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討(續五)
七、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特色
前面我們重點地考察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和這個社會主義革命的進程,又利用馬克思闡明的資本總循環公式和我提出的社會主義生產總循環公式,分析出社會主義生產不同于資本主義生產的特征,下面將繼續利用這兩個總循環公式,來探討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特色。
我們已經知道恩格斯指出“各國無產階級取得政權時,經濟發展程度不同,階級斗爭狀況不同,以及由此決定的無產階級政黨所采取政策不同,那么,這些國家在向共產主義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就必將會出現不同形式和不同的發展階段”。我認為,中國這些年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太多的上諭式的訓導,缺乏經得起檢驗的理論。其原因,一是脫離客觀實際,二是沒有科學分析。
1、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特色的分析
《共產黨宣言》說:“共產主義的特征并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認識要廢除資產階級所有制。…共產黨人可以用一句話不自己的理論概括起來:消滅私有制。”社會主義革命就是消滅私有制。
我在《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探討?》談到過,所有制是歷史運動的產物和表現形式。新的所有制的產生,總是前面社會成就的基礎上的發展,它們相繼成為生產的社會的歷史過程。這個歷史過程“按本性說是對抗的、包含著矛盾的過程,每個極端向它的方面轉化,最后,作為整個過程的核心的否定的否定。”(恩格斯)那么,貫穿于生產的整個歷史過程的核心是什么,歸根到底,是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在生產中的對立統
一,用公式表示就是(A+Pm)…P。下面,我從中國實際的(A+Pm)…P存在狀況來分析這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和特點。
中國是一個經濟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這是中國革命的出發點和基礎,由此決定了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特點或特色。
由于中國是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所以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要分兩步走,首先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之后,全面轉入社會主義革命。
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其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在生產中的結合方式基本上有兩種:(A+Pm)…P和G-(A+Pm)…P。所以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不可能把社會生產資料統統變成國有財產。對官僚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占有的中國財產,即G-(A+Pm)所表現的是被資本所占有社會生產力,都是社會財產的表現形式,A是社會聯合的勞動力,Pm是社會集中的生產資料。對這種被資本所占有社會生產力所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直接可以采用一般的手段——剝奪資本。當然也不排除贖買方式。中國對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把兩種方式都用上了。對于官僚資產階級的財產和帝國主義占有的中國的財產,直接沒收成為國家所有并直接經營的國營企業的財產;對民族資產階級則實行贖買,變成公私合營的國家資本主義企業。贖買雖然早已經是馬克思提出過的一種消滅資本的特殊方式,但實際采用這種特殊方式的是中國,因此也可以說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一種特色。
在舊中國,(A+Pm)…P是封建主義的小生產方式。按自然的發展進程,它要通過資本主義原始積累轉變為G-(A+Pm)…P。但是,帝國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這個資本主義自由發展的進程被打亂了。絕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的歷史,舊中國的歷史,都表明自然經濟的國家要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不犧牲民族利益是不可能的。就改革開放來說,我們已經看到,分散經營的農村小生產不能獨立轉化為社會化大生產,而億萬農民轉變為農民工不僅是個人的犧牲,而且還犧牲了中國的民族利益。實際表明,在壟斷資本主義時代,自然經濟的小生產要轉化為社會化的大生產,而又要保持民族的利益和完全獨立,就只能把資產階級革命納入社會主義革命運動。
馬克思指出:“凡是農民作為土地私有者大批存在的地方,凡是象在歐洲大陸各國那樣農民甚至多少還占居多數的地方,凡是農民沒有消失,沒有象在英國那樣為雇農所代替的地方,就會發生下列情況:或者農民會阻礙和斷送一切工人革命,就象法國到現在所發生的那樣,或者無產階級(因為私有者農民不屬于無產階級;甚至在從他們的狀況來看已屬于無產階級的時候,他們也認為自己不屬于無產階級)將以政府身份采取措施,直接改善農民的狀況,從而把他們吸引到革命方面來;這些措施,一開始就應當促進土地私有制向集體所有制的過渡,讓農民自己通過經濟的道路來實現這種過渡;但是不能采取得罪農民的措施,例如宣布廢除繼承權或廢除農民所有權;………”中國共產黨在取得政權后,正是根馬克思的這個指示,對農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革。我要請黨嚴重地考慮馬克思所指出的“農民會阻礙和斷送一切工人革命”的這種情況會不會發生?國家要不要幫助農民向集體所有制過渡?
中國農村革命在完成土地革命的民主改革之后,轉入社會主義改革具有的中國特點,基本在于客觀的A和Pm狀況。中國人多生產資料少而落后,無產階級的國家在相當長的時期里不可能為農民的合作化生產提供機器,而且在農業人口占了80%的情況下,城市工業也不可能大量吸收農業生產機械化后所剩余的勞動力,因此,無產階級對農民的幫助,主要是政治保證,技術幫助,方向引導。這就是,在保證農民絕對占有土地的基礎上,基本上是循序漸進地從換工互助、常年互助組、低級(合作)社、高級社、人民公社這樣幾階段個逐步發展。這些相對于蘇聯等其他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來說,有中國自己的特色。
由于中國是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存在(A+Pm)…P和G-(A+Pm)…P兩種生產方式,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社會主義經濟改革的初步結果,只能形成兩種有社會主義特色的(A+Pm)…P生產方式,即國家所有制的和集體所有制的生產方式;單從生產關系上講,還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中國社會主義革命仍然處在從資本主義的、自然經濟的生產方式向社會主義生產方式過渡階段,是不發展的、因而也不是已經完全鞏固了的社會主義社會。
……
2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特色的分析
社會主義生產總循環公式表明社會主義和一切社會一樣,必然要發展生產力。社會生產總循環公式的特殊形式P…P揭示了生產發展的歷史連續性,新的生產力是在已有的生產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改革開放前十分重視發展生產力,大躍進就是希望中國的生產力盡快“超英趕美”,但是遭受了很大的挫折,主要原因就是脫離了現實的生產力去發展生產力。
中國那時的生產力的基本狀況,用社會主義生產總循環公式的語言說,就是A多,Pm和W少。
A多Pm、W少是中國社會主義承繼的歷史前提,又處在資本主義已經幾百年發展到高勞動生產率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生產的世界經濟時代。這個國內外情況一方面決定了中國必須用較少的W保障較多的A的發展再生產,同時必須用較少的Pm吸收較多的A,以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加速勞動積累以盡快地發展生產資料;另一方面又必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形成比資本主義高得多的勞動生產率,保障社會主義完全戰勝資本主義。這是一個矛盾。正是這個矛盾,使領導人容易犯急噪冒進的錯誤,社會主義高度集中又容易使這種錯誤全國化。應當說,盡管過去犯過急噪冒進的錯誤,但在解決A多Pm、W少這個矛盾上,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是很有成效的,成功的,正確的。
現在中國不能片面地講求效率。中國現階段如果過度集中于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生產,雖然在少數企業可以造成可與先進的資本主義企業相比的勞動生產率,但在A多Pm少的總情況下,仍不能根本改變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低的狀態,社會總效益不會有所提高,反而造成大量勞動力被閑置,可利用的生產資料被廢棄,影響社會生產,帶來社會問題。
當然應當引進先進技術,如果犧牲一點利益能夠換來先進技術,是值得的。但是我們引進先進技術是為了掌握它,而不能依賴外國發展生產。一個民族要獨立自主,就必須自力更生。若是立足于國外的生產力,就會使中國成為極少數“頭腦國家”的“軀干國家”,成為新型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始終受制于國外。
在A多Pm、W少的情況下,中國應當從先進的現代化生產、機械化半機械化生產、手工生產的多層次的社會生產結構現實出發,因勢利導,改造提高,優化組合,形成分工合作的、以高新技術產業我前導、大企業為龍頭、中型企業為骨干,組織帶動眾多小企業協調發展的、從中央到地方有層次的社會大生產體系,充分利用一切人力物力資源。資本主義已經把生產力發展為社會生產力,但是私有制又把社會生產力分割成相互對立的生產力。社會主義革命就是要進一步使社會生產力聯合起來,按社會生產力的本性組織社會生產,協調發展。
A多Pm少的矛盾,最突出的表現在農村。大量農民進城做工,對近十億人口是農民的中國,不可能完全解決問題,而且會加重城市工業的A多Pm少的矛盾,排擠城市工人,降低勞動力素質,影響工農聯盟,產生社會不安定因素。在Pm不能夠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情況下,應當一方面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和精細農業,一方面組織農民治山治水治沙漠。這是一遍廣闊的天地,是農民最能干的事業;只要很少的Pm便能吸收大量的A去開拓資源,美化環境,提高人類生存條件,拓展人類生存空間。這是不同于第一產業的社會的自然生態產業,是新的自然經濟,它不僅生產物質財富,而且生產美的人類生活環境。人類不能再剝奪自然了,現在應該回報大自然,保障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
在A多Pm、W少的情況下,應當注意W中Ⅱ與Pm的適當比例,要強調增加生產,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要追求高消費。一切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
關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特色的分析,我基本上照抄十多年前的文章,因為今天還未發現有什么錯誤,只是A多Pm、W少的情況,已經有了較大變化,但還不會根本改變上述分析。(未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