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土包子農民對國家交通運輸事業
發展政策的疑惑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國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據報載,中國的物流本高達GDP的20-30%,這不能不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不能不是一個極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極不符合經濟學原理的數據,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改革開放后,中國的公路建設特別是高速公路的建設一直是在超高速的發展!據說原預計2000年時高速公路里程達到2000公里,結果屆時已經達到了13000公里,現在據說已突破30000多公里,成為世界第二。但在這足以向世人炫耀的背后,卻是物流成本奇高,這使人感到困惑不解!
與高速公路的超高速發展相比,中國鐵路的發展狀況卻不盡人意,全國鐵路里程僅有74000多公里,據說復線鐵路僅占37%。雖然鐵路的利用效率為世界第一,但請車的滿足率只有30%,就是說還有70%的客戶需要車皮卻沒有車皮可供使用,客運高峰時期如“春運”“暑運”的緊張、慘烈和尷尬成為中國人心中抹不去的“痛”!
中國的國土面積與美國基本相等,但美國在最鼎盛時期,鐵路里程高達50多萬公里,等于現在中國鐵路里程的七八倍,這足以說明中國的鐵路里程太少了!我們每年的鐵路建設里程達1000多公里,便自豪得不得了,而美國曾經每年修建20000多公里的鐵路,這說明我們的鐵路建設實在是太慢了!
青藏鐵路勝利竣工后,中央電視臺在報道中透露,每公里建設成本為2900多萬,這不能不令人大吃一驚!在如此復雜的地質、氣侯、環境條件下修鐵路,每公里才花2900多萬,這是一個多么令人欣慰的數字呀!而每公里高速公路的修建費用也得2、3千萬元,有的甚至高達4、5千萬元,但為什么修建高速公路的熱情如此高漲,而修建鐵路的信心卻如此低落呢?
況且,論占地,一條高速公路的占地面積是鐵路占地面積的幾倍!論運輸成本,高速公路噸公里幾毛錢,而鐵路只不過噸公里幾分錢!論工程技術要求的難易,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差別!但為什么我們要在交通運輸事業的政策中,對公路建設和鐵路建設厚此薄彼呢?俗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論投資、論成本、論占地、論輕重緩急,其實這鐵路建設和和公路建設到底哪一個是刀刃,不言自明!這種做法不符合經濟學原理也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呀!難道我們傻了嗎?難道我們連這1+1=2一般簡單的問題都弄不懂了嗎???
這個問題對我這個小小的農民來講,也許是個疑惑,但對領導和決策者來講,應該是心知肚明吧?但為什么要揣著明白裝糊涂呢?其實,這其中的貓膩,我們土包子農民也能看出幾分:中國的鐵路由國家壟斷經營,各級地方政府很難從“鐵老大”那里分得一杯鮮羹。而高速公路則在“要想富,先修路”的輿論導向指引下,堂而皇之地成為地方政府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基礎設施工程的首選。從省交通廳長接二連三地落馬,就能看出來高速公路建設對地方政府官員來講有多么大的吸引力,每公里高達幾千萬元的工程費用,從中“腐敗”一點,絕對是再容易不過的事,何樂而不為呢?把道路“碎尸萬段”,建多如牛毛的收費站,打著“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名義,像剪徑之人一樣,對于來往車輛“微笑”打劫,溫柔“一刀”,這“生意”做得像姜太公一樣穩坐釣魚臺,愿者上鉤,多愜意呀!當一名小小的收費員的月工資高達8000元,以至于連交通廳長都羨慕的要死,連連感嘆,想去當一名收員時,這修高速公路還能不積極嗎?當收費站實事上已成為政府的小金庫,而要還清貸款的時間需要上百年甚至幾百年,高速公路已經成為地方政府“發家致富”的“快捷通道”時,他能不積極嗎?他還能顧得上物流成本高不高?占地面積多不多?投資金額大不大?與建鐵路相比合算不合算?等這些常識性的問題嗎?他還能顧得上經濟學原理嗎?當政府已經更像一個“生意人”,更像一個“公司型”政府時,我們能指望他們對這樣1+1=2的簡單問題不揣著明白裝糊涂嗎?當然,另外還有一個極重要的原因,公車數量已高達350萬輛,每年為此而消耗4000億,官員們屁股底下坐著一座“樓”,卻能在高速公路上風馳電掣,感受恐怕比哈里·波特騎著掃把就能在天上飛一樣還要愜意!有了好車,沒有好路,行嗎?而坐火車對官員來說是很沒面子的!漂亮豪華的“坐騎”總不能在兩條鐵軌上行駛吧?由此看來,地方政府官員對高速公路“情有獨鐘”,對鐵路“不屑一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的奧妙在中國交通運輸事業建設中表現得可謂淋淋盡致,對自己有利的就再積極不過,對自己沒利的再消極不過,管它什么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呀!
孰優孰劣 道理很簡單
厚此薄彼 老子就這樣!
人民奈何?國家奈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