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誰也無法阻擋中國的崛起
社會上的各種力量都是相互牽制的,最終形成的合力劃出歷史的軌跡。
社會運動總歸是人的運動,社會的不同組織運動方式是歷史發展的自然產物,是各種力量不斷斗爭的產物,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過程。
近代中國歷經各種磨難而未亡國滅種,這一現象本身就表明各種外來的敵對勢力及內部的反動破壞力量并不足以消滅中國,這意味著中華民族的肌體里深深的蘊含著某種力量,這股力量韌性十足,即使在中國最危難的時候也未曾崩潰,真可謂天不能亡地不能埋。
中國選擇什么樣的崛起復興之路,也并不是哪個個人所能左右的,而是當時具體的各種不同力量斗爭的結果。
首先來看中國共產黨的成長之路來說吧。在反圍剿的斗爭中,在前三次反圍剿斗爭中,在毛澤東的領導下都取得了勝利,可結果毛澤東依然被排斥出軍事領導層。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當時中共上層的多數領導人的頭腦中還迷信蘇聯,所以留洋派得以剝奪毛澤東的權力。而這種思想氛圍的現實加上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毛澤東顯然處于少數派的境地,結果毛澤東被排斥。但隨著第五次反圍剿的重大失利,在殘酷現實的教育面前,人們的思想不得不面對現實的強烈震撼。人們經過對比前后不同情況下反圍剿的結果,思想上也經歷了兩種不同路線的斗爭。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人們開始理解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意義。到了此時,毛澤東的觀點開始得到更多的人的自覺認同。力量開始發生變化,毛澤東由少數派逐漸轉為多數派。歷史的發展選擇了毛澤東,成就了共產黨。
建國后,也存在中國今后發展選擇什么道路的問題。具體選擇什么道路,將取決于當時中共中央里各種力量斗爭的結果。憑借在戰爭年代建立起來的崇高威信,毛澤東成為多數派,故而毛澤東此時的主張基本得以執行。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和干擾行為,但是毛澤東的主張還是得到了基本貫徹的。經過社會主義改造,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城市里工人逐漸感到作主人翁的感覺,兩參一改三結合的工廠改革,就是落實工人地位的具體措施。農村里也推行集體化的路線,組織起來的農民體驗著集體的力量,在集體里進行著民主意識的熏陶。在公有經濟的基礎上,各種教育醫療的公益事業逐漸成長,人們感受著一種別樣的生產生活方式。雖然國家正在進行的工業化擠壓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畢竟生活水平那是比解放前高多了,從舊社會過來的群眾比較不同時代的生活感受,他們當然從內心里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日子暫時比較辛苦,但是在公有制的支持下,未來的好日子終歸是有盼頭的。
但同時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的思想也沒有閑著,傳統的官本位思想開始不斷地侵蝕著,一些人的官僚主義思想開始嚴重起來。如果這種情況不能及時地給以阻止的話,發展下去后果不堪設想。毛澤東決心探索新型的民主監督機制,發動群眾對干部進行批判監督。雖然文革成功地在一段時間內防止了官僚主義繼續惡化,但運動本身的一些過火行為也引起了相當多數干部的反感。中共內部的力量開始悄悄發生轉變,毛澤東的路線開始被懷疑。等到毛澤東去世后,毛澤東的路線開始被逐漸排斥。這一切現象其實本身都是無法避免的,而是當時各種力量斗爭的必然結果。
排斥毛澤東的同時,文革中實行的群眾民主監督也同時被排斥了,甚至寫進憲法中的有關條款也被刪除了。雖然群眾民主監督的制度化努力中斷了,但是文革中啟蒙的民主意識畢竟象星星之火一樣播撒在群眾的頭腦中,孕育在中國社會的新文化中。
群眾民主監督制度建設的中斷,直接導致官僚主義思想再次不受制約的逐漸泛濫,與之相伴的是腐敗現象開始擴散。因為官僚主義思想是與人民利益背道而馳的,故而官僚主義泛濫之時也就是群眾利益不斷被損害的過程。群眾的政治經濟文化利益不斷被損害的過程,就必然引起人們思想的強烈變化,包括一切正直的黨政干部的思想都不可避免地發生變化。在思想上,他們重新回味毛澤東的教導,開始逐漸理解毛澤東的一片苦心。思想轉變的同時,也就意味著社會力量開始發生變化。
歷史總是波浪式地辯證前進的,人們的思想也在辯證地發生變化。社會上力量轉變的同時也就為中央抓住時機展開反腐敗運動提供了社會基礎。如果沒有官僚主義者的倒行逆施,人們的思想就不會發生那么大的震撼,結果必然導致社會各種力量進行重新整合。人們必然擁護中央的反腐敗舉措,當然,與此同時,各種腐敗分子也將盡一切可能展開反撲。在這個斗爭過程中,不排除某些地方某些時候的腐敗分子還異常囂張,甚至導致一些善良的人遭到腐敗分子的傷害,但是由于社會力量已經發生根本的改變,所以從總的趨勢來說,人民的力量一定會在中央的領導下徹底打垮腐敗勢力。
排斥毛澤東的同時,計劃經濟也逐漸遭到很大程度的否定,并向市場經濟轉變。一些資產階級右派也以為時機來到,趁機借改革之口鼓吹私有化,并把私有化同市場經濟等同起來,意圖渾水摸魚。右派的主張迎合了腐敗分子的需要,得到了腐敗分子的大力支持,同時有一些雖然不算是腐敗分子但是理論水平不高的干部也跟著干了不少糊涂事。但是,私有化泛濫造成的惡果同樣反過來教育了群眾,右派這次又作了一回不錯的反面教材。反過來,這也促進中央加強宏觀調控,力保社會穩定。
在國際市場的博弈中,中國越來越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由此中央倡導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張得到了社會的良性呼應。這一切也是現實社會斗爭中必然引發的人們的思想反思結果。現實是最好的老師,它會教育人們成長。重新確立自主創新方針,標志著中國崛起將具備更堅實的基礎。
市場化的泛濫造成社會各種矛盾突出,也造成人們越來越深切的反感。在這種情況下,中央順勢提出和諧理念,自然就容易得到多數人的認可,達成新的改革共識。和諧理念的提出同時也贏得了世界其它國家的呼應,因為世界也不安寧,世界人民也渴望一種新的世界秩序,能夠更好地生活。中國成功地在文化思想理念上提出了能夠取得世界共識的新理念,這無疑是發出了中華文化復興的信號。
中央還開始展開基層民主建設的探索,開始加強黨內民主建設,以期通過黨內民主建設帶動人民民主建設,這是一種很好的設想。加強民主建設將是從根子上逐漸鏟除腐敗問題的重大舉措。
經過半個世紀的社會主義探索,經過多方面經驗的對比參考,毛澤東所提出的一些重大思想原則重新為人們再認識,中國社會的各種力量自然地發生著新的整合,同時社會的合力也在發生新的變化。經過重新變化整合后的各種力量將在新的歷史基礎上展開新的斗爭,新的合力一定會劃出新的歷史軌跡。這樣的軌跡一定是依照辯證法的原理,波浪式地向前推進。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