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不是私人領地
舒 文
據說,而今已進入“博客時代”。繼2005年所謂“博客元年”之后,中國博客一路狂飆,據預測,至今年年底中國博客規模將超過6000萬,而至2007年,這一數字將接近1個億。隨著用戶規模的增大,紛爭也隨之而來。新近的例子有“網上驅逐洋外教事件”,稍遠一點的有去年的“中國博客第一案”。更有甚者,今年一月,一個旅美博士在自己的博客上傳授原子彈的制作方法,這一做法猶如在博客網友中投下了一顆“原子彈”,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這些事件有的已有結果,比如“中國博客第一案”,今年8月法院宣判中國博客網向原告陳堂發副教授致歉并賠償經濟損失,而如“網上驅逐洋外教事件”則演化為一出鬧劇,最終不了了之。在筆者看來,這些事件有無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些事件,我們需要對“博客”這個尚處襁褓的事物的性質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有的作者會在自己的博客上作一聲明:“此博客為私人領地,發表個人觀點”,事實上,博客是不是私人領地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何為“私人領地”?筆者認為“私人領地”起碼應具備一個特征,即擁有者可以隨心所欲,比如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自己之想寫,或記錄事實,或臧否人物,秘不示人,遂筆隨意動,無所不可。
博客顯然不符合這一特征,任何一位作者都清楚自己博客內的每一篇文章和每一行文字都可能被網民們閱讀。事實上,許多博客作者希望自己的博客能夠被盡可能多的點擊和瀏覽。如今,因博客而知名的人已不在少數,而一些網站也適時地抓住這一時機,推出“名人博客”、“精英博客”等,來贏取點擊量,繼而贏得商機。
換一種闡述,博客為個人提供了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具有個人的性質,作者可以在這個“空間”內記錄自己的生活,發表自己對社會問題的看法。但是這個“空間”不等同于日記本,它在內容上可以是私人的,但在傳播形式上是公共的。它體現的是私人空間的公共化。正因為如此,博客便不同于私人領地,作者不能在自己的博客上任意地臧否人物,尤其不能毀壞他人的聲譽。
這就涉及一些博客管理問題。中國在博客管理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有許多漏洞。相比而言,國外則已有了一套辦法。在美國,多數博客都是真名實姓的。對于匿名博客,美國也制定比較健全的相關法律,適用于那些利用博客網站違法亂紀的人。另外,博客作者所任職的公司、企業或機構也在制約著博客本人。美國英語出了個新詞“dooce”,意為某個人因為自己的博客而被單位開除。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國會山一名參議員的助手,用筆名在網上發表了一部“日記”,記錄了她與6個“國會山情人”幽會的情況。盡管她的博客深受讀者的“喜愛”,但國會山還是決定解雇她,理由是她“不恰當地利用了”參議院的設備和工作時間,向因特網上傳內容不妥的材料。韓國管理博客的辦法是實行實名制,韓國政府規定,使用者在建立和訪問博客時,必須先登記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碼,通過認證后,才能使用博客的各種功能。這種實名制也得到了韓國民眾的支持。
中國是不是應該推行博客實名制目前尚存在爭論,或許中國應該探索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博客管理之道。這且不談,國外的這些例子起碼證明了一點,即博客并不是某個人或某個團體的所謂“私人領地”,它需要遵守一定的規則,而不能隨心所欲?!?/p>
(作者是北京資深媒體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