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飛盤”突然沖上了熱搜。筆者想當然地以為,莫不是胡錫進又引爆了什么輿論熱點吧?定睛一看,原來是體育總局擬于今年下半年舉辦首屆中國飛盤聯賽。
不過,胡錫進依然沒有令人失望,充分展示了自己過人的接盤能力。
“疫苗令”剛剛推出,群眾輿論嘩然,胡錫進就跟群眾輿論唱起了對臺戲:“它的科學性無需另行證明”。
第二天晚間的發布會,剛剛收回“疫苗令”,胡錫進立刻風向大變,狂贊群眾輿論:
右也“贊成”,左也“高興”——“叼盤俠”之稱果然名不虛傳。
胡錫進“贊成”疫苗令的理由是很荒唐的。西方國家推行過的,便是科學的、無需證明的么?胡錫進骨子里的東西還是刻得很深的,這十多年來雖弄潮輿論場、左右橫跳,但對于頭號資本主義國家的頂禮膜拜變化不大,依舊還是那套“跟著美國的都富了”。
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以及美國的很多州都搞過類似的“疫苗令”,要求進入公共場合必須有疫苗通行證,意大利甚至在今年年初推出法令強制50歲以上居民接種。英法德意的接種率早就是高于中國的,而且接種的是網紅專家口中的“更好的疫苗”。
然而,總人口3億的美國死的一百多萬先不說了,英國死了18萬,德國死了14萬,法國死了近15萬,意大利死了近17萬,后幾個國家的總人口相差不多,也就相當于中國的一個省;僅今年上半年,美國新增20萬+死亡,英國新增3.2萬+死亡,德國新增2.9萬+死亡,法國新增2.6萬+死亡,意大利新增3.1萬+死亡。
這些數字本身是不是科學?如果我們國家按照這個死人速度,輿論恐怕早就炸鍋了。
強推疫苗的專家早已承認“疫苗防重癥不防感染”,甚至拿出數據證明重癥及死亡病例中未接種的占比較高,即便如此,這些重癥及死亡病例中相當大一部分也是完成了全程接種甚至是接種了加強針的(臺灣公布的死者詳情中,這樣的情況占到了大約1/3)。
也就是說,即便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重癥,感染后照樣還有大批人死亡;如果我們無法接受“應死盡死”的社會達爾文觀念,就不應該把防疫的重心壓到“100%的接種率”上。
筆者在這里強調的重點,并非針對疫苗接種本身,而是一刀切的強制性措施,將那些可能不適宜接種的人群置于風險之中,最后出現問題,以一個所謂的“偶合癥”為疫苗企業開脫。筆者只是希望出臺一些細則,完善追責和兜底救濟措施。
筆者昨天的文章引用了香港的接種14天內死亡的統計數字,加了一個括弧,“與復必泰等死亡個案發生率相當”。這是客氣的說法,實際上科興的是10萬分之1,復必泰的是10萬分之0.68。我們的主流媒體整天說西方接種輝瑞的死了多少人,接種阿斯利康的死了多少人,臺灣接種“高端”的又死了多少人,這幾天又在大講加拿大等國疫苗怎么過剩啦、怎么銷毀啦,難道上天就這么眷顧國人,我們就完全不會存在類似問題嗎?
當然,這個占比仍舊是很小的,不必據此恐慌;但正如筆者昨天所強調的,耐不住我們的基數很大,最后的絕對數字能小嗎?所以,如果要強推,就必須有“兜底”措施!
忽然調轉槍口的胡錫進又為輿論糾偏感到“高興”,然而,筆者對于所謂的“輿論的力量”并沒有多大信心。大多數情況下輿論糾偏并不好使:90年代大下崗,老工人反對無效;世紀初國退民進,郎顧之爭引發過一輪輿論熱潮,左大培痛心疾首地說,“郎顧之爭就是日俄戰爭(外來的和尚念經),私有化我們反對了多少年,有用嗎?”最后風頭過了,該搞還是照樣搞。說到底,這背后不就是利益之爭、階級之爭?
“豫見紅碼”的事引爆了輿論,處級干部被處理才沒多久,這“又豫紅碼”,不耐人尋味嗎?6月26日某村鎮銀行突然開通在線交易僅15分鐘,估計有內部消息的家伙都跑了;7月7日有些村鎮銀行app強制升級,直接取消了提現、轉賬通道。咄咄逼人的怪事背后,不也是“巨大的利益”問題嗎?
輿論場上的胡錫進頂多是惹人厭煩,看他左右橫跳、四處叼盤頂多當個笑話看;而那些“有權力”的胡錫進們才是最可怕的,他們從未真正打算“看群眾臉色”,歷史就是生動的證明:你要“多快好省”,他就只要“多快”、不要“好省”,大搞浮夸風、蠻干快上;你要鞏固調整,他就一退到底,關了食堂,把田也分了;幾千萬新招的工人、無數個新建的工業項目一夜之間全砍掉。防疫的護城河不也是在這些“一刀切”中一步步潰堤的嗎?群眾的信任和社會凝聚力不也是這樣一步步被撕毀的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