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章立凡:腐敗成因難探討——先父章乃器與梁漱溟佚事之一
梁漱溟先生比我的父親章乃器年長四歲。父親1921年在北平郊外的北通州京兆農工銀行當會計主任時,梁已經在北京大學哲學門(系)講授印度哲學。由于從事的職業不同,雖同住古都,卻無緣相識。與梁先生同齡的毛澤東那時也在北大圖書館抄寫卡片,住在準岳丈楊懷中先生家里,經常開門迎送這位已成名的學者,不過梁先生說對他記憶不深。
父親與梁漱老的相識,應該是在1939年重慶各在野黨派發起“統一建國同志會”(民盟的前身)時期。這年的11月下旬,“第三方面”的三黨三派負責人在重慶舉行會議,參加者有國家社會黨的羅文干、羅隆基、胡石青;青年黨的曾琦、李璜、左舜生、余家菊;第三黨的章伯鈞、丘哲;救國會的沈鈞儒、鄒韜奮、張申府、章乃器;中華職業教育社的黃炎培、江恒源、冷遹;鄉村建設學會的梁漱溟;以及無黨派人士張瀾、光升等人。章乃器、左舜生等起草了《統一建國同志會信約》和《簡章》。但后來父親因反對《日蘇中立條約》而退出了救國會,沒有參加民主政團同盟(民盟)的發起,而于1945年與黃炎培、胡厥文創立了民主建國會。梁漱老則一直參與民盟的工作,并一度擔任秘書長,直到1946年底脫離民盟。
1950年梁漱溟來到北京參加全國政協的工作,父親那時是政協的財經組組長,開始有機會共事。兩人50年代先后受到毛澤東的點名批判,但一直共事到1963年父親被撤銷全國政協委員職務為止。他們都是極有個性的人物,因堅持自己的政治見解,被視為“反動”甚至“頑固”的“反面教員”;但從個人交往上,似乎是“公誼”多于“私情”。從父親的日記和回憶錄中,我查到若干有關梁漱老的記載,特整理成文,作為對這兩位民主先驅的紀念。文中未標明出處的引文,皆源自父親的日記。
1951-1952年“五反”運動期間,以工商界人士為主的民主建國會受到沖擊,統戰部曾提出 “火燒工商界,打劫民建會”的口號,父親在民建會內被連續批判了八個晚上,認為他的觀點代表了資產階級的利益。過火的斗爭造成一些企業家自殺,民族航運巨子盧作孚就是在這種形勢下離開人世的。但在全國政協的學習座談會上,卻有人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盧作孚自殺的前一天(1952年2月7日),父親在日記中記載,與會者正為“資產階級猖狂進攻”的提法爭執不下,引起爭論的人是梁漱溟。
一開始是哲學家張東蓀不陰不陽地說:“商人到社會主義都要發財。……非有徹底覺悟,資產階級即不夠朋友?!?/p>
接下來梁漱溟發言:“看到‘猖狂進攻’心不安。奸商——商人——資產階級并不相等?!M攻’太夸大,說不上階級斗爭。力子(按:指邵力子)告[訴]我不反攻無產階級政權即垮,才初步想到也可以說是階級斗爭?!?/p>
針對認為“不要資產階級”的口號“太刺激”的觀點,政治學家鄧初民分析說:資產階級是“由革命到反動,由唯物到唯心”。帝國主義壓迫時民族資產階級有兩面性(可以革命,但不能領導),到解放后無敵人壓迫,進步性消失了。這次資產階級“客觀上是進攻,主觀上不自覺”。他還說:“小資也是資。[大]資糾正了,小資也自然糾正,再不反我也要貪污?!?/p>
梁漱溟再度發言:“‘進攻’的提法沒分寸,資產階級主要是工[業]資本家。[用]‘侵蝕’比‘進攻’好,[對]‘進攻’可提高警惕”。他“要求人與人間相互尊重,不好[的]不止資產階級”,并舉范銳(旭東)、盧作孚為例,說明資產階級也有好人。
國民黨元老邵力子提出:“行賄犯能不能代表資產階級?但從理論講本質,則是對的。發財與享樂不一定壞,但其發展則損人、損公?!彼J為“‘進攻’不是說民族資產階級”。
工商界大老陳叔通批評梁“咬文嚼字”,認為“不法行為是從思想本質來的,進攻是事實”,資產階級對干部隊伍“拉出去,派進來”,是“友變為賊”。
音樂家潘懷素發言甚長,認為“三反”不能只反貪污,梁的“侵蝕性”提法不能夠說明問題。新政權建立在舊社會上,接收而未加改造。發展太快,干部不夠,本身有弱點。他舉出新干部的五個弱點所在:1.理論;2.政策;3.文化;4.經驗;5.人地生疏。又舉出貪污的原因;1.干部執行政策錯誤;2.為歌功頌德所包圍,不聽朋友的話,統戰政策有偏差;3.“摸索”中中計;4.供給制思想,蠻干到底。他認為“此四者為干部政策錯誤”,故而“不法商人打不完”。
教育家陳其瑗對幾個運動名詞作了考據:“進攻即斗爭;經濟有戰線。戰爭術語[有]‘攻守同盟’、‘內奸’、‘俘虜’等?!?/p>
經濟專家錢昌照舉蘇聯歷史為例:“經過大掃蕩,但新經濟政策后商人仍發財”;他認為“超過合法利潤就是進攻。階級斗爭才能基本消滅貪污。‘三反’后會有不景氣,不要怕。進攻還要來。資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不能分?!?/p>
文史學家章士釗則引經據典:“貪污是傳統的,人性惡。去貪污是要人為功夫?!锔笙x生’,人有弱點,才被貪污進攻。人人有貪污思想,靠教育才能消滅貪污。資產階級不會受影響,中間有人格高尚的人,一時被冤,后來自明。提‘進攻’口號有必要。”
原國民黨桂系魁首之一的黃紹竑不同意章的提法,認為“物必蟲生而后腐”。
2月28日的座談會上,民主人士們繼續考證運動名詞。原北洋交通系元老葉恭綽分析,報刊上提出“害群之馬”的概念,“是指資方不要因為有害群之馬而恐慌,以為沒前途”。錢昌照認為“民族資產階級中的‘民族’二字有問題。只分守法與不法”。章士釗提出:“要消滅貪污必須消滅階級”,大概是因為上次的發言受到了批評,他檢討自己“錯有四:一、談政治不應談哲學;二、主觀重,不[把]自己放進去說‘人性惡’;三、說話必須合群眾要求,所以‘物腐蟲生’不應講;四、不應貽敵人口實([說]政府行政策,正當商人應受屈)。但未見梁漱溟發言的記錄。
3月6日的座談會,民革中常委吳茂蓀的發言大有火藥味。他列舉了在中央人民政府及和平大會中民主人士被起用的比例,證明統一戰線是“三大法寶”之一。當前民主人士的問題所在是“對統戰認識不夠,不接受領導,不愿改造”;他提出:“資產階級猖狂近于敵人,能不能斗爭?四敵三友[1]是胡說”;“請章行老(按:章士釗字行嚴)答復,一、‘三反’是否階級斗爭?二、是否資產階級進攻?”
此時行老的“先腐論”已正式受到批判(孫起孟在3月3日民建的座談會上,指出“‘先腐論’與資產階級進攻相結合”),于是章士釗不得不解釋說,自己“接受‘三反’,但認為不夠,必須消滅資產階級”;他談到民國初年南下議員亦講價,是資產階級本質;當時即認為資產階級即貪污,故自己曾提倡“農業救國”。又引述毛主席的話說:墨子、荀子、王充是唯物的。另據《史記.五帝本紀》,饕餮即是貪污,有五千年歷史。他再度為自己辯白:“‘先腐蟲生’ 是指一般人,不是指中共與政府”。
大概因為是有人對“扣帽子”不滿,兼具中共和民建雙重身份的孫起孟作出詮釋——“扣帽子”是指“不根據事實,不分析道理”。
最后梁漱溟提出兩點:“一、減少資產階級罪惡分子;二、減少進攻、反攻、斗爭”。堅持主張“不能無分別地斗,說話要有分寸,有分別”。
父親是這三次會議的主持人,但他沒有記錄自己的發言。
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皆因梁漱老而起。對與政治運動有關的各種名詞,老先生們似乎染上了訓詁癖,不料竟引出腐敗原因究竟在政權內部還是外部的爭論,搞得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錢昌照“三反”后會有不景氣的預言,沒過多久就成為現實;潘懷素關于新干部弱點和貪污原因的分析,頗可發人深省;章士釗“物腐而后蟲生”的哲學命題,雖被指有影射之嫌,卻意味深長。
半個世紀過去,當年的資產階級已被消滅殆盡,腐敗則于今為烈。在人欲橫流的經濟大潮中,象張謇、范旭東、盧作孚這樣的“實業救國”人物,早已成為歷史化石;歸咎蒼蠅還是檢查雞蛋的古老難題,仍在時時困擾著國人……
[1]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三大敵人”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革命陣營則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的聯盟?!拔宸础睍r民族資產階級淪為斗爭對象,于是有“四敵三友”之說。
原載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04年6月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