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經濟改革
7月10日,選舉與治理網轉載了當天學習時報的吉力文章,題名《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前進》
吉力說:“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個基本特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即要求整個上層建筑必須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經濟基礎。因此,在最直接、最現實、最深刻的意義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對以計劃經濟體制為基礎的蘇聯模式的根本否定。這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道路的偉大的革命意義之所在,也正是為什么說改革開放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的深刻原因之所在。從
吉力說:“不錯,今日之中國,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和矛盾,但只要不囿于無知和偏見,任何人都不可能看不到解決這些問題,要靠堅持改革開放,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全面推進各方面的體制改革,歸根到底,要靠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如果不是這樣,而是漠視黨和人民近三十年來在這條道路上的艱辛探索艱苦奮斗的偉大實踐和歷史成就,懷疑指責甚至詆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任意地或是處心積慮地美化舊體制和早已失敗、早已被歷史證明是一條死路的蘇聯模式……實不知是何居心?”
全文講的就是這些,除了上諭和勒令,沒有任何根據和道理。
如果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又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樣子,那全世界都是特色社會主義。
如果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對以計劃經濟體制為基礎的蘇聯模式的“根本否定”是革命的深刻原因和意義所在,那和伊利欣在蘇聯復辟資本主義的區別只是激進與漸進而已。
如果說,解決現在的問題靠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全面推進各方面的體制改革,那就請告訴我們具體如何完善和怎樣改革,結果會是什么。
如果說,公有制和計劃經濟是舊制度,那么私有制和市場經濟就更是舊制度。如果問我們堅持社會主義是何居心,我說:為了勞動者不受剝削,能夠用自己的勞動剩余來使自己自由發展。就現在來說,能夠很快消除三座大山,社會風氣良好,不會三年了房價還降不下來。
吉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歸結為市場經濟,其文章一發表便被轉載于頭條,不是他有什么深刻的理論闡述,而只是表現出他們的強烈愿望,對他們說什么都沒有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一口一聲“胡錦濤總書記”,而只有一次提到“鄧小平理論”還是作為賓語,在不是沒有原因。
我們看到,在總書記的講話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雖然是作為旗幟,但是放在改革開放中論述的:“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一次新的偉大革命。新時期29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舉世矚目。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之所以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于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我們要繼續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我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讀胡錦濤在中央黨校講話之思考二》中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提法好。“關鍵在于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論述好;但是提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改革開放以來”這六個字應該刪去。我認為只有把它形成的時間如實地前推幾十年,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所走過的革命建設道路,才能繼續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研究和探索,統一全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吉力的文章證明了我的觀點。
總書記在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面旗幟之后,邏輯上應該立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科學的完整論述,而不應該擺在改革開放的論述里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統率改革的,而不是改革的產物,從屬于改革。
總書記講了:“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鄧小平理論”,我們就應當認真的學習鄧小平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論述。下面我盡量全面地抄錄鄧小平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經濟改革的論述,比較長,希望大家看完,從而了解過去進行的改革道路符合不符合鄧小平的理論。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鄧小平1982年9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就清楚地表述了,到1985年8月21日《對中國改革的兩種評價》又再一次明確:“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實踐相結合,走中國自己的道路,我們叫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幾乎一字未改。
鄧小平在1980年5月5日關于《社會主義首先要發展生產力》的一次談話說:“在搞社會主義方面,毛澤東主席的最大功勞是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的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他在1984年10月26日的《革命和建設都要走自己的路》談話里又說:“最近,我們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我們取得的成就,如果有一點經驗的話,那就是這幾年來重申了毛澤東同志提倡的實事求是的原則。這個革命的成功,是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疼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現在中國搞建設,也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疼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明確指出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毛澤東帶領全國黨開創的。
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里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實踐相結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后緊接著的這段話,被人們忽略了。這就是:“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力量來辦。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的立足點。中國人民珍惜同其他國家和人民的友誼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經過長期奮斗而得來的獨立自主權利。任何外國不要指望中國做他們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我國利益的苦果。我們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擴大對外交流。同時,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決抵制外來腐朽思想的侵蝕,決不允許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在我國泛濫。中國人民有自己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
在1984年6月20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篇談話中,鄧小平講了他的“構想”。指出“思想路線是什么?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實踐相結合,也就是堅持毛澤東同志說的實事求是,堅持毛澤東同志的基本思想。”指出“在中國現在落后的狀態下,走什么道路才能發展生產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這就又回到是堅持社會主義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問題上來了。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以使中國百分之幾的人富裕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幾的人生活富裕的問題。”“國民生產總值可達到一萬億美圓。如果按資本主義的分配方法,絕大多數人還擺脫不了貧窮落后狀態,按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就可以使全國人民普遍過上小康社會生活(插句話:應當用此理論來審視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5萬億美圓還沒有使全國人民普遍過上小康社會的原因)。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堅持社會主義的道路。不堅持社會主義,中國的小康社會形成不了。”在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申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之后,余下的篇幅談改革開放,指出“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我們首先解決農村問題。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農村,中國穩定不穩定首先要看這百分之八十穩定不穩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沒有農村這一穩定的基礎是不行的。”
1984年10月10日,鄧小平《我們把改革當作一種革命》中說:“十二屆三中全會,這將是一次很有特色的全會。前一次三只全會重點在農村改革,這一次三只全會則要轉到城市改革,包括工業、商業和其他行業的更改,可以說是全面的改革。無論是農村改革還是城市改革,其基本內容和基本經驗都是開放,對內把經濟搞活,對外更加開放。”1990年3月13日在《國際形勢和經濟問題》談話中,他作了非常重要的規劃“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為主的責任制……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他在1980年5月31日的《關于農村政策問題》里就說過:“我們總的發展方向是發展集體經濟。實行包干到戶的地方,經濟的主體現在也還是生產隊。這些地方將來會怎么樣呢?可以肯定,只要生產發展了,農村的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發展了,低水平的集體化就會發展到高水平的集體化,集體經濟不鞏固的也會鞏固起來。”在1987年3月27日《怎樣評價一個更加的政治制度》他說:“大量農業勞動力轉到新興的城鎮和新興的中小企業。這恐怕是必由之路。總不能老把農民束縛在小塊土地上,那樣有什么希望。”
1986年12月19日,鄧小平在《企業改革和金融改革》談話講:“從長遠看,糧食問題很重要,要通過改革解決農業發展后勁問題。企業改革,主要的解決搞活國營大中型企業的問題。”“用多種形式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這是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1985年3月7日,鄧小平在《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提醒大家”:“我們干的是社會主義事業,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這一點,我希望宣傳方面任何時候都不要忽略。現在我們搞四個現代化,是搞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表示不是搞別的現代化。我們采取的所有開放、搞活、改革等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我們允許個體經濟發展,還允許中外合資經營和外資獨營的企業發展,但是始終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的走了邪路了。我們提倡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是為了激勵和帶動其他地區也富裕起來,并且使先富裕起來的地區幫助落后的地區更好發展。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也是同樣的道理。對一部分先富裕起來的個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稅。”“總之,一個公有制占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1985年9月23日的《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以及后來的多次講話中,他都重申“在改革中,我們始終堅持兩條根本原則,一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一是共同富裕。”他指出:“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最根本的撥亂反正。不徹底糾正‘左’的錯誤,堅決轉移工作重點,就不會有今天的好形勢。同樣,不認真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就不能保持安定團結的局面,還會把糾‘左’變成‘糾正’社會主義和馬列主義,也不會有今天的好形勢(插一句:現在是不是在糾正’社會主義和馬列主義)。”1987年2月18日他在《用中國的歷史教育青年》談話中說:“我們腦子里的四化是社會主義的四化。他們只講四化,不講社會主義,這就忘記了事物的本質,也就是離開了中國的發展道路。這樣,關系就大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讓步。”這個社會主義道路問題,鄧小平始終的反復地講,最尖銳的是1987年4月30日《吸取歷史經驗,防止錯誤傾向》中講的:“如果搞資本主義,可能有少數人富裕起來,但大量的人會長期處于貧困狀態,中國就會發生鬧革命的事情。”1989年6月16日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當務之急》又交代說:“是否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是個要害。整個帝國主義西方世界企圖使社會主義各國都放棄社會主義道路,最終納入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統治,納入資本主義的軌道。現在我們要頂住這股逆流旗幟要鮮明。因為如果我們不堅持社會主義,最終發展起來也不過成為應該附庸國”。
1985年3月28日,鄧小平在《改革是逐個的第二次革命》的談話中說:“我們的方針是,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走一步,看一步……關鍵要善于總結經驗,哪一步走得不妥當,就趕快改。”
關于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問題,鄧小平最初是1979年11月26日的《社會主義也可以搞鄧小平》中講的:“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眼蘇聯不完全一樣,一開始就有區別,中國建國以來就有自己的特點。”“我們是計劃經濟為主,有結合市場經濟,但這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以后,1985年10月23日、1987年2月6日、1989年6月9日、1990年12月24日以及“南巡講話”都講了這個問題。除了1987年2月6日說過“計劃經濟為主,現在不要再講這個了”,其余都明確講“我們要繼續堅持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這個不能改。”
好,我已經比較詳盡地抄錄鄧小平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經濟改革的論述。我想,如何一個愿意思索和能夠思考的人,基本上都能夠理解鄧小平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經濟改革,可以用來對照改革實踐。讓大家自己去識別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