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婚姻帶給世界的第一個后果就是家庭。
家庭是什么?
由于家庭是婚姻直接帶來的,所以家庭首先包括丈夫和妻子;由于家庭是從上一輩子傳承來的,所以家庭還包括老人;由于家庭還要復制下去,所以家庭還包括孩子;由于家庭要堅持下去,所以家庭還包括衣服,糧食,房子,車子;由于家庭還要光耀下去,所以家庭還包括股票,投資,保險,事業。
家庭就是丈夫和妻子的愛情契約,它要求一切山盟海誓和燈前私語,都要用一個婚禮的儀式和一個證書來證明,證明你心不變,證明我心永恒;家庭是一個年輕的家庭和另外一個衰老的家庭的契約,它要求年輕的家庭對衰老的家庭做出承諾,養它老,送它終;家庭是父母和兒女的契約,他要求父母對兒女的養育和教育,以使他們長大成人,來繼承自己的家庭;家庭是所有的家人的生活契約,它要求每一個成員依照一定的秩序享受自己的權利,在家庭的環境中安守本分;家庭是所有的家人的生產和消費契約,它要求每一個成員在享受自己權利的時候,也在意自己的義務,為家庭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積累盡到一定的責任;同時,家庭還是家庭和那些相鄰的家庭的契約,社會上還有千千萬萬個和我們的家庭相似的家庭,不管它上我們熟悉的,還是我們陌生的,我們還必須和它們相處,它要求每一個成員按照家庭總的要求和需要和這些另外的家庭進行溝通交流。
有這么一種社會,社會上有這么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就是社會上到處都是家庭。從其中一個家庭走出來一個的年輕男人,色眼迷離,瞟來瞟去,瞟見一個適齡女人,兩個人四目相對,發現彼此有那種奇妙的感覺,就訂立了愛情契約;男愛女,女愛男,愛的死去活來,愛的翻來滾去,就有了愛情的結晶,人們稱為兒女,兒女是鮮活的生命,是人,人就有所利益性,這種利益性和父母的利益性之間也訂立了兩份契約,一份是養育教育的短期契約,一份是養老送終的長期契約;愛情契約、養育教育的短期契約和養老送終的長期契約,等等,這些人和人之間的契約還帶出來關于財富的生產和消費方面的人與財富的契約。
由政府訂立的婚姻法,或者家庭法,就是給家庭的各種契約展示一個范本。
或許沒有人對自己的愛人說,我們來定個契約吧,也很少見有人對自己的親人說,我們來訂個契約吧,更很少見有人對朋友說,我們來定個契約吧,但契約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傳統的和宗教的、成文的和不成文的,用道德來體現的和用法律來體現的,等等,都是家庭契約。
2
自從家庭誕生以來,人們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之中,休養生息,繁衍后代。人們習慣把家庭的樂趣稱為天倫之樂。天倫,天倫是上天賦予的,是從來就有的,是恒古不變的。家庭是這樣的嗎?不是。從古到今,家庭的形式和內容一直就在變化,從女權制到男權制,從多夫多妻制到一夫一妻制,從老人的家庭贍養到社會贍養,從孩子的家庭教育到社會教育,其中每走一步,都要宣稱自己是最天倫的。
天倫的東西首先必須否定對個人權利的剝奪。
而家庭是則對個人權利最初的限制。家庭契約就是要求家人在這種限制中求得自己的生存與發展。
婚禮是家庭契約簽訂的第一種儀式,這種儀式的核心內容是“廣而告之”,男子告訴世人,那女子是我的妻子,你們不可染指,同時也告訴妻子,你現在就是我的,不許叫別人染指。這就有了對女子紅杏出墻的限制,這里就要問,紅杏有它自身生長的方向和天然趨勢,墻憑什么限制它?
婚禮的舉行,家庭的建立,契約的簽定,不僅剝奪的是丈夫和妻子的愛情多向選擇的權利,有了兒女以后,又剝奪了父母獨享生活的權利,同時又剝奪了兒女按照自我意愿成長的權利,最后還剝奪了其他的人對這個家庭的財富進行使用和享用的權利。
對權利的限制和剝奪,是為了家庭的愛情的利益,感情的利益,財富的利益,而這些家庭利益或多或少地與具體的每一個家人的利益產生了沖突,由此就導出了家庭矛盾,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子之間,還會波及到朋友鄰里之間,都有這種沖突的體現。
家庭帶給每一個家人的首先是他們在家庭中的權利。丈夫干涉妻子的生活方式,妻子干涉丈夫的生活方式,父母干涉兒女的生活方式,還有兒女干涉父母的生活方式,這些干涉有的是符合家庭的利益的,有的是符合家庭部分成員的利益的,有些確實叫人感到不可理喻,跡近無理取鬧。丈夫要過問妻子和那些男人交往,妻子要過問丈夫起居和工作的時間,大人要過問小孩的發型衣著,還有學習的方向和今后的道路。這些過問要有利于那被過問的人也就罷了,要是不利于,才真的叫煩。
家庭還給家人帶來了義務。一個人的需要本來是全面的,他的利益性本來是完整的,他的自由本來也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在和其他的人的交往的過程中,必須分割出來一部分權利,另一部分叫做義務和責任。每一個家人不管你在多大的程度上是情愿的,你都必須為其他的家人做出一定的貢獻。在經濟上對其他家人的責任,在感情上對其他家人的責任,在性上對其他家人的責任,是每一個家人的愿意盡到的或者不得不盡到的責任。
自由的主動放棄就轉化為責任,自由的被動放棄就轉化為義務。為什么有些人在家庭生活的過程中感覺到的是壓抑而不是輕松?因為人的利益性中有為我性和為他性兩個方面,在家庭里也是一樣,我的為他性如果是主動的,那責任對我來說就是輕松的,就是心甘情愿的,我的為我性如果是被動的,那責任讓我來看就是壓抑的,就是無可奈何的。在男權突出的社會里,之所以說家庭制度也是壓在婦女頭上的一坐大山,就是因為婦女在這個制度下,經濟被奴役,感情被奴役,性也被奴役。
3
家庭的契約給家人確定了權利和責任,家庭就是像馬車一樣拉著權利和責任走向它的光明的或者黑暗的前景。權利和責任的存在就是平衡家庭內部的利益關系的,可是人性和自由被分割了以后,利益關系是永遠不可能完全平衡的,哪怕它的外表像世界上最好的天平一樣平衡。
總有人嫌權利少,總有人嫌責任多。一對夫婦,在外人眼里令人羨慕,羨慕的自己都開始羨慕自己了,可是回到家里可能會因為誰做飯誰洗碗的問題嘮叨個不休。
權利和責任的不匹配,就是家庭內部矛盾的直接根源。我沒有享受那么多,憑什么叫我去做?你沒有做那么多,憑什么去享受?這兩個問題在家人內心里爆發出來就是家庭的吵吵鬧鬧。凡人和圣人,都有這種吵吵鬧鬧的經歷。
家庭契約往往是家庭中的強者單方面來制定,開始時的女權社會,因為財富掌握在女性手里,女性是家庭的強者,所以女權社會的家庭契約是女性寫好叫男性來簽字,組成一個女權家庭;后來進入男權社會,財富又跑到男性的手里,男性又成了家庭的強者,所以男權社會的家庭契約是男性寫好叫女性來簽字組成一個男權家庭;現在婦女能頂半邊天,還真的是男權家庭也有了,女權家庭也有了,男女平權的家庭也有了。可是不管是什么家庭,家庭契約總是主要地由強者來制定,父親制定,母親制定,要不就是父母制定,反正沒有聽說三歲的小兒子和老保姆一起給家庭定了什么規矩。
所謂家庭民主,就是家庭里的強者和弱者一起制定家庭契約,可是,和國家的民主一樣,最后更多被體現的都是強者的利益,弱者在這樣的民主里面只能起到一個用笑容裝飾團結的作用。
家庭契約的本來就是產生于已有的家庭經濟關系,感情關系和性的關系,所以它也必然要維護已有的家庭經濟關系,感情關系和性的關系。家庭契約就是要把權利和責任的不匹配固化在家庭關系中,讓每一個家人享有契約給予的權利,讓每一個家人盡到契約要求的責任。而這必然和家人的個人利益產生糾紛,這時,家長就應蘊而生了。
男權家庭中丈夫做家長,女權家庭中妻子做家長,平權家庭中夫妻一起做家長。家長就是號令,壓制和協調家庭糾紛的那個人,誰有這個能力誰就是家長。公公有本事公公說了算,婆婆有本事婆婆說了算。
無論民主的家庭還是專制的家庭,都是家長的家庭,都意味著個人自由的分割,都意味著責任和權利在家庭內部的轉讓,并且,這種轉讓依靠著民主或者專制,依靠著家長。
當有了家長,家庭的秩序就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維護,家庭的沖突就得到了緩解和壓制,從每個家人身上抽出來的共同的家庭利益就得到發展。
4
在中國傳統上,所謂在國盡忠,在家全孝是影響至深的,也是對每個人的普遍要求。然而,何謂忠孝,說出來容易,實際執行起來,卻并不見得是件容易的事情。一直以來,夫妻之間感情與父母的干涉,婆媳之間種種關系,是道難明,理難順的。
在宋朝,著名詩人陸游與妻子唐琬之間,就是因為唐琬不為陸母所容,被迫離婚。這在陸游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痕。這傷痕,不僅體現在他與唐琬游沈園留下的兩首《釵頭鳳》:
釵頭鳳——陸游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釵頭鳳——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而且,在他多年后再次游覽沈園時,留下了同樣哀嘆的詩篇: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這就有了家人自身利益和被從自己身上抽剝出去的家庭利益的對抗,表現為家人和家長的對抗,表現為家人和家庭秩序的對抗。
在家庭的對抗中,如果屈服,犧牲掉人性中的為我性,成全人性中的為他性,家庭依然不失為一個家庭,依然不失為一個家長權威依舊的家庭;反過來,要是不屈服,選擇反抗,寧愿犧牲人性中的為他性,也要成全人性中的為我性,那就和家長的權威反目了,也同時和家長的同伙們成仇了,這時就面臨著家庭的分裂或者家長的置換。
人非圣賢,必會犯錯,如何調解各種人際關系呢,儒家提出了“仁、忠、孝、親”等主張,尊尊親親,和睦一氣,作為規范,以化解人際矛盾。又提出“中庸”,作為處理一切事情的依據。要求在處理各種問題是要了解事實,切中要害,不偏不倚。這實在是一種創舉,是千百年來中國傳統社會得以維系延綿的核心。
然而,這種理念,傳延到漢儒以后,“中庸”的理念,在一定程度遭到破壞,于是社會家庭關系從“尊尊親親”慢慢轉變為片面強調家長的權威上來。在很多問題上,不問道理之有無,不聽家長之言,便是“忤逆”,便是“不孝”,好像每一個家長都成為圣人了,這就走上了極端,使“中庸”之道,漸行漸遠了。
陸游雖然詩傳千古,名播天下,但是,在家里,他不是家長,家長是他老媽。因為他老媽代表著封建的家庭秩序,代表著虛偽的家庭利益,他就必須在愛情的題目上選擇屈服于母親還是反抗于母親。結果最終,他失望地屈從了母親和母親的家庭。問題是,如果這樣做的結局不能讓陸游高興,他的母親能高興嗎?他母親旗下的其他的家人能高興嗎?如果她和她們都高興,而陸游不高興,這樣的家庭就不符合陸游的人性,陸游就應該逃離和背叛這樣的家庭。剛出學校大門的時候,我的母親也好象是陸游的母親,他要干預我對前途的選擇,不叫我去經商,逼著我去學一門技術,做一個優秀的泥瓦匠。我試著去做了幾天,每天下班都是一身泥土一頭汗,而看著母親心安理得的神態,我就納悶的不得了,她認為泥瓦匠好,為什么一定要叫我也認為泥瓦匠好呢。最后,我只好選擇了逃離和背叛,現在我不為我當初的選擇后悔,就此而言,我是愉悅的,就此而言,我比陸游幸福一萬倍。
家庭關系有三項內容:經濟利益關系、感情利益關系和性利益關系。這三項內容中的任意一項不能和諧運轉,以致嚴重傷害到個人的體驗,并威脅到家庭關系的維持時,人們都應該有權利去沖擊原有的家庭關系,甚至去解除原有的家庭關系。
虛偽的家庭利益培養了這樣一批家人,他們一自己的懦弱來換取家庭公共利益的繼承權,還造就了這樣一批家人,他們以自己的堅強來打造個人利益的突破權。
家庭不能給我帶來愉悅的體驗,那還能算是我的家庭嗎?有的人遭受著家庭里經濟方面的蹂躪,有的人遭受著家庭里感情方面的蹂躪,有些人遭受著家庭里性的方面的蹂躪,卻還在掩飾著傷痛,捧起一臉的微笑,背負著虛偽的利益到處招搖。把虛偽的利益拋棄好了,有所失,就會有所得,就看你有沒有拋棄的勇氣和果敢。
一個更符合人性的家庭,是家長權利分散的家庭,是契約關系均衡的家庭,可是,這種契約不是建立在單方面的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多方面的利益之上。
一個更符合人性的家庭,是每一個家人的為他性具有了更多的主動的成分,是一些人能夠自覺自愿地顧及另外一些人利益的家庭,而不是一味地強調責任,再一味地強調責任,最后什么權利都沒有的家庭。
一個更符合人性的家庭,是能夠促進家庭逐漸消亡的家庭。只有家庭的消亡.,才能帶來人性的最后解放。
5
家長制是家庭的必然產物,也必然隨著家庭的消亡而銷聲匿跡。
家庭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逐漸形成并不斷發展變化著的。人類誕生初期,并不存在家庭。人類先民同吃、同住、同勞作,雜亂性交,共同哺育后代。直至出現了對偶婚:至少兩個不同性別的成年人居住在一起,勞動分工,經濟合作,共同撫養子女,才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家庭。而后,家庭先后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結構:復合家庭,也即以多個夫妻組成的家庭,包括祖輩的、父輩的,同輩的及其子女;后復合家庭,也既復合家庭的簡化版本,包括一對夫妻和他們的老人小孩;反復合家庭,也既一對夫妻,其他的都推向社會。現代社會中更出現一種思潮,認為家庭束縛了個人,出現了替換家庭的后現代生活方式:同居、同性夫妻、群居、獨身等。雖然這種思潮現在并不占主導地位,但它確實反映了家庭發展的一種趨勢,既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家庭將逐漸縮小,解體然后消亡。生產和消費的社會化必然帶動家庭功能的社會化,從而將導致家庭結構的松懈,私有制的極端化發展將孕育著公有制的噴薄而出,反過來摧毀家庭存在的基礎。共同的私有財產,相互間的責任和穩定的性關系對男女成為不必要的累贅,家庭就會被天下的有情人理所當然地拋棄。“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么美妙的話語在久遠的未來將變成少男少女的笑柄。
在性方面,人們的性觀念發生了變化。性自由和性解放的思想對傳統的家庭性關系造成了強烈的沖擊。性生活不再嚴格局限在家庭之內。婚前的性關系日益普遍,婚后的性關系也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有更大的自由,社會對于婚外同居采取了更為包容的態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性關系也不再局限在異性之間。同性戀自古就有,但在現代社會中,它越來越公開化、擴大化,在某些社會,同性戀還取得了法律地位,而通過通過藥物、電流等直接刺激神經而得到的性滿足也已經司空見慣了。因而,家庭只是性的保障,而不是性的前提,脫離了家庭,性仍然可以存在。性與生育的分離、性與婚姻的分離、甚至性與愛情的分離將漸漸剝去家庭的軀殼。我們不難設想,在未來社會,性從家庭中脫離出來,獨立存在,即:家庭消亡,性仍存在。
生育教育方面,家庭是教育下一代的重要場所。但我們必須承認,教育功能也越來越社會化。在正常的教育制度下,孩子6、7歲就開始進入學校學習,有些孩子甚至在3、4歲左右便進入學校接受學前教育,學校成為教育的主要場所。隨著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家庭的教育功能也不斷被削弱、取代。在以色列的集體農莊中,孩子由集體撫養,父母并不承擔任何教育責任。雖然這只是現代人類社會中的個別現象,但也表明了不需要家庭的教育方式完全可以存在并運行。我們可以大膽推測,在高度社會化的未來,孩子不生活在家庭中,由社會,進一步說,由社會指派的相當于“教師”這種角色的社會成員進行教育孩子的工作,教育孩子完全成為一種社會工作,脫離家庭而存在。
在勞動分工,經濟合作方面。由于男女之間生理學、解剖學上的差異,傳統家庭實行性別分工,有利于個人及社會的發展。而現代社會里,男女平等的口號叫喊了好些年了,男女獨立的經濟地位開始初步凸現,在工作上的界限已經趨于模糊,經濟合作即將變得無從談起。
人類最初以個人為單位生活,后來以家庭為單位生活。但隨著家庭在結構、功能、關系各方面的崩塌,家庭也將消失,個人又將凸顯出來,成為社會的細胞。
6
一個家庭里有一個家庭里的家長,兩個家庭里有兩個家庭的家長,多個家庭里有多個家庭的家長,在家庭和家庭之間相互觸摸對方的利益的時候,這么多家長就存在一個是能說的來還是說不來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依靠家長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慣性,模仿家庭內部家長制的樣子,再確定一個大家共同的家長,就是政府。
起初是血緣相近的家庭在一起構成氏族,家長和家長就玩出了一個氏族首領,就有了氏族的家長或者叫氏族的政府;然后相鄰的氏族在一起構成了部落,氏族首領和氏族首領就玩出了一個酋長,就有了部落的家長或者叫部落的政府;再然后,相鄰的部落在一起就構成了部落聯盟,酋長和酋長就玩出了一個一個人或者是一些人組成的大酋長,就有了部落聯盟的家長或者叫部落聯盟的政府;再然后,相鄰的部落聯盟在一起就構成了地域意義上的國家,大酋長和大酋長就玩出了一個天子和朝廷,現在人們叫它政府。
現在的村、鄉、縣、省、最高政府就是氏族、部落、部落聯盟和朝廷經過千百年的演化和改進才變成現在的的框架。
一般地,百姓認為“政治”乃在廟堂之上。是那些穿著紅袍坐著官轎的“肉食者”謀劃的事,與平常百姓的柴米油鹽、寸短尺長的瑣屑事是無關的。因為它是在上頭的,是“形而上的事”。所謂“政治學”乃仕人的事,政治中的微言大義自然出自仕人之手。然而,沒有江湖之遠,何來廟堂之高,所以廟堂乃為江湖而設,廟堂也來自于江湖。
正如西方諺語所說:一切政治都是鄉土的。一切政治也是事關柴米油鹽、寸短尺長的。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廟堂政治只是政治自我制造的傳奇。
你要知道你家里是怎么回事,你就知道那道貌岸然的政府和政治是怎么回事。一切崇高的說辭只是制造一片云霧,最后的目的,是讓你連崇高是什么都摸不著。
7
如果一個家庭里的家長是小家長的話,政府,說白了就是一個大家長。
政府的出現,是由于原有的社會化生產和消費隨著剩余財富的出現已經不符合人們利益,人的利益性已經果斷地把它拋棄,而去尋求一種新的社會化生產的形式。原始的社會雖然是原始共產主義的社會,但是這個原始共產主義社會在不符合人的利益的時候,人見了它也是逃之夭夭。從馬克思到現在,共產主義是很多人的社會理想,為了這個理想很多人血流了,頭斷了,理想沒有丟。如果設想,共產主義就是貧窮,就是落后,就是吃不飽肚子,住不上房子,這么多人還會不會去流血?去斷頭?肯定不會。
政府的出現,是由于在家庭化生產和消費來臨之即,新生的社會化生產和消費的身影也在逐步趨近,這樣個人和和家庭與社會的交往方式必須進行深刻的變革。新生的社會化生產和消費催生了人性之中的為我性和為他性的被動分裂,為他性的生活內容成了悲傷,成了眼淚,也成了社會進步的沉重的推力,成了社會化生產和消費的動力,而為我性成了社會化生產和消費的殘羹剩飯,成了社會化生產和消費的必要條件和工具。至此,個人和家庭必須把他的為他性當做社會大廈的一塊磚或者一個構件,個人和家庭必須把自己利益性所賦予自己的自由進行必要的分割,分割成權利和義務,最后,利益成了權利和責任傾扎的產物。
政府的出現,不是因為它是我佛頭上的光環,不是因為大家不見它趨之若騖,見了它歡呼雀躍,而是因為社會斗爭和社會平衡的需要,我們不得不接受它。然后,它還真的成了一把利刃,高高地掛在我們的頭上,對所有的不按照他的規范去做的人進行恫嚇,從而多少不同地對所有人的利益構成了威脅。其中被恫嚇少的人和利益損失少的人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社會的主人,而政府又似乎自然而然地成了社會主人的代言人。
政府的作用就是保護的生產的社會化和消費的社會化,把個人利益規范在社會化生產和社會化消費的框架之中,同時努力調節生產的社會化和私人占有以及家庭占之間的矛盾,也努力調節消費的社會化和私人占有以及家庭占有之間的矛盾。
政府的作用,在奴隸主社會主要是維護和調節奴隸主占有奴隸和社會化生產消費的矛盾,在地主社會主要是維護調節地主占有土地和社會化生產消費的矛盾,在資本家社會主要是調節資本家占有資本和社會化生產消費的矛盾。現在有人說后資本家社會是知識社會,我們也可以叫它知本家社會,要是人類注定要步入這個社會,那政府的作用在這個社會就是主要調節知本家占有知識和社會化生產消費的矛盾。
在社會漸進的過程中,政府如果能夠理性地調節社會生產和社會消費,使生產和消費在發生的過程中不至于無序地擴大社會差別和引發社會矛盾,并能在社會變革應該發生的時候成功地引導社會變革,那么這個政府就是一個合理的政府,是一個不應該被推翻的政府。反過來,政府如果在調節社會生產和社會消費的過程中,盲目并失去智慧,導致社會差別的擴大,激發社會矛盾,并且在社會變革應該發生的時候墨守成規,使社會漸進的過程變成了社會聚變的過程,那么這個政府就是一個不合理的政府,就是一個應該被換掉的政府。
從古到今,從中到外,有多少政變,有多少起義,有多少革命,不都是要使政府改頭換面嗎?這政府改頭換面的背后,就是社會斗爭,社會差別,就是社會在生產環節和在消費環節都存在一個嚴重的內耗,從而使社會漸進的過程被嚴重打亂。同時,也有一部分的政府,有良心,有理性,也有對社會的有效控制能力,它們能夠調和社會斗爭,能夠使社會差別局限在一個社會可以忍受的限度,能夠使社會把生產環節和消費環節按照社會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對接,能夠避免社會漸進的過程轉化為社會聚變的過程。秦始皇能行他就上,秦二世不行他就下,這就是歷史。
8
社會化的生產和消費與個人占有和家庭占有的矛盾不是天經地義的,不是從來都有的,也不是從來都必須有的。它們是隨著財富的有限剩余的產生和私有制的誕生而出現的,那它們也必須隨著財富無限剩余的產生和公有制的誕生而消亡。
社會財富的無限剩余使個人占有和家庭占有成為不必要,社會化的生產和消費與個人占有和家庭占有的矛盾就沒有了依托的主體,也就不需要任何東西來調節它的運動了。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無級變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