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寧:2006年的中國老百姓 2006年老百姓的日子有喜有憂,說好聽點喜憂參半,說難聽點憂大于喜。我選取若干個點梳理一遍。 吃低保的、從社保渠道領養老金的,好歹加了點錢,平均大抵在每月每人百元以內。比起公務員們平均每人300元以上的增資標準,雖說少了點,好在中國老百姓厚道,特容易知足,加錢不計多少,加總比不加要好。譬如我母親就是這么想(講)的。 股市活泛了,特別是下半年,上證指數連續創出歷史新高。多半散戶解了套或正在解套,一部分散戶開始有所斬獲。對有點余錢炒股的百姓,股市變暖猶如“冬天里的一把火”。 低收入者雖增了點收入,但下半年糧油肉禽蛋漲價了,部分大宗農副產品和糧油制成品的價格跟著看漲。水電煤氣等公共用品價格一直悄悄上漲,理由說是“價格不能長期倒掛”。因為這類漲價直接影響低收入家庭的生計,媒體報道時總如履薄冰,通常王顧左右而言它。 找工作越來越難,文化低的、技能差的首當其沖。廣州等許多大城市迫于治安持續惡化,打起了限制“低素質”入城的主意。文化高的,甚至高學歷如碩士博士之類,找飯碗也不容易,至于本科生,已不如20年前的高中生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但市場準入制度并未明顯松動,相反,行政壟斷繼續強化。小企業尤其是“微型私企”仍在大批死亡,相應的就業崗位隨之化為烏有。 本年度對百姓利益攸關的宏觀調控其實就是樓市調控,政府隔三差五出臺調控舉措,月月都有樓市新政頒行,百姓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回回破滅房價下降的念想。房價不光大城市繼續漲,二三線城市也你追我趕,大有后來居上的態勢。 家庭境況一般以下的,都從牙縫里省錢用于“教育投資”,指望子女有個好前途,別落個如父母輩下崗分流受窮(苦),低收入家庭借貸也要供子女讀書跳“龍門”。可是,優質教育資源依然向高收入者和權貴階層傾斜,反過來,如上世紀初“福特流水線”般生產的本科生和碩士博士們,卻成為勞動力市場上“廉價商品”,不要說獲取較高的投資回報,連償還助學貸款都挺難的。當然,有家庭背景的人們依然不擔心找不到好職位,又是一種馬太效應吧。 看病難、看不起病、不敢看病的困惑仍在加劇,百姓望穿秋水,醫改咋個改法仍云山霧罩。反商業賄賂,出現多起“紅包醫生”集體“罷醫”,令有關方面投鼠忌器不知所以。 這一年,中國經濟繼續“大紅大紫”,官媒歡慶連續第四年2位數增長。可本周一公布的“2007中國社會形勢分析暨《社會藍皮書》”在回顧2006年時承認:貧富懸殊仍趨擴大,城鄉居民組群的收入差別居然擴大至18倍,社會階層的社會地位層級越往下,對改革直至對整個社會的認同度越低。 宏觀經濟形勢一派大好,多數家庭的微觀經濟形勢卻與此脫節,低收入家庭連“小好”都談不上,就是“中收入”家庭也不敢輕言“小好”。作為“不好”的反映,最直觀的就是內需還是挺不起來。于是,官媒反復誘導百姓擴大消費——就差把消費說成“愛國”了。可是,“新三座大山”越來越沉,不但壓得低收入家庭直不起腰,就是寫字樓里的所謂白領階層,住房按揭也壓得他(她)們氣喘吁吁哩! 本年度,叫得最響的口號是和諧社會,不光做宣傳,政府確在許多方面推出了一批具體舉措。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社會矛盾日積月累,未等舊的消解,新的又層層疊加,何況,和諧不只是社會的,還包括文化的、政治的、法治的和經濟的。所以,尋求和諧是個歷史過程,一時半會兒“遠水難救近火”。 明年的經濟一定又呈“艷陽高照”,但“蛋糕”的分享依然是個問題,明年這時候,咱們再議2007年的中國老百姓。 來源:《中國保險報》 |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