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討(續四)
七、社會主義生產不同于資本主義生產的特征
社會主義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個人所有制,與資本主義的私有制為基礎的雇傭勞動制相對立。這個觀點被今天的主流精英們半公開地否認了。我前向大家介紹過《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探討》的幾節,說明現在確實有許多人不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探討》還論述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個人所有制的具體研究,對社會主義的生產組織、產品交換、生產特征、生產規律等問題,以后有機會一一道來。最后部分是探討過中國社會主義問題。雖然是十多年前象寫的,現在看來至少可以為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問題,提供一個視角和方法。下面把這一部分扼要地提出來,供大家批判,領導參考。
由于篇幅原因,我不能闡述、只能提出資本總循環公式和社會主義生產總循環公式。資本總循環公式在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二卷用下面這個公式表示:
┌───────────┐┌──────────┐
G-W┄ P┄W’—G’. G-W┄P┄W’—G’. G-W┄P┄W’ 等等。
└───────────┘└──────────┘
└──────────┘└┈┈┈┈┈┈┈┈┈┈┘
我在《讀〈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文中,論證了“剝除掉了G-W(A+Pm)…W'-G'或 G-W [(A+Pm)…W']-G'的外殼G-W -G',讓(A+Pm)…W'這個一切生產的核心內容直接成為現代社會生產的表現形式。這不僅是發展社會生產和勞動者的個性自由的必要條件,而且已經表現出現實的自然的必然性。(A+Pm)…W'取代G-W(A+Pm)…W'-G'或 G-W [(A+Pm)…W']-G' ,不是恢復小生產的私有制,而是社會化勞動的勞動者個人所有制否定勞動的異己所有制?!边@也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在以后的論述中,我結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論述和社會主義實踐,推演出社會主義生產總循環公式:
┌────—-———————┐┌───────
A —Ⅱ…(H+A) —Ⅱ…(H+A)
〉P…W.〈 〉P…W.〈 〉P…W… 等等。
?。衜 ─Pm ─Pm
└───────-—————┘└──────-——————┘
└──────-——————┘└─────———————-┘
由于我不懂電腦操作,社會主義生產總循環公式簡化了。式中,A——勞動力,Pm——生產資料,P——生產,W——產品和商品,W’——商品資本,G——資本價值,G’——貨幣資本,Ⅱ——第二部類產品即生活資料,H——自由人的社會福利和文化生活,…表示生產出或轉化為,—表示分配或交換。
資本總循環公式就不解釋,請參看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二卷。社會主義生產總循環公式表示:聯合的勞動力A和共同的生產資料Pm相結合,進行生產活動P,生產出產品W。W的一部分分配為或交換來生活資料,供勞動者個人生活消費,轉化為勞動者自由地生活和再生產出新的勞動力;另一部分分配為或交換來生產資料,與新的勞動力再結合,進行新的生產,如此循環不已。
下面我們來比較資本總循環公式和社會主義生產總循環公式。
?。?、資本總循環公式有G…G’,P…P,W’…W’三種特殊循環形式。社會主義生產也有三種特殊循環形式:(H+A)…(H+A),P…P,W…W。
無論是P…P,W’…W’或P…P,W…W,都是表明要不斷生產物質財富,這是任何社會存在的基礎。作為資本主義社會不同于其他社會的是G…G,它最清楚地揭示出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是交換價值的生產和增殖(資本主義生產必須生產交換價值,但僅僅生產交換價值的是商品生產,只有不僅生產交換價值,同時還剩余價值的商品生產才是資本主義生產;僅僅增殖價值而不進行生產也不是資本主義生產),是生產剩余價值,就是賺錢。利潤最大化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和最大動力,P…P,W’…W’只是為了賺錢而不得不干的事。
由于消滅了雇傭勞動G—A,剝除掉生產的資本外殼,從而使G…G這個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典型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在社會主義生產總循環公式中消除了;W’…W’即商品資本生產的循環,也變為商品和產品生產的循環W…W,這些重大變化反映了社會生產的目的內容實質都變了。
社會主義生產的特殊循環形式P…P,W…W,表明社會主義和一切社會一樣要發展生產和物質財富,但仍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社會主義生產的實質目的,表現在(H+A)…(H+A)這個特殊形式上,就是為了勞動者的福利和自由的全面的發展、以及為達此目的而不斷發展勞動生產力。
資本主義社會總是發展生產無節制地追求財富,使人成為財富的奴隸,導致人類生存條件的不斷惡化,那是“人為財死”的規律,社會主義生產的實質,它特有的和最基本的規律則是:文明改造世界,以日益進步的生產和日益豐富的產品,來盡可能地滿足社會社會每個成員的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創造并最終實現真正的自由的人的生活條件。
為H即為人的社會福利和文化生活的生產,決定了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優越。這種優越性不僅在于公平、正義等等,而且在于,人的福利和自由的全面的發展是無止境的,在于使用價值與生產力的發展是成正比的,因而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是持續的、科學的。如果生產方式不能保持社會生產的持續健康發展,那社會公正也持續不下去。資本主義生產是為剩余價值而生產,剩余價值不僅是對勞動者勞動價值的剝奪,而且價值又與生產力成反比,因而資本主義生產最終將在剩余價值不能或難于實現之時停頓。
2、社會主義生產中,包括著兩個生產要素即勞動力A和生產資料Pm再生產。盡管勞動力的生產也是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必要條件,但是勞動力是勞動者生產出來的,資本家只是從市場上購買(G—A)來供使用即生產消費的。因此總希望它供大于求并且價格越便利越好。社會主義社會就不同了。勞動者始終是勞動力和社會產品的生產者,在勞動者占有了社會生產資料之后,必然把兩種社會生產要素結合在一起,構成社會主義生產的整個內容。勞動力的生產和科學使用,已經不再是私人的事,而是社會生產和教育要承擔的工作。教育改革應當體現社會主義生產的這個基本特征。
3、鄧小平說“社會主義也有市場”,這是事實。但許多理論家說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不存在商品關系則是不對的。馬克思明白指出:“消費資料在各個生產者中間的分配,那么這里通行的是商品等價物的交換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則,即一種形式的一定量的勞動可以和另一種形式的同量勞動相交換?!鄙鐣髁x是科學,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 既不能自以為是,又不能奴顏婢膝。
社會主義生產總循環公式已經表示,W—Ⅱ,W—Pm就是產品交換或商品交換。
社會主義必須要消除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勞動力是否是商品,決定著社會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梢越^對肯定的說,只要社會存在以勞動力商品為基礎,無論賦予什么特色,怎樣與時俱進,都不是資本社會主義社會。
《哥達綱領批判》已經說明社會主義社會就消除了商品的說法,并不符合馬克思主義。還可以指出,馬克思講了:商品交換最初發生在不同的共同體之間。馬克思又告訴我們,無產階級應當以國家身份幫助農民等小生產者走集體化道路,在社會主義社會就顯然存在著不同的生產共同體,國有制企業和集體企業,它們之間按照馬克思主義也是存在商品交換。
我的研究闡明,按勞分配必然產生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社會產品都是勞動的產品。請注意:社會主義國家共同產品中的物質是國有生產資料轉化而來,因而轉化到產品中的這部分物質的價值,仍然屬于國家所有,這部分交換在國有企業之間屬于同一所有者內部的產品交換。但是,在產品中還有勞動者創造的價值,在按勞分配制度下,這部分價值屬于勞動者個人所有,因此這部分的交換屬于不同生產者之間的交換,具有商品交換性質。所以,列寧說的對:“現在,所有經濟委員會和所以經濟建設機關,都必須特別重視商品交換問題(包括產品交換在內,因為用來農民糧食的國家產品,即社會主義國家的產品,已不是政治經濟學上的商品,決不單純是商品,已不是商品,已不成其為商品)?!?BR> 4、鄧小平說“資本主義也有計劃”,這是事實。而許多人片面搞市場化,反對計劃經濟,則是非常錯誤的。
任何社會都會程度不同的按比例組織生產,只是范圍和方式不同。
資本總循環公式的G…G’的詳細形式是
A
G-W〈 ┄ P┄W’—G’,
Pm
它表明資本主義生產是首先以一定的資本價值購買勞動力和生產資料。馬克思指出,“G-W(A+Pm),除了表示G所轉化成的商品額有這種質的分割之外,還表示一種具有特征的量的關系。”即貨幣購買的“生產資料的數量。必須足以吸收勞動量,足以通過這個勞動量轉化為產品。如果沒有充分的生產資料,買者所支配的超額勞動就不能得到利用;他對于這種超額勞動的支配權就沒有用處。如果現有的生產資料多于可供支配的勞動,生產資料就不能被勞動充分利用,不能轉化為產品?!?BR> 社會主義生產中的(A+Pm)…P也一樣:如果沒有充分的生產資料,社會勞動就不能得到完全利用;如果現有的生產資料多于可供支配的勞動,生產資料就不能被勞動充分利用,不能轉化為產品。
生產中,勞動量和生產資料這種按一定的比例配置,是由生產的技術規定的,這是生產的自然規律,自然規律是不可能因為社會制度改變而被取消的。在單個生產者的生產中,這個自然規律容易為人們所掌握控制,因而容易轉化為生產的有計劃。一個人,無論是個體勞動者還是資本家,一個企業,無論是資本主義企業還是社會主義企業,他們進行生產必然是有計劃的。對于這個到處可見的事實,怎么會有人不知道呢?
馬克思告訴我們:“只有在生產受到社會實際的預定的控制的地方,社會才會在用來生產某種物品的社會勞動時間的數量,和由這種物品來滿足的社會需要的規模之間,建立起聯系。”顯然,社會不可能實際預定和控制私人生產,因此在資本主義社會里,按一定比例配置生產要素進行的社會生產,只能通過市場的競爭規律來自發地調節。社會主義社會占有了全部生產資料,勞動者又自愿地把個人的勞動力聯合成為社會的勞動力來共同使用,生產受到社會實際的預定的控制有了客觀條件,因而社會主義有計劃地按一定的比例配置生產要素進行社會生產,就如企業家在企業里有計劃地按一定的比例配置生產要素進行生產,是必須有的起碼的職能。如果不能有計劃地使用生產資料,就沒有實際占有生產資料,這個生產組織者就不稱責。
當然,不是說占有了生產資料就能成功地進行有計劃生產,現在的關鍵是計劃符合客觀實際。過去大躍進的不成功,就在于主觀的計劃不符合客觀實際。那么計劃能否符合實際呢?這個問題不是本文討論的內容,本文只是指出按一定的比例配置生產要素,是社會生產的自然規律,但是這里可以指出:大家都講“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現在又都同意社會主義要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什么是科學?科學就是關于客觀規律的學問。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認識了的必然。如果人們不能自覺地運用自然規律,有計劃進行生產,就是否認“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和科學發展觀,否認自己承認的社會主義要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
有一點還需要注意:由于在資本主義生產中,勞動力和生產資料都是資本家用貨幣資本買來的,因而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的配比,要受到資本量的制約;而社會主義生產則擺脫了資本的制約,直接根據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的量了決定最合理的配比。這一點對于研究各個不同國家的社會主義生產特點非常重要,(未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