態復萌,又給社會主義造成困難。它不提倡“私”,然而卻又不是真正誠實的“公”;它提倡公,卻又對“私”含情脈脈。有一則民間順口溜,其“質”展現得最為淋漓:國外有個加拿大,中國有個大家拿;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于是乎,取中折衷,圓圓滑滑,實質問題的爭取和爭論,通常被回避;趨時應世的精巧手段常常在現實中“飛揚”。由是,也就自然有了極少數識字人的投降“伏筆”。所以,毛澤東曾說:要改變這一點很難呢!不過,難也要改的,否則要我們共產黨干什么!這里,毛澤東已明白看到了舊社會制度賴以存在的舊的文化基因。
是啊!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要求誠實的公、有真正的集體主義、有獨立的人格尊嚴、有坦率的不同意見的爭論、有實心實意的不遺余力的工作、有不怕曲折困難的勇氣、有改正一切已被實踐(這種指的是“大實踐”,不是暫時、局部的成敗得失)證明是錯誤的求實精神、有敢于探索和堅持正確原則的嚴肅態度……總之, 真正的毛澤東式社會主義(它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指望通過三、五十年,百年革命來完成,恐怕是幻想)在中國的實質性進軍,必須在堅持物質創造的同時,在思想領域,要以“舊文化基因”為改造對象;民族靈魂的重塑改造,當以全新的道德為基本點。并且也要有一定的特殊手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