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的經濟發展把每個人的根基連泥拔出,你不再屬于某個固定的群體,工作的壓力與不穩定逼迫每個人在現實中尋找第二條路或第三條甚至更多的出路才能維持基本的生存。現實隨時都可以把你原有的生存環境毀壞,把你謀生的飯碗打碎,把你逃生的大門關閉。于是多棲化生存趨勢便成了當今中國人迫不得已的一種自救式的掙扎。
農民工:典型的兩棲生存群體!
農業的薄弱已經支撐不起日益高漲的生活成本,土地的朝夕不保,令農民恐慌不已,為了生存在中華大地這片熱土,延續千年農耕文明的農民被迫離家外出謀生,南男女女,大大小小,浩浩蕩蕩的打工潮,南下北上,流淌在密如織網的交通干線上,形成了一道蔚為壯觀的獨具中國特色的風景線。
忙時,在家種植收割莊稼,閑時外出打工掙錢,于是原本熱鬧的鄉村一下子寂靜下來了,強壯勞力紛紛外出為城市建設,唯留下孤寡的老人與孩子獨守著生我養我的村落。農村,已經空巢!
如果說,養育了中華民族的農業文明是海洋的話,那么工業化時代則是陸地。農民,從海洋爬到陸地生存是一個艱難的進化過程,一些人能夠逐漸適應陸地生活而生存了下來,而更多的人則在陸地上吃盡了苦頭,受盡了侮辱,帶著滿身的傷痕被迫還鄉,退守到原來的一畝三分地。
客觀地說,農民工是身兼農民與工人兩種行業角色的群體,比單純務農民有了較大的進步,適應社會的能力也逐漸增強,這種兩棲化的自然考驗練就了他們在惡劣經濟環境下過硬的生存能力。這無疑是一種適應未來社會經濟氣候變化的進化趨勢。
城市弱勢群體:適應多棲化生存是當務之急!
除了農民工,大小城市里大量的弱勢群體則是適應多棲化生存的客觀之需。沒有三險保障的失業全體,小市民,面對高房價教育高收費醫療高收費,工作收入的不穩定性,除了積極應對外別無它法,白天干一分活,晚上再找一份零活干,或者一邊在城市工廠上班,一邊在郊區養豬,只有這樣,你才能勉強適應這個陀螺式飛轉的社會發展變革。
影視明星們,教授們,醫師們都是多棲化生活的典型,他們起步早,收入高,納稅少,生活體面,多棲化生存狀態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快樂,一種炫耀,一種充實;對于弱勢群體而言則是一種無奈,一種辛酸。
不光藍領階層,即便很多城市白領階層迫于生活壓力,夜晚也要放下架子,去夜市擺個地攤掙點錢以補貼一下生活消費開支。
其實,在中國除了率先以各種手段致富的富人之外,絕大多數人恐怕都要加入多棲化大軍隊伍中去,誰快速適應多棲化生存的進化要求,誰就能在這個充滿壟斷,私有的社會中生存下來。
多棲化:是進化還是異化?
深入的談一下多棲化生存模式,筆者以為還不能武斷的認定這就是一種進化。本來,無論陸地還是海洋,都是一種自然的生存環境,在一個氣候正常的生態圈內,陸地與海洋里的動物是沒有必要相互進入對方領域的,只有在氣候發生災難惡化時,才會發生陸地動物下海,或者海洋動物登陸的現象。對于多棲化生存,或許是一種進化,或許更多的是一種異化!
當代中國,官員靠灰色收入逍遙,人民就只能靠多棲化勞動生存了,悲乎?喜乎?
2007.6.1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